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时妈妈的心态决定宝宝性格

决定有一个宝宝,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没有孩子之前,许多夫妻都只是安排两个人的生活、工作。两个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工作上更是不惜身体,工作加班、熬夜、出差、奔波。婴儿的诞生会带来家庭生活的巨大转变,两个人自由自在的日子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精神。怀孕之前的各项准备都很重要,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生活状态……为了宝宝的来临,你,准备好了吗?而一些视怀孕为意外,并消极对待怀孕的母亲,在孩子出生3个月时仍没有感觉到孩子的可爱,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孩子接触的不断增多,母爱才逐渐产生和加强。-但和那些从孩子一出生就有强烈感受的母亲相比,其母爱的强度仍有很大的差距。自然,得不到完全接受与包容的宝宝也将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并生活在一种紧张的情绪中,这对宝宝日后的心理健康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我在怀孕之前曾顾虑重重,一想到将为人父母,便十分忧虑――我认为自己自我能力欠缺: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妥善处理宝宝的教育、健康及安全等问题;而工作上的调整也让我难以适应:暂时离开工作一段时间,能承受多久这样的无聊?我又该什么时候工作?同时,还有对自己美丽的担忧:我的身材也许会没有现在这样匀称,皮肤也许会变得粗糙;最重要的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我的家庭还要承担一些额外的经济压力……包括未来宝宝的教育教养:谁来教育,谁来照料……这些,都纳入了考虑范围。

其实,在孕期,我也和一些做了妈妈的朋友做了很多沟通,在和她们的交流中,我发现,每个人在孕育之前,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恐慌心理。而经历了,便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这只是生命中的~个过程,而且是必经的过程。如果能够这样看待,孕期对女性而言,反而是个很好的间歇期。

我开始在心理上调节自己,加上先生与婆婆等人的劝导,我逐渐变得温和而坦然,不再因为自己没经验而慌张,并相信,因为我爱宝宝,爱家庭,宝宝和家庭也一定理解并帮助我学习如何做个好妈妈。

我逐步调整自己的情绪,变得沉稳而冷静,不再像以前那样急躁、匆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成长。

经过这样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开始期待着有一个小宝宝,来充实这个有点单调的二人世界了。加上和丈夫的及时沟通,充分了解了他的心理,和他沟通了怎样去面对未来经济上的压力,孕育宝宝似乎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孕前,丫丫的爸爸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生活和工作,他每周都会去小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会提醒我服用叶酸和注意饮食安全。当时我很温暖地发现他已经开始有当爸爸的使命感了。他开始关注一些孕妇禁忌的药品,和一些身体小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能够在未来的孕期更好地照顾我和宝宝。同时,他原本准备换工作的计划,也搁置下来。因为想要为宝宝的出生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丫丫爸爸的坚定和耐心给了我信心,也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我们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开始努力完善自己。他变得比平时更加细心,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容忍着我的种种小脾气。

有时候他会和我讨论未来宝宝的名字,如何教育,我则跟他探谢宝宝的长相:是像他的五官还是像我的肤色?是有他的身高还是有我的发质?我们在探讨未来宝宝的每一个细节时,甚至会感觉到,宝宝已经给我们发出降临世界的信号。

做好了完备的孕前准备,在受孕准备上,大家也应 有所注意哦。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是夫妻共同生命的延续D因此,应该在夫妇双方心理状态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受孕。

男女双方或一方,受到较强的劣性精神刺激,都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即使受孕后,也会因情绪的刺激,而影响母体的激素分泌,侧胎儿不安、躁动,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甚至流产。

因此当两个人中有人心绪不佳、忧郁、苦闷时,或夫妻之间关系紧张、闹矛盾时,都不宜受孕,应该等到双方调整好,心情愉快时再受孕。

因此,不论从孕前准备,还是受孕准备,为了宝宝的降临,做父母的都应当有信心去共同分享孕育、生育的美好。坚定信念,去迎接宝宝的诞生吧,那么,你将体验到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亲情。

妈妈的性格决定宝宝的人格

记得有句话叫做“万事万物是相生相克的”,这句话放在家庭教养中,如果妈妈的性格太强,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弱,如果一个妈妈太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温暖,造成孩子为了追逐温暖,而取悦他人。我们分析了三种情况,看看你属于哪一类妈妈?

控制型妈妈:容易养成回避型孩子

妈妈表现: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或者出于难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产生的怕遭到遗弃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过度依恋,有些妈妈内心渴望完全掌控孩子的行为,而难以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

孩子心态: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产生距离儿童。他们不害怕亲近,但总是小心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他们允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扭到一边,不让妈妈亲。因为他们害怕过于亲近会使自己无法从妈妈的控制中逃脱。

成长的烦恼:这类儿童长大后,容易形成回避型人格。他们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长时间忙于工作,偏爱经常出差的工作,或总是埋头看书、看报、看电视。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配偶企图保待一种亲密状态,或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要求得太多了。”

家教EQ: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和孩子“相依为命”只是暂时的,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小爱人”,只会使自己和孩子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忽略型妈妈:容易养成追求型孩子

妈妈表现:有些妈妈因为忙,或许是性格使然,表现出缺乏耐心的一面,她们总想快点从教育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所以,鼓励甚至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探索和独立。

孩子心态:孩子独立尝试对世界的探索时,如果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情感支持,就容易造成他对独立的恐惧。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做出好孩子的样子,或找出各种借口来赢得妈妈的注意力。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害怕离开妈妈,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证是否有人随时都在关心自己。

成长的烦恼: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通常表现出追求型人格。他们害怕被抛弃,为了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成为“贤妻良母”或“五好丈夫”。但这种关系却可能使对方感到窒息,而自己也常常吃力不讨好,暗自伤心,感叹“活得太累”。

家教EQ:除了教,孩子仍是需要“养”的。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信,需要妈妈足够的耐心,同样需要足够的时间,这点上似乎没有捷径可走。

冷漠严酷型妈妈:容易养成孤独型孩子

妈妈表现:有些妈妈,在情感上稍显冷漠。她也许本来就没想要孩子,或许潜意识中把孩子看作自己不幸的根源。这种妈妈很少抱孩子,对孩子非常严厉,有些冷酷型单亲妈妈缺乏良好的情感疏通渠道,处于孤独的抑郁状态,对孩子的反应也是冷漠相待。

孩子心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被塑造成孤独儿童。孤独儿童往往惧怕亲密接触,因为依恋妈妈的渴望经常落空,并由此认为:我没有需要。孤独儿童的内心里,可能隐藏着一个不真实的自我,看起来独立,实际上却是否定自我的需要。

成长的烦恼:孤独儿童通常性格冷漠甚至冷酷,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他们通常在事业上很成功,物质需求淡薄,独立并富于忍耐。然而,他们的婚姻生活通常充满曲折。常见的被配偶抱怨成冷血动物、冷酷无情的人,多半是孤独型人格。

家教EQ:孩子是非常需要爱和抚摩的,在国外,抚摩和拥抱甚至是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重要手段,刻意孤立 孩子,不与他进行身体接触安抚,于他于己,都说不过去。

本文Hash:93348cf8f415769b25a93c13d5d1124e1d4df0d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