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了要不要扶

近年来一些家长认为如果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强性格,孩子跌倒了一定要自己爬起来,不论摔得多重。一位名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我要求儿子在跌倒时,不能哭,爬起来,告诉我们怎么摔倒了,哪里疼,我们自然会帮助他的。可是一些妈妈担忧地反映说,孩子会因此变得冷漠。baby/20111103/1320326698_81191.png"alt=""border="0"/>孩子跌倒了,到底要不要扶?禅宗有一句话,叫“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撅”,一个方法如果不根据具体情况,只是机械地、绝对化地套用,那我们就成了那头笨“驴子”,被禅师嘲笑没关系,成为不称职的父母,对孩子却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学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由于充满了探索的迫切精神,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时,家长连一句“自己站起来”都不用说。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依赖性强,摔倒了习惯性地等着妈妈抱起来,希望有所改观,的确可以蹲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来吧,到妈妈怀里来。”baby/20111103/1320326736_89147.png"alt=""border="0"/>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平常会自己站起来,可这一次偏偏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这可能是在向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很多时候妈妈觉得要坚持,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站在旁边不肯帮忙。其实这是可以是个很温馨的场面。根据情况,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帮忙,就会把手伸给你。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让孩子在怀里撒个娇,就像给孩子的情感“加点油”。但是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家长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哭对孩子有特殊意义,可以缓解紧张、释放负面情绪,不许孩子哭,就是压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达。冷漠可能就因此而来。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重,也会大哭起来。如果这并不是孩子的习惯,有的家长会说:别理他,小题大做,找茬哭。确实是小题大做,但可能确实是有原因的:也许因为最近孩子经受了一些挫折、积压了一些紧张情绪,这次摔倒成为了压倒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棵稻草”,这时也要充满爱意地拥抱和倾听孩子哭泣。被倾听哭泣之后,孩子会卸掉包袱,重新平静或者活跃起来。如果孩子情感的表达和要求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回应,甚至遭到“镇压”,慢慢地会让孩子收回自己的情感,不敢或不愿表达和要求。(实习编辑:朱小丹)

孩子跌倒了扶还是不扶?

养育孩子是一件不断去探索的事业,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同一种问题和境况下,对不同的小孩用同一种方式处理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譬如孩子跌倒,到底是去扶起来并安慰,还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一起来听听广州妈妈网网友们的讨论和心得吧。

坚强的孩子很可怜

广州妈妈网的网友李琢爸爸认为坚强的孩子很可怜。他说,教育孩子坚强不是错,错的是方法。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做成一件事,方法和途径很重要。不讲究方法和途径,只抱着美好愿望,只抱着满腔热血,十有八九会好心办成坏事。

孩子跌倒了扶还是不扶?

一个小孩摔倒了,疼得在地上直哭,求助的眼神投向了不远处的妈妈。“××,自己爬起来,做一个坚强的宝宝!”妈妈硬着心肠鼓励着孩子,希望藉此锻炼孩子坚强的品质。于是,孩子爬起来了,妈妈笑了,可是,谁又看到了孩子坚强外衣下面那颗脆弱的心?

我有一个朋友,暂且称之为小L,家教甚严,父母对其期许也很高,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宁可流血绝不流泪: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受欺负了,自己忍着;吃苦受累了,更得自己默默扛着。就是这样一个吃苦耐劳,个性坚毅的人,却有一个天大的遗憾:结婚十年,至今无嗣。有一次,我们一起喝酒喝高了,他的情绪忽然失控,趴在桌上嚎啕大哭,悲悲戚戚的讲出了自己为什么不育。原来,他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跟同学打架,被对方踢中胯部,又肿又疼好几天,他硬是忍下来了,不敢和父母讲。他说,他明知道这样做的巨大危害,但他一想起严厉的父母就不由自主的打哆嗦。于是,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

