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适当的心理暗示,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十分好的作用。要正确运用心理暗示,对孩子采取有效且有益的教育。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心理暗示?我们又该如何运用心理暗示?下面一起看看吧。

适当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小宝喜欢跟姥姥去小超市,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要东西,通常姥姥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这天,姥姥给小宝买了大杯果冻。拿回家后,小宝小心翼翼的看着妈妈的脸色。妈妈当然是严厉地制止小宝吃果冻。小宝并没打算听妈妈的,而是要爸爸给打开,准备开吃了。事已至此,妈妈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得到了宝爸和宝姥姥的积极配合后,妈妈计上心来。

妈妈:“哎,这个果冻真是不好吃,难吃死了。我可不想吃。聪明的小宝一定也不愿意吃。”

爸爸问宝:“小宝觉得好吃吗?”(小伙子已经吃了两勺)。

宝:“好吃。”

爸爸:“其实果冻最没营养了。”

妈妈附和着:“就是,这么没营养的东西,味道又不好,才没人愿吃呢。”

姥姥问小宝:“小宝愿意吃嘛?”小家伙已经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坚决了,只是点点头,嘴里倒是没停。

妈妈继续道:“我们小宝只吃有营养的东西,像果冻这么没营养的,小宝一定不会再要买了,不会再吃了!对吧,小宝。”爸爸也加强附和道:“小宝才不会再买了呢,才不会再吃了。”(几个回合下来,效果初显!)

姥姥问:“小宝,还买吗?”

小宝立即一本正经地说:“一点也不好吃,我不吃了。也不买了。”还开开心心双手奉上了剩下的半杯果冻给妈妈。

其实,孩子对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有好奇心,他们想吃、想摸、想看、想玩……有些是应该积极支持的,但有些也是应该制止的。如果家长一昧地采用强制手段,当时可能会有效,但孩子的好奇心并没有掐断,早晚他要背着你再要试试。所以,先满足他的好奇心,再采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让他自己去抵制,效果会更好。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在相同的环境中,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小宝就是对心理暗示很敏感的孩子,所以还算好教育。相信心理暗示应该会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技巧吧。

小编总结:如果你觉得,在孩子青春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擅长沟通的你不知所措,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那么,不妨试试心理暗示法吧。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孩子积极、正确的心理暗示,多让孩子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让孩子形成既切合实际情况,又不失积极性的自我观念。

用有益的心理暗示教育孩子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母亲的暗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暗示”的方法和理论归入到催眠术或者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但作为一个教育的研究者和观察的实践者,我认为“暗示”这种方法,是一种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起来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1、爱的暗示给孩子以力量

  我母亲从不对我的学习提任何建议,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现在把它称为“母亲的暗示”。

  几乎从一生下来,她就不断发现许多我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哎呀,这孩子哭起来像打雷一样,这太神奇了”“看看这孩子真不简单,吃这么苦的药,一声不吭。”“你看,他的力气真大,这么重的东西他都能拿得起”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我的母亲也会本能的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

  等到我大一些的时候,她有时甚至把这种表现和神秘的世界观连起来。“你看我们家孩子就是脑瓜好用,天生就这样,以后肯定能搞好,我给他算卦都是上上签(最好的),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她的这种暗示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所以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结果,这种暗示被孩子所接受,他真的表现很出色。

  2、消极的暗示让孩子失去信心

  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暗示,就是来自母亲或父亲的对孩子消极的暗示。一天和朋友聊天谈到儿子,“阿姨,我的头太大眼睛太小,不好看!”儿子忽然说,我大吃一惊,原来自己与朋友聊起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当时觉得他还小,不会在意大人所说的话的内容。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对孩子那么大的影响,不到三岁,就关心起自己的容貌!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聊起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会语气低沉地说:“我的孩子不行,智力不行,学不会”;“我的孩子怎能和你的孩子比呢?脑子不好用”;“唉,笨就笨吧,这就是他的命,他的命不好,有什么办法?”;“我家那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会。”;“他要是像你家孩子四分之一就好了!”等等。仔细想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他的亲人口中说出。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孩子过早的失去了在学习方面的信心,甚至有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

  二、积极的暗示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这一观点得到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他把一群孩子随机的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在智力、意志品质和特长上明显较好;B组则相反。老师受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明。

  1、暗示的作用对孩子越早越好。

  暗示的作用对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暗示是消极的,那结果一定也是悲剧性的。

  
  2、不同暗示其作用亦不同。

  一般的暗示,和包含了丰富真挚爱的情感的暗示,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他也可能因为这种夸奖太频繁而产生反感。特别是这些夸奖有些不实之处时,有的孩子就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使他不希望得到这种夸奖。相反,包含着爱的积极的暗示,总是显得真实可信,也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这种暗示作用,就像血液一样,深入而持久。

  另一项来自马丁教授的调查表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最多来自母亲,有的来自父亲、老师、祖父母等等。

  那么对父母来说,如何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进行积极的暗示呢?

