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产妇生二胎需要考虑3大风险

【妈妈网特稿】“单独二胎”政策开放,许多符合条件的妈妈都萌生了生二胎的想法,但无奈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属于“高龄二胎产妇”了。高龄产妇本来生育风险就比普通产妇要高,怀二胎的高龄产妇需要面对的风险更大。高龄产妇生二胎,到底需要注意什么呢?

高龄生育风险之一:年龄

二胎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对于高龄产妇来说,最先要考虑的是年龄问题。其实,是不是高龄产妇与生第几胎没有关系,只关乎年龄,在我国,凡是分娩时年龄大于35岁的,就属于高龄产妇。

无论是头胎还是二胎,超过35岁的女性,其生育能力与年龄是呈反比的,即年龄越大,生育能力越低。年龄增长,给准备怀孕的女性带来了许多问题,包括了卵子老化,再加上环境污染、电磁波辐射、化学品影响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卵子的质量;而且有学者报告,卵巢的储备功能在过了33岁以后下降迅速。

除了身体素质下降外,已经生育过的女性再次怀孕也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如果在35岁之前曾有多次怀孕、流产经历,更会增加不孕的几率;在35岁之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乳房肿瘤、卵巢囊肿、卵巢早衰等疾病,正是高发时期,这些疾病,往往又容易造成难以怀孕,这也是高龄难孕的原因之一。除了怀孕难度增加,高龄生育时宫外孕、自然流产、孕期并发症、胎儿出生缺陷等的几率也会增加。同时由于年纪大,产后康复的速度也大不如前。

高龄生育风险之二:二次生育

需要明确的是,高龄产妇生育二胎的风险比生育头胎大得多。若第一次生育时是阴道分娩,那么再次分娩几乎与生头胎如出一辙,要经历产痛。若第一次是剖宫产,第二次分娩面临的风险会更大,这些风险主要来自剖宫产后给子宫留下的疤痕。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相关风险包括:

1、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通俗地说就是胎儿刚好着床在子宫的疤痕上。这时,若疤痕愈合不良,妊娠中晚期随着胎儿的增大,有可能会“撑破”子宫,危及生命。

2、瘢痕子宫的产妇在第二次生育时需要通过剖宫产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术中出血对产妇的威胁尤为突出;且多次手术会导致相关并发症增加,如麻醉风险、术后腹腔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等。

3、剖宫产是胎盘绒毛植入的高危因素。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而危重的一种并发症,简单地说,就是胎盘长到了子宫的肌肉层里了,这种情况可导致病人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甚至死亡。而到了中孕期,胎盘植入还会引起子宫破裂、产前出血,晚孕期则可能因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引起大出血而危及孕产妇的生命。

高龄生育风险之三:精力

近日,37岁的女星马伊琍被披露怀二胎。而日前,马伊琍转发了新周刊官方微博一条关于“你愿意生二胎吗?”的调查,并写道:“这一直是我多年来纠结的,生二胎不是经济问题,是你有没有足够的精力亲自照顾教育好每个孩子!自己带大的孩子和别人带大的判若两人。”

经济问题对于当红演员文章和马伊琍来说,当然不是问题。但马伊琍“纠结”了多年的重点在于自己能不能亲自带孩子。把两孩子都教育好,才是关键的。

对于想生二胎的高龄产妇来说,精力是除了身体因素外需要考虑的另一项生育风险。35岁后,女性身体逐渐趋于老化,精力不如年轻时充沛。职场压力大,还要兼顾家庭,这时候的女性大部分时间会分配在职场和大宝身上,难以腾出时间来怀孕和照顾小宝。许多二胎高龄产妇因此患上产后抑郁症 ,严重影响家庭和谐。

小编有话:“单独二胎”政策开放对于想生二胎的家庭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已经生育过的高龄产妇来说,生二胎需要考虑经济、身体和心理各项因素,将生育风险降到最低后再行二胎生育计划,以免盲目怀二胎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甚至影响家庭和谐。

高龄产妇要二胎风险大需注意调养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启动,很多夫妻打算生二胎,而这个时候很多女性已经步入了高龄产妇的行列。母婴专家指出,高龄产妇由于年龄偏大,并不是生育的最佳年龄,身体各方面机能均与适龄孕妇有着很大的差异。专家提醒,高龄产妇要二胎风险大注意保护和调养。

想优孕,科学备孕是关键。准妈妈在怀孕初期就要注意身心健康,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避免饮酒、不吃辛辣食品等,多吃优质蛋白、低脂肪食物、应季水果蔬菜等,多补充叶酸、钙、铁、锌以及多种维生素,并保证各种营养的均衡。

