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白脸父母还是红脸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日常的一个职责就是为孩子这棵成长中的小树“修枝剪杈”;但是每位父母修剪枝杈的方式可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假设有这样两类父母――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先来看几个例子:

场景一:

时间――晚上9:00

地点――家中

人物――5岁的依依和父母

事件――妈妈给爱画画的依依新买了一本蜡笔画练习书,依依跟着书学画画,此时到了准备睡觉的时间,她仍意犹未竟。父母对依依说:“宝贝,别画了,该睡觉了!”孩子说:“不嘛,我还没画完呢!”

白脸父母的做法:强行夺过孩子手中的纸和笔,拉着孩子去卧室。

可能的结果:孩子哇哇大哭,父母气得大声呵斥:“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明早上幼儿园又得迟到!”就这样,至少得折腾半个小时,孩子才能带着遗憾和委屈上床睡觉。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今天时间有点儿晚了,我们再画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并和孩子一起计划如何利用这最后的5分钟完成手中的画。

可能的结果:5分钟后,孩子收拾起纸笔,高兴地去洗漱,10分钟后平静地上床睡觉。

场景二:

时间――周末中午12:00

地点――公园附近的餐馆里

人物――爸爸妈妈和4岁的辰辰

事件――周末爸爸妈妈带孩子在公园游玩,中午就在公园附近的餐馆就餐。点好了菜,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辰辰说:“妈妈,我要喝饮料!”孩子一上午玩得太开心了,天气又热,辰辰出了很多汗,此时一定又累又饿,所以有些等不及了。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饭前不能喝饮料!”孩子不听:“我渴了,我就要喝!”

可能的结果:爸爸妈妈装做没听见,不理会孩子;孩子又哭又闹开始耍赖,周围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父母觉得很尴尬,一个说:“再闹就带你回家!别在外面丢人了!”见威胁无效,另一个说:“算了,让他先喝一点儿饮料吧!”辰辰的目的达到了,抱着饮料瓶“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等饭菜上桌时,他已经喝了个水饱……

红脸父母的做法:关切地问孩子“渴了吧?我们先喝一点儿水吧,喝了甜饮料你就没有胃口吃好吃的了,一会儿你最爱吃的烤鸭就做好了,我们看谁能忍住不喝饮料!”

可能的结果:孩子也许明白了:现在不喝饮料,一会儿就能吃到烤鸭,否则就没有胃口吃香香的烤鸭了;也许孩子还是坚持要喝饮料,这时父母开始使用缓兵之计,对孩子说:“我想你一定是太渴了,但是妈妈告诉过你呀,饮料不是好东西,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如果你能忍住,不喝饮料先喝点儿白开水,吃完饭妈妈就给你买一瓶果汁。”用未来的一瓶果汁解解他的燃眉之急。然而,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学会“延迟满足”,因此开始哭闹,红脸父母仍然想办法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孩子饭前喝饮料,耐心而平静地面对哭闹中的孩子。

场景三:

时间――下午5:30

地点――幼儿园活动场的滑梯旁

人物――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

事件――小朋友们在玩滑梯,由于人比较多,大家都在排队有秩序地等候。天天突然跑过来,推开正准备上台阶的瑶瑶,瑶瑶被他推倒了,碰疼了膝盖哭起来。来幼儿园接天天的妈妈在一边看到了这个情景……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看看别的小朋友都在排队呢!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因为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都在旁边看见了天天推瑶瑶,而且昨天瑶瑶还在她妈妈的鼓励下给天天一块牛奶糖吃呢,天天的妈妈实在是不好意思,拉过 天朝着他屁股就是一巴掌。

可能的结果:天天和瑶瑶都在大哭,两位妈妈心里都不是滋味。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快把瑶瑶扶起来,看看她哪里摔疼了?”天天扶起瑶瑶,对她说了声对不起。妈妈问天天:“发生了什么事?”天天回答说,“我正在和大力玩你追我赶的游戏,大力快追上我了,我一着急就想跑到滑梯上,让他逮不着。”原来是这样,妈妈向天天说明了不应该在人多的地方玩追赶的游戏,并和天天一起安慰瑶瑶。

可能的结果:天天明白了应该在人少的地方玩追赶游戏,瑶瑶也接受了天天的道歉停止了哭泣,大家又高兴地玩起来。

从上面的例子反映出的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

白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喜欢使用惩罚的管教方式,例如:

如果不按时睡觉就拿走孩子手中的画笔;

如果饭前喝饮料就不给孩子吃他喜欢的烤鸭;

