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摘要:模仿--孩子学习第一步,模仿--孩子学习第一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创新。人们经常把模仿描..

模仿--孩子学习第一步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模仿。模仿从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就开始了。通过模仿,孩子不仅能够复制行为,而且也能对模仿的行为进行加工,有所创新。人们经常把模仿描述成“学习的捷径”。模仿涉及到拷贝某个具体的行为或是某种类型的动作,可以使孩子非常快速、有效地学会一系列的身体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经典实验回放:

1999年,科学家梅尔特佐夫让一个18个月大的婴儿观察一位成人从事一种不成功的行为,并让婴儿也来尝试这种行为。如果婴儿只是模仿示范者实际操作的内容,那么最后模仿行为就会失败。第一步,婴儿在一旁观察一位实验人员将小哑铃拉开并成功的过程;第二步,实验人员给婴儿一个过大的塑料小哑铃,让他尝试拉开。婴儿使用示范者的方式,用两只手去抓小哑铃,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动作。但是,小哑铃对婴儿来说太大了,婴儿模仿不了示范者拉开哑铃的动作。后来婴儿尝试了新的解决方法,他把哑铃放在桌子上,使用两只手来拉另一端。结果他成功地拉开了小哑铃。这个实验说明,孩子能够通过模仿学习并进行自我创造,因此模仿是孩子进行学习活动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模仿从婴儿开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对婴儿的模仿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后最初的4个小时中,婴儿就已经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时的婴儿模仿的是张开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动舌头。

大一点儿的婴儿能够通过模仿学习三种类型的行为。其一,婴儿能够跟随成人一起到处走走,到新的环境中进行探索。这个时候,婴儿也有能力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玩具,并自己摸索着返回。其二,婴儿模仿已经熟悉的社会行为,如分享玩具,通过模仿能提高这类行为的发生。比如和婴儿一起玩“平等交换”的游戏,他随后就会想到要把玩具送给其他人。其三,婴儿通过观察其他人,能够模仿学会一些新的行为并且有自我创新。比如上面实验中拉哑铃的例子,婴儿自己发明了把哑铃放在桌上,用两只手拉同一端的动作。这类模仿行为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来说,是很需要的。孩子通过模仿成人的语言,并进行迁移和创新,学习新的词汇。

模仿游戏模仿动物走

游戏目的:

1.锻炼孩子的模仿能力;

2.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

3.认识各种动物,了解这些动物走路的样子。

游戏准备:

找一块开阔、平坦的场地来玩这个游戏。

游戏过程:

1.小鸡、小鸭、小猫、兔子、大象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小动物,可以让孩子来模仿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在活动开始之前,家长要先确认孩子的确知道这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玩,观察这些动物的样子。

2.家长带孩子到平坦开阔的场地,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然后让孩子来模仿。

小鸡:小鸡的嘴是尖尖的,模仿小鸡走路时两只手放在胸前,双手五指合在一起作尖嘴状,大拇指在上,小拇指朝下,一边走路,一边作小鸡啄米的样子。

小鸭:小鸭的嘴是扁扁的,模仿小鸭走路时两只手在胸前合拢,一只手的手背在上,另一只手的手背在下,作鸭嘴状,走路时左右摇摆。

小猫:学小猫走路步子要轻,两手在嘴边向外划,好比小猫的胡须。

兔子:学兔子走路时,两只手放在头上,竖起食指和中指作兔子耳朵,蹦跳着走。

大象:学大象走路时,一只手臂举到鼻子前,甩动着手臂模仿大象鼻子,慢慢悠悠地走。

观察与评价:

1.观察孩子模仿得象不象,如果孩子模仿得象,说明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2.观察孩子行走时,是否稳健自如。如果孩子走得很稳,很灵活,说明孩子身体大肌肉动作发展良好。

游戏建议:

1.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孩子模仿更多的动物,如大猩猩、蛇、袋鼠、乌龟等。

2.如果能找到节奏明快的音乐伴奏,会更加有趣。

3.家长还可以跟孩子玩你做我猜的游戏,一人用动作表现一种动物,让另一人来猜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不断加强,会认识越来越多的动物。模仿动物走的游戏,既有助于孩子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又促进了孩子对动物的认识。游戏本身轻松有趣,孩子会非常愿意玩。

