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引发的常见疾病

摘要:小儿发热引发的常见疾病,四、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

四、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二周以上的体温升高为长期发热。反复发作或迁延的发热应首先考虑各种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中耳感染、肝胆感染、结核感染、风湿热、肠道病毒所致感染、骨髓炎、肝脓肿、败血症等。(在新生儿或经过免疫掏治疗的患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表现,如脾大、中性血细胸增高)以及霉菌病等。幼儿长期发热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引起。

此外,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或鼻窦炎往往引起长期低热,应加注意;在流行地区,应考虑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疟疾、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旋毛虫病等。

长期发热的少见病应想到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皮肌炎,还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五、小儿高热降温方法有哪些?

退热的方法有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两种方法。常用的退热药有阿斯匹林、阿鲁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孩子用退热药,不同于成人,要根据年龄、体重决定服用量。扑热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每千克体重8-10毫克;阿鲁片是阿斯匹林和鲁米那的合剂,适合于高热有惊厥史的孩子,用量:每次每千克体重8-10毫克;安乃近点鼻子,适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用25%的安乃近稀释1倍后滴鼻,如2-6个月小儿每次可滴5-10滴。对于高热持续不退者,也可用中药紫雪散。最近,常用的退热药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用量0。25-0。5ml/kg/次,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般2-3岁用5毫升/次。三岁以下小婴儿最好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用量0-3个月用0。4毫升/次,4-11个月用0。8毫升/次,12-23个月用1。2毫升/次,24-36个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要给孩子多饮水,帮助其发汗,利尿,排毒。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个小时,急于退热,一次用药量过大或间隔时间太短,重复用药可使体温下降过快,出汗太多,导致虚脱。有些孩子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反应,因此切勿滥用退热药。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温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用头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温水擦浴、电扇吹风等方法使病儿体温下降。

1、冷敷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方法:用橡皮布、塑料薄膜制成手掌大小的口袋,里面装冰水或细小的冰块。可将冰块放入水盒中摇晃,使其磨去棱角。将盛有冰块的小代放在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还可能制作成帽状冰袋戴在小儿头上,做成枕头样放在小儿枕部,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后挤干放在额头上冷敷,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时,不宜持续时间过长,否则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冻伤。

2、电扇吹风电扇吹风能加速体温的散发,但不能对准小儿的某一部位吹风,否则会使小儿的某一局部受风。可以用电扇吹偏风或

用摇头电扇吹风,风力不可太大,时间不可过长,适用于夏季,体质较好、体温过高的小儿。

3、环境降温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 方法。

4、温水擦浴及温浴法温水可使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体内的热量可通过传导的方式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轻组织缺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小儿对疼痛的感觉,使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毛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浸湿后擦试小儿全身皮肤。擦完一遍后可稍停一会,待皮肤上的水分蒸发完再擦第二遍,直到体温明显下降。也可采用温水混合器法将小儿置温水盆中,水温以38℃为宜,用左手臂托住小儿的头及肩部,要将小儿的头露出水面,斜卧在贫中,5-10分钟后将孩子拒出,将身上的水擦干,用单子包好,半小时后测体温。

另外,发热的孩子应卧床休息,发热时由于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应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饮食,如:牛奶、鸡蛋汤、面汤等最重要的是多饮水,以利于降温。

家长还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变化,如果发现孩子在发烧的同时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泻、头痛、呕吐、尿色改变、全身有疹子,或局部红、肿、疼等应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夏季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

暑热症病因暑热症又名夏季热。发病时间大多从气候炎热的夏季开始,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在6个月到2岁的婴儿中更为多见。

典型症状暑热症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重症中暑者,还伴有昏迷、抽筋、高热、休克等症状。

问讯鉴别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暑热症发热的持续时间一般都很长,往往达1-3个月左右。以高热为主,大多数患儿在38~40℃之间,且连续不退。气候越热,体温也越高。如发热过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消瘦、烦躁不安、多哭闹等表现。

