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在温暖的阳光下,摊开一本书,泣上一杯茶,闻着薄薄的纸上散发出的淡淡的油墨的清香,这是当下最为享受的时光。

读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能“博采众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丘吉尔说:“要想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母亲根本就是无路可循,但是却有无数个成为一名好母亲的方法。”读书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一直在读儿童心理学,个人成长,家庭教育相关的书。在阅读中,有了更多新的领悟和成长。

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

当我们总会很在意结果,在意别人的评价,在任何事情上总是要分出对错,当未达到期望时,就觉得很失败,产生很大挫折感。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喜欢自己,就会有一个声音跳出来,说,“我很失败,我可以做得更好的”

那么,在心里,我们是不认可自己的。我们做错事的时候会觉得:我完了,我什么都不行,我一无是处。

我们忽略了,我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我。而不是只有做对事情,或者取得成功时,才是我。此时,个人特点未被赏识,不知道犯下的错误是被用来学习的。现在。我们能够问问自己,当我们做错事情的时候,或者失败的时候,或者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我可以对自己说,我是相信你的,你尽力了,这次不够好,下次再来。接纳自己,并不是忽视自己的错误和问题,相反,我们承认我们的失误,但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成长。

接纳孩子,并允许孩子犯错

面对孩子的错误,很多妈妈不能正确对待,她们不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时,会情绪失控,对孩子动辄严厉呵斥,甚至打骂。

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总是从犯错误开始。如果孩子是在宽容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快乐健康成长。而如果孩子生活在苛刻的环境中,犯错误不被接受时,就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阻碍。

比如:

小强喜欢乒乓球。喜欢看着小小的,圆圆的球蹦得老高。这天,小强又在家玩乒乓球,乒乓球一蹦,蹦到妈妈的梳妆台上了。小强找了小板凳,小手使劲够啊够啊,终于够到了乒乓球。可是小强小手一扬碰倒了桌上的花瓶,摔地上碎了。

妈妈闻讯赶来,很是生气,说,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不听话的孩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小强忙说,不是我弄碎的,是风吹掉的。(错误做法)

妈妈闻讯赶来,赶紧上前看小强的小手有没有划伤,妈妈没有批评小强,只是对小强说:“没关系,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瓷器很容易被打碎,还会把手划伤。来,拿个笤帚来,我们一起打扫吧。”(正确做法)

小强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忙着推卸自己的责任,这种防御是自然的,但被惩罚放大了。这是在缺乏宽容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面对指责采取防御的态度。他们要么努力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要么责怪他人。

而如果孩子是在宽容的环境中长大,不害怕惩罚,他会学会承担责任和自我纠正。当孩子觉得犯错误不安全时,会浪费很多时间、经历和口舌来为所发生的事情辩护,解释它为什么会发生,解释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所以导致了其他事情的发生。接纳孩子,要让让孩子觉得犯错误是安全的,孩子就不会再辩解,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听父母说希望他做什么。

正确做法中,妈妈首先关注的是小强是不是受伤了,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小强会感到即使犯了错误,自己也是安全的,是被妈妈接纳的。

如果孩子对犯错误感到害怕,他们就失去了自我纠 的天生能力。对犯错误的焦虑只会增加犯错误的机会。因为犯错误而惩罚或者羞辱孩子,只会让他们更紧张,并削弱他们天生的自我纠正能力,更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是不被接纳的。

要让孩子明白,我不会因为你做错而不爱你,这个叫做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会做错,妈妈也会做错,孩子会失败,妈妈也会失败。所以,我们能够无条件接纳吗?如果不能够,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去练习。

相信自己,学习给自己安全感,更好地面对孩子和婚姻。

在阅读中明白,要学习去信任我自己。真正安全的人就是信任自己的人。

信任自己能让自己更有力量,也更能去面对孩子

比如,当我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即使我做的不好,我还是相信:此时此刻,这是我的最好。我明天会更加好,后天会更加好,未来会更加好,不过此时此刻,这就是我的最好。而不是埋怨自己,要相信未来我可以做得更好,但不是在今天,在当下,更好是以后的事情,而现在我就只能够做到这样。

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当我能给自己的时候,也就能够给孩子这些,自然而然就去做了。比如在孩子考试时,会相信她可以考90分,不会故意去考80分。也许她能够考95分,但是,现在此时此刻,当下孩子就只能考80分,这就是孩子的。孩子可以进步,不过作为妈妈,我接纳此时此刻的孩子。

在家庭婚姻关系中,懂得爱自己,也能更坦然面对当下的状态

在婚姻中,如果对方给我,那我谢谢他,如果没有给我,那也不要紧。比如,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美好的婚姻,但是却觉得对方不能带给自己这种婚姻的安全感。