还有一个朋友,小H,年纪很轻,不到35岁,只是他已经不在了,他同样是铁血教育的牺牲品。他住院的时候我去看他,他说其实他早就感觉出不对劲了,只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说不定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一下子忍到了肝癌晚期……他曾经对我讲过他们的家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我的这两位朋友,其实就是小时候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的宝宝,他们只是得到了父母的鼓励,而没有得到父母的抚慰。悲剧已然过去,眼泪也已擦干,但我们仍旧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使我的朋友宁肯冒着失去生育能力的风险也不肯告诉父母?到底是什么使我的朋友遭受病痛之苦,却选择一忍再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难道是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比老虎更可怕的猛兽?确实如此,这个“猛兽”就是他们父母的责骂。

孩子受到伤害了,他并不需要父母具体为他做什么,比如报仇、鼓励,他只需要一个安慰,一个拥抱。一个安慰,一个拥抱,不仅拉近了亲子的距离,更交融了亲子的心灵,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与依赖。而单纯的鼓励,只会一而再而三的增加彼此的隔阂,造成亲子间的不信任。作为父母,不为子女所信任,这是人世间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肉体上受伤了,重要的并不是包扎,而是消菌杀毒,清理伤口,然后才是对症下药和包扎。如果仅仅敷药包扎,表面看起来与后者无异,而且更快,但实际上已经埋下隐患。心灵受伤了,同样是如此,需要先给孩子一个安慰一个拥抱,来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恢复心理平衡,即消毒清创;然后才是鼓励即敷药包扎。

没有柔情的坚强,缺乏韧性,刚而易折,唯有那些从父母那里获得充分安全感的孩子建立起来的坚强,才是真正意义的坚强。

心理咨询上有一门技术,叫共情,大家可以搜索一下。这个方法能修复受伤的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用在早教上,其效果更是好得没法说。

孩子受到伤害,如受到欺负、出现意外等,很多家长都喜欢粗糙的鼓励,而缺乏人性的共情。没有了共情,也就是感情上的共鸣,所有的鼓励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甚至有副作用的。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鼓励,才是真正意义的鼓励。

至少我们家通常的做法是:【受到伤害→引导负面情绪宣泄即抚慰→鼓励】。从来没有一次是直接是【伤害→鼓励】的。文中的那2个例子其实都是伤害→鼓励极端案例而已。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外强中干的例子,如以炫富掩饰内心的自卑,以炫暴掩饰内心的胆怯,这些所谓的自信、勇气其实根本就不堪一击的,都是十分脆弱的。

扶与不扶方法越辩越明

广州妈妈网网友huhan2528:女儿什么都跟我说,我也很认真听并给她各种安慰或建议,发现她特别爱粘我,而且对着我的时候就比较娇气比较爱哭。不知道好还是不好,唉……

广州妈妈网网友心想事成的LL:我就是怕孩子太坚强了,什么都不同我说,会造成……所以我威逼利诱要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对与错都必须告诉我知。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孩子感受到认同与关爱

广州妈妈网网友:不要混淆了坚强和求助。

广州妈妈网网友chuhan2528:对的,教孩子坚强,但并不是让孩子怕父母,怕到什么都不敢说啊。没有沟通的教育不管是对于哪方面都是无用的。

广州妈妈网网友BEARBEAR熊:是要培养坚强,但不是用不爱她的方式去培养吧。

广州妈妈网网友巴巴闭闭:如果孩子跌倒了,要看情况,如果不太严重就让他自己起来,如果有点严重,就过去抱抱他安慰他,问问他怎么样了,如果没事的话,就严肃地告诉他自己感觉没什么事就自己站起来,不要一点儿就找妈妈,你要真感觉不对劲才找。是不是呀?

广州妈妈网网友songck:在教育方面,我很迷茫,看书上或是别人说的都是一会说这样好一会说这样不好,孩子摔倒了不是都要让他自己爬起来吗,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我觉得还是要看孩子的性格吧,就像同一个父母两个孩子一样的教育可能长大后的性格都不一样,只能说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还在寻找中。

让孩子在被扶中感受到认同与关爱

广州妈妈网网友妈妈要加油:孩子小,需要父母的关爱,很多时候大人不能想当然。以前,宝宝摔了,老公会站在一边哈哈笑,一边笑一边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宝宝哭,应该是很疼的,老公还在一边笑,还在强调:没关系,没关系,自己爬起来。我忍不住,去扶了,帮孩子拍拍,问候一句:宝宝摔疼了吧,看来真是要小心呢,孩子点点头,又哇哇地大哭了几下。

