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的涂鸦行为

爸爸妈妈是宝宝最亲密的爱人,在宝宝开始学绘画时,第一次把完成的作品交给你看的时候,妈妈还记得当时的表情吗?那就一起回忆一下吧!

孩子第一次画的画是什么样的?“瞧,这就是我的孩子第一次画的画。”妈妈们拿给我看的画,要么是乱画一通的东西(涂鸦),要么是头上画脚的东西,看半天才看出画的是人。孩子最开始画的画,是散乱的不规则的点,或是像蚯蚓爬一样的线。这才正是代表孩子绘画起点的,值得留作纪念的画。当然,一岁左右的孩子,不是有了要去绘画的意图、打算,才画画的。这种绘画,不是一种文化活动,而是手运动的结果。

一岁宝宝的涂鸦行为

一岁左右,孩子从在地上爬来爬去,到能够直立行走。这样的话,小手就开始到处淘气、捣乱了。

十个月以前的孩子,无论手触摸到什么东西都要抓起来往嘴里塞。一岁左右的孩子,则是把抓到的东西摆弄着玩,挥舞、敲打、按压、扔来扔去,到了最后,不是弄弯就是毁坏。当然,一岁左右的孩子,仍然有时会把东西往嘴里放,用嘴来弄清楚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时期的孩子,偶尔会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当作画画的“工具”在纸上按压,或咚咚地敲打。这种淘气的结果,成就了孩子第一次的“涂鸦”作品。

“涂鸦”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握着铅笔的手挥舞着拍子,在纸上留下印迹,这时候小孩子一定会高兴地“啊啊”叫。因为幼儿明白了这种能产生变化的乐趣:他不仅让孩子多爬行,对绘画有帮助能够使用自己的手和脚,还能够用铅笔作为工具在白纸上留下线的痕迹。因为有乐趣,所以,孩子还会一次又一次地“涂鸦”,而且还会在墙壁、桌子上等等地方“涂鸦”……而实际上,这种兴趣会成为孩子热爱绘画的原动力!

孩子能够出现“涂鸦”的行为,首先要能够以肩做轴心,带动肩和手臂上下左右的运动。当手能够做这样灵活的动作时,孩子才能画出清晰有力的线条。但是,如果孩子之前没有充分地做爬的运动,腿和腰部的力量不够,画出来的线就是软弱无力的。身体全身的运动机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话,绘画的能力也不能充分得以发展。所以,孩子的爬行能力和绘画能力是有关系的。

小编总结:宝宝的年龄小,可是创造力、想象力远远超过我们成人所想的。对于宝宝的随便涂鸦行为,家长要尊重宝宝的成长规律,对宝宝的行为要体现足够的鼓励!

别担心一岁宝宝的攻击行为

一岁“暴力”宝宝,只有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所以对“他为什么要咬人?”一直让我们困惑。现在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宝宝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贫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宝宝的自卫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宝宝口腔发育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宝宝的尝试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宝宝的空间感一岁左右的宝宝,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经常会发现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挤到一个小空间里。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他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了。宝宝情绪不好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一岁的孩子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

一岁前宝宝行为的发展阶段

  在宝宝一岁之前,宝宝的行为调节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对之前的经验进行重新归类作为标志。刺激和感情模式在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腻的相处能够促进宝宝的行为调节,能够使宝宝控制自己的压力。

  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中,也就是两到三个月时,以出现社交微笑为标志,父母开始把宝宝看作是一个社交对象。这时候因为大量的发育(感知、神经心理、社交信号),宝宝能够发送明确的表情信号。同时,宝宝生来就有的自我感知也进一步发展。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别人是分开的。“易感染”在情感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有些情感的前身可以在宝宝刚出生时就观察到,另一些则是在一岁之前慢慢地发展。宝宝的笑会让妈妈受到感染,因此感到愉快,反过来也一样。

  在第二个阶段中,也就是半岁以后,宝宝开始明白物体和人的存继性。在和他人相处时,这种全新的能力首先表现为“怕生”。这会对自我感知产生影响,使自我的感觉越来越清晰。首次出现了特别的情感。这都让宝宝对和依恋对象的共同感更加强烈。

  基于这些巨大的变化,宝宝和父母之间发展出了依恋。这以大量共同经历的情景为依据。它的性质决定了宝宝之后的社交能力,因为不断重复和独特的交往模式会储存在宝宝的记忆中。

  依恋是宝宝和依恋对象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长久的情感联系。宝宝在一岁的最后几个月里出现的情感让依恋更加稳固。特定的行为方式被认为是依恋行为,例如哭、笑、抱住和仿效。在进化史中,依恋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父母的理解影响了依恋关系的类型。在这期间,宝宝的两种极端需求不断交替:对安全感的需求和自己的好奇心。为了探索这个世界,他需要确保自己能随时回到父母身边。和宝宝在依恋关系中经历的安全感有关的是,宝宝能在多大程度上追随自己探索世界的好奇。

  科学上将依恋分为不同的模式: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又分为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本文Hash:10a87506c2856bff7b5a508d97077eb9eb246ef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