我们要相信自己,就算是婚姻失败,也能好好生活,这就叫安全感。我们不能够去要求婚姻按照我们的希望去发展,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关系,你可能会没有一个好的婚姻,但是,那不会影响我的安全感,也不会影响我成为我自己。

我们可以这样去想,如果我的婚姻失败,我这个人还是能好好生活,我如果没有这样的安全感,我就会想:如果我的婚姻失败,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就什么都不是了,我就不幸福了。

要明白,最舒服的关系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期待的关系,我们两个在一起,纯粹因为我们两个想要跟人连接,想要在一起。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尝试让事情不发生,而是假如事情发生,我知道我依然能够好好生活。我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为什么我可以活得自在呢?因为我相信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遇见什么人,我还是可以好好生活着的。我都能走过去的。这个就叫做我给自己安全感。我相信自己这个人。我相信我自己的生命力足够应对任何的东西,即使失败了,还是能够站起来。

当我们选择他做丈夫或者妻子,我们就无条件的接纳他,他做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谢谢他,他做不到的,我自己来做。这样子他就会感谢你,他就会更加平和,你就会觉得安全。

爱不是给予,爱是尊重生命,爱是需要传递的

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过度的关注,不能磕碰;如果有一点冒险,就宁可不让他活动,包括不当的赞扬来夸奖孩子等等,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其实质是爱自己,并不是爱孩子。

给予是为了满足自己

案例:燕燕妈妈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妈妈,她说:“我竭尽全力去照顾燕燕,处理她的问题,除了睡觉之外,我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她。”

她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劳作。尽管她觉得燕燕应该变得自立,她还是给燕燕准备好一 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将自己在家的几乎全部的自由时间,用于照顾孩子。但只要有人夸她是个好妈妈,她就觉得很满足,一切都值得了。

很多时候,妈妈的给予,并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而是他们自身的心理需要。燕燕妈妈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行为,让燕燕丧失了独自探索的勇气。她不能理解,爱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活动,爱要求另一个人的完全参与――使用他们的头脑和心智。她不明白,很多时候,不给予其实比给予,需要更多的勇气。而且培养独立性要比照顾那些原本可以照顾自己的人,更加是一种真爱行为。此外,他还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愤怒、不满与期望,这对于燕燕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母亲竭力要获得的是自己未能得到的赞赏。她们不明白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只能用孩子的成就给自己一些慰藉。

如果你要是爱一个人,你会觉得他就是他,你就是你才对。两个人都无需失去自我,这才是爱的本质。

爱是要尊重生命,让孩子做他自己

如果父母将自己的期望、担心,甚至想让孩子为未来做预防的话,但是就是失去了爱本质的意义,而孩子是接受不到这种爱的。让孩子按照成人的期望来成长,这是伤害而不是爱,要尊重孩子如同一粒种子,她会按照她的生命去成长,而不是去干预她,不能教育一个三岁的孩子,要为以后十八岁的社会负责任。他未来可能面对一个友善的社会,也有可能面对一个险恶的社会,无人能预见。但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按生命的法则去生活,让他做真实的自己。

爱是让孩子知道

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宝宝,并且也希望宝宝能感受到自己的爱,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充分地表达这种爱,并让孩子觉得被爱。

在《儿童爱之语》一书中,可以学习到孩子有自己感受爱的特有方式,如果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我们必须学习了解他们独特的爱语。

让孩子在与父母的身体接触中感受到爱

身体的接触是最有力量的爱语之一,它大声地喊着:“我爱你!”。当妈妈用身体接触孩子时,妈妈的爱的信息会大声且清楚地传达给他们。一个温柔的拥抱能把爱传给任何一个孩子,但对需要这种爱语的孩子而言,温柔的接触就能把爱强烈地传达出来。相反地,如果妈妈用身体的接触表达怒气或敌意,妈妈会深深地伤了这个孩子。打骂会伤到所有孩子,而对爱语是身体接触的孩子来说,这是致命的一击。

用肯定的言词滋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与安全感

亲切和挚爱的话、赞美和鼓励的话,以及所有能给予正面引导的话都是在说:“我在乎你。”这种话如同柔和、温暖的雨水落在灵魂的心田里,能够滋养孩子内在的价值与安全感。即使这些话说得很快,它们却不会很快地被遗忘。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一些肯定的话而终生受益。有些孩子从别人肯定的话中感受到最大的爱。这些言词未必是“我爱你”三个字。

父母对孩子地赞美和鼓励是应该是真实且恰当的。妈妈的赞美应该是针对孩子所做的事,或者在成就,或者在行为,或者在他有意识表现的态度上。所以我们提倡的赞美,针对的是孩子有能力控制的事情。如果父母的赞美和鼓励给得太频繁,这些话正面的效益就很小。例如,“你是个很好的女孩子”之类的话,这样获得的正面效益就不高。

对于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孩子,再也没有比听到父母或大人在口头上肯定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爱了。但反过来说也是真的――责备的话会深深地伤害到他们。尖刻和批评的话对所有的孩子都有害,而对主要爱语是肯 言词的孩子,这些负面的话语就更具毁灭性了。并且,他们可能把这些话藏在心中,咀嚼很长一段时候。

规划精心时刻,传达爱

尽管很多人谈论精心的时刻,但大多数孩子都缺乏它。即使是父母心肝宝贝的孩子,也有可能带着空空如也的爱箱四处流浪。妈妈,你们想想,自己是不是一直在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没有满足他在感情上的需要,是不是给孩子的精心时刻还没有排入自己的时间表中?

