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鹅蛋去胎毒?不靠谱!!

【妈妈网特稿】最近,很多准妈妈都在网上讨论问:鹅蛋真的能去胎毒么?怀孕晚期吃鹅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孩子得湿疹?也有很多准妈妈表示,身边很多人都吃鹅蛋了,好像是真的。但其实,据专家称,鹅蛋并没有去除湿毒的作用,没有传言中的那么神乎其神。

何谓“胎毒”?

事实上,在临床医学里是没有“胎毒”这个说法的。而民间所谓的“胎毒”,其实就是婴儿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这种情况多与母亲的内热体制有关。而“清胎毒”在南方较为普遍,老一辈人认为南方的气候和水质属于热性,湿热。所以,孕妇在分娩前都要做去胎毒的工作,否则宝宝出生后皮肤就容易长疮、红疹等。

孕妇一定要去胎毒吗?

如果孕妇本身属内热体制,而在怀孕时,又进补过多,吃过多的大鱼大肉、过多的孕妇奶粉,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会更加加重身体内的热气,而这些热气极有可能传给胎儿,从而导致宝宝出生时患湿疹等皮肤疾病。

而网络上盛传的吃鹅蛋去胎毒法,因鹅蛋本身并无去湿毒的作用,因此被专家否定了,但因鹅蛋富含多种蛋白质,蛋黄中有大量卵磷脂,对人脑和神经组织的发育有益,其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孕妇偶尔吃鹅蛋还是有益的,但不可过量,鹅蛋吃多了,会增加尿酸,容易引发痛风,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去胎毒养生贴士

如果是本身内热的准妈妈想去除胎毒,也尽量避免使用药物,也不需要什么神奇的偏方,只要在平时注意饮食,多喝水等,便可以帮助孕晚期的准妈妈“去胎毒”。

1、在怀孕期间避免大鱼大肉的进补,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多吃瓜果蔬菜等。多吃豆类食品,豆类食品含有比牛奶更为丰富的蛋白,而且大豆蛋白是最安全最有营养的蛋白,所以多吃豆类食品。

2、每天尽量多喝水,最好是能喝足8杯水。

孕晚期多喝绿豆汤

3、孕晚期喝一些诸如绿豆汤、莲子粥等清火的汤水。

4、尽量避免吃生冷的、不新鲜的食物,比如鱼生之类;避免或尽量少吃平时没有吃过的东西。

5、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新陈代谢。

6、适量的口服葡萄糖酸钙,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菜花,从菜花中可以摄取大量维生素K1,这些都可以有效降低皮下血管致密度,避免皮肤变态反映的最终形成。

7、特点提醒一点:要注意,在准妈妈生产后,但又还没下奶,尽量狠心的不给宝宝吃奶粉或牛奶。但若妈妈本身下奶困难,一直没有奶水则只能喂食奶粉。因为即使在宝宝吃母乳之前吃了30毫升的牛奶,也会在孩子血液中形成完整的蛋白抗体,使孩子也有了过敏体质。孩子先吃母乳,母乳不足时再吃奶粉或牛奶则完全不同。别小看这一前一后,它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体质。

孕妇吃鹅蛋可以去胎毒不科学!

很多民间的说法都说孕妇在怀孕的时候可以吃鹅蛋,尤其是前三个月的时候多吃鹅蛋能去胎毒,因此也有很多新手妈妈都会去吃鹅蛋。但是,怀孕期间能吃鹅蛋吗?鹅蛋去胎毒的说法可信吗?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这句传言是真是假。

鹅蛋有一种叫卵磷脂的物质,能帮助消化,还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比鸡蛋的鸭蛋要高出许多倍。孕妇可以吃鹅蛋,但鹅蛋是凉性的,孕妇怀孕的时候都会有点上火的,可以适当的吃吃,但是千万别吃太多。

1、鹅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2、鹅蛋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最多和最主要的是蛋白中的卵白蛋白和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蛋白质中富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是完全蛋白质,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3、鹅蛋中的脂肪绝大部分集中在蛋黄内,含有较多的磷脂,其中约一半是卵磷脂,这些成分对人的脑及神经组织的发育有重大作用;

4、鹅蛋中的矿物质主要含于蛋黄内,铁、磷和钙含量较多,也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5、鹅蛋中的维生素也很丰富,蛋黄中有丰富的维生素A、D、E、核黄素和硫胺素,蛋白中的维生素以核黄素和尼克酸居多,这些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孕妇在孕期的后两三个月,一个月大约吃1个鹅蛋左右,可以去胎毒。胎儿出生后,不容易得皮肤病,并且皮肤还比较好。这要归功于鹅蛋清的功劳,因为鹅蛋清有去毒,治疗疮疡的功效。

孕妇吃鹅蛋可以去胎毒?鹅蛋富含多种蛋白质,蛋黄中有大量卵磷脂,对人脑和神经组织的发育有益,其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易被人体吸收。但是鹅蛋吃多了,蛋白质就会增多,这样就会增加尿酸,容易引发痛风,还会增加肾脏负担。

事实上,医学中并无“胎毒”一说,所谓“胎毒”其实就是指婴儿脂溢性皮炎,症状表现为在婴儿皮肤上的皮疹现象,这种病症可能与母亲的内热体质有关。如果孕妇在孕期大鱼大肉大吃大补,吃过多的孕妇奶粉,食用过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会加重身体内的热气,很有可能会传给胎儿,而导致宝宝湿疹等。吃鹅蛋去胎毒的说法已经被否定,那么有哪些食物能够帮助准妈妈们排毒呢?

本文Hash:8d36e66ed3eeb11c1217b0a60c071acfe86700f1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