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爱为借口来教育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真爱,但是很多都是溺爱。家长给孩子的爱过多,就形成了包办型的溺爱,这样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机会。不要把孩子当“小孩子”,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或许不强,但是接受能力比较强,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别以爱为借口来教育孩子

爱的剥夺并不只是指不施与爱,事实上,父母有条件地施与爱对孩子的隐性伤害来得更加严重和深远。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却经常犯一个严重的错误。

“你再哭,妈妈不理你了。”

“你怎么弄得全身脏兮兮的,妈妈不疼你了。”“你太没用了。”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做我的儿子。”

这种类型的训话,只要有小孩子的地方,总是不绝于耳,但是这种训话实际上向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并不是无条件的,只有你的行为合乎我们的要求,你才能获得爱,哪怕这种行为并不能让你本身感到愉悦。

这种训谕是非常有害的,不但不能促使孩子改善自己的行为,反而会让他们对于无法让家长满意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回避感,诸如厌学,人际交往困难,严重挑食等常见的儿童问题,可以说基本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就算有的孩子能够做的让家长满意,他们的内心也会充满了对失去爱的恐惧感,由此学会为了迎合他人而伪装自己、欺骗别人,无论何时都带有浓厚的虚荣心。

最好的办法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劝谕他采取一个更好的行为方式,并强调自己对他的爱和关心。

“我想,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对你会更好,你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呢?我们一起来尝试做得更好怎么样?”这样的劝谕,即使没有马上生效,也会引起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思考,而且不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小编总结:家长的经验有时候也不准,未必适合孩子的成长。你给的爱可能不是真确的,你所教育的方式,也许并不对你的孩子好。最坏的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所以,别以爱为借口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请不要以没时间为借口!

常常会碰见这种情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常常以没时间为借口,说自己工作忙,没来得及教育好孩子,以后一定拿专业时间教育好他。教育孩子真的需要专门的时间吗?

