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妈妈教你如何为宝宝挑选绘本

许多妈妈们都知道,绘本是宝宝的第一本书。只是,妈妈们知道如何引导宝宝读绘本?北京妈妈网网友嘉禹妈妈向我们分享了引导孩子读绘本的小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北京妈妈网网友嘉禹妈妈:如何给孩子读绘本。一、选书1、第一阶段,0-2.5岁,选书不宜太难。一幅图配一两句话的那种,读起来琅琅上口,歌谣、诗歌、韵文甚至绕口令,小宝宝也都蛮有兴趣。之所以不宜一味的追求难度,是发现在这个阶段直接听童话故事的孩子,在复述、精确记忆上不如读简单绘本的孩子。对于词、意思的精准理解和玩味,反倒是这些阅读绘本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观察图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而且在理解上直接听童话、大篇幅故事的孩子也不如看绘本的孩子,往往通过听文字在脑中成像不如看图的孩子,所以在以后做抽象题目时成像就会出现问题,也就是会出现总读不懂题目的现象。童话、民间故事怎么也得五六岁以上的孩子才适合,不论是故事语言还是逻辑思维都不适合太小的孩子。2岁半以前孩子对于新书排斥的比较严重,一般就喜欢不断重复看自己熟悉的,这样熟悉的内容孩子能够预测出来,会有安全感和稳定感。这个阶段有些新书的增加,孩子可能第一次表现出不爱听,一直处于活动中或者听一半就打断不让讲了。一般的处理方式是,把那些想给孩子加的新书摆放在孩子平时看书的位置,随手可得,过一周孩子自己就会翻出其中的一些让家长讲了。另外,小宝宝时,加新书的频率不宜过快。从小阅读的孩子,在2岁多会有一个停滞期。一般稍停一停,别加新书了,只是读以前的书,然后转加一些动手的书即可,比如小贴纸的书啊、迷宫啊、剪纸啊……小朋友到了这个敏感期,愿意用小手做东西了,这样动手的书玩上一个月左右,再加故事或者绘本的新书就ok了,而且差不多由此就进入下一个阶段,遇到新书第一次读的时候也不排斥了。2、第二个阶段,算是绘本的扩充阶段,阅读的范围增广,但需要难易结合。这时候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新书给孩子读都能听下去,偶尔一些听一部分就打断不让读了,孩子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胃口。其他书听完一遍,喜欢的会让继续精读,进入热读期,不喜欢的会在之后偶尔翻看一下。但其中的一些也许会过几个月又重新喜欢,进入热读期。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也喜欢低幼时读的那些绘本,而这些书正好可以作为孩子独立阅读的读物。自己翻翻或者讲一下,都蛮有乐趣。之后也能由这些书进行识字,毕竟看图就能明白,而且文字部分也基本上都能背下来了,认识其中的几个,就能连蒙带猜的把其他字读出来,渐渐的也就认识了更多。这个阶段可以给孩子读的绘本量挺大,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最好能够精读。热读的书,孩子观察的会更细致,思考的更深,往往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想不到的,在语言上面一些有趣的句型结构会灵活的运用到平时的交流中或者扮演游戏中。3、第三个阶段,5、6岁以上可以一些简单的文字书、阶梯过渡书和绘本结合阅读。这时候可以由绘本逐渐过渡到文字量大一点的图文配合方式,让孩子逐渐体味大篇幅文字的魅力。故事性的吸引以及深层次的思考,也会让孩子们也更愿意听复杂描述的故事了。二、孩子听的方式很多专家提出把孩子抱在膝上或者拉着手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种姿势其实更多的是强调了爱的传递,让孩子感到温暖、放松。而对于姿势难道只有这样才是最好或者正确的么?其实过于去强调姿势就挺没必要的。我是觉得不同的书读法不同,孩子选择的倾 方式也不同,对于不同的年龄、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心情状态的孩子,倾听的方式都可能不一样。即便给同一个孩子读同一本书,初读和热读以及半年一年以后的再读,倾听的方式也未必相同。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像个绵羊似的依偎在自己怀里安静的倾听就是亲子阅读的最高境界。抱着也罢、平行也罢或者有个角度的坐着,甚至孩子蹦蹦跳跳的听,玩着玩具的听……都无所谓的,不能一概而论的就说哪种方式是好的,哪种是不专心的,难道不抱着就传递不了爱了?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孩子听着听着就跑走了或者玩起玩具,或者活动起来不是静静的坐着听,就开始跟孩子发脾气,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还听不听?