其实,当你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就是在创造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忆。你一定希望孩子因这些美好的回忆蒙受祝福。当孩子的爱箱保持满盈的时候,他们会有健全和奋发向上的记忆。

精心的时刻不仅可以用来一起从事积极的工作,也可以用来进一步认识你的孩子。当你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你自然会发现自己和孩子在各方面都能无所不谈。小宇爸爸说:“在我开始定期和孩子一起打篮球之前,我的儿子不爱说话。”小宇爸爸和小宇一开始常常讨论篮球的技术问题,现在,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一个父母在教孩子如何在篮球场上投三分球,教孩子如何用滑板时,甚至一起洗碗盘、做晚餐时,就常会制造出一个亲密无间是亲子环境和亲子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计划相聚的时间也不排除自动发生的临事决定,如果有需要妈妈可以随时更改计划。但是如果没有计划,妈妈往往会发现自己跟孩子精心时刻其实少的可怜。你往往会把别人排进自己的行事历程中,但为何偏偏遗漏了孩子呢?孩子会感激你因重视跟他们一起而愿意对其他的活动说不的做法。

给孩子选择适合的礼物

给予及接受礼物是表示爱的有力方式。当那些最有意义的礼物变成爱的象征时,孩子觉得父母真正关心她,礼物不仅是物品而已,而是深具意义的爱的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礼物并不能当做真爱的替代品。如今,大部分孩子清醒的时间父亲不在家,而且过半数的母亲出外工作,他们对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跟家人在一起都有极大的负疚感。虽然爸爸妈妈真的爱孩子,但似乎不可能供给孩子所需的情绪安全感与自我价值感。许多父母买了太多礼物来做为自己对孩子关注的替代品。

孩子接受了这种欠缺考虑的礼物之后,终究会看穿他们真正的本质,也会从这当中得知至少有一方父母把礼物当做真爱的替代品。这会使孩子变成物质主义者且喜欢操纵别人,因为他们学会了用不正当的礼物操纵人的感情和行为。这种替代品将使孩子在人格和诚信上产生悲剧性的后果。

让孩子从父母的服务中感受到爱

孩子需要父母服务的行动,并且从父母的行动上感受父母的爱。在服务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带有条件。若父母只因为了孩子的行为令他们满意才服务他们,这种服务的行为就是有条件的。这些会察言观色的孩子会学到,只有在受惠者身上有某些他希望得到的东西时,他才会服务对方。

爱的服务则是一种从内心激发出来的愿望,想要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在别人身上,是出于自愿,而非外力的强迫下做的。父母若带着怨恨的心情服务,孩子的物质需求或许会得到满足,但他的情绪发展将会受到很大阻碍。因为服务是每天都要做的,即使是最好的父母也需要不时地停下来检视一番,以确保自己的服务行动所传达的是爱。

九大岗位职责让你成为好父母

对于“父母”这项工作来说,想上岗并不难,但是想做得出色就需要多一些修炼了。好的父母,不仅仅要抚养孩子,更要保护他们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你做得到吗?

养育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也许比你做的其他任何工作都更具有挑战性。想把这件工作完成得更出色?你是不是具备“好父母执业资格”吧?

九大“岗位职责”让你成为好父母

岗位职责一:交流

职责说明:少说多听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你交谈,怎样才能跟他开始愉快的交流呢?那就先试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吧。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谈话演变成你滔滔不绝的说教,这可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实施要领:要想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并得到孩子的信任,首先你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这段时间只属于你和你的孩子,不要被其他人打扰。然后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安静地听他们说话。在听他们讲完以后,你可以帮他们理清思路,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岗位职责二:关注

职责说明: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

你希望孩子不要吸毒,酗酒?你希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一塌糊涂?你希望他们不要面临太大的压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无论是在家里,在社区,还是在学校。

实施要领:你应该知道你的孩子呆在哪儿,和谁呆在一起。你还需要跟你孩子朋友的父母保持联系。尽可能多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鼓励孩子多谈谈他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你要关心孩子的生活,但不必过多干涉他的生活,你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给孩子制定了合理的规章,你就更可以放心地让他去做了。相信他会做得很好!

