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孩子独自玩耍

导读:如果你孩子还在襁褓中或刚刚蹒跚学步,可以让他自己玩会儿。当孩子这么大时,你当然会一直紧密监视,但是跟孩子在同一个房间和跟他一起玩耍是两码事。

独自玩耍

“我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玩?”这个问题是我经常被问到的,不管是多大孩子的父母,而且往往都是关于第一个孩子,因为养育第一个孩子时,父母往往没有经验。因为父母有太多事务缠身,没有时间来陪孩子玩,但面对第一个孩子,又铆足了劲儿要做一个好父(母)亲,于是面面俱到,不小心就成了直升机式父母。因为总有父母或其他人陪在身边,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体会一个人玩耍的感觉。

这样教孩子独自玩耍

如果你孩子还在襁褓中或刚刚蹒跚学步,可以让他自己玩会儿。当孩子这么大时,你当然会一直紧密监视,但是跟孩子在同一个房间和跟他一起玩耍是两码事。这两件事,孩子都需要。让孩子单独待一会儿,让他自由探索一下他的小世界。当你看到小宝宝自娱自乐并且非常投入时,不要随便打扰。这时候,你可以在屋子里忙些其他事情,当他自己玩够了,闹出一些别的响动来时,也不要立刻赶过去查看,他可能又被别的事情吸引住了。如果不是这样,也再给他一分钟,然后再过去跟他玩,因为他正在学着自娱自乐呢。

告诉蹒跚学步的小孩你的安排。“一会儿我要去厨房做饭了,你自己玩啊。”这样他就能知道,接下来要各做各的事情了。

期望学龄前小孩能够自己玩。3~5岁的孩子当然应该在你的监护和指导下成长学习,但他们也需要足够的时候独处。当他要求跟你一起玩时,你可以说:“我完成工作之后就陪你玩。现在你先自己玩,一会儿我看看你自己玩得好不好。”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你总是陪他一起玩,会导致孩子认为你就应该全天候陪着他,即使他长大一些也会这么认为。要想让孩子日后能够自己做作业,自己参与其他的活动,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单独玩,才能使得这一切顺利成真。习惯成自然嘛。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能够自己单独玩,无论多大年龄,都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你不能指望一直没有跟你分开过的孩子突然能够自己去玩,这是不合常理的。他已经习惯了有你陪在他身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循序渐进。

试着去说:“我就坐在这里看我的邮件,大约需要几分钟,你先跟布娃娃玩一会儿。”

对于还没有适应自己单独玩的孩子,注意不要强调“单独”这个字眼。如果孩子对独自玩耍很不能容忍的时候,第一次试着说个很短的时间,并且当这个时间结束之后,要记得去表扬他。“我看邮件的时候,你跟娃娃玩得很好,这非常棒,你真应该为自己自豪。”然后,渐渐延长每天让他自己玩的时间。

不要因此而生孩子的气。不知道自己该怎样去玩,毕竟不是孩子的错。如果你因此表现出愤怒,孩子会从你气愤的语气中感觉出来的,那样只会让他更加依赖你,结果适得其反。

有些孩子试图通过说话保持跟你的联系。何谓独自玩耍?就是跟你没有任何联系的玩耍。如果孩子还继续跟你讲话,问你问题,或者向你展示他的作品,那么,你可以说:“我看完书之后再听你慢慢讲,现在我们都各自安静地做自己的事吧。”

切忌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有些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我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或者只是说一句:“我很无聊。”千万记住,这些话都是诱饵,你千万不要上当。孩子会有足够多的事情去做,只要看看他的玩具架就知 道了。你可以简单地回应他一句:“噢,我知道你肯定能找到事情做的。”然后就此打住。可能首次这样做不会奏效,但是如此重复两三次之后,他就不得不离开你独自找些事情去做了。有时候,听到他说无聊时,也可以试着这么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一定能找到一些有趣的事去做。”顺便说一句,在家里并不存在无聊的事情,说无聊的孩子都是想继续黏着你不放而已。

老舍这样教育孩子:儿童宜多玩耍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并身体力行。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鼓励创造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认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来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孩子喜欢独自玩耍警惕孤独症