不好好听我不讲了啊”。1、2岁的孩子听新书的时候,除非一下子就特别特别喜欢,否则多半都会边听边鼓捣些小玩意儿,或者表现得毫不在意,但是过后他会主动提出来还讲这本书,那就是听进去了,只是不想一上来就强加给自己打破稳定感而已。大点的有读书习惯的孩子,一般会静下来听了,但某些时候确实有其他的吸引远超过了这本书,那就要看孩子的状态来判断了,先玩过后再读也无妨嘛,或者孩子就是想边玩边听不想停下来,那就接着讲呗。另一种情况是这本书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孩子既想听也不想耽误玩,所以就边玩边听,但是她喜欢的部分或者她每次都要插话、问问题的部分,她就会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或者不再蹦蹦跳跳赶紧抢着跟你交流,其实这样子热热闹闹的看书也没什么,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能把这些区分开,而不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且看的心情还挺愉悦,这样也就不觉得看书是件多么正儿八经的事儿,和玩其他玩具、游戏一样,都可以有些创新的方式,只要听着开心看着高兴聊着乐呵问的问题说不定更有深度呢。没读书习惯的孩子更不能强迫孩子非得把读书当成多重要的事儿,书里面好玩的有趣的足能够吸引孩子了,把这些本质的东西给孩子呈现出来就足够了,不要打破她本身玩的快乐的心境,让她感受到书的乐趣,让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渐渐的也就喜欢听故事看图书了。当孩子听故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专心”时,我们应该有个判断。是继续读,那个分心并不影响正常的听故事;还是当时确实对“玩”的有兴趣,那就先专心玩,合适的时候再读。我们也可以想想这本书对于孩子的适合度,是否能调动出兴趣,反正是没必要责备孩子,强压着把这故事听完,那样的乐趣会降低很多吧,而且哪岂不就成了因为孩子没法自己识字阅读而找了一个读书的人呢。三、家长给孩子读的方式给孩子读绘本到底简单不简单?有些家长拿着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去给孩子讲,抱怨简单的没几个字,也不像是个故事,到底怎么讲才会吸引孩子。而且小宝宝往往每次都想按照固定的方式讲,你少说了一句她想听的话或者改变了一些方式,她听着就觉得不对劲不舒服,自己又表达不清楚,可能还闹一通脾气。等孩子大一些,比如2岁半或者3岁以后对讲故事的方式就没那么挑剔了,倒是容易讲了,不管讲的好坏,爱听故事的孩子都相对能接受的。就绘本来讲,究竟该怎么给孩子念?每个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喜好,慢慢的跟孩子也摸索出一些方式。不管是照着原文念,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让孩子静静的去感受去体会;还是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讲解和引导;抑或做延伸,结合孩子的生活、经历、曾经阅读过的图书等等。不管是快的慢的,充满感情的还是角色扮演的。所有的方式都是可以的,或者也 那么绝对,每一本书也许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演绎,而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同一本书也可以应用不同的方式去读。既然这样,是不是怎么读就是个自由的事,没什么可说的呢?本来应该是这么回事儿的,本来读书也是件私密的事儿,不该这么品头论足的分析好坏的。然而有些方式我听着真是不舒服,而这几种我也确实觉得对孩子在阅读上的益处相对比较少。也就是同样的投入时间,孩子的收益并不相同,这怪不得阅读,也怪不得孩子,往往其实是我们的方式不那么恰当了。比如:1、家长念的啰里啰嗦,“嗯啊这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一堆的助词和废话。众所周知,很多经典的绘本里的文字都是精致到删一字则少,添一字则多的。家长这种不尊重原文的念法,完全打破了文字的节奏和美感,不利于孩子自己去感受这本书,也不利于孩子的记忆啊。这种我宁愿矫枉过正的让家长干脆只读原文算了。其实也不是说不能“啰嗦”,做延伸,观察图,引导思考或者讨论生活经历等等也都是添加了书里没有的语言,但是这里有个本质的区别,就是读文字部分尊重原文,不管是文字本身还是读的语气语调。讨论的部分用平时聊天的语调。