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不同阶段科学胎教的侧重点

导读: 孕期不同阶段胎教侧重点 孕期胎教的注意事项

  

孕期不同阶段胎教侧重点

  孕早期(1-3个月):胎教从现在开始。当我们知道脑的发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并且以如此快的速度,进行着这样一个进化发育的过程以后,我们应该会被胎儿所具备的伟大生命力所感动,同时也认识到胎儿的能力充满着神秘莫测的巨大可能性。

  孕中期(4-6个月):这是胎教的加强期。医学实验发现,胎宝宝的听觉器官到4个月时已经开始工作,会对母亲的血流声、心音、肠蠕动音等声音刺激和震动作出反应。甚至对母体外的各种音响,如音乐、噪声等都能听到。所以,从4个月开始,准父母可以全面实施胎教了。

  孕晚期(7个月-分娩):这是胎教的关键期。从7个月开始,胎儿大脑皮层已很发达,开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同时对喜欢和厌恶的声音能够作出反应。

  同时,实施胎教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孕期胎教的注意事项

  科学的态度、正确的目的:胎教是为了使每个普通的孩子通过培训,心身发育更健康、更聪明,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而不该象某些宣传误导的那样,是为了培养天才、神童。天才在人群中毕竟是少数。而胎教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及各种感觉机能、运动机能发展更健全完善,为生后接受各种刺激、训练打好基础,使孩子对未来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必要的知识、冷静的头脑:现在准备养育孩子的父母常感困惑——社会上种类繁多的“方案”不断描述着照此培养出的孩子如何“超常”“早慧”,使年轻的父母们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落伍,也纷解囊参加培训或购买“方案”。其实这些“方案”中有一些就是打着“科学”“专家”的旗号在误导母们、有的指导思想就是遗传决定论,有的明显违背儿童发展的自然过程、有的只是为了经济目的。因此建议父母在准备怀孩子之前,应从正规的专业单位及渠道学习一些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包括孕期心理卫生、儿童心理与教育学及胎教早教的有关常识。这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保持冷静的头脑,善于识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适宜的程度、可靠的方法:目前为止,我国关于胎教失败的例子还极少见到。但有些情况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如有的母亲在心理咨询中反映,经过音乐胎教后,自己的孩子虽然聪明活泼,但精力过盛,总是不爱睡觉。问及具体胎教方法,得知母亲孕期工作较忙,又不愿放弃胎教的机会。所以每日抽空就将胎教器置于腹部。有时母亲因疲劳很快入睡了,胎教器仍不断刺激着胎儿,这很难保证定时定量。认为多多益善,操之过急的作法。有可能干扰胎儿的生物钟。另外,胎教磁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有的音乐胎教磁带制作条件较差,伴有较强噪音干扰。有的音乐磁带乐曲选择、节奏、配器等都不适宜胎教。一般要求乐曲要平稳、明朗、节奏接近人的正常心率、配器简练考究、频率在500~1500HZ左右,使人感到舒适、安静、愉快、优美的才可选用。常有些音乐带中出现高频的乐曲,也许母亲听着还好、但无法穿过腹壁被胎儿感受,就不适于作胎教磁带。同样有些胎教器也存在音质不纯等问题。

  准妈妈孕期科学胎教要分阶段哦。

  (编辑:晶晶)

孕期不同的阶段的饮食侧重点

上海地区孕妇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为10%,与四年前相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然而,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徐先明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其中八成以上的‘糖妈妈’并没有遗传因素,而完全是吃出来的。”

妊娠期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怀孕以后各种激素水平的变化皆有可能导致糖代谢的变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晓晖说,孕期胎盘生乳素、催乳素、糖皮质激素及孕激素等拮抗胰岛素激素水平的升高造成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是主要原因。

但是,现在临床上发现不少准妈妈们普遍奉行的“一个人吃管两个人”的育儿经,使孕期过度摄取高热量食物,加上怀孕后运动减少,以至于将众多的准妈妈们演变成了“糖妈妈”。

其实,准妈妈们怀孕后的早中晚这三期的饮食是很有讲究的。

怀孕早期(一至三个月):孕妇在此阶段常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注意不要勉强,不必拘泥于非得三餐都吃得饱饱的,而应该少量多餐,想吃就吃,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鱼、肉类、蛋、牛奶、豆制品、水果等。

怀孕中期(四至六个月):孕妇要多摄取蛋白质、钙质、铁质及卵磷质(蛋黄)丰富的食品,小米等杂粮含维生素B1较多,至于米饭、面食等主食则要适量,因为主食含热量多,易引起热量过剩。

怀孕后期(七到十个月):孕妇食欲会增加,此时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勿摄食过多盐分,以免加重四肢水肿,引发妊娠高血压。同时需要严格检查,严密检测胎儿情况,若母亲血糖水平过高时,可以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本文Hash:2380409e68cced25cb41fad92c0e51050e24e51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