据悉,广州约有孤独症患者六万余人,其中儿童患者约两万人,典型孤独症儿童约8000人。专家提醒,孤独症目前尚无根治手段,及早干预是最有效的方式。

名词解释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病儿童三岁前会表现出语言和沟通能力发展迟缓,不愿与人交流,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多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兴趣狭隘、行为刻板,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倾向。

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和多基因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围产期并发症等精神因素有关),减少孤独症危害的最好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误区

家长七种负面心态可影响孩子康复

“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心态非常重要。”广州市康纳学校副校长王德玉介绍说,患者家长最常见的负面心态有七种:一是当孩子刚被诊断为孤独症时,拒绝接受事实,带着孩子到处找医生、专家确诊,不敢面对现实,宁愿相信孩子只是发育较慢而已;二是当孩子经过专家确诊,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后,开始绝望和埋怨:“为何只有我的孩子是这样的?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平?”觉得世界末日来了;三是得知孩子是孤独症后,非常愤怒,迁怒于配偶、孩子,或者自我埋怨,认为自己没有带好孩子;四是部分家长过分溺爱患病孩子;五是过分心急;六是喜欢无谓攀比;七是重点培养正常家中发育正常的孩子,并对其寄予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忽略了患儿的发展需要,或者相反。

王德玉认为,这些负面心态都会影响孩子的康复。

分析

3~6岁是对孤独症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

“当知道自己的孩子患上孤独症之后,任何人一时间都会难以接受。但家长必须要很快地调整好心态,以免延误对孩子的康复干预。”王德玉说,3~6岁是对孤独症孩子干预的最佳时机,而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病情后,因为带着孩子四处寻医以求确诊,反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王德玉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病情,应及时调整心态:一是理智地接受诊断结果,避免延误孩子的康复时机;二是可以伤心,但不能绝望;三是注意家庭和谐是孩子康复的基础;四是清楚地认识到孤独症目前的干预是以康复教育为主,尚无根治手段,避免将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寻求根治上;五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训,而不是单纯的学业表现;六是在生活方式改变后,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在新的生活方式下寻找平衡;七是了解孤独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八是保持一定的社交、娱乐活动,不要因为自己有一个孤独症孩子而羞于见人或羞于让孩子见人。

观察

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不闻不理要警惕

王德玉说,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是孤独症的三大主要症状。如果发现儿童有以下表现,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

1.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不闻不理,但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或者孩子也跟他人玩耍,但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技巧,不懂得如何与其他孩子一起玩;

2.孩子两三岁仍不会说话,或者部分孩子在一两岁时曾经有过语言能力,但后来语言能力出现倒退。部分孩子可能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看起来说话似无问题,但与人交谈的话题很单调。常自言自语,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或者经常重复别人的语言,甚至经常说广告语;

3.孩子常有玩手、转圈、来回跑等异常行为,部分孩子可能对大多数东西不感兴趣,但会特别依恋某些物件, 特别喜欢圆形的东西(比如车轮),喜欢看风扇,喜欢看广告、天气预报、股票、宣传单等;

4.孩子在大多数方面表现都不佳,但在某些方面具有天分,如对数字特别敏感、特别喜欢画画等。

婴儿过于听话或易哭闹尖叫都要特别注意

王德玉还提醒,婴儿时期如果有以下表现也应注意:

1.表现得过于听话,整天躺在小床,不哭也不闹,即使饿了或不舒服也没有表示;

2.母亲用母乳哺乳婴儿时,婴儿很少把头转向母亲,也不会在母亲怀里寻找奶头,并且不喜欢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哺乳时,也很少注视母亲的面孔;

3.六个月后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对父母来去无所谓,缺乏对亲人的依恋,或者出现异常的过度依恋;

4.睡眠少,活动多,精力旺盛,易哭闹尖叫,要人整天抱着或不停地摇晃童车才肯安静下来;

5.拒绝亲人的拥抱、抚摸,缺乏目光对视,很难被逗笑,对亲人的声音无明显反应等。

本文Hash:7ba2febad2ac0588330294a61a8155ff6e754519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