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屏气的原因及急救法

  小儿屏气的原因及急救法

  孩子哭闹而突然发生屏气,医学上叫做“屏气综合征”或“呼吸暂停征”,俗称“大憋气”,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多在2岁以内发作,且频率不一。

  因父母护理不当,健康的新生儿,有时也会突然脸色青紫,哭不出声,甚至呼吸受阻而发生窒息。这种现象往往使父母手足无措,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么应怎样预防呢?

  由于宝宝大脑兴奋性较高,哭闹时要及时安抚宝宝,不要让他过度哭叫,严重时适度拍拍后背会有好转。

  小儿屏气的原因及急救法

  小儿屏气发作是由于宝宝受到情绪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疼痛等物理因素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现象。最初宝宝会哭叫,随即因过度换气之后屏气、呼吸暂停,因为没有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在体积堆积,宝宝的口唇由红色变为青色最后转成为紫色。同时出现四肢强直,有的宝宝甚至出现四肢抽动,全过程短则十几秒钟,长达2-3分钟,然后重新开始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神态逐渐恢复。

  儿童的大脑神经组织还没有发育完全,中枢神经功能又及不稳定,所以小孩在大哭大闹发脾气或受到惊吓时,因大脑皮层一时性的高度兴奋,对皮层的中枢控制作用会暂时性失灵,使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产生上述症状。但这种情况并不像癫痫(羊角风)属于大脑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其症状往往只持续1分钟左右就自行缓解。

  屏气发作时父母不必惊慌失措,解开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吹宝宝得脸部,以减少脑缺氧;拍打足心或后背;用手指掐按孩子的人中(鼻孔和上嘴唇之间正中)、印堂(两眉只见正中)、合谷(两手掌虎口处)等穴位,使其尽快恢复;亦可按压胸部,可迅速改善缺氧,帮助恢复呼吸。切忌将孩子紧紧搂抱强屈成团,特别是不要搂住孩子的脖子,以免造成窒息的严重后果。

  近年有学者提出,婴幼儿的屏气发作与缺铁有关。经测临床检验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屏气发作患儿伴有缺铁,且经补充铁剂1-3个月后,屏气发作即完全停止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血清铁指标随之恢复正常。因此屏气发作较频繁的患儿,可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指导,必要时补充铁剂或给予相关的治疗。

  相关推荐 乳牙早萌和“螳螂嘴” 注意!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小儿屏气发作原因以及急救措施

导读:小儿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发作时的主要特征就是发作性呼吸暂停,主要是情感因素诱发的。

小儿屏气发作

小儿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多见的发作性神经官能症。发作时的主要特征就是发作性呼吸暂停,主要是情感因素诱发的。

发病原因

1.情绪因素:情绪刺激,如痛苦、恐惧、发怒或受到挫折时容易发作,另外,疼痛等物理刺激也可以诱发。

2.机体缺铁:由于体内铁含量不足,屏气发作时会导致高碳酸血症和脑缺氧,而且哭泣时脑血管收缩和继发性呼吸道痉挛使心跳减慢引起血流量减少,最后出现昏厥及抽搐。

患病孩子的主要表现

孩子受到恐惧、痛哭、发怒、挫折等不良刺激之后,出现急剧情感暴发,哭叫及过度换气,接着就屏气、呼吸停止、口唇发紫。严重的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强直、角弓反张(颈背高度强直,身体仰曲如弓状)、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整个发作过程约持续1分钟左右,严重的会持续2~3分钟,然后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和神志恢复。部分孩子发作过后可能会有短暂发呆,也有的孩子会立即入睡。

屏气发作的次数不定,严重的一天可能发作数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一般5~6岁以后就会停止发作。

屏气发作时需与癫痫相区别

屏气发作前常有明显诱因,并以突然出现的屏气和呼吸暂停为起点,然后出现紫绀、意识丧失和抽搐,经常出现角弓反张,发作时脑电图正常。而癫痫患儿先出现抽搐,然后才出现紫绀,且有特殊的脑电图改变。不要把孩子的屏气发作表现误认为成癫痫发作。

