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吃饭的经济学谈做人

吃饭是人生存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在做人过程中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吃饭的行为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我们常常根据我们需求目标的不同,来确定一顿饭到底应该花费多少成本,能够获得多少收益。

从吃饭的“经济学”看做人

12点的钟声响过,办公室一片哗然,大家纷纷停下手中工作,有些手脚利索的,已经冲出门向一楼餐厅奔去。餐厅里已经摆好了各种饭菜,穿白大褂的师傅们手执大勺恭候着大家的光临。红烧鱼块、土豆烧肉、凉拌黄瓜、酸辣白菜……让人垂涎欲滴,白花花的米饭冒着香气,柔长的面条在开水锅里游龙似的翻滚。有人毫不含糊地打了大鱼大肉就走,有的人却在大鱼大肉跟前徘徊了很久,最后还是咽了口唾液,转而打了一份素菜,有的人直接去打米饭,有的人却在排队耐心等待锅里正在煮着的面条。

为什么在同一个餐厅里,不同的人在吃饭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呢?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学问,吃饭是人生存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在做人过程中首先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吃饭的行为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下面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概念一一叙来。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我们常常根据自己需求目标的不同,来确定一顿饭到底应该花费多少成本,能够获得多少收益。

一般情况下的原则是经济实惠,吃饱吃好。但是如果身处困境,到了连生活都维持不了的地步,就会降低成本,填饱肚子则成了首选。虽然人总不能天天吃窝头,就咸菜,时间久了也需要改善改善,但是也要考虑目前的经济状况,反复权衡打一次牙祭所增加的成本支出对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

过年过节,红白喜事,为了增加气氛,总得热闹一下。但不同的人操办的程度却各有不同,也是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有钱人图的是舒畅、热闹、摆阔,更有礼金的回收,而一般的人则是小打小闹,非常贫困的人家过年甚至连肉都不买,白面白馍也成了一种奢侈的口福。

来了朋友免不了要招待一番,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值与不值,关系非常,自然重视有加,而关系一般者则管一顿便饭心里都有点不畅,凭什么啊!给朋友管饭,除了权衡值与不值外,面子的收益也很重要,饭店要选什么样的档次,要什么菜,上什么酒,都要用心斟酌一番,尽可能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品位,当然打肿脸充胖子的也不乏其人。也有例外者,因别有用心,比如借钱、赖账不想还等,故意在朋友面前哭穷,其实也是成本与收益在作怪。

请人帮忙、办事吃饭,功利性更加明显,花费多少成本,要获得多少收益,完全就像做买卖一样要算一笔账。请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其地位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官职和权力的大小,能帮多大的忙,能办多大的事情,这一切因素都将和这顿饭的档次和标准挂起钩来。如果请的是特殊的人物,要办特殊的事情,则还要在吃饭之余发挥吃饭的副产品的作用,比如趁对方酒足饭饱醉醺醺的时候塞一个红包,或者趁势拉去洗个脚,做个按摩,销魂一番。

其次,吃饭不仅考虑成本与收益,还要考虑效用。效用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人消费某种具体的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比如对一个喜欢吃肉的人来说,在他最饥饿的时候,一盘肉对他的效用(即满足程度)是很大的,可是对于一个不吃肉的人来说,效用则可能是零,甚至为负(如恶心呕吐等)。效用没有 观的具体的标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由于偏好不同,同一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是不同的。我们吃饭,都尽可能吃对自己效用大的东西,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我们请人办事,一般都尽量满足被请者的口味,你的饭对他发挥了效用,他才会不遗余力地给你帮忙。如果他喜欢吃荤,可你的饭桌上连一点腥都不沾,你的事情要能办成才怪呢。那些交际场上的人精,更是谙熟此道,要请的人喜欢吃什么菜,喜欢到什么程度,身体有什么缺陷不能吃什么,需要补什么,人精们都摸得是一清二楚,以满足请客效用的最大化。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吃饭也一样。再喜欢吃的饭菜,如果吃多了,也会厌恶起来。比如你爱吃面条,吃一碗,特别的享受,吃第二碗,味道更浓,吃第三碗,味道一般了,到第四碗,天哪,要吐了!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的东西吃得多了效用反而没有了呢?经济学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指的是一个人多消费一单位某种物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随着他所消费的同一种物品的数量的增加,他增加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还以你爱吃的面条为例,假定你吃第一碗时效用为10,吃两碗时效用为15,增加的第二碗所增加的效用,即边际效用为5(15—10),吃三碗的效用又成了10,边际效用就成了0,吃四碗,都要吐了,边际效用也就成了负的。

本文Hash:bbe06e65011a6d4b85cb2f51e20de1223cfcb38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