这样即便是穿插的过程中进行,孩子能明确的区分出来什么是原文内容什么是补充内容,不管延伸跑题多远,拉回来时孩子自己就能接上刚才读到哪里,并未打破故事整体的完整性。2、有些家长读的或者补充的语言过于低幼,叠音、嗲音、自创的一些幼稚的词,以为这样利于孩子的理解,其实更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为了交流用的,如果孩子记了一堆只能和家人交流的语言那么当她入园时势必在语言上又要面临着转换去适应怎么向老师表达,怎么和小朋友交流。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困难。而且一直使用这样语言交流,交流的深度也会受影响,表达能力锻炼的也比较少。如果相信孩子的话,他们的理解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可以尽量结合孩子的经历去解释,结合她原有认知上理解的部分去说明新的事物新的原理,而不是只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简单低幼。3、有时候孩子想就这本书里的人物或者某些有趣的词语跟你聊聊,或者哈哈大笑个不停一直在重复其中的一句话或某个词时,有些家长看收不住了会打断,让孩子赶紧好好听故事。其实,阅读到底有多重要,跟我们在生活中和孩子玩其他玩具或者游戏有多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只是把阅读当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和孩子交流和孩子优质玩乐的一个媒介的话,那么相对于赶紧读完这本书,乱七八糟的交流是不是更应该让我们珍视呢?而这些交流才是孩子切身的感受和思考啊。不管何种方式只要每天坚持亲子阅读15-30分钟的口号我认为只是利于亲子阅读的推广,因为易操作;而进一步,当大家对于亲子阅读达到一定的认可度后,当很多家庭都亲子阅读了发现最后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时候,方式的问题也就必然会讨论了。同样的投入时间,孩子思考的深度不同,最后阅读给予孩子的肯定也会不同。说几个给孩子阅读时注意的细节吧,具体的方式依旧是灵活的,磨合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就好。1、节奏、语气语调:根据图书、文字的需求来控制节奏。有韵律的地方或者类似歌谣的地方要表现出来,固定的句式、该书特色的句式要表现出来。这样平时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表达一些特定句式时,孩子自然就会想到书里的情景,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2、留白:阅读时注意给孩子恰当的留白,一方面便于孩子思考,一方面孩子也许想接话,给出 个空位会使整个阅读的配合更加流畅,当然如果不接我们也不必非得让孩子说,自己直接接着读就是了。3、观察图:引导孩子找到发现图的乐趣,图中暗藏的玄机,图中人物的表情,由图引起的任何话题都可以聊,不一定聊得很深,哪怕只是指着某个地方哈哈大笑然后心领神会的跟着一起笑呢。4、扩充、引申:其实把阅读就当做我们和孩子交流的媒介时,这部分就做的自然了,话题也就不会受到局限。只要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能够遇到的想到的,能跟这本书挂上钩的,或者读的时候灵机一动闪现出来的,都可以和孩子聊,起初可能是我们主导一些,用不了几个月就是孩子的思维比我们更活跃了,想到的常常让我们觉得惊奇,这时候我们只要跟着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联想到的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就好。与读书相比,这部分往往更珍贵,这是孩子独立思考的部分,也是我们和孩子真正的交流。其实阅读的好处众所周知,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可以提高语言的能力,这些我们潜移默化都能做到,而在“思考”上,是需要我们家长在最初推动一下加一点引导的,不管是从观察图方面,从联想、想象方面,从生活经历体验方面,打开了孩子的思路,之后就可以完全交由孩子主导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感谢北京妈妈网网友嘉禹妈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也有相关的心得和体验,赶快来和妈妈们分享交流吧!查看更多回帖,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bjmama.com/thread-745717-1-1.html