我对老公说:很多时候都要看情况的,不是一味地不能扶,一定要自己站起来。大人摔一跤,都会很感激旁边人的伸手一扶,如果旁边的同伴还在笑,就算是笑着鼓励,也让人感觉很心酸吧。我们是要培养坚强的宝宝,但是也要培养有爱心的宝宝,如果真的摔疼了,父母扶起来,关爱几句,会让孩子心里很暖,下次遇到小伙伴摔了,他也会学着关心别人吧,见多了有些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哭了还在旁边说“羞羞脸,羞羞脸”,全然没有一点同情之心,只是嘲笑,这样的行为难道不值得反思吗?如果一味的坚强教育只是换来冷漠和没心肝,那么我宁愿他没有那么坚强。

广州妈妈网网友wwyx25215:最近翻了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说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四点,其中一点就是: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我比较认同。

广州妈 网网友广州亲亲袋鼠:鼓励也是很有方法的,其中的奥秘就需要父母们自己去摸索。育儿本来就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做父母的也是需要不断的吸收育儿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

小编总结:早期家庭教育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调整的过程。什么情况下要鼓励宝宝坚强,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宝宝无条件的认同与支持,需要父母根据摔倒的情况判断,不能一味去扶,也不能每次都扶。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让孩子学会坚强是他们日后成长的双翼,缺一不可。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在育儿方面,很多家长经常会断章取义。就拿孩子摔倒了扶还是不扶来说,西方的育儿理念是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很多家长也认为:孩子摔倒了不要扶,让他自己站起来!可是我们只看到西方家长不扶孩子,却没看到人家是怎样鼓励安慰孩子的。

自立不是不理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模仿,他在蹒跚学步时,摔倒了,没人管他,他又从什么地方能学习到关心人呢?他模仿什么呢?那就是“不管”啊!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当孩子跌倒或被碰撞而哭泣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就会造就他相应的性格特点。所以,孩子摔倒了不扶是对的,但不理就不对了。而站起来一定要理,因为从头到尾都不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后果:

第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呵呵!说了叫你别跑,这下好了吧!摔了!舒服了吧!下次看你还敢乱跑!”此态度会打造出一个遇到困难就逃避放弃的消极孩子,因为你总在灌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理念。

第二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咬牙切齿式)。“叫你别跑,你就是不听!自己摔倒的还哭什么!”有的家长居然还不许孩子哭,打击他,压抑他,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人格扭曲,会打造出一个“忍者神龟”:懦弱、前怕狼后怕虎、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种:置之不理,假装没看见。家长的逻辑就是:你不理他他自己一会就爬起来了,你一理麻烦就来了,又哭又撒娇的,还是不理为妙!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大多缺乏爱心、冷漠。因为他遭遇挫折时,没有得到爱和安慰,而是面对冷漠,那他也只会用这招来应付别人和你!不客气一点说,你也有不小心磕磕碰碰的时候,也会疼和难受,这个时候,当你也需要他来关心的时候,请你放心,他是不会来做的,因为他不会!不是他不做,而是他真的不会!

及时安慰与鼓励

孩子摔倒了是应该让他自己站起来,但在他站起来后,我们必须要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安慰:及时给予拥抱和鼓励。“啊!宝宝真勇敢!疼吗?来让妈妈看看!嗯,抱抱!亲亲!”家人的怀抱是最安全、最温暖的发泄场所,能使心灵很快获得抚慰。如果孩子哭了,就让他趴在我们的怀里哭,轻拍或抚摩他;适当的哭泣,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快。“哦,一定是很疼,要不我们家宝宝是不会哭的,来,到妈妈怀里来,好了,很快就好了!”

第二件事就是总结并鼓励重试:当他放松了紧张的情绪,就立刻跟他一起总结摔倒的原因:是没有看到有障碍物(台阶)还是脚没站稳,“我们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摔呢,是不是没踩稳,没事,待会陪着你再试试,我们是勇敢的孩子,来再试试!加油……”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学会找成功地保护自己的方法!这样能够造就孩子“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精神!

本文Hash:422c7ede98bdcbc95b0995fc7d6b43abe31824b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