小孩子天生爱模仿 爱模仿更聪明

  宝宝开始模仿时间

  模仿能力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如果你想试试新生宝宝的模仿能力,可以在宝宝清醒、不哭的时候,把脸靠近宝宝的脸,距离约20~25厘米,让宝宝直接注视着你,然后每隔20秒伸出你的舌头,重复几次,你会发现宝宝也会模仿你伸出舌头。除此之外,他还会模仿张嘴、撅嘴、微笑和悲伤的表情。新生儿会模仿面部动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模仿能力提高

  1、应尽早给宝宝提供模仿的环境。宝宝能坐时,用童车每天带他到户外2~3小时,接触空气、阳光。也可铺一块小毯子在草地上,放些玩具让他在毯子上挪动身体,伸手抓物、自由活动,这是模仿的早期准备。

  2、宝宝不愿在小围栏里玩时,就要让他出来。为,宝宝在小围栏里最长玩至1岁左右。基本认为宝宝到了9个月后仍圈在小围栏中,对宝宝来说如同坐“监狱”。实际上宝宝不高兴在里面玩时,并不一定是指他哭闹;小围栏中玩久了就玩烦了,也就根本不想玩了,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宝宝的模仿能力。要尽可能提供给宝宝一方天地。俗话说:“孩子岁半,翻坛倒罐”,也可能打破一些东西,但这无所谓;玩脏了也不要紧,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3、建立孩子角,即供孩子存放玩具之类的地方。同时准备一些可以发展手脑并用的木夹子、硬纸盒、小锤、小木棍、图钉、磁铁、布片等材料,应让其能看、能摸、能拆、能琢磨装配、能堆垒、摆设、借鉴、即带有工具性、概括性和新颖性。如1岁半的宝宝不会跳绳,但他却会拿着跳绳的木柄当话筒,学电视中歌手的模样,哼哼呀呀地摇头摆尾。

  4、正确引导孩子模仿。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想模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极感兴趣,希望像成人一样做各种事。他们认为最感刺激的事儿也最愿模仿,诸如学电影电视中的坏人,叼烟、打、杀、踢、斗、戴墨镜,这时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其模仿健康的东西。如模仿医生看病,孩子会用椅子摆成医院,像模像样地给布娃娃听诊、开药;还会用小推车推着娃娃去公园玩;或模仿摆家家,做家务活,当服务员。这种创造性模仿可增加生活知识,学会生存,从小树立为别人服务的理想。

  5、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爸妈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孩子2~3岁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加强,大脑结构日益完善,可以认识更多的东西,这时是模仿的最佳时期。此时孩子最需有伴,爸爸妈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玩十分重要。孩子已不满足于与小动物为伴,他们会摆出“小大人”的样子,常常表现出“我自己来”,“我要那一个”、“你别动,我会”……此时家长应增加模仿的难度,比如进行律动表演,可按乐感、调式、节奏、感情色彩等要求,做十分丰富明快的动作,孩子一般都会模仿得惟妙惟肖。

  模仿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模仿,宝宝不仅可以学会各种技能,更好地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获得许多认知经验,还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得到许多愉悦的情绪感受。当然,模仿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模仿对于宝宝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爱模仿的孩子更聪明

  模仿是孩子学习技能、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一岁前的最后几个月,是宝宝在第一年里最善于模仿的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关键期,比如在孩子10-19个月的时候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最利于进行语言教育的时机。

  其实,爱模仿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如果你长期观察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模仿是有发展规律的。模仿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交流。孩子的模仿是双方面的,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孩子最初的模仿都源于父母的语言和行为动作。

  其实孩子就在你不知不觉之中就会以你为参考学习的对象。因此,模仿可以说是一种亲子间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说是孩子的一种学习和适应!

模仿动物叫

1岁大小的宝宝,能够学会4种动物的叫声。你可以对他讲一个“动物音乐会”的故事,让宝宝模仿动物叫,如拿出小猫玩具,发出“喵喵”的叫声;拿出小羊的图画,发出“咩咩”的声音,宝宝听到声音觉得好笑,就会跟着学叫;再学习牛叫“哞哞”,鸡叫“喔喔”……以后凡是拿出玩具或图画,孩子都会很快乐地发出特有的叫声,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开口说话的兴趣。

本文Hash:20f5a63f27cf6ac20d932791c220eec3c4e39406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