发作时的急救方法

1.孩子屏气发作时父母不要惊慌失措,应该解开孩子的衣领扣,让孩子侧卧,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2.在发作最初的15秒钟内,用手指掐按孩子的人中(鼻孔和上嘴唇之间正中)、印堂(两眉之间正中)、合谷(两手掌虎口处)等穴位,或用冷毛巾敷脸,可起到中止发作的作用。

3.抚压孩子的胸部,帮助改善缺氧、恢复呼吸。切忌将孩子紧紧搂抱成团,不要搂住孩子的脖子,以免造成窒息。

小儿口吃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口吃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讲话不流畅、阻塞和重复。孩子在2-3岁时容易发生口吃,因为此时的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当他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再加上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

精神紧张是一种最容易和最经常诱发口吃的因素,孩子想要跟别人抢着说话,心一急,就结结巴巴起来了,或是因为父母训斥,压制孩子说话、申辨的机会,或别的小朋友很善讲,使他想说而没有机会所引起的。发现孩子口吃,切不可严厉责备,更不能重复学他口吃,应及时帮助孩子矫正口吃,多数小儿的口吃如未养成习惯,处理适当,则矫正效果良好。口吃的矫正疗法一般包括心理治疗和语言矫正训练。

⒈心理治疗:

家长要为口吃的孩子创造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消除其思想负担,减少患儿的口吃。当孩子有口吃时,不要模仿、嘲笑孩子,不要使周围人过分注意孩子说话的缺陷,不能表现出急躁情绪和粗暴地中断小儿讲话,父母应多给予安慰和鼓励,要只当没那回事,指导孩子说话时放慢速度,降低音量,从容不迫地讲,引导孩子树立克服口吃的自信心。

⒉语言矫正训练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使小儿有信心,自在地呼吸和运用语言器官,才能获得语言矫正训练的成功。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①让孩子减慢讲话的速度,既可减少口吃,又可使人听得清楚,当孩子不再有口吃时,再慢慢提高说话速度。

②让孩子说话时降低音量,因为轻柔地说话能防止口吃。

③对于每一个短语的第一个字要缓慢地、轻轻地诱导其发出音速,然后向第二个字轻轻地滑动,因为口吃小孩大多对短语的第一个字发音感到困难,如果发音过急过重,口吃势必发生,因此这是一个关键。

④多讲多练,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切机会与口吃的孩子交谈和练习,不要间断或半途而废,让孩子多唱歌、念儿歌、讲故事或复述其个人愉快的事,锻炼说话连贯以利纠正口吃。也可以通过换一种语言的方法来矫正孩子的口吃,比如原来说上海话的孩子,让他讲普通话,改变其语言习惯,迫使他动脑筋,想好了再说。

总之,只要避免模仿,消除孩子说话时的紧张情绪,加强训练,到孩子的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后,口吃是可以纠正的。

幼儿早期语言障碍的表现

正常的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通过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与父母及与其亲近的人等进行沟通交流了。而患有语言障碍的小儿,因为不能凭借语言来进行表达、沟通,则不能进入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幼托机构或易被错误地当作智力落后的小儿,语言行为极为复杂,有语言障碍的小儿被家长注意时,往往比较晚了,矫治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早期发现语言障碍对小儿的健康成长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长如果发现小儿在幼儿期存在下列情况,应及早带小儿去医院咨询。

⒈年龄已大于1岁,还只能发元音。

⒉超过1岁半,小儿发音还不正确,在大多数话中有音节区分不清的。

⒊超过2岁半还不会说话。

⒋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

⒌超过5岁,还把难发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还不流利,语言的节律、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

⒍患儿说话吃力,感到为难,并能自我意识到。

⒎声音过大或过小,或过度嘶哑

本文Hash:d5a3bbc426ba952b629dc711a9f45ca7edacb21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