治疗高热的治疗和护理对暑热症的宝宝尤其重要,家长按以下几点进行操作:1.注意补充大量水份。根据病情,酌情给予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份,并利于毒素排泄。2.应该调节室温至26℃左右,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确保患儿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3.应尽量减少患儿活动,多卧床休息,因为发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多,进食少,体质虚弱。4.教育孩子户外活动应避开酷热时段、做好防晒和降温等预防措施。此外,有高热症状时可给宝宝服用安全有效的婴幼儿退热药。如适用于0.5~3岁婴幼儿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滴剂。

空调病

病因儿童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如果使用空调不当,宝宝受冷空气侵袭,毛细血管收缩,毛孔紧闭,体内热量散发不出来,容易使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中枢失去平衡,引起感冒、发热等病症,这就是空调病。

典型症状发热是空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小儿发热严重时,可能高热不退,甚至出现高热惊厥。

处理原则当家离医院很远且交通又不便时,在途中或繁忙的急诊室候诊中,宝宝体温可能继续升高。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不要过分恐慌,可以在家中先做以下紧急处理:当孩子发热时,应及时服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例如泰诺林或者美林?。另外可以给孩子多喝白开水、盐水和水果,尤其是西瓜,既能补充水份、糖份和维生素,又有清热的功效。

预防措施夏季在使用空调时如遵守以下原则,是能够避免空调病的。1.注意宝宝的保暖:每天至少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出入空调房间,要随时给宝宝增减衣服。晚上睡觉时,给宝宝盖上薄被或毛巾被,特别要盖严小肚子。2.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要注意保持房间空气流通。定时给房间通风,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钟。空调的冷气出口不要直接对着宝宝。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室温26℃为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内比室外低3℃~5℃为佳。3.适当户外活动: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4.保证营养均衡。均衡的营养可以让孩子的健康升值,身体更壮、免疫力更强,所以,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营养均衡且足量的摄入。当然,单纯从膳食中摄取营养并不能保证孩子每日的需求,所以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素也是必要的。妈妈们在选择相关产品时要谨慎,尽量选择一些质量有保障、可信赖的国际化大品牌产品,如富含18种营养元素的善存小佳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警惕哪些会引发小儿发热昏迷的疾病

昏迷是临床上常见急症之一,以意识障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或消失为特征。

引起昏迷的病因很多,其中发热伴昏迷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外严重感染(脑型疟疾、严重败血症、暴发型菌痢、中毒性肺炎等)、高温重症中暑、出血性疾病(包性白血病、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致颅内出血)等。可根据以下特点对这些疾病进行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可有发热伴昏迷,此病多见于冬春季。乙型脑炎则多见于夏秋季,婴幼儿、儿童均可见,多先有高热继而昏迷。常有脑膜刺激征,伴有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可有呼吸循环衰竭,也常可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检查呈炎症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外严重感染,如脑型疟疾、暴发性菌痢多见于夏秋。中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暴发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其他严重感染各种年龄都可得病。发热与昏迷的关系也是先有高热,继有昏迷,但脑膜刺激征呈阴性,也可有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可有呼吸循环衰竭。脑脊液检查无特殊改变。

高温重症中暑,常于夏秋高热或烈日的环境中发病,小儿体弱者多见。发热与昏迷的关系是先有高热,后有昏迷。脑膜刺激征阴性,皮肤干燥,无汗,可有循环衰竭。脑脊液检查无特殊改变。

出血性疾病所致颅内出血如急性白血病和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学龄儿多见。发热与昏迷的关系,以上两种疾病均可先有本病所致发热,继而昏迷。当昏迷出现后,热度可更升高,脑膜刺激征阴性,常伴有贫血、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脑脊液检查可呈均匀血性改变。

以上各疾病还可根据其血常规及其他化验检查,病原菌检查确诊。

发热伴昏迷的病因中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外严重感染为常见,对二者作出正确的鉴别十分重要。二者其主要鉴别点在于前者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和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后者常无脑膜刺激征和其他神经系统体征。进一步的鉴别可作脑脊液检查,前者呈炎症改变,后者脑脊液可正常。

本文Hash:c056b8ef5dce4b5b92ce9460557d4763845a480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