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练,还要陪听

童声合唱、钢琴音乐会、芭蕾舞剧。。所有这些形式的演出,都可以带孩子去看,他的学习能力是出乎大人意料的。除了上课、练琴外,家长还可以怎么帮孩子学琴?

我相信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弹钢琴这件事情,肯定不是只要每周去上两堂课,回家每天练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的。对于我们来说,培养孩子学钢琴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希望他成为钢琴家(当然要能成为更好),而是享受由钢琴带给他的音乐享受,终身都有美妙的琴音相伴,我相信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过,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带他去听音乐会而已。还有哪些好的方式推荐给我们?

我的意见是,多听音乐会,交响乐、合唱各种形式都去。童声合唱特别要带孩子去听、去看。包括多媒体的音乐会、动画片的音乐会,这些都非常好。不一定要特别古典,即使有一定流行音乐的感觉,也无所谓。孩子学钢琴但未必一定要听钢琴的独奏会。妈妈如果喜欢听理查德・克莱德曼,孩子也不是不能听。芭蕾舞剧?带孩子去看。音乐剧?带孩子去欣赏,像《猫》这一类,能结合动作舞蹈和音乐的剧目,会让孩子很自然地懂得很多东西。

中国孩子的环境里,古典音乐只局限于他练琴的这个过程中。但在学校和其他地方,就很难听到。不像欧洲的小孩子在古典音乐里长大。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家长,在吃饭的时候,开车的时候,在休息的时候,偶尔放放肖邦、莫扎特,隐约有点背景音乐,对孩子的熏陶是很好的。

但说到听音乐会,我一直不建议让太小的孩子去,哪怕是四五岁已经开始学琴的孩子。因为音乐会一般都要一个多小时,孩子很难坐得住。要等孩子有一定的忍耐力、克制力了,才能允许他们去听音乐会。一旦孩子做好了准备,家长要以身作则,在音乐会进行时不能说话,不能走动,保持绝对的安静。不能迟到,不能早退,即使听不懂也不能发出声音。

要想让孩子今后做一个台上的人,就必须先教会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台下的人。台上的演员对观众的尊敬体现在给观众最好的表演,观众能给予演员的尊敬就是绝对的安静和秩序。这一点,我们中国的观众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还需大大地提高!

准妈妈分娩准爸爸陪产要还是不要?

准妈妈分娩时有准爸爸陪带身边帮忙加油大气,看起来是非常温馨。然而,是否所有的妈妈都愿意跟自己的丈夫分享那充满生命奇迹的一刻呢?是不是所有的新晋爸爸都愿意一直陪护在太太的身旁,聆听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呢?

据调查发现,对于陪产的态度,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相对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乐观,多数女性认为先生陪产后,夫妻间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相反,认为陪产使夫妻感情更好的男性比例要远远低于女性。

目前,不少医院推出了让丈夫陪护妻子自然分娩的服务,有些还允许拍照拍摄DV留念。不仅使妻子在生产时减少恐惧感,降低压力,利于顺产,还可以满足新爸爸见证宝宝出世的心愿。然而,在性学家和性治疗师眼中,让丈夫见证宝宝出世的场景虽然温馨,却可能埋下夫妻性生活失谐的“隐患”。

陪产究竟是夫妻感情的催化剂,还是终结者?

1、丈夫陪产的目的是帮助、关心妻子,不然会帮倒忙

其实分娩是女人一生最难度过的关口,丈夫的陪伴比任何一个亲人都更能鼓励和安慰产妇。产房里最受欢迎的服务是让新晋爸爸亲手剪断脐带。但是,宝宝出世那一刻,医院是不建议准爸爸拍摄的。有些准爸爸进去拍东拍西,对孩子出娘胎特别好奇,却忘记了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妻子。

准妈妈分娩准爸爸陪产要还是不要?