教育孩子需要专门的时间去做吗?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中国的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在教育生涯中却感到,很多家长重视的只是孩子的学业,得多少分啦,考多少名啦,而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考虑较少,这怎么能算是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常常想告诉家长朋友,考分没有那样重要,孩子将来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学识修养和专业知识,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想获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德行品质,他是不是胸怀宽广友善大度,他是不是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他是不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他是不是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等等。试想一个人行为猥琐鼠目寸光,处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就算学历再高会八国语言会解多少高深的奥数题却不能与人合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得到生活的幸福?还有一些家长连学业、分数这些比较容易用尺子衡量的东西都不重视,就更不会关心“品德”这个看似无形的东西了,所以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坚持性和责任感也特别差。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景,孩子刚上学,家长初次把心肝宝贝送到学校时,往往对老师笑容满面对孩子殷殷嘱咐。可是一个月一学期一年过去,有些家长先放弃了,到二三年级时更有些家长看孩子学业不能在班里拔尖——“看来他不是念书的料”,于是不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反正孩子每天上学下学,老师不打电话告状,孩子每年升班又离毕业还早。再往后到了四五年级,有时候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些孩子的问题,家长竟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些“我管他,他也不听”之类的话,意思似乎孩子就这样了我也没办法,全不顾这种不良暗示产生的影响!等到孩子上了六年级又是一番景象,“哎,孩子该上中学了,谁能给托托人啊,我们孩子想上个好中学”,家长却不去负责任地考虑一下孩子学业水平、性格发展、个人能力究竟怎样,到底适合在什么样的中学读书。曾碰到这样一个家长,那年他的孩子三年级。我从二年级老师那里接班时听同事介绍,这个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每天都来跟老师“套近乎”,希望关照他的孩子,“您让我们孩子当班长吧”,“原来幼儿园老师可喜欢我家孩子了”等等。可毕竟孩子上学和在幼儿园有好大差别,没有多长时间以后,家长没看到他想要的结果就没兴趣了。孩子的学习他不管,在校表现品德发展他更不管,“得,老师您费心,我是大老粗,他妈上班三班倒,没工夫管孩子”。一次孩子拿了家长不小的一笔钱来学校,我放学时特意叫孩子爸爸等我:“这钱。。你得教育。。”没等我把防微杜渐啊,正面教育啊,家校配合啊这些话说完,他老兄顺手胡噜胡噜儿子的头:“小子你还敢翻老爸钱包哈哈哈……”拉着儿子就走了。我站在原地愣了半天,真想追上去说,孩子该不该打还可以讨论,你这当爹的欠揍可是没商量!这个家长或者说这一类家长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说,他们是把对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或与生活对立起来了,“我工作忙,我三班倒,我哪有时间教育孩子”。其实,如果不是学习辅导,我们不需要把一天24小时中的某一时段拿出来专门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就在生活中,它就是 你的言行思想、处世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对孩子有意无意形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那个大喊“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实已经在孩子面前很实在地完成了一次对孩子的负面教育。那些年我当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常常感慨地与家长交流,教育要形成合力,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家长放任孩子逃避责任,就少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有时候距离(我指的不是分数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拉大的。当然有好家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悼全民救灾的时候,我们在学校做动员,“中国孩子爱中国,抗震救灾也有我”;我们组织大型活动,孩子们在如泣如诉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地朗诵:“汶川的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吗?”“当大震来袭的那一刻,你哭了吗?”“别哭,我们在一起!”“别哭,北京还有你的家!”记得有个家长,在我们的捐款活动中给学校写来一封信,“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留下的孤儿……感谢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我给孩子讲了我当年的故事。。我和孩子把钱捐给。。希望汶川人民……”,这个家长做得多么好!一定会有人以为,不就是一笔钱吗,我也可以拿得出。其实问题的关键哪里在钱上呢,家长的真情流露,家长亲身参与学校教育的实际行动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金钱能换来的吗?还有家长通过学校网站或者写信给学校工作提建议;有家长多年坚持无偿地在校门前疏导交通;有家长自发组成“粉丝团”到机场迎接我们参加国际比赛获奖的学生。。这些家长,知道什么是自己作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知道什么是正面教育,什么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而且会抓教育契机。工作中我也深深感到,家长或是自己做榜样,或是积极关注学校教育理念,或是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说到底,教育不是用专门和固定时间做的事,它是每个家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绝不是空话。请家长朋友问问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做到了吗?我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我是不是足够勇敢坚强?我也很重视对壮壮的正面教育,孩子在我的学校读书,我敬业我努力我对同事和学生都热情诚恳,我的工作状态孩子也能看到或听到。比如1998年全国抗洪时我在广播中给全校上德育课,我为这个工作做了认真的准备,孩子那时刚上三年级吧,回来说:“妈妈,你今天讲的我听着特别有劲儿。。”这等于顺便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再比如我听说某中学召开了一次特别成功的班会,老师把记录妈妈分娩时痛苦挣扎,见到新生命诞生时喜极而泣情景的录像放给中学生们看,很多大小伙子都当场哭了。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感恩教育,回到家情不自禁给壮壮讲了这件事,孩子在几天之后的三八节,偷偷在楼下花店为我定制了一束鲜花表达心意。孩子的眼睛时时在无声地看着父母,我想说一句近乎绕口令的话:家长教育了,是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教育,也是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反面的教育。我还想说句平时调侃爱说的话:“别胡来,当着孩子呢!”

教育孩子,请不要以没时间为借口!

常常会碰见这种情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常常以没时间为借口,说自己工作忙,没来得及教育好孩子,以后一定拿专业时间教育好他。教育孩子真的需要专门的时间吗?

