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幼儿教育少了阳刚气”

今天笔者读到两条新闻,一条是《山西日报》报道:幼儿园几成“女儿国”,教师99%以上是女性,男教师缺乏,为孩子教育留下无形的祸患幼儿教育少了阳刚气。另一条是《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其实,中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成“稀有资源”不是山西省特有的现象,全国其它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不,有统计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界教师性别的比例日趋畸形。在初中,女教师占到70%,小学占到95%以上,而幼儿园则超过99%。”而在日本,幼教的男教师比例约7%,美国的比例最高,约10%。

一边是中、小学,幼儿园男教师缺乏,另一边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两条新闻,表面看似不相关,却进一步揭露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们就业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

尽管造成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幼儿园,男女师资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待遇相对较低,条件相对艰苦导致很多男生都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二是世俗的眼光使得很多男生对担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望而生畏,以致本来就很少的师范类高校男生频繁“跳槽”,让从事这一职业的男性也越来越少。

殊不知,教书育人的特点是以身示教,教师的行为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学校就像个大家庭,既需要母爱的细腻,也需要父爱的刚毅、直率、严格和坚韧不拔。同时,男老师在德育教育和管理班级等方面,是富有特色的。女老师喜欢以人格魅力来感化学生,而男老师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更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正如幼教专家们所说,幼儿阶段的性别意识对个体以后的性别角色、性别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其行为方式对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有积极的影响。所以,让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协调,能给孩子创造更理想的成长环境。而当前,由于女性教师长期“一统天下”,幼儿在教育缺乏阳刚之气,也缺乏男教师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这也是男教师在就业市场上已经成为各大幼儿园的“抢手货”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宣传和引导,让男幼师多起来迫在眉睫。

尽管20多年前,就有专家提出“教师性别会影响幼儿性格”这个话题,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男老师愿意来幼儿园呢?愿意到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广大有志男儿要彻底改变过去“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世俗偏见。其次是应该在幼儿园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入手,多增加男性的比例。再次是政府部门应该拿出优惠措施,鼓励男老师进幼儿园。同时,幼儿园也应该完善相关措施,不能轻易让男老师流失。当然,我们最期盼的是国家能给力,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真正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水平。相信,只要多措并举,幼儿园一定能留得下男老师、留得住男老师,不让幼儿园的孩子性格女性化。

警惕!幼儿教育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因孩子可爱就乱了套

妞妞刚起床一会,乐滋滋地在房间看《天线宝宝》!“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妈妈在外面喊。这时,爷爷进房间了,妞妞马上笑嘻嘻地说:“爷爷扔,爷爷扔!”

爷爷慈爱地摸了下妞妞的头,提了尿包走出来,有些得意地跟妈妈说:“咱家妞妞越来越聪明了,自己不扔叫我扔,这小家伙,呵呵。”

妞妞一周8了,爷爷闲下来,最喜欢逗妞妞玩。“妞,打爷爷,打爷爷!”爷爷笑眯眯地抓起宝宝的小手,轻轻拍打着自己的脸庞,妞妞一边拍,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

点评:当孩子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家长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津津乐道。家长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让孩子无法正确分辨,导致了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的社会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妞妞确实很聪明,懂得把事情“转嫁”给爷爷做,但这并不值得赞赏,而是要语气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面对孩子的“聪明”,家长要多些理性,并且全家一致。

误区二: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妈妈看到宝宝正在和一个年龄较大、性格活泼的大哥哥在一起玩。这时,大哥哥轻推了宝宝一把。只是因为宝宝站错位置了,纯无恶意,宝宝很自然地走开了些。可这时,妈妈却飞箭似奔跑过去,喊了声:“小心点,宝宝!我们去那边玩。”

6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里,都暗藏着不同的教育智慧。希望资深教师翁娟的诚恳建议,能让有不同“涂鸦行为”的家长有所领悟,并努力改进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用心的“雕刻者”。

宝宝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长心里会不舒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其实,孩子们的交往是单纯的,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也许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推来推去,后一分钟,就拥抱欢呼。

家长带着成人的眼光出手“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机会。

家长不可能永远地守护在孩子身边,让他自己先试着解决,其实孩子很坚强。

警惕!幼儿教育常见误区

误区一:只因孩子可爱就乱了套

妞妞刚起床一会,乐滋滋地在房间看《天线宝宝》!“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妈妈在外面喊。这时,爷爷进房间了,妞妞马上笑嘻嘻地说:“爷爷扔,爷爷扔!”

爷爷慈爱地摸了下妞妞的头,提了尿包走出来,有些得意地跟妈妈说:“咱家妞妞越来越聪明了,自己不扔叫我扔,这小家伙,呵呵。”

妞妞一周8了,爷爷闲下来,最喜欢逗妞妞玩。“妞,打爷爷,打爷爷!”爷爷笑眯眯地抓起宝宝的小手,轻轻拍打着自己的脸庞,妞妞一边拍,一边“咯咯”地笑了起来。

点评:当孩子们动用“小聪明”、“小伎俩”来对付大人时,很多家长明知道不对,却又忍不住对孩子的机灵津津乐道。家长表情、语气、行动的不一致性,常常让孩子无法正确分辨,导致了错误的模仿。

孩子最初的社会秩序感和规则,往往来自于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妞妞确实很聪明,懂得把事情“转嫁”给爷爷做,但这并不值得赞赏,而是要语气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做。面对孩子的“聪明”,家长要多些理性,并且全家一致。

误区二: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妈妈看到宝宝正在和一个年龄较大、性格活泼的大哥哥在一起玩。这时,大哥哥轻推了宝宝一把。只是因为宝宝站错位置了,纯无恶意,宝宝很自然地走开了些。可这时,妈妈却飞箭似奔跑过去,喊了声:“小心点,宝宝!我们去那边玩。”

6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里,都暗藏着不同的教育智慧。希望资深教师翁娟的诚恳建议,能让有不同“涂鸦行为”的家长有所领悟,并努力改进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用心的“雕刻者”。

宝宝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长心里会不舒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欺负了。其实,孩子们的交往是单纯的,他们表达情绪很直接。也许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推来推去,后一分钟,就拥抱欢呼。

家长带着成人的眼光出手“保护”,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机会。

家长不可能永远地守护在孩子身边,让他自己先试着解决,其实孩子很坚强。

本文Hash:c576d9acd56b1d106428819ef70d5de2148a993e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