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易带出“两面派”宝宝

目前还有多少父母自己在带养新出生的宝宝?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针对0-3岁婴幼儿带养方式的最新调查显示,由祖辈家长参与乳婴儿抚养的比例高达84.6%。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正在替儿女行使育儿重任。

调查还显示,目前宝宝带养内容中的饮食照料和入托接送几乎全由老人代劳,孩子的游戏玩耍等活动虽主要由母亲承担,但以祖辈为主要照管者的比率超过30%。由于祖辈家长对孙辈的主导态度是“疼”而不是“管”,因此容易忽视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

一些学者呼吁,隔代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祖辈家长的家庭教育总体水平明显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万万不可缺失,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绝不能越俎代庖。

祖辈对“心肝”百依百顺

小虎是个出了名的“小霸王”,走到大街上见什么要什么,不满足他就躺在地上哭闹。视小虎为心肝的奶奶从来不敢对他红脸,在家既当孩子的“后台”,又做他的“仆人”。早晨,奶奶替小虎穿衣叠被、端茶送水,回家后背着孩子上楼、蹲在地上陪玩。在老人的重重呵护下,小虎有恃无恐,而父母却无法插手。

上海市教科院教师表示,隔代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此外,祖辈家长在动作的灵活、语言的清晰、表情的丰富等方面毕竟有所欠缺,年幼的孩子容易通过无意识的模仿而被潜移默化。

此宽彼严孩子迷失方向

明明的家中,时刻爆发着“战争”。爸爸要他少吃点东西,爷爷偏偏要他多吃;明明每次乱扔东西,父亲立刻加以制止,爷爷偏说孩子活泼好;明明要买玩具,爷爷有求必应,爸爸却认为太过纵容。对父母严厉管教孙辈,祖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最后引起冲突。

专家表示,面对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能是“一头雾水”,在行为规范形成中迷失了方向。此宽彼严,在感情上产生“亲祖辈、疏父母”的倾向。不一致的教育还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派”,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父母、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和同学。

我家宝宝两面派

摘要:我家宝宝两面派,最近听到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宝宝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好,是老师眼中的好娃娃乖宝宝;怎么一回到家里就不听话了呢,变成了一个“小霸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带着这些..

最近听到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宝宝在幼儿园表现得非常好,是老师眼中的好娃娃乖宝宝;怎么一回到家里就不听话了呢,变成了一个“小霸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

带着这些家长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上海红星幼儿园的园长刘政老师,刘园长说:“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非常听老师的话,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在我们老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可一回到家里却变得任性、娇惯、自主性差,事事都要爸爸妈妈代替,处处依赖爸爸妈妈,表现出了与在幼儿园里大相径庭的行为。”

孩子“两面性格”的根源

1,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

小孩子年龄很小,自控能力比较差,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孩子在家时,心理上容易产生放松的感觉。

另外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已经有了荣誉感,需要在集体中获得一定的认可,所以在幼儿园自然要表现的好一点。

2,由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

现在的爸爸妈妈们经常在以下4个方面犯错误:

第一,非常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够严格。

家里的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宝宝过分迁就,就算犯了错误也不教育。

第二,对孩子保护过多,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

爸爸妈妈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要帮着孩子做,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完全得不到锻炼。

第三,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得当。

教育孩子没有章法,该严厉的时候不严厉,该鼓励的时候不鼓励。

第四,经常容易忽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要求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爸爸妈妈却在家里却不这样教育,什么事情都替宝宝做,宝宝当然要变成“两面派”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家里的宝宝不再当“两面派”,在家里可以表现得和在幼儿园里一样的好呢?

爸爸妈妈们应该做到的是以下这几点:

1,正确地爱孩子。

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讲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孩子本来稍加努力就能做到的事却让父母代替,从而养成了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

因此,当爸爸妈妈的既要爱孩子,也要懂得怎么样爱孩子,要付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2,爸爸妈妈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容易认为自己的宝宝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者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出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孩子缺乏进取心。

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宝宝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包办代替,一定要做到信任孩子,放开他们的手脚,并且还要积极为宝宝创造动手动脑的条件,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自觉性。

3、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多鼓励孩子。

爸爸妈妈可以对宝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4、保证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密切联系,是保证孩子教育一惯性的重要方法。爸爸妈妈们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也不能放纵,应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来约束孩子,持之以恒,形成合力,使孩子把老师、家长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5、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请老师帮助教育。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权威的象征,孩子非常期待老师和小伙伴的认可。父母可利用小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孩子在家中的各种表现客观地反映给幼儿园老师。

如果孩子在家表现得不好,爸爸妈妈可以要求老师帮助教育;在小宝宝取得了进步的时候,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也可以让老师知道。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及时地鼓励孩子,如果进步较大的话老师还可以在集体中给予表扬,这样可以让宝宝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在家里养成和在幼儿园中一惯性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格非常有好处。

如果你家里真的有个小小的“两面派”的话,那么不妨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然后根据以上几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点改进,那么,要不了多少时候,你可能发现,你的小宝宝不再是让你头疼的“两面派”了,而是一个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都同样出色的好宝宝!

文邓逾男

专家刘政(上海红星幼儿园园长)

你的宝宝是“两面派”吗

幼儿园里的“两面派”

圆圆的妈妈对入园后变得“两面派”的女儿不禁有些担忧。圆圆在幼儿园里乖巧温顺,回到家里依旧是任性的“刁蛮公主”。每天下午去接她回家时,老师都夸她听话、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还抢着帮老师做事,可是回家后连洗手都不肯自己洗。圆圆妈担心地问: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做“两面派”,长大了怎么办?是不是这孩子很世故?又或者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所以孩子一回家就不听话了。

家园“两面派”≠世故两三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比在家里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孩子会“看人下菜”的世故表现。成年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在不同的人面前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一面,何况是控制力、忍耐度有限的孩子。

小小年纪的孩子已经有荣辱感,希望得到赞同。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在幼儿园里要守规矩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喜爱,才能得到代表荣誉的小红花,因此孩子会控制自己,强迫自己按照老师的规矩办事,处处表现得符合老师要求的好孩子标准。

当宝宝回到家,到了一个安全、熟悉的环境,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底线的,他们没必要再压抑自己的本性,甚至要通过一些“不听话”的行为发泄与释放,于是表现得与在幼儿园截然相反,这是孩子自身进行的一种减压调适,通过这种调适达到他们心理的平衡。

家内外的“两面派”

森森在家是个说一不二的小霸王,哭闹撒泼是他的强项,可是一跟生人接触他就表现得像个温顺的绵羊宝宝,被别的宝宝欺负后更像霜打的茄子,一点在家时的“强悍”作风也无。森森妈担心长此以往,森森会发展为双重人格。

本文Hash:2a371a45abb6fbbe9be34d9029e141bde8017c12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