经验妈妈教你如何应付任性宝宝

对于孩子任性的时候,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总是没招可使了呢?在这个问题上,几位妈妈们的体会和建议很值得你参考。

璐璐妈:一个双休日,我领着2岁多的女儿逛商店。我兴致正高时,女儿却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怎么哄都不管用。没办法,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就在蹲下去的瞬间,我突然发现:从孩子的眼光看去,眼前不是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发脾气,原来和我感觉不一样。

建议: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看其行为是否可以理解,接下来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办了。(编者:其实璐璐的行为算不上是任性,可要是不理解孩子,反而责怪她任性,那她也许真会因为你的强化而“任性”了。)

洋洋妈:有一次就要吃饭了,儿子非要吃果冻不可,我拒绝了他,他就大声哭闹起来。我使个眼色给丈夫,我们先后走进里屋,把他一个人留在客厅。开始,他仍然大声哭喊:“给我果冻!”过了一阵,哭声低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听不见声音了。我们出来一看,他正在那儿玩手指呢!后来,我和丈夫有了默契:每当他任性哭闹时,我们照旧做自己的事,不理他,当然事后,少不了要给他讲讲道理。儿子闹了几次后,以后就很少出现这种行为了。

建议: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必须狠下心来,一次也不能迁就,一旦给了孩子用任性来要挟父母的成功体验,以后就麻烦了。

欣欣妈:有一天,欣欣从幼儿园回到家时,我正在赶一篇文章。他凑过来闹着要我给他讲故事,给他讲道理也不听,我有点火了。孩子一开始默默地流泪,见我没理他,就哭起来,怎么哄也哄不住,闹腾了半天,最后还是给他讲了个故事才算罢了。静下来想想,觉得很对不起孩子:他一天没见到妈妈了,我为什么就舍不得那点时间来满足他的合理要求而要等他犯性子呢?以后,我通常会认真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实在太忙的时候,就不等孩子提出要求,先对他提出请求。这样,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很少再跟我犯拧。

建议:以合理的方式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的任性。满足不了也可以在孩子之前先行请求体谅。最愚蠢的做法就是,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求。

俊俊妈:六一节,孩子爸爸给他买了一辆自动坦克。邻居小朋友都很羡慕,想和他一起玩,孩子却傲慢地拒绝了:“这是我爸爸刚给我买的,我还没玩够呢。”我赶紧劝说,可他就是不听,还和我大闹起来。就在我们吵闹之际,那几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玩具玩起了集体游戏,说说笑笑地很开心。这时,儿子不闹不吵了,静静地看着他们,最后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那以后我学精了: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孩子独霸玩具的任性行为越来越少了。

建议:预防因自我中心而导致的孩子任性,让他和同伴一起玩耍、活动是捷径之一。比如平时经常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适时地放孩子出去找伙伴;多带孩子走亲访友等。

