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搞?

越来越常听到和读到:“孩子越来越难搞”或“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这类的话。总归一句“从前样样都比较好”。

没错,当我们自己还是小孩的时候跟今天的小孩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以前是比较好的小孩吗?我们的父母有很多事情的做法都跟我们不同─但他们以前真的是比较好的父母吗?

我们正尝试不要重蹈我们自己父母的覆辙。我们想要以不打骂、不严惩、不威胁恐吓、以坦率的态度来讨论性教育……我们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小孩。大部分做父母的也都办到了。因害怕受罚所以服从─这个观念在三十年前还被普遍接受,到了今天又是如何呢?

今天的我们赋予孩子更多发展自己个性的权利,致力于开发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更丰富的刺激,这全都胜过我们自己孩提时的经历。

从前没有样样比较好

我们当中谁小的时候有自己的房间?谁可以在众多运动项目或乐器中挑选?谁可以享有自由坦然的性教育?谁学会了落落大方地走向大人并提出令人不愉快的问题?

为人父母的我们今天可以为许多进步感到骄傲,更可以为我们的孩子感到骄傲。

我们的孩子运气不错,而且也不比过去任何一代的孩子差。每个时代的父母跟孩子之间都有问题。许多今天需要药物或心理治疗的大人,到现在都还在承受当年封闭的教育所造成的痛苦后果。

尽心尽力的父母

教育变得比较公开。很多父母比较会自我批评,不再羞于向儿科医生或心理学家谈论他们的问题。他们想获得充分的信息并胜任为人父母的任务,所以他们去听相关的演讲,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会在幼儿园或在家里与其他家长碰面并交换经验。

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妈妈中断其职业生涯,将心思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培养及家务上。她们将来很难甚至完全不可能再进入职场,但她们也都默默接受。另一些继续上班的妈妈又必须把家务、小孩和工作协调好,她们平衡这些不同任务的能力令有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相形见绌。

以前的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有这么多的单亲妈妈。她们的表现令人佩服,而且还经常是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办到的。

她们投注这么多的心力,却仍会遇到那么多的问题,其实是因为人们经常只关注不成功的那部分。这样看起来父母似乎是失败了。

失落感特别大的是那些辞掉工作,完全奉献给家庭和孩子的年轻妈妈。“你整天又没别的事做,这样还连孩子都带不好!”这种指责是许多全职妈妈必须面对的。而这些责备的话,不管有没有说出口,经常是来自自己的另一半,因为他在下班后或周末时想要拥有自己安静的休息时间。

不过很多妈妈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绝对要把所有的事都做对!”这些妈妈很容易陷入困境:会为了自己和孩子所犯的诸多错误和问题生气,但一直都很顺利或很正常进行的事她们却没有注意到。

态度不确定就会让步

当父母自己态度不确定时,会影响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而担心自己可能会犯错的影响就是:当父母不确定自己要什么,又不敢作出果断坚定的处置时,孩子会突然“大权在握”。因为不管孩子是六个月、三岁或十岁大,都能感受到父母态度不够确定。这时,他们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思来。

若父母行事不够自觉,且目标不够明确,便会启动一连串严重的恶性循环。

如果父母只是暗自想着:“希望他马上停止尖叫”或“孩子要什么,我就做什么─重点是,不要再闹了”,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要求会 来越多,而父母反而变得越来越弱势而且越来越让步。到最后,不是爸妈而是孩子来决定一天的进程,父母的需求被搁置。如此让步绝对不会带来平静与和谐,只会持续引起新的冲突。

有时候父母只把一个范围内的主导权留给孩子。上床睡觉的权力之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可是很多情况下,好比穿衣服、吃饭、打扫整理,或是手足之间的相处,都会为了一点小事而弄得紧张不安又“鸡飞狗跳”。“我的小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我想做什么就做,反正我的小孩根本不听话”─这些都是我们在门诊里经常从神经紧绷的父母口中听到的话。有时孩子的这类稀松平常的问题会发展出乖张的行为,最后甚至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也造成困扰。

碰到这些问题的父母对孩子的发展不是漠不关心。他们知道对孩子需要设限,孩子不会“自动”长大。这些家长都非常尽心又关心,但有时就是束手无策:“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我还能怎么做?”