  (1) 这种暗示要充满真挚的爱的情感

  只有爱、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这是和所有科学所不同的。它有时能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这孩子聪明,很懂事!”;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这孩子这么小,就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他还经常帮他的小伙伴呢!”;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我们家宝宝现在就会数数了,能从一数到一百呢!”

  (2) 这种暗示不能是夸张和人为的对缺点的掩饰

  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但是对孩子明显的缺点也大加赞赏会养成孩子在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比如,有个孩子拿了妈妈的钱自己买零食吃,父母知道后不但不批评而且还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看,我们家宝宝会花钱了,知道钱重要了”。不顾事实,一味好胜,缺乏对真理的必要的谦卑,这样的暗示,与消极的暗示所带来的坏处一样。

  (3) 这种暗示要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

  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定义。当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应避免用以下语句:“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人家小强比你小,做得都比你好!”“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等等。因为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一种造成一种差和无能的暗示,特别是由于它来自孩子所尊敬的父母、老师时,这种暗示会导致孩子出现挫折感。我们不妨用以下语句:“我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你一直就是我最可爱的孩子”“你一直就是最棒的,不是吗?”这样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暗示会对孩子不同的影响,而后者能引起孩子的身心愉悦。

  三、让孩子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东西”;马克-奥略留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威廉-詹姆斯也说“我们最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头脑的观念,我们可以改变生活”。

  1、不要让孩子有错误的自我暗示

  如果一个孩子一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她就真的记不住。同样,如果一个人成天担心自己在变老,她也一定会变老。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神奇!让孩子每天重复说“我恨自己,我真的恨自己”,“为什么我老出错”,结果他无法做对任何一件事。这就是自我暗示作用。

  2、大声说的暗示让儿子变得健康

  有一次,儿子突然说“是不是我们家的人都有神经衰弱的毛病”,我大吃一惊。原来,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本书里谈到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孩子如果过早懂得很多,他一定会患上神经衰弱的毛病。于是“神经衰弱”这个词就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里,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总把各种身体方面的异常感觉归结到“神经衰弱”上面。

  “神经衰弱”这种自我暗示成了儿子的一道心理障碍。我必须通过交谈和其他一些方法来排除他 心理障碍。

  我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我让他每天早晨起床就说:“我的身体和头脑真是太好了!”“昨天睡的很好!”开始他只是小声地说,后来我告诉他,不要犹豫,用你尽可能大的声音去说。这两句话在一个多月后,再也听不到了,因为儿子的“神经衰弱”障碍已经完全消失了。

  3、幸运语的暗示让孩子充满快乐

  我也通过一些自我暗示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前两年我在一所私立寄宿幼儿园实习,我去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开学之初,孩子们的情绪还不稳定,老师希望我尝试一些新方法。接受他们的那天,我让他们从一个只能伸进去一只手的纸盒中选取一张卡片,卡片上有好看的卡通人物,并且附有两句话,就是他们的幸运语。我给每个小朋友解释了卡片上的内容以及自己幸运语。然后我要求他们每天重复这几句话:“今天,我很高兴得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我很有信心,我有力量”,“今天我学了本领”,“今天我很快乐”……

  由于是孩子自己选的卡片,他们都很重视它。开始他们不习惯这样说话,我就有意问每个孩子的幸运语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大声说出来,这样过了一个月,自我暗示的作用在渐渐显现,每个孩子的脸上开始出现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活力……

相关资讯:

当心孩子被性暗示广告教坏

尴尬性教育无奈性早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物质生活和娱乐生活向多元化发展,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趋势呈现内容需求大、获取渠道广、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明显低龄化等特点,由此引发的伦理混乱、性伤害、性犯罪率等不断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与性相关的健康危害,这又把与性有关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目前,学校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略显“委婉含蓄”,然而游戏公司为了在青少年玩家市场抢占先机,其游戏色情宣传和性元素设计则显得“肆无忌惮”。

游戏宣传借助“性暗示”

