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器对宝宝进行早教

让宝宝利用乐器创造自己的声音,是接近音乐、拥抱音乐最直接的方法,也是音乐早教的主要目的。3岁以下的宝宝,因为神经肌肉的发展未成熟,所以使用的乐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0~3岁的宝宝最需要的是,借由聆听各种音乐,享受韵律的身体摆动,制造各类声响,唱歌、舞蹈及弹奏一些简单基本的击拍乐器等经验,先累积乐音的概念来丰富他对音乐的感觉。用乐器对宝宝进行早教适合于小年龄段宝宝的乐器(0~1岁半)发声器是最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的现成器材,如杯碗瓢盆、装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块等等。几乎在家中所看到的东西,都能当做发声器来使用。比如婴儿就懂得以喂食的汤匙敲桌子或墙缘,以制造一些声响。成人则常常以摇动钥匙圈或敲打一些小瓶盖,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有时,我们会用一些空罐子装米和其他种类的干燥物,摇晃出奇妙悦耳的声音。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吞食或被割伤等意外发生,发声物品的选择要谨慎小心,一般不宜选用又小又坚硬的物品中。适合于稍大宝宝的乐器(1.5岁~3岁)凡属敲打、摇动、拍击和摩擦产生声音的乐器,如三角铃、腕铃、节奏器或非洲大鼓等都在此列。像三角铁、干椰子壳、沙锤、节拍板、锣鼓等节奏乐器非常适合宝宝使用。如有条件还可以选择像加勒比海葫芦形摇响乐器、拉美洲锯琴、西班牙响板、印度鼓、中国音板等各种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引导宝宝对各民族的文化和音乐史知识产生兴趣。由于节奏乐器常被拿来当做宝宝的玩具,所以特别被容易被宝宝接受。节奏乐器对宝宝非常具有启民性,同时还具备以下功能:①帮助宝宝认识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强弱。②可为其他乐器伴奏。③当音乐音量的幅度产生变化时,可用来加强功效。④可用不同乐器的音色,代表音乐活动中不同的角色。小编总结:音乐早教的作用,我想很多家长早就知道,所以让宝宝使用乐器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宝宝分辨不同乐器发声的特点,区分制造乐器的材质等等来加强宝宝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兼职编辑:邹利军)

用“三无原则”对宝宝进行早教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与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原则。

早教中有什么原则

无错原则

当幼儿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犯错误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

这是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幼儿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令人烦恼的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幼儿。

无批评原则

一些父母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一旦幼儿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幼儿不知应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岁-3岁的幼儿来说,说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听懂。因此,教给幼儿正确的行为方式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无压力原则

一点儿压力也不给幼儿,让幼儿在一种极为顺利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幼儿长大后遇到困难了岂不手足无措?事实上,无压力原则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个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合理、创新的思维。

有些父母在养育幼儿过程中,盲目运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幼儿内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

“你要是做不好,长大只能要饭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此类语言或者做法,都会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幼儿失去对自己的肯定和勇气。幼儿在恐惧和紧张情况下,往往产生自我被动、退缩、怯懦。

小编总结: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三个原则,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所以,父母平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原则,这样,教育宝宝就会更加有效了。

对宝宝进行胎教通过音乐促进胎儿感觉器官发育

导读:胎儿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的特点,就是利用适宜的刺激方法,促进胎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发育,全面开发胎儿的潜在能力,达到超前教育的自的。

胎儿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的特点,就是利用适宜的刺激方法,促进胎儿感觉器官的功能发育,全面开发胎儿的潜在能力,达到超前教育的自的。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进行有意识的刺激,应当是多方面的。从国内外大量成功的进行胎教的经验看,主要是通过音乐、语言、运动和美育等方法来实现的。

