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在外面不会和别的孩子交流,在家很强势可是到了外面却不敢说话了。这可急死了,该怎么办呢?

好孩子不仅是好成绩

孩子社交缺失原因探究

原因一:娇生惯养在家强势在外“弱势”

闵行朱女士的女儿乐乐刚读幼儿园小班。和邻居小朋友玩游戏时基本是“年龄决定一切”。有大孩子时乐乐就是小跟班,碰到年龄小的她就是老大,如果是同龄的孩子就看谁的提议最好。在家里和表弟表妹在一起时就很强势,什么都要听她的。朱朱女士说,乐乐平时在家很喜欢说话,可是一到新环境或见到陌生人,就会变得胆小害怕,甚至有一些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出现,这让朱女士很困惑。朱女士说,她没有刻意去教孩子如何与别人社交,但平时会带着乐乐去参加一些网站组织的亲子活动,试图改善孩子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回避和恐惧。

原因二: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社交培养

徐汇的张女士说现在孩子越大越忙。读幼儿园时还常到小公园和邻居小朋友玩。现在上小学了,孩子每天除了上学、补习就是去上兴趣班,偶尔休息在家也是看电视上网,平时家长也忙,凑时间出来的机会不多,所以现在已经少有社交活动了。张女士说孩子的成绩不错,钢琴弹得也很好,就是不太敢闯,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去沟通处理。上次来星期8小镇游玩,正好游人比较少,有的项目要至少3个孩子才可以,别的孩子看到人不够会主动去问其他小朋友要不要一起玩,而她家的筱妍却坐在板凳上干等。张女士表示,学校里的班主任老师评价孩子文静不喜欢说话,可能因为不善言辞,所以老师也不是非常重视筱妍。张女士说,以前只注意孩子的成绩好不好,钢琴有没有练,现在才发现这是不够的。以后要多让孩子和别人沟通。

家长推荐补救“妙方”:多和其他小朋友“亲密接触”

浦东的薛先生说,女儿以前是纸老虎,在家是“大王”出门就不敢发声音了。刚上幼儿园时连着尿了一个星期的裤子,究其原因是不敢和老师说,让家里很是头疼。从这件事开始,薛先生就有意教女儿如何同别人相处。刚开始他会趁休息时陪女儿到公园里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再后来带着女儿去超市买东西,锻炼女儿和不同年龄的陌生人说话。上周,薛先生带女儿去参加“奶酪拼图大闯关”活动,欣喜地发现了女儿的社交潜力。该活动要求孩子在体验游戏中找到6块指定拼图。当时,女儿成功找到了6块,但其中三块是重复的。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女儿开始主动上前与其他陌生小伙伴交流,希望交换彼此手中多余的拼图。在遭遇一些小挫折后,女儿成功换回来6块指定拼图,并高兴地兑取了一整袋奶酪。在遇到问题时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积极主动和别人交流,这让薛先生很欣慰。

专家建议:治社交缺失孩子要多去公共场所

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妹表示,社交缺失在现在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社交缺失首先是社交机会缺失。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又生活在封闭的高楼大厦里,平时家里人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很少带孩子参加活动,导致孩子很少有机会跟外界接触。

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家长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平时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比如社区花园等孩子多一点的地方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或者通过幼儿园或其他一些机构或者场所,认识一些家长,协商几个家庭定期组织一些活动,把几个家庭的小孩子组织在一起玩。

在改善孩子社交缺失方面,幼儿园也 发挥着重大作用。现在的幼儿园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平时能够让孩子自由活动和交流的时间很少。幼儿园可以选择在放学后开放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在园内自由玩耍。

小编总结:如今,家长们都过分追求孩子的分数,觉得只要孩子能拿高分就是好孩子。殊不知,全面的孩子是需要与外界交流的,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再好却不敢和别人交流都不是优秀的。所以,家长们在重视孩子成绩的时候也要按照专家的意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帮宝宝成为社交家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岁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会说话了,甚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有感觉了,这时候应该让宝宝多跟外界接触,给他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可是现在的家庭里,大多数的宝宝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又处处受到家长们的呵护,宝宝很少有自己跟同龄人玩耍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害羞、不善交际了。宝宝的交际能力可是从小养成的,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巧妙地帮助2岁宝宝成为小小社交家呢?

