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冬季也会中暑?

冷飕飕的冬天悄然来临,可新生儿冬天竟然会中暑了?可这说法可够够新鲜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病症叫做新生儿脱水热,如果婴儿体内水分丢失过的话,也可致发热。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哪些错误做法会引起这种疾病,平时又该如何预防。

新生儿冬季也会中暑

一、新生儿脱水热的表现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2~8天,测量体温一般在38.5~39.8℃或更高;

烦躁、哭闹不止、尿量减少;

常常伴有脸蛋红、皮肤潮红、嘴唇和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

在发热期间,宝宝一般能吃奶,无惊厥,精神状况良好,无其它感染中毒症状;

有些宝宝表现为因脱水而体重下降、尿量减少。

二、脱水热的原因

1、母乳不足,喂养水分不够

新生儿出生后,经呼吸、皮肤蒸发、排出大小便等失去相当量的水分,而出生后3~4天内母乳分泌量较少,不能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新生儿体内水分不足从而引起发热;

2、房间温度过高

产妇“坐月子”中怕受凉,很多人把门窗关得很严,使环境气温过高,室温高新生儿呼吸增快,呼出的水分增多,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增多,容易加重脱水。

3、保温过当

冬天因为天冷,很多妈妈担心新生儿感冒而给他穿得太多,或将新生儿保暖箱放在阳光照射的窗旁,箱内温度升高,处在其内的新生儿体温也随之升高。新生儿呼吸增快,呼出水分增多,蒸发损失的水分比摄入的多,容易造成脱水。

三、预防脱水热

1、保持环境温度适宜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3~5天才从医院回到家中,这时新生儿房间的温度保持在20~22℃为宜。早产儿的室温要求比正常儿的要高一些。冬季若要保持室内温度通常用空调,也可用暖气、火炉、取暖器等,准备一支温度计,让室内温度适宜新生儿需要。

2、注意通风

不管用哪种方式取暖,都会使室内空气干燥,而新生儿适宜的环境对湿度的要求一般是50%左右,建议使用加湿器,或在房内摆一盆水。无论天多冷,每天定时开窗2~3次,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更利于新生儿健康。通风的时候可以将新生儿抱到别的房间呆一会,避免将风直吹新生儿。

3、不用蜡烛包

蜡烛包是将宝宝双臂紧贴躯干,双腿拉直,手脚包在内,只露脸蛋在外面,形成一个长长的小包,外面再用带裹紧。这种包裹方法确实保暖效果较好,在冬季用得较多,但包裹太紧不利于新生儿呼吸,也影响胸肺及心脏的发育,还限制了宝宝的活动。包裹不透气也容易造成体温过高,而引发脱水热。

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小衣服,再放在睡袋里,既不用担心弄散包被着凉,又有利于新生儿活动和保持正常体温。

4、洗澡保湿

新生儿皮肤柔嫩,防御力差,新陈代谢旺盛,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清洗掉汗液及其他排泄物,同时可以让皮肤有一定湿度以免干燥和感染。冬天洗澡频率可以是每周1~2次。水温40℃以感觉手背不烫为合适,每次洗澡不要超过10分钟,动作轻柔敏捷。

四、一旦发生体温过高,如何进行家庭治疗?

1、松开衣物,物理降温

发现新生儿体温过高时,要及时松开包裹太紧的衣物。如果仍高热不退,可以用稀释一倍的75%的酒精擦腋下、颈部或大腿根部血管,热即可退去。

2、补充水分

新生儿脱水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应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加配方奶粉喂养,并增加喂水次数。白开水即可,每2小时一次,每次15~30ml,共200~300ml。只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体温常于12~24小时降至正常,脱水症状自然消失。

3、随时观测体温

准备一支宝宝专用的体温计,随时给宝宝测体温,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同时根据治疗前后的体温对比,判断治疗措施是否有效。

4、及时就医

对于个别超热(腋温≥40.5℃以上)降温方法无效或发生抽搐的新生儿,要及时送往附近的儿童医院,让医生给予针对性治疗。

5、此时不要喂葡萄糖水

有些妈妈会觉得喂葡萄糖水更有营养,然而葡萄糖水升高了血液渗透压,肾脏在排出葡萄糖的同时会带走更多的水,不利于脱水宝宝的治疗。

小编总结:中暑也可以要命,脱水热也可以要命。当您发现新生儿体温高,达到三十八度、三十九度,甚至还要高,出现脱水迹象是,应该打开包被,让他的热能散出去,赶快两个钟头喝十到三十毫升的水。祝愿所有的宝宝都能够平安地度过他们的人生第一冬。

冬季宝宝也会中暑谨防冬季婴儿闷被综合征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季节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

•宝宝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

•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

•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冬天也会中暑宝宝如何预防冬季中暑

1.什么是“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其实只是个形象的说法,这种“中暑”,实际上就是多发于1岁以内婴儿的“婴儿捂热综合征”(也叫“婴儿闷热综合征”),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容易患病。

由于冷能引起感冒,进而可能引发其他很多病症,所以,“冻着”总是能引起父母们的注意。而“热着”,就不那么让人介意和警惕了。可是,有句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其实,宝宝热出来的病,也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热爱”之下出现了这些症状,那就要考虑是患了“闷热综合征”了。这些症状的出现(非常严重的时候,宝宝还会出现口干、尿少、前囟及眼窝凹陷、抽搐甚至昏迷),正是由于父母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热过久而造成的。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这段寒冷时期都是这种病征的发病高峰期。

新生儿或小婴儿的散热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的方式。因此,当他被捂得太久或过度保暖的时候,散热受到影响,自身的温度就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小婴儿又无法挣脱包裹的束缚。宝宝就会通过加速呼吸来排放热量。体温升高造成机体代谢加快,水分消耗增多,消耗的氧气同时增加。这种高热环境的持续,很可能引起体内环境失调、一系列代谢的紊乱,以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损害和衰竭;严重情况下,还会遗留后遗症。

本文Hash:f14637b9c6936c9f249f5be961d9d0990bd2c67e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