如果孩子推倒别人就打他的屁股。

红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理解孩子,坚决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并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例如:

坚持孩子的就寝时间,但根据情况给予灵活处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活动上,给予孩子事先的提醒,如“5分钟后我们就要……”;

坚持饭前不喝饮料的规则,任凭孩子哭闹也不妥协,同时用温和的方式传达出父母坚持原则的决心;

当孩子推倒别人,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多问这样的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你觉得怎样?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现在你打算怎么办?”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对比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白脸父母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大人气”;而红脸父母却能“化干戈为玉帛”,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有很多实例也证实了这点。虽然我们了解这些道理,但在实践操作中没有谁是永远的“完美父母”;好在,我们都愿意努力做孩子面前的红脸父母,那么,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则吧:

管教孩子时,“严”“慈”并用。只“慈”不“严”会让孩子学会利用父母以逃避责任,只“严”不“慈”则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严”“慈”并用,孩子才会配合,在无忧无虑的同时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注意倾听孩子。父母用心聆听孩子的感受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父母越早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频频说教,孩子身心就越健康。孩子会懂得宣泄情感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父母要善于猜测孩子的心思并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是指父母一旦决定该干什么就“严”“慈”并用直至完成,而不是使用单纯的教训和惩罚。跟孩子说话时,言辞要简洁并紧扣主题,三言两语就会奏效。例如,如果孩子不肯睡觉,你不必说什么,站起来,温和而有力地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房间里,告诉他现在是睡觉时间。如果孩子还不肯睡觉,你可以给他有限的几个选择:“你是自己来选个睡觉前想听的故事,还是让我来帮你挑呢?咱们的故事只能讲到9点钟。”他会知道 言出必行,并且“严”“慈”并用,坚持到底。孩子还会知道什么是责任感。他可以选择赶快准备睡觉,以便多一点时间来听故事,或者磨磨蹭蹭,以至没多少时间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学会如何自尊自爱、尊重他人。文/燕博士

对号入座:你是白脸父母还是红脸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日常的一个职责就是为孩子这棵成长中的小树“修枝剪杈”;但是每位父母修剪枝杈的方式可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假设有这样两类父母——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先来看几个例子:

场景一:

时间——晚上9:00

地点——家中

人物——5岁的依依和父母

事件——妈妈给爱画画的依依新买了一本蜡笔画练习书,依依跟着书学画画,此时到了准备睡觉的时间,她仍意犹未竟。父母对依依说:“宝贝,别画了,该睡觉了!”孩子说:“不嘛,我还没画完呢!”

你是白脸父母还是红脸父母?

白脸父母的做法:强行夺过孩子手中的纸和笔,拉着孩子去卧室。

可能的结果:孩子哇哇大哭,父母气得大声呵斥:“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明早上幼儿园又得迟到!”就这样,至少得折腾半个小时,孩子才能带着遗憾和委屈上床睡觉。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今天时间有点儿晚了,我们再画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并和孩子一起计划如何利用这最后的5分钟完成手中的画。

可能的结果:5分钟后,孩子收拾起纸笔,高兴地去洗漱,10分钟后平静地上床睡觉。

场景二:

时间——周末中午12:00

地点——公园附近的餐馆里

人物——爸爸妈妈和4岁的辰辰

事件——周末爸爸妈妈带孩子在公园游玩,中午就在公园附近的餐馆就餐。点好了菜,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辰辰说:“妈妈,我要喝饮料!”孩子一上午玩得太开心了,天气又热,辰辰出了很多汗,此时一定又累又饿,所以有些等不及了。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说:“饭前不能喝饮料!”孩子不听:“我渴了,我就要喝!”

可能的结果:爸爸妈妈装做没听见,不理会孩子;孩子又哭又闹开始耍赖,周围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父母觉得很尴尬,一个说:“再闹就带你回家!别在外面丢人了!”见威胁无效,另一个说:“算了,让他先喝一点儿饮料吧!”辰辰的目的达到了,抱着饮料瓶“咕咚咕咚”喝了个痛快,等饭菜上桌时,他已经喝了个水饱……

红脸父母的做法:关切地问孩子“渴了吧?我们先喝一点儿水吧,喝了甜饮料你就没有胃口吃好吃的了,一会儿你最爱吃的烤鸭就做好了,我们看谁能忍住不喝饮料!”