经验妈妈告诉你如何为宝宝添加辅食

宝宝一天天的成长,宝宝的饮食结构也应该相应的调整。究竟宝宝应该怎么添加辅食呢?济南妈妈网网友jumpingbeanbean分享了宝宝辅食添加的经验。网友jumpingbeanbean:关于宝宝辅食的添加,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妈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纯母乳喂养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后逐步开始添加辅助食品。使婴儿逐步适应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包括不同食物的形状,接受咀嚼和吞咽的训练,以保证婴儿正常体格和智力的发育。首先6-12个月的婴儿仍然是奶类优先,每天保证600-800毫升的奶量,继续母乳喂养到1岁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如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时,建议首选适合于6-12个月龄的较大婴儿配方奶粉。而不宜直接喂给普通液态奶或蛋白粉。添加辅食的必要性:1、补充奶类食品中的营养不足,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因为母乳中营养随着婴儿快速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大大增加,仅靠母乳或配方奶不能供给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母乳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体内储存的铁往往被消耗净,加上母乳中铁的含量较低,必须另外从辅食中获得才能满足需要。要求食物的能量密度也必须加大。2、添加辅食可以增强婴儿的消化功能,促进婴儿消化液、消化酶的分泌促进牙齿发育、训练了婴儿的咀嚼吞咽能力。3、添加辅食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刺激味觉、嗅觉、触觉的发育。4、添加辅食是婴儿对于奶类以外的食品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时刻,只要方法得当,为将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5、通过添加辅食婴儿逐渐学会使用各种食具,停止利用吸吮方式摄食的方法,适应普通的混合食物。6、4-6个月是吞咽、咀嚼发育的关键期,此时开始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6月龄开始需要逐渐给婴儿添加一些辅助食品。添加辅食的顺序为:首先添加谷类食物(例如,婴儿营养米粉)→蔬菜汁、蔬菜泥→水果汁、水果泥→动物性食物(蛋羹、鱼、禽、畜肉泥/松)。添加动物性食物顺序:蛋黄泥→鱼泥(剔净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添加辅食的原测:1、每次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2、从6月龄开始添加泥糊状食品(如:米糊、菜泥、果泥、蛋黄泥、鱼泥)。7-9月龄过渡到可咀嚼的软固体食物(如:烂面、碎菜、全蛋、肉末)。10-12月龄大多数婴儿可逐渐转为以进食固体食物为主的膳食。如何添加辅助食品:由于每个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对食物的适应性和爱好都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辅食添加的时间、数量以及快慢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循序渐进。当婴儿出现⑴生成大量口水。⑵婴儿频繁咬奶头或奶嘴。⑶吃配方奶量每天超过1000毫升。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了。具体方法:1、由一种到多种:应先试一种,待试用3-4日或一个星期后,再添另一种。2、添加量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直至固体食物。3、观察婴幼儿消化能力:每次添加新的换乳期食品后,应密切注意消化情况,如发现大便异常或其它情况,应该延缓增加新的食品,避免导致消化不良。待恢复正常后,再从开始量或更小量喂起。因此每次添加新食品时,应观察几天后再考虑增添另一种,不可太急太多。4、不要强迫进食:当孩子不愿意吃某种食物时,不要强迫进食,可以改变喂食方式,常常收到好的效果。5、婴儿食品单独制作。少盐最好无盐、制作过程要卫生、食物要新鲜、现做现吃、不要喂剩存的食物。1-3岁幼儿食物的选择要营养全面、易消化的原则。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满足能量的需求,以保证孩子 生长发育。增加铁质的供应,预防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发生,多选择鱼虾类食物,尤其是海鱼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不要直接给孩子吃坚硬的食物,易于吸进气管的食物、腌腊食物和油炸食物。1-2岁每日食谱安排:母乳600毫升或配方奶400-600毫升;米、面粉等粮谷类食物100-125克;新鲜绿色蔬菜、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各125-150克;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等100克;植物油20克。