你也心有戚戚焉吗?那么这本书正是为你而写的。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性早熟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过剩。日常生活中,“粗茶淡饭、蔬菜常伴”或许更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即使是体弱的儿童,也不要过分进补,避免儿童因肾气过足而出现性早熟征兆。而对于性早熟的儿童,则一定要及早治疗,因为早熟的危害并不只是早“抽条”、长不高那么简单,更可能意味着早衰,会影响到孩子预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近年来,性早熟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广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徐雯说,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性发育普遍提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5%的儿童发育提前并出现性早熟趋势,其中女孩比男孩多4~5倍。她说:“很多家长对性早熟的危害还只停留在孩子的身体成长上,以为早熟无非就是发育提前,现在比同龄的孩子早‘抽条’,以后身高受点影响而已。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全面,更大的危害是,早熟更可能意味着早衰。”

  徐雯解释说,如果一个6岁的女孩乳腺开始发育,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她8岁就会来月经,骨龄的发育也就提前停止了。而且,到了30多岁,与她同龄的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她很可能会出现不该出现的衰老症状,如牙齿过早地松了、掉了,甚至还会出现子宫与卵巢提前老化、萎缩,更年期、绝经期提前到来等各种早衰症状。徐雯强调,性早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预期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一定要及早防治。因此,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上一定要做到粗茶淡饭、蔬菜常伴,让孩子营养均衡。

孩子越来越懒“罪”在家长的原因

年轻妈妈们在一起聊天,都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懒”,9个月的孩子,明明可以自己拿着奶瓶喝水,就是不拿,非要父母送到嘴边;2岁了,叫他去骑自行车,运动运动,可是孩子就是不动,宁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孩子不是废了吗?”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从小懒惰是个危险信号,其实,这些不能说明孩子“懒”,可能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也可能是家长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没有给孩子适时的锻炼机会,导致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等。在结合孩子“气质”的同时,家长要注意在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不同能力,不能给孩子偷懒的借口和理由。

自理能力达标幼儿不到两成

按照目前各大医院儿保科通用的0~2岁神经心理发育标准,一般要求9个月大的婴幼儿就要开始学会部分生活自理,但是现在的孩子基本达不到要求,12个月的孩子穿衣应该知道配合,15个月应该会自己脱袜子、穿鞋等,但基本上来做儿保的孩子都做不到,只有少数不到两成的孩子可以勉强应付。

现在的孩子都不笨,这在早期智力测试里能体现出来,但是社交行为跟生活自理能力落后,能力在退化,主要原因就是家长没给机会,包办太多。

一个2岁的小男孩,其父母都在美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男孩一直穿纸尿裤,不会自己脱鞋,表示个人需要不会说,全部用手指。“正常来说,1岁以后就可以完全不用纸尿裤了,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其定时排便能力”。还有的小孩3岁不会说喝水等,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去幼儿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喝不好,这给孩子进入社会埋下了不小的交往障碍。

大多源于家长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在吃的方面,给孩子做“专利菜”,让孩子享受餐桌的特殊待遇;包办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代替孩子穿衣,代替孩子整理玩具,用喂的方式代替孩子自己吃饭,甚至担心孩子摔跤,不辞辛苦抱着孩子上下楼梯……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家长,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动感强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 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天生气质,不分好坏

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对待这种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责难,要根据其气质循序渐进地改变。“气质”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

9个月的琳琳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父母常向友人夸琳琳乖,出生后吃奶有规律,吃饱就睡,不会像其他小孩那样半夜哭闹不止。但就是不爱运动,爬起来也慢腾腾的。这天琳琳的父母特意来到医院的儿保科做了一份儿童气质量表,结果表明琳琳的气质类型是平易型(即抚养容易型)。父母高兴地搂着琳琳亲了又亲,仿佛琳琳刚拿了一个冠军。而另一边,1岁3个月的贝贝爱哭爱闹,非常敏感,衣服不够柔软也会烦躁不安,父母感到头痛极了,于是也填了一份儿童气质量表,测定结果为麻烦型(即抚养困难型),贝贝的父母于是忧心忡忡地不断问医生,孩子该怎么办呢。

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儿童的气质分四大类,即平易型(抚养很容易)、麻烦型(抚养困难)、激情缓慢型、中间型,其中中间型可分为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平易型的孩子比较温顺;麻烦型的小孩特别好动,动不动就哭闹;激情缓慢的小孩,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不容易逗笑或引起激动,对周围人缺乏兴趣,不合群。

虽然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难以改变,但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发展倾向与结果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因素影响和自我锻炼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懒”,就忧心忡忡,认为应赶快改变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了可就不得了了,但是,那段时间内“磨破”嘴皮子了,却没什么效果,顿时心情降到谷底,一筹莫展。林少勇劝慰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生活上稍微注意些就可以了。教育应因人而异,不同孩子的气质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就不一样,而且,持之以恒、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比短时间的强调效果好得多。他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持之以恒,更要统一意见,别让孩子钻父母与上一辈之间不同教育方式的空子。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要从细节出发。在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父母回家,鼓励孩子帮忙放拖鞋;吃饭前,鼓励孩子帮忙拿碗筷。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起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过于紧张,要求快速改变孩子,而孩子难以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同年龄的孩子活动水平有所不同,提过多过高要求,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勤快”习惯。

本文Hash:9eef8a99590f6c63b462b764514f6e1657817c9a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