请让宝宝把画画的潜能发挥出来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绘画方面的才能,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孩子刚开始画画,一般不敢大胆画。画的线条一般都很轻、弯弯曲曲,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尽量画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纸画满。

请宝宝把所想的画出来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常以艺术滋养儿童的心灵,让他们心里感到不一样的温暖。绘画便是一种直接地表达,孩子所作的画不要求要人看得懂,这只是一种宣泄的渠道,把自己的感情都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请宝宝把所想的画出来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心灵长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撒谎、自闭、暴力等不良习性,以至心理和人格发生了扭曲。他们是失去了父母和家庭呵护的流浪儿童,如今聚集在北京光爱学校。如何使曾经流浪的孩子敞开心扉,体会存在的意义、认识生命的价值、感受社会的关爱,从而建立自信、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带领启想儿童艺术中心的老师们,以“心艺树”儿童艺术教育公益项目的美术教育课程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0―6岁时期,绘画是儿童的第二语言。美术的多样表达形式、丰富的材料使用,最能激发孩子的好奇,也是孩子们易于接受、乐于尝试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然而,对于流浪儿童来说,他们的童年几乎没有接触过绘画。我们决定引领这些孩子首先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使他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在主体的个体生命与客观事物的对话中,认知生命,以此来省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在他们的内心播种善与美的种子,使他们相信善与美的种子会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并需要大家共同去护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我们从季节变化中自然美景的变幻、丰收的喜悦和生活习俗的不同等方面,设计专门的美育课程,以便孩子们能够将艺术创作结合生活经历,来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懂得生命的付出与给予,同时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体验与认知,构建孩子的自信心、文化认同,培养他们基本的艺术表达方式。课程持续进行一个阶段之后,孩子们终于慢慢地敞开了心扉。美育课程的第一次活动是《自画像》。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不同艺术家的自画像,了解了自画像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表达方式。绘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对自我的不认同,还有些孩子表达出强烈的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或许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从镜子里面认真地观察自己,而有些孩子是不愿意看,或者不愿意让老师从镜子中看自己的!有位同学在画面的一个角落画了一个很小的头像,无论我怎样鼓励,他都说“我不会”,然后是静默。我们彼此握着手,我知道我已经触碰到孩子内心最敏感的、那个不认识自己的自我,我的内心隐隐作痛。就这样过了好久,我在孩子耳边悄悄地说:“孩子,你是一个很棒的男子汉!要是能把自己画大,今后你就有能力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这时,他犹豫着在旁边画了一个大些的自己,我如释重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还有一次活动,我们引导孩子们直接用树叶进行拓印,以表现秋天美丽的景色。教室里、操场上一派忙碌的景象。孩子们一边创作着,一边欢快地交流着自己的心得。当老师拿着孩子们的作品说“孩子们,你们太棒了!你们不逊色于那些大艺术家”,嘈杂的教室顿时出奇地安静,连调皮的几个小男生也好好地端坐在地上,教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孩子们的呼吸。“孩子们,让我们为自己鼓掌,告诉大家:你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喊声和热烈的掌声从孩子们心底迸发,从教室传向操场、传向天空,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感动!此后的《孕育生命的种子――和梵高一起秋收喽》、《垃圾也能变艺术――和库奈里斯一起创作》、《用爱浇灌收获友谊》、《白雪儿飘飘,鹿铃儿敲敲――和斯考特一起 圣诞》、《千树万树梨花开――和黄公望一起看雪景》、《剪窗花做鲤鱼印门神――欢喜过大年》等课程都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孩子们的自信不断增强、视野不断开阔,内心产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欣喜地看到,艺术使孩子们的抗拒、自我封闭在灿烂的笑容中消散,在对每周美术课程的期待中,艺术已经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以艺术滋养心灵,这就是我们想要给予孩子们的内心力量和童年的礼物。在美的世界里,每一个生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每一个生命都被祝福着。艺术带给孩子,带给我们太多的爱与温暖、幸福与感动。小编总结:在对的时间里为宝宝奉献出不一样的感情,用艺术教育滋养宝宝的心灵,为他们的成长奉献出不一样的力量。(兼职编辑:陈小娟)

刚入园的宝宝可能被激发出来的潜能

宝宝刚上幼儿园,长时间的与家长分开可能导致分离焦虑情绪的产生。家长们不要急,适当的分离焦虑能激发宝贝的潜能。1、承受挫折的能力宝贝在新环境中无所适从,又不能顺利沟通,内心有很大的挫折感,但大多宝贝都能及时调整自己,并通过各种途径排解心理压力(如哭闹、发脾气……),体现出比家长所料想的更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2、观察思考的能力分离焦虑所产生的不安全感,让宝贝不再处于放松的状态,他的各项感知器官也更加敏觉和紧张,他会更加注意地查看周围的环境及变化,并积极思考和尝试能摆脱这种不安全状况的办法。比如宝贝会采取哭闹,或紧紧跟随一名相对亲近的老师等。3、自我表达的能力情急之下,大多宝贝不得不尝试主动说出心中的感受,比如:“要找妈妈”、“不要”、“快给妈妈打电话”或“我不睡觉”……在没人帮助宝贝表达的情况下,他反而有更好的表现。4、模仿他人的能力宝贝会更加关注同龄人并受他们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有更强的模仿力,比如一个宝贝哭闹会引来更多的,一个宝贝上厕所也会引来更多的,一个宝贝玩某种玩具,也会引来更多宝贝对它的青睐。(兼职编辑:李颖怡)

本文Hash:e71667bfad8a949d8a37e43a54ef4c3a3e6f6d00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