可能的结果:孩子也许明白了:现在不喝饮料,一会儿就能吃到烤鸭,否则就没有胃口吃香香的烤鸭了;也许孩子还是坚持要喝饮料,这时父母开始使用缓兵之计,对孩子说:“我想你一定是太渴了,但是妈妈告诉过你呀,饮料不是好东西,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如果你能忍住,不喝饮料先喝点儿白开水,吃完饭妈妈就给你买一瓶果汁。”用未来的一瓶果汁解解他的燃眉之急。然而,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学会“延迟满足”,因此开始哭闹,红脸父母仍然想办法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让孩子饭前喝饮料,耐心而平静地面对哭闹中的孩子。

你是白脸父母还是红脸父母?

场景三:

时间——下午5:30

地点——幼儿园活动场的滑梯旁

人物——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

事件——小朋友们在玩滑梯,由于人比较多,大家都在排队有秩序地等候。天天突然跑过来,推开正准备上台阶的瑶瑶,瑶瑶被他推倒了,碰疼了膝盖哭起来。来幼儿园接天天的妈妈在一边看到了这个情景……

白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你看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看看别的小朋友都在排队呢!妈妈平时是怎么教你的!”因为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都在旁边看见了天天推瑶瑶,而且昨天瑶瑶还在她 妈的鼓励下给天天一块牛奶糖吃呢,天天的妈妈实在是不好意思,拉过天天朝着他屁股就是一巴掌。

可能的结果:天天和瑶瑶都在大哭,两位妈妈心里都不是滋味。

红脸父母的做法:对天天说:“快把瑶瑶扶起来,看看她哪里摔疼了?”天天扶起瑶瑶,对她说了声对不起。妈妈问天天:“发生了什么事?”天天回答说,“我正在和大力玩你追我赶的游戏,大力快追上我了,我一着急就想跑到滑梯上,让他逮不着。”原来是这样,妈妈向天天说明了不应该在人多的地方玩追赶的游戏,并和天天一起安慰瑶瑶。

可能的结果:天天明白了应该在人少的地方玩追赶游戏,瑶瑶也接受了天天的道歉停止了哭泣,大家又高兴地玩起来。

从上面的例子反映出的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

白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喜欢使用惩罚的管教方式,例如:

如果不按时睡觉就拿走孩子手中的画笔;

如果饭前喝饮料就不给孩子吃他喜欢的烤鸭;

如果孩子推倒别人就打他的屁股。

红脸父母: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理解孩子,坚决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并教给孩子正确的做法,例如:

坚持孩子的就寝时间,但根据情况给予灵活处理,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还集中在正在进行的活动上,给予孩子事先的提醒,如“5分钟后我们就要……”;

坚持饭前不喝饮料的规则,任凭孩子哭闹也不妥协,同时用温和的方式传达出父母坚持原则的决心;

当孩子推倒别人,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多问这样的问题:“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你觉得怎样?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现在你打算怎么办?”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对比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白脸父母总是把事情弄得更糟,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大人气”;而红脸父母却能“化干戈为玉帛”,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你是白脸父母还是红脸父母?

生活中,我们都扮演过白脸父母和红脸父母的角色:白脸父母就是对待孩子比较严厉的父母,而红脸父母就是找到了“严”和“慈”的平衡点的父母;当然还有一些过度纵容孩子的父母。父母严厉或纵容的管教方式都不能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有很多实例也证实了这点。虽然我们了解这些道理,但在实践操作中没有谁是永远的“完美父母”;好在,我们都愿意努力做孩子面前的红脸父母,那么,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红脸父母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则吧:

管教孩子时,“严”“慈”并用。只“慈”不“严”会让孩子学会利用父母以逃避责任,只“严”不“慈”则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严”“慈”并用,孩子才会配合,在无忧无虑的同时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注意倾听孩子。父母用心聆听孩子的感受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父母越早聆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频频说教,孩子身心就越健康。孩子会懂得宣泄情感是很正常的。这意味着父母要善于猜测孩子的心思并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是指父母一旦决定该干什么就“严”“慈”并用直至完成,而不是使用单纯的教训和惩罚。跟孩子说话时,言辞要简洁并紧扣主题,三言两语就会奏效。例如,如果孩子不肯睡觉,你不必说什么,站起来,温和而有力地牵着他的手,把他带到房间里,告诉他现在是睡觉时间。如果孩子还不肯睡觉,你可以给他有限的几个 择:“你是自己来选个睡觉前想听的故事,还是让我来帮你挑呢?咱们的故事只能讲到9点钟。”他会知道你言出必行,并且“严”“慈”并用,坚持到底。孩子还会知道什么是责任感。他可以选择赶快准备睡觉,以便多一点时间来听故事,或者磨磨蹭蹭,以至没多少时间来听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学会如何自尊自爱、尊重他人。