1.胎教音乐

在诸多胎教方法中,人们最推崇的要算是音乐了。音乐对人体的确有妙不可言的作用从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产生美好的联想和无穷的力量、医疗界有一种“无痛拔牙”术,当口腔科医生为病人拔牙时,常播放一定旋律的音乐,这样能使病人减轻恐惧感,镇静地接受技术。还有不少医生提倡利用音乐效应,对失眠患者进行镇静、催眠治疗,在实践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在胎教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可以激发母亲和胎儿的乐感。音乐不但可以作为艺术来欣赏,而且可以成为陶冶情操、增强身心健康的手段。

音乐对人体产生的心理作用是极其明显的,它可以帮助人们排遣各种情绪,寄托种种想象。例如,热烈奔放的狂想曲能使人精神振奋、受到鼓舞;深情柔美的小夜曲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心旷神怡;雄壮激昂的进行曲能使人热血沸腾、产生一往无前的力量,安静甜蜜的摇篮曲则使人满怀柔情,对天真的婴儿寄予无限的希望……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都能产生直接影响。音乐作为一种乐音,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传入体内,与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共鸣作用。音乐还可以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维持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启发并丰富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利于调整和改善人的个体特点和行为方式。在现代,人们将那些适合于母亲和胎儿、并专门放给孕妇和胎儿听的音乐称为胎教音乐。

胎教音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供母亲欣赏的,它以宁静、柔美为基调。使人听起来既悦耳动听,又能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促进精神愉快、情绪良好;另一种是供胎儿听的。其内容比较轻松活泼,用以激发胎儿对音乐的良好反应。优美、健康的胎教音乐有助于母亲改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将这种感受间接地传导给胎儿,还可以促使母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很好地调节机体的生理状况,使孕育中的胎儿向着理想的方向发育成长。妊娠后期的胎儿,体内各器官功能趋于成熟,对外界刺激已经具有反应,给胎儿“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助于胎儿听觉器官和脑组织结构上的成熟和功能上的发育,也使其它器官得到协调发展。

音乐虽然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但欣赏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的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很和谐;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家庭中,人们性情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欣赏声音嘈杂的现代音乐的家庭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长期下去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强烈刺激。因此,胎教音乐最好不要有那些过分激烈、嘈杂的音乐类型如摇滚乐、迪斯科等等。节奏强烈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叫做去甲基肾上腺素的物质,它可使母亲的子宫肌肉收缩,进而导致胎盘供血不 、婴儿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流产和早产。

胎教音乐的欣赏方法,一方面由母亲自己欣赏:在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安排一定时间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曲,欣赏富有意义的戏剧、歌剧和音乐会等,借助音乐的无穷力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以满怀喜悦、希望之情来孕育胎儿;另一方面,待胎儿长过5个月后,可以将录音机放在母亲腹壁旁2厘米远的地方放录音给胎儿听,也可以将话筒直接放在母亲腹壁与胎儿讲话,这样每天按时播放一定时间。一般每次5一10分钟,开始放时要短,以后逐渐延长直到分娩。此外,母亲最好自己给胎儿唱歌。母亲愉快地唱歌时,身体也在和谐地振动、这种振动能使胎儿获得感情上和感觉上的满足,就像饮食营养能满足胎儿机体需要一样。因此,无论是录音机所播放的音乐,还是乐队所演奏的乐曲,都不能代替母亲的歌唱奋因为它们缺乏母亲歌声所具有的物理性振动。正如英国心理学者、小提琴家梅纽因提倡的那样:“如果孕妇希望自已的婴儿将来成为一个精神稳定、乐观的人,她就应该在婴儿出生之前为之唱歌。”也有人认为,给未出生的胎儿唱歌,相当于一种产前免疫,可为婴儿提供重要的记忆痕迹。未来的妈妈不妨经常哼唱自己喜爱的歌曲或者摇篮曲之类的乐曲,妊娠期间的音乐“演习”也可以为胎儿出生后的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本文Hash:93b53fed7d946f3fb2cb1171c69f402c46ad8175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