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患上脑瘫的八大“蛛丝马迹”

妈妈需了解新生儿脑瘫患的具体表现

新生儿时期的脑瘫患者,不易被发觉,主要应为日常的护理人员对脑瘫症状的不了解所致。那么,新生儿脑瘫患者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下面是小儿脑瘫的具体表现:

1、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边吃边哭、易呛奶,吸吮后疲乏无力,小儿容易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

2、原始反射减弱或增强:如拥抱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患儿的姿势呈拉弓射箭状)。

3、哭声微弱或无原因持续哭闹。

4、自发运动少,呈无力状态

5、小儿特别安静或特别烦躁、易受惊抽搐

6、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7、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

8、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好打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头偏向一侧,双下肢硬直伸展或四肢一屈一伸,不对称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清楚小儿脑瘫的异常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送去医院接受诊断,确诊后应该及时配合专家接受治疗。不要耽误治疗时机,加重病症。

小编总结:无论是什么疾病都需及时发现就医,而新生期的脑瘫却不易被发现,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对脑瘫症状的不了解所导致的,因此妈妈需要懂得新生儿脑瘫患者的表现,从而避免错过诊治的最佳时期。

小儿脑瘫早期症状的蛛丝马迹

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前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妊娠期外伤、多胎妊娠等;二是产时因素,主要是早产、难产;三是产后因素,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等,还有遗传因素。在这些病因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最主要的脑瘫致病因素,且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脑瘫患病率越高。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其实很明显,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脑瘫的蛛丝马迹。

在新生儿期,患儿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

到了婴儿期,孩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江波

警惕:新生儿最易患的上六种新生儿疾病

出生后到不满28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有一些特点与婴幼儿不同,这些特点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掌握这些特点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皮肤薄、皮下血管丰富,皮肤的创伤或感染(如脓疱疮)时细菌容易经血管进入血流,发展败血症。

2、脐的残端:是断脐时的创伤,要保持创伤面的清洁,否则成为细菌入侵体内的门户,轻症为脐炎,重者可发展败血症。

3、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体温非但不高,反而下降,还有不吃、不哭或哭声低下,反应迟钝,体重不增,出现黄疸等非特异性的症状、体征;遇到上述情况应去医院诊治,否则会贻误病情。

警惕:新生儿最易患的上六种新生儿疾病

4、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IgG,使新生儿不容易得一些疾病(如麻疹)。但另一种免疫球蛋白ZgM,不能通过胎盘到胎儿,而免疫球蛋白M是抵抗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的主要抗体,因此新生儿容易患大肠肝菌的感染(如大肠杆菌脑膜炎、败血症)。

5、新生儿胃肠道屏障机制差,肠道内的细菌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尤其牛奶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时,母奶中有分泌性免疫球蛋A,可增加肠道的免疫抗病功能)。新生儿血脑屏障机制亦差,得了败血症后细菌容易进入脑部,发展为脑膜炎、脑脓肿。

6、新生儿抽搐时除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全身性或身体某一部分(如面、某一肢体或几个手指)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外,更多见的是眼球震颤、双眼凝视、反复眨眼、面肌颤动、前臂来回摆动等轻微的动作,有的新生儿表现为反复的、短暂的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等。

小编提醒:各位妈妈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宝宝,若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文Hash:a6fd6d63a9a644eb312f96d9b9afbef74fb1b6a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