但是,产房里对准爸爸并非个个都欢迎。晕血、心理素质差的人不宜陪产,因为接生时情况复杂多变,助产士无法分心腾出手来,再抢救晕倒的准父亲。

2、陪产会让男人对女性生殖器的美好幻想破灭

原本,男性都把女性的阴部看成是美好的事物,充满了幻想。但是,自然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从女性阴部出生的场景会让他们惊恐万分,妻子和医护人员的歇斯底里,都会破坏男人们对于性的美好幻想,造成对性生活的恐惧。

3、丈夫陪产会增加剖腹产率

陪产最早在国外出现,四十多年的临床数据显示,总体来说弊大于利。英国一个接生过15000个婴儿的妇产科医生认为,“陪产是潮流,但不适当。”这是因为妇女生产时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并且精神要放松,而丈夫在一旁陪伴会让她分心,甚至加剧紧张,导致生产过程不顺利。

还有数据显示,丈夫陪产的女性,中途转为剖腹产的比例更高。因为丈夫无法忍受目睹妻子生产的痛苦,但剖腹产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更高。

更主要的影响是丈夫陪产之后有心理障碍,不愿进行性生活。因为看到妻子痛苦分娩,产后再进行性生活时,就会联想到受孕、分娩,有些人会感到内疚、恐惧甚至不由自主地厌恶性交,从而出现心因性的勃起功能障碍(ED)。

并不是所有给妻子陪产的丈夫都会成为好爸爸和好丈夫,不陪产的准爸爸对孩子的爱也不会大打折扣。所以丈夫们最好不要贸然选择走进产房,毕竟保证未来夫妻生活的和谐更重要。总之陪不陪产还要看老公的承受力!

所以,陪产也要因人而异,分娩的准妈妈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哦。

家长别当做作业陪练还孩子一个独立空间

小学低年级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作业的现象极其普遍,方式也五花八门,有在孩子身边时刻督促的,也有在孩子做完后检查改错的,甚至还有直接“上阵”执笔代劳的。但是这样“陪做作业”的方式反而让孩子养成了拖拉的习惯。近日,无锡市双河新村小学50多名家长与江南心理中心的资深家庭教练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孩子如何做作业”成为家长最关心的热门话题。

吐苦水:“伺候”孩子做作业累得慌

“孩子回家后不肯及时做作业怎么办?”“家庭作业如果家长不检查,就会出现很多错误怎么办?”“做作业时精神不集中,经常边做边玩,导致很晚才能完成作业怎么办?”为了增强活动的互动性,双河小学向家长们征集了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的10多个困惑,其中辅导孩子有效做作业成为家长遇到的最大难题。

肖女士的孩子上二年级,每次做作业她就会陪在孩子身边忙自己的事,时不时地看看他做得怎么样了。“我孩子做作业非常慢,用了橡皮要在纸上擦半天,我不在旁边盯着他,题目就老做错,我在旁边的话,他正确率就会高一点。”为此,肖女士在孩子做作业时已经在旁“伺候”了2年,搞得自己也很累。

冯女士则每次都会给女儿检查作业,可是却发现女儿做错过的题目还是会做错,“一点都不长记性”。另一位家长则坦言,有时候会帮孩子代做作业,尤其是寒暑假的时候。“那种机械性的作业,我有时会帮忙代劳一下,小孩子也挺累的。”这位家长说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谈方法:还孩子一个独立的作业空间

双河小学校长蒋建栋介绍,该校有70%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学校已在三、四年级开设了“好习惯心理课程”,对部分自愿参加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专业辅导,以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发展。为让更多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先进方法,本次活动特地把家长面扩大到了一、二年级。社工陆文菊说,参加活动的家长大多为外来打工人员,他们主观上都想把孩子培养好,但大部分缺乏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陪做作业”究竟是利是弊?

针对家长们的困惑,江南心理中心的资深家庭教练胡老师告诉家长们,陪孩子做作业容易陪出惯性,导致孩子依赖性太强,始终学不会独立。“家长不要把陪做作业或是检查作业当成是自己的任务,随着功课难度的加深,家长能陪到什么时候?”胡老师说家长无非是想尽快教会孩子如何高效独立地完成作业,但培养独立性不是每天在旁说教和采取强硬措施就能奏效的,关键是要把自我管理权交还给孩子,要让孩子知道“完成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他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要让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作业空间,遇到难题时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让他尝到独立完成作业的快乐。

本文Hash:d599df7ab3003bf72f93ae186975002fd35ce2b0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