宝宝成为社交家妙招1:宝宝玩耍时,大人请走开

在爸爸妈妈眼里,两岁的宝宝还不懂事,所以总是事事陪着孩子做。家长们都知道,多让宝宝跟同龄的小朋友玩耍能够帮助他养成开朗的性格,但是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宝宝总是不爱说话,也不主动理睬人家,每次都是爸爸妈妈哄着宝宝:“宝宝,我们一起跟小朋友玩吧,把这个玩具给小哥哥玩好吗?……”宝宝才照做,好像是爸爸妈妈在跟小朋友玩一样了。

宝宝有这样的表现不一定是性格内向,这也跟他们玩耍的环境关系很大。2岁的小宝宝虽然还不懂事,但是他们之间会有自己很独特的交往的方式的哦,有些宝宝会安静的一起玩游戏,有些会相互依依呀呀地叫……这些其实都是宝宝们在相互交流呢。所以,宝宝玩耍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给宝宝充分的个人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跟小朋友玩耍。如果爸爸妈妈在场,还老是干预他们,宝宝觉得没趣了,自然就不想说话了。

宝宝一起玩耍的时候,有时候会高兴地握手,有时候也会争吵、抢玩具等等,这些行为都是很正常的。爸爸妈妈不用过分紧张,先冷静地在旁边看着,给宝宝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宝宝们才能在学到更多的社交能力呀。

宝宝成为社交家妙招2: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不知不觉中会给宝宝一些暗示,积极的暗示可以让宝宝在无形中养成好的习惯。2岁的宝宝,很容易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如果宝宝自己的行为让爸爸妈妈高兴了,他就会更乐于去做。所以,父母要利用宝宝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给孩子积极暗示,鼓励他多与同伴合作。

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比如,宝宝与小朋友一起玩积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要一起搭出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才能得到奖励哦!”,而不是让他们相互比赛,说:“谁的房子最漂亮我就奖励谁。”等等,这样多鼓励宝宝们相互合作,最后还能得到妈妈的表扬,会让宝宝觉得他们这样做是好的表现,爸爸妈妈会很高兴,以后就会更乐于与小伙伴合作啦。

在公园或者小区玩耍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鼓励宝宝带上玩具去找附近的小朋友玩,比如看到那边的宝宝大哭大闹,妈妈可以对宝宝说:“你看那边的宝宝哭得多伤心呀,肯定是没人跟他玩,你带着小玩具去跟他一起玩好不好呀?”这样让宝宝慢慢地学会安慰他人,这也是社交的一个重要部分。12下一页尾页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方法一: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

很多父母总是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坏的影响。明智的父母不仅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改变以考分来判断孩子的标准,因为孩子的素质不是单纯由成绩来表现的。在一个强调素质教育的时代,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争取高分是远远不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也需要父母的培养,尤其是孩子的动手能力。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是很多终日埋头苦读的孩子所欠缺的。

爱迪生小时候成绩特别差,被老师讥笑为智商不高的孩子,可是他的母亲并不这样认为,也没有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母亲的精心引导和教育下,爱迪生建立了自己的试验室,每天动手做各种科学实验,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也曾因为学习成绩差被老师认为是低能,然而他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相对论,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现代社会,是讲究孩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社会,成绩只是孩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反应,无法证明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许在动手实践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父母不能片面重视孩子的分数,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将孩子的动手能力教育列为重要的教子课题。

方法二:相信孩子能行

孩子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理论上的,要想孩子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财富,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天才。

实践的过程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检验,孩子在实践中才会真正地发现和了解自己。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敢尝试或害怕失败,父母不要对此冷嘲热讽,而是要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孩子的素质会不断提高。因此,要想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孩子,父母就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能行。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似乎更有独到之处。他对小海明威的教育既严格又灵活,他会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认为,事事依赖别人,会窒息孩子的才能,不能使其有所作为。

于是,在小海明威4岁的时候,父亲严肃地对他说:“孩子,别老是跟着我,自己玩去吧!”说着,就给小海明威一根鱼竿,鼓励他说:“你能行,自己去吧。”后来,父亲又给他一枝猎枪。小海明威在父亲的指点和鼓励之下,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

最终,在爸爸的信任下,海明威健康长大,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在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帮助下,他完成了多部杰出的作品。

孩子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培养出独立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父母把信任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这种感觉,最终干成一番大事业。

孩子学习书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用在现实生活中,成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资本。所以,空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将知识具体为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这样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和准确,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对自己的积极评价。

因此,父母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格外关键。 当孩子信心不足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信任,告诉孩子:“你能行。”

方法三: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孩子如果对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赖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动手做的事情也推脱给父母,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惰性,难以自觉地动手实践,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愿动手。

父母要减少为孩子做事的冲动,在生活中,只要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学习上,也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如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插手,让孩子自己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这样孩子会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具备较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王伟的爸爸有一套自己的教子理论,他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孩子的事大人不管,放手由孩子自己来做。

一天,王伟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拿来问他,他只是给孩子说了三句话:“一是老师是怎么说的就怎么看,二是定义定理怎么讲的就怎么做,三是例题怎么运算的就怎么办。”

王伟开始不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爸爸耐心地告诉孩子:“告诉你方法,比告诉你一百个答案都重要。如果只是告诉你答案,下次你还是不会,因为你从此对爸爸就有了依赖。”王伟听懂了爸爸的话,通过自己的能力独立把难题解决了。

王伟的爸爸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用了几句话就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这是每位父母都要借鉴的。减少孩子在学习上对父母的依赖,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亲自动手能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会在父母的放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优秀孩子。

本文Hash:d2987b6edc7138124dfff4ce4bb13dd495058aec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