教育孩子需要专门的时间去做吗?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中国的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我在教育生涯中却感到,很多家长重视的只是孩子的学业,得多少分啦,考多少名啦,而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考虑较少,这怎么能算是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呢?我常常想告诉家长朋友,考分没有那样重要,孩子将来是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的,只要你具备了一定的学识修养和专业知识,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想获得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德行品质,他是不是胸怀宽广友善大度,他是不是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他是不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他是不是善解人意关心他人等等。试想一个人行为猥琐鼠目寸光,处事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就算学历再高会八国语言会解多少高深的奥数题却不能与人合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得到生活的幸福?还有一些家长连学业、分数这些比较容易用尺子衡量的东西都不重视,就更不会关心“品德”这个看似无形的东西了,所以他们对孩子教育的坚持性和责任感也特别差。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景,孩子刚上学,家长初次把心肝宝贝送到学校时,往往对老师笑容满面对孩子殷殷嘱咐。可是一个月一学期一年过去,有些家长先放弃了,到二三年级时更有些家长看孩子学业不能在班里拔尖——“看来他不是念书的料”,于是不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反正孩子每天上学下学,老师不打电话告状,孩子每年升班又离毕业还早。再往后到了四五年级,有时候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些孩子的问题,家长竟能当着孩子的面说些“我管他,他也不听”之类的话,意思似乎孩子就这样了我也没办法,全不顾这种不良暗示产生的影响!等到孩子上了六年级又是一番景象,“哎,孩子该上中学了,谁能给托托人啊,我们孩子想上个好中学”,家长却不去负责任地考虑一下孩子学业水平、性格发展、个人能力究竟怎样,到底适合在什么样的中学读书。曾碰到这样一个家长,那年他的孩子三年级。我从二年级老师那里接班时听同事介绍,这个家长在孩子刚上学时每天都来跟老师“套近乎”,希望关照他的孩子,“您让我们孩子当班长吧”,“原来幼儿园老师可喜欢我家孩子了”等等。可毕竟孩子上学和在幼儿园有好大差别,没有多长时间以后,家长没看到他想要的结果就没兴趣了。孩子的学习他不管,在校表现品德发展他更不管,“得,老师您费心,我是大老粗,他妈上班三班倒,没工夫管孩子”。一次孩子拿了家长不小的一笔钱来学校,我放学时特意叫孩子爸爸等我:“这钱。。你得教育。。”没等我把防微杜渐啊,正面教育啊,家校配合啊这些话说完,他老兄顺手胡噜胡噜儿子的头:“小子你还敢翻老爸钱包哈哈哈……”拉着儿子就走了。我站在原地愣了半天,真想追上去说,孩子该不该打还可以讨论,你这当爹的欠揍可是没商量!这个家长或者说这一类家长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说,他们是把对孩子的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或与生活对立起来了,“我工作忙,我三班倒,我哪有时间教育孩子”。其实,如果不是学习辅导,我们不需要把一天24小时中的某一时段拿出来专门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就在生活中,它就是 你的言行思想、处世方式、生活习惯等等对孩子有意无意形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那个大喊“没有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其实已经在孩子面前很实在地完成了一次对孩子的负面教育。那些年我当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常常感慨地与家长交流,教育要形成合力,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家长放任孩子逃避责任,就少了一支重要的力量,有时候距离(我指的不是分数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拉大的。当然有好家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悼全民救灾的时候,我们在学校做动员,“中国孩子爱中国,抗震救灾也有我”;我们组织大型活动,孩子们在如泣如诉的音乐中声情并茂地朗诵:“汶川的小朋友,你们现在好吗?”“当大震来袭的那一刻,你哭了吗?”“别哭,我们在一起!”“别哭,北京还有你的家!”记得有个家长,在我们的捐款活动中给学校写来一封信,“我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留下的孤儿……感谢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我给孩子讲了我当年的故事。。我和孩子把钱捐给。。希望汶川人民……”,这个家长做得多么好!一定会有人以为,不就是一笔钱吗,我也可以拿得出。其实问题的关键哪里在钱上呢,家长的真情流露,家长亲身参与学校教育的实际行动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金钱能换来的吗?还有家长通过学校网站或者写信给学校工作提建议;有家长多年坚持无偿地在校门前疏导交通;有家长自发组成“粉丝团”到机场迎接我们参加国际比赛获奖的学生。。这些家长,知道什么是自己作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知道什么是正面教育,什么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而且会抓教育契机。工作中我也深深感到,家长或是自己做榜样,或是积极关注学校教育理念,或是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说到底,教育不是用专门和固定时间做的事,它是每个家长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所作所为对孩子的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绝不是空话。请家长朋友问问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做到了吗?我是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我是不是足够勇敢坚强?我也很重视对壮壮的正面教育,孩子在我的学校读书,我敬业我努力我对同事和学生都热情诚恳,我的工作状态孩子也能看到或听到。比如1998年全国抗洪时我在广播中给全校上德育课,我为这个工作做了认真的准备,孩子那时刚上三年级吧,回来说:“妈妈,你今天讲的我听着特别有劲儿。。”这等于顺便教育了自己的孩子。再比如我听说某中学召开了一次特别成功的班会,老师把记录妈妈分娩时痛苦挣扎,见到新生命诞生时喜极而泣情景的录像放给中学生们看,很多大小伙子都当场哭了。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感恩教育,回到家情不自禁给壮壮讲了这件事,孩子在几天之后的三八节,偷偷在楼下花店为我定制了一束鲜花表达心意。孩子的眼睛时时在无声地看着父母,我想说一句近乎绕口令的话:家长教育了,是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教育,也是对孩子的教育——只不过是反面的教育。我还想说句平时调侃爱说的话:“别胡来,当着孩子呢!”

本文Hash:0106491258cffb73fcaa127ebb4b767a02aaae56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