一日食谱试举例:母乳600毫升或配方奶400-640毫升;猪肝2.5克,鸡蛋50克,瘦猪肉50克;小麦粉50克,大米50克;油菜心50克,胡萝卜100克,水发木耳25克;西瓜50克,葡萄125克,苹果25克;花生油10克,芝麻油10克。2-3岁每日食谱安排:配方奶640毫升;米、面粉等粮谷类食物125-150克;新鲜绿色蔬菜、红黄色蔬菜和水果各150-200克;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等100克;植物油20-25克。一日食谱举例:猪肝25克,鸡蛋50克,带鱼25克,瘦猪肉25克;小麦粉75克,大米50克;油菜心50克,胡萝卜50克,生菜50克;水发木耳25克;草莓100克,蜜桔50克,香蕉50克;花生油15克,芝麻油10克。1-3岁的孩子应每月选用猪肝75克,或鸡肝50克,或羊肝25克做成肝泥,多次食用,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可以不喂水,但是如果孩子活动多,或天气炎热气候干燥,可以适当给予水分。人工喂养的孩子一般两次奶中间喂一次水,一般50-100毫升/次。注意:孩子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水中不要加糖或葡萄糖。也不要加盐。以免孩子偏食甜味影响奶的摄入,或加重肾脏的负担。富有营养的食物很多,但是宝宝的胃肠道很娇嫩的,刚出生3个月内只能接受液体类食物如奶、水类,这是这个时期宝宝能吸收得最好的食物。其消化功能要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完善,所以就有适应婴儿月龄,几个月吃什么、几个月吃什么的膳食安排。如果喂得不适当,婴儿的胃肠道接受不了,就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腹泻、呕吐,吸收不良等而影响健康。不要过早的喂食淀粉类食品,因为孩子发育到4个月唾液腺开始大量分泌唾液,因此缺乏消化淀粉的淀粉酶。这样喂养的小婴儿容易患佝偻病,因为淀粉中含有的磷高,磷又容易被吸收,不成熟的肾脏又不能排出过多的磷,使得血浆中磷的含量过高,使得钙不能沉着在骨骼上,会因为低血钙引起手足搐搦和早期出现佝偻病。又由于淀粉中含有大量的植酸,使得铁成为难溶的植酸铁从大便中排出,导致乳汁中的铁不能吸收利用,一旦在胎儿时期储存的铁用完时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一般6个月-2岁因为过早添加淀粉,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甚高。先试喂一种,待3-4天适应了,再添加另一种。不能同时几种新的食物,如果消化不良,分不出是哪种引起的,而且也不容易适应。如果宝宝不要吃,试了几次不要勉强,过几天再试。但不能因为一次拒食而停喂,因为宝宝有本能对新的食物抵触的反应,宝宝总有要先尝试的意愿,常会把食物推出来或不张嘴不要吃得样子,另外宝宝也是在学习吞咽的过程。要有信心。这里也有个体差异问题,有的消化功能发育的好,吃得好,而有的就晚点。按照一般的规律,先少量试试。一般宝宝对饭桌上的食物感兴趣,就接受的早些。开始总是少量的,试着喂喂的。吃得顺利就可多一点,再多一点,吃够了就停喂,摸索几次就知道宝宝大概一次吃多少了,要相信正常宝宝一般不会不知饥饱的吃下去的。开始总是稀稀的,因为刚从液体食物变换到要他接受半流、固体类,要有适应过程。如谷类食品,从米汤、米糊开始、渐加稀粥、稠粥到软饭;添加 素菜时,先喂菜水、菜泥再到碎菜。这样婴儿的消化道能够逐步适应,吞咽、咀嚼的功能逐渐完善。满5个月时通过调整喂奶时间将后半夜的奶停掉。因为80%的生长激素是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注意不要过度喂养,母亲的动机因素在过度喂养中起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按照自己意愿把配方奶做的更浓稠,吃的过多或过早添加固体食物。使得孩子吃的过多。过度喂养造成孩子的胰岛素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素降低,刺激前脂肪细胞加速分化及提高了脂肪细胞储存油脂的能力,造成孩子超重和肥胖。因此不要过早添加辅助食品,纠正母亲的喂养观念。不要让孩子吃过甜,过咸的食物,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让孩子尝试多种多样食品,这样才能保证营养均衡。食物制作要变换花样,变换口味,促进孩子食欲。不要养成孩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适当的增加粗硬的食品,粗纤维的食品。11个月以后逐渐去掉奶瓶为过渡到成人食具做准备:可以试着用杯子,小勺,小碗。注意动植物蛋白的搭配,因为孩子发育所需要的9种氨基酸,分别在动物和植物蛋白质中,互相不能包含。注意口腔卫生。不要养成孩子含着奶头睡眠的习惯。孩子一旦出牙就要用干净布或用“指刷”清洁牙齿,防止蛀牙产生。孩子吃固体食物时家长要在孩子身边,注意安全不要发生意外。孩子吃饭前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和游戏,日光通过皮肤的照射生长维生素D,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有助于钙量的吸收,通过体力活动可以提高小儿的体能,达到“动”与“静”的平衡。使幼儿保持合理的生理体重增长。看了这么多宝宝护理的小秘诀,你也快把自己的经历或者经验发出来让大家分享吧。查看更多回帖,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jnmama.com/thread-708834-1-70.html(兼职编辑:马辰霏)

本文Hash:9c540a426a6e9a26523a827cbf0348999786463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