在家庭教育中,你是扮“红脸”还是“白脸”

我们曾经就家庭教育问题分别在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50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妈妈好,妈妈不打我,爸爸常打我的屁股,而且还打得很痛。”、“妈妈说买支枪给我玩,爸爸说不给,我讨厌他!”、“我喜欢妈妈,因为她很听我的话,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我不喜欢爸爸,因为我叫他买变形金钢给我,他不买。”、“妈妈好。爸爸打我时,妈妈帮我对付爸爸。”这种矛盾的教育结果在家庭教育中是大量存在的。对孩子的态度和要求不一致,往往会使大人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地降低,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因为“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全家人共同参与到对于孩子教育整个过程逐渐增多。我们会发现众多的家庭中一个有趣的“分工”现象,即父亲与母亲、父辈与祖辈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个截然相反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叫做“父严母慈”。“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软硬兼施,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有的家庭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这就造成了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现实生活中,这种“分工”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忧虑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对这种“分工”感到非常满意和默契。家长的良苦用心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但根本缺欠就是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上,并存在诸多弊端1、直接影响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享有较高的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红脸”在家时,他会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一旦只有“白脸”在家,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作风等。2、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作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这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3、家庭教育失去了作用。充当“白脸”的一方经常在“红脸”大发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后出面打圆场,充当“灭火器”,负责收拾残局、左右局势,这在客观上可以避免事情陷入僵局,但时间长了,孩子在掌握了“行情”。找到了“规律”之后,一旦犯了错误或有了缺点,就会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寻袒护”,以减轻自己的过错和责任。夫妻态度不一致,还可使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并且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一些孩子就是在这种搭配组合中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的一方,使家长在教育时采取迁就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4、影响教育的时效和效果。“脸谱化”模式的前提是教育孩子时双方都在场,而孩子犯错误却常常是突发的,做得快忘得也快,这就需要父母在他们“出事”的当时就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 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改错率较高。相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白脸”的不管不问或管不了,等到唱“红脸”的回来再“旧话重提”,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在唱“红脸”的面前学会抵赖,给教育增加难度。5、滋长孩子的逆反心理。充当“红脸”的一方因为知道有“白脸”在后面等着“灭火”,因而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乱作决定,尽情发挥却不计后果,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而作为孩子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其负面作用是很大的。因为过度责罚而使孩子胆小怕事是我们不希望的;或因此使孩子形成和强化逆反心理更不是我们的初衷。因此,唱“红脸”的一方一定要掌握言行的分寸,以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6、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和彼此间的不信任。星期天,一家三口逛商店,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要买,爸爸不给买,于是孩子哭闹,爸爸讲道理讲不通,孩子就躺在地上哭闹不起来。妈妈要哄,爸爸要打,妈妈心疼,就与爸爸吵起来,结果孩子没管好,夫妻俩倒弄了一肚子气。因此,夫妻在管教孩子方面,步调不一致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久而久之,还影响夫妻的感情。7、容易误导孩子。从实际操作来看,父母在家教中的人为分工可能是事先商量好的,是对孩子的善良的欺骗。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大多并不知道这一“内幕”,他们只能从表象上看出父母之间的不和,看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协调,长此以往,他们极容易被误导,从而走上歧路。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醒广大父母在平时的家教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分工”,舞台上扮演“红脸”和“白脸”只能是一种游戏,切勿随意用于家庭教育。8、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在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中,父母采用“态度不一致”的方式的比例为17.3%,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家长所采取该教育方式的比例9.24%,所以家长要在子女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相反,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教育态度必须步调一致,互相合作,否则就是无效的。有老人的家庭或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往往是老人喜欢袒护孩子,常常阻挠孩子的父母管教孩子,这也许是因为“隔代亲”的缘故,这就造成了两辈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不一致。实际上,老人惯孩子,父母也是有责任的,这是因为老人和孩子的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如果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老人就都很关心孩子,经常探讨教育方法,也不至于使老人一味地娇宠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孩子所受到教育应该说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祖父母四方合作的整体效应,全家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父母双方教育孩子的态度应该一致,要严都严,不该严,就不严。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每位家长都应该是有严有慈,集严慈于一身。文杜薇本文由儿童与健康》杂志社摇篮网独家发表,

本文Hash:3cdfdd87955ce4bc2b15677d3fdf4d97a16cd794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