同时,要注意环境安全。远离人群聚集、吵闹的环境;远离放射线如光、放射碘,或使用放射线治疗的人;远离传染病病人,麻疹、巨细胞病毒、单纯性疱疹的病毒都会影响胎儿,所以都应远离;最好不要饲养宠物,远离宠物;不可随意使用抗生素,如需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很多准妈妈因工作需要经常接触电脑,张晓明介绍说,电脑的辐射对宝宝的不良影响并不是很大,准妈妈们不必过分担心,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五个小时,平时可以多摄入一些胡萝卜等能减少辐射损害的蔬菜水果。

高龄产妇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情绪波动大,妊娠期、产后容易精神焦虑;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会对母婴产生一定影响;高龄孕妇精力、体力均不及年轻孕妇,生产时更容易发生难产,剖宫产概率也会增加。

如果高龄产妇自身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怀孕期间更要防患于未然。张晓明介绍说,调养身心有助于高龄产妇降低风险。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性的起居作息,不熬夜,不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手机,避免刺激性的活动,孕期看书是静养的最好方式。

二是注意舒缓日常情绪,保持平静、舒畅的心态;适当调整工作压力,防止过度劳累;避免繁杂无谓的错觉妄想,以平常心安度孕期。

三是缓解身体的不良感觉。一般大龄女性在怀孕后,会感觉浑身难受。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活动技巧,使孕期更觉舒适。如双腿抬高,有空就坐下来,并抬高双腿,可以将较矮的物品如抽屉或储物箱翻过来当做脚凳,垫腿静卧;放松运动,在乘车或工作时,练习一些简单轻微的颈部、肩膀、骨盆和足部运动,这些运动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并促进血液循环;采取左侧卧位,因为在妊娠晚期,子宫呈右旋转,左侧卧位可改善子宫的右旋转程度,由此可减轻子宫血管张力,增加胎盘血流量,改善子宫内胎儿的供氧状态,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生二胎年轻妈妈的风险与高龄产妇等同

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单独二胎”之后,于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公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消息一公布便迎来了举国上下热烈的欢呼声。不少育龄夫妇纷纷表示要投入到“备战二胎”的工作中去。

尽管准备要二胎的这些育龄夫妇毋庸置疑都已经成功孕育了第一胎。但时隔多年未孕,在这二胎政策即将出台的同时,这些准备要二胎的女性们不免存在一些疑问和顾虑。尤其是70后,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如果怀孕就属于高龄产妇,对于备孕二胎更是顾虑重重:“自己都已经四十多岁了,还能生孩子吗?生出来的孩子会健康吗?”不少女性都有这样的疑问。

当然,很大一部分女性都自信满满,尤其是一些80后群体,甚至有部分90后群体由于早婚早育的缘故也列入了“备战二胎”的行列,这些年龄段的女性常常自认自己年轻,生二胎毫无问题。

年轻生二胎真的就没有任何问题吗?年轻妈妈生二胎风险与高龄产妇等同,评估一个女性是否适合生育二胎,主要受到三个要素的制约。

(1)身体“硬件”情况

身体是否健康?有无慢性疾病?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评估的,准备要孩子3-6个月之前要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肝、乙肝、丙肝、艾滋、梅毒、血糖、心电图、血糖、血压、支原体、衣原体、HPV、TCT等检查。如果查出异常,应先治疗好再进行备孕,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暂时也不适合再生育。

(2)年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为24-29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其生育力是最好的,卵巢储备能力旺盛、各个器官发育成熟,胎儿患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概率较小。年龄35岁以上,就是高龄产妇,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例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但女性生育年龄并非是一个绝对的限制因素,即使是35岁以下的女性如果患有疾病也要先治好再进行备孕,以免加重妊娠期的风险。对于孕前检查,任何年龄的女性都不能幸免,这既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胎儿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3)评估身体恢复情况

分娩方式主要为自然分娩和剖腹产两种方式。如果头胎是顺产,建议隔一年再备孕;如果头胎是剖腹产,一般认为两年以上再怀孕比较安全,以免因为瘢痕没有愈合好而出现危险。

延伸阅读:全面二胎放开,二胎如何备孕?

①孕前进行国家免费优生健康检查;

②高危孕妇在备孕二胎时应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选择针对性的孕前检查项目,比如说甲状腺功能测定,血压的测量,血糖的测量等,在拿到医生的“备孕许可证”后,有计划准备怀孕;

③夫妻双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神愉快,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均衡膳食,加强营养,戒烟戒酒,保持良好作息时间);

④规律性生活,因男性精子储备需要2-7天时间,频繁的性生活反而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⑤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避免在新装修房屋内生活。

孕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每个家庭共同的夙愿,也是一个社会的责任。不管任何年龄,对于孕育孩子而言,其身体“硬件”情况是排在首位的。另外不管什么年龄都应该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保证生育质量,做到“有备而生”。

本文Hash:f7a1174f482d8347ad885fed0974c87a82a933b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