岗位职责三:规范

职责说明:给孩子树立明确的价值观

如果你寄希望于你的孩子能够自然而然地成为好公民,你的希望多半会落空。别指望他们的同伴、学校或媒体能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你必须给孩子制定规则,让他们明白哪些举止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要领:你和你的丈夫(或妻子)希望孩子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具备哪些素质?把你们认为重要的一一列出来,例如:诚实、礼貌、善良....。。再做出另一份清单,列出你们不希望孩子具有的品质。夫妇双方讨论以后,把你们一致认为孩子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列出来。等孩子开始懂事以后,就可以把这些价值观经常灌输给他们。当然,最好能在定期举行的家庭会议上强化它们在孩子头脑中的印象。

岗位职责四:约束

职责说明:强化纪律的观念,并付诸实施

如果“纪律”这个词让你觉得很可怕,那么你一定没弄明白它的真正涵义。纪律并不意味着拳打脚踢,它跟处罚甚至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父母,务必深刻理会这个词的涵义。没有任何纪律观念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他可能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如果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纪律观,长大后他自然会成为一个自信、成功的人;反之,后果不堪设想。

实施要领: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章可循的家庭中。父母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前后一致,公平合理。经常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督促他们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变得更有序、更高效,而你的孩子在将来也会感激你今天所做的努力。

岗位职责五:直觉

职责说明:不要盲目效仿别人的规则

如果你的邻 居从桥上跳下去,你会跟着往下跳吗?当然不会。但有时候你可能会盲目地效仿别人家庭的规则。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你的孩子希望你这么做,也可能是碍于面子只好这么做。如果发现自己对孩子有点溺爱,赶快负起你的责任来。记住这句古老的谚语:小心总比后悔好——这是真理。

九大“岗位职责”让你成为好父母

实施要领:让孩子明白她应该遵循哪些家庭规则。当她实施这些规则有困难的时候,让她给你打电话。而且,尽可能多认识你孩子的朋友和他们的父母,这样你会知道你们的价值观是否相同。

岗位职责六:表扬

职责说明:适度表扬

表扬有些类似蛋糕上的糖霜:加上一点糖霜,蛋糕变得美味可口;如果加得太多了,蛋糕的味道就被毁掉了。对孩子的表扬也是这样:孩子需要你的鼓励,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但是过多的赞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应该得到赞美。如果得不到,他们就会倍受打击,最终可能还会归咎于你。

实施要领:适度地表扬孩子。太多的表扬反而会削弱称赞的力度,达不到鼓励孩子的目的。如果你不希望失去孩子对你的信任,一定要记住:不要滥用表扬。

岗位职责七:维和

职责说明:尽快平息小朋友间的争执

兄弟姐妹间互相取笑、辱骂甚至打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你没必要搀和进去。你要做的就是马上结束他们这种毫无意义的争吵,告诉孩子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教育孩子要用文明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拳头和辱骂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

实施要领:孩子们发生争议后,如果你想追究这件事究竟是谁引起的,恐怕没多大意义。孩子们当然会互相推诿责任。如果你不过多干预,孩子们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可能很快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了。应该教孩子们一些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懂得怎样处理和别人的分歧。

岗位职责八:威信

职责说明:做一个既民主又“独裁”的家长

家庭需要民主的气氛,但家长跟孩子之间不能事事都讲民主,因为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想法难免是不成熟的、不合理的、自私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不能做出果断的决定,时间久了你就会失去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信。确立你的领导地位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记住: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中。

实施要领:跟孩子要讲民主,但不能因此放弃你的领导地位。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发言权,你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这表明你尊重他。可是如果大家的观点不能达成一致,父母就要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这么做并坚持下来,孩子们就会逐渐理解并认同这种做法。

岗位职责九:放手

职责说明:忽略掉和孩子之间无关痛痒的争议

你经常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吗?你希望每次和孩子的争论都以你的胜利而告终吗?其实没必要。在重要的问题上,自然应该争论清楚。而那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就让孩子自己处理好了。相信你的直觉,孩子们能处理好那些事情的。

实施要领: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从而知道哪些方面是你可以放手的。对于一些你认为孩子可能处理不好的事情,你需要负起你的责任来。如果你确信孩子能做出明智的决定,就不要介入了。如果你学会适度地“放权”,在重要事情上孩子往往会更尊重你的意见。反之,如果你事无巨细地管制他们,你不仅会招致孩子的怨恨,还会失去他们对你的敬重。

小编总结:想当一个i好父母,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 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地培养宝宝。交流、关注、规范、约束、直觉、表扬、维和、威信以及放手,你做到了哪些呢?

做好3件事让你成为杰出父母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

  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编辑:晶晶)

本文Hash:a9db08e08a42154b18129a19f6e66e8e67d703e9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