日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都可能弹出一个甚至几个游戏广告,这些游戏宣传广告大部分采用年轻貌美衣着暴露女子作为封面,或者身材火辣穿着暴露的虚拟人物,甚至有些游戏公司直接使用日本AV女优照片作为女主角宣传,其配套的广告词也不堪入目,“娶师妹,偷芳心”、“少女老师杀手”、“女生宿舍偷窥”、“领个小秘回家过年”、“玩3P”等等,这些让成人看了都觉着难为情的游戏宣传,何况游戏营销的目标人群是未成年的孩子。

曾做过游戏策划工作的田先生表示,现在游戏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各大游戏开发商为了吸引青少年玩家、抢占市场,不惜在广告宣传上加入一些色情元素和性取向引导方面的题材。“一些不法游戏开发商的宗旨是做游戏要劲爆,让性暗示深入人心,让性话题突破传统的限制,被大众所接受之后,色情元素和性话题进入游戏又有什么可惊讶的?”田先生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和担忧。

“我上网查资料的时候,有些网站就会跳出一些游戏色情宣传网页,刚开始会觉得很紧张,但是有时候会因为好奇点击进去看看,因为毕竟是游戏网站,不是黄色网站嘛。”在太原市凤凰双语学校上初中三年级的阳阳(化名)告诉记者,不但现在的网上有这些带有色情元素的游戏宣传,智能手机上的很多游戏也是这种类型的。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428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增长了32.4%,这一数字说明了中国网游行业在2011年还是处于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时期。

带着强烈性暗示的色情广告宣传主要还是出现在许多网页游戏和一些小型网络游戏上,这些色情游戏广告越发使青少年在心神荡漾后觉得反胃,但是更无奈的是,一些大型游戏公司在做广告宣传的时候虽然没有“露骨”,但是与爆出性丑闻而知名度大增的低俗名人合作,也不同程度对青少年的性健康造成影响。

学校性教育“含蓄”放不开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提出青春期教育的计划,时至今日对于“性教育”也一直持“委婉含蓄”的态度,性教育仍然有些放不开。目前,在省城开展性教育的学校也寥寥无几。

“我们学校没有性教育课,只有生物课,在学校学习这些的时候,同学们都感觉很不好意思,很多女同学脸都会红。”阳阳告诉记者的同时,还展示了自己的生物学课本。

据记者了解,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标题为“生物圈中的人”,这章回答了“人类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内容也非常有限,仅仅在“人的由来”的章节中有所提及和性教育有关的话题,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涉及。

临汾市第三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郭老师直言道,现在中学生的性教育课程让人很纠结,在尺度方面,不能太过神秘也不能太开放,主要还是“如何引导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网络发达了,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如果学校引导不力,青 年就有可能“误入歧途”,目前面临的现状是“尴尬性教育,无奈性早熟”。

去年,北京市就对小学“性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成长的脚步》问世,其中关于“我从哪里来”章节,该书写道:“爸爸阴囊里的睾丸可以产生精子,他们的样子像个小蝌蚪,活动能力特别强……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该书内容一经公布,外界一片哗然。有人大呼此书就是“黄色小说”,也有人直言“向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展示性交细节的图片和文字,不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据悉,大学在性教育方面也很“含蓄”,多数大学的“性教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男生会很主动地去选修,而女生则基本无人问津该课程,就是有女生去也是陪着男朋友去选修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学生小郭告诉记者,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很广,基本不靠学校来教授。

各领域专家出招“性教育”

谈“性”色变是中国目前性教育的现状之一,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在学校,乃至在社会上谈到青少年与性相关的话题,许多人认为是件不能放在“台面上”说的事情。而家长教育孩子,总是让孩子远离“性”,这样真能让青少年平安度过青春期么?

就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第三监狱的张警官。“近些年,青少年犯罪呈现数量增年龄减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大概占到犯罪总人数的10%左右。这些孩子主要是因为社会上的‘诱惑’太多,而又缺乏相关的性知识,青春期带来的对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最终让青少年误入歧途。”张警官认为,目前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性发育不清楚,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们消除对性的好奇心。而学校则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但是恰恰学校的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缺位现象严重。社会则是最后的“堤坝”,社会是个综合性的学校,也是让青少年最容易学坏的地方,社会应该肩负起相关责任。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坚决打击游戏运营商的不法宣传行为,尽快治理网络的不规范行为,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临汾市第三中学的郭老师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在网络上获取知识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不好控制学生的网络活动,而很多游戏将性暗示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很无耻。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性教育的研究,做了很多相关的尝试,作为教师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性教育进行到底。

省妇女儿童联合会郭主任则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各尽其责,充分正视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民间组织等多方力量结合,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本文Hash:a8e3221d197fe9f12539a15363063ef8e183ad95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