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如何正确治疗?

吐奶是每个宝宝都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不要因为常见就忽略事情的严重性。吐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吐奶时,大量奶水由食道反逆到咽喉部,如果误入气管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气管堵塞,导致呼吸不畅。

根据宝宝吐奶时的症状找出对应的原因,对症护理,新妈妈就不会对宝宝吐奶手足无措了。

吐奶容易使奶汁直接吸入肺部深处,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会因为氧气供应不足而危及生命。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宝宝

妈妈不应立即把宝宝放回到床上。而是应该把宝宝贴胸竖直抱起,头趴在大人的肩上,轻轻地拍背,让那些随吸奶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宝宝打完嗝儿,胃中气体排空,再把宝宝轻轻放下,并且侧卧。这样可以减少吐奶,而且减少吐出的奶被吸入呼吸道的危险。

如何正确区别新生儿溢奶与呕吐

溢奶是新生儿比较常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几周内常会有溢奶,一般表现为喂奶后的一种强烈的、无压力的、非喷射性地从口边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溢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响生长,婴儿亦无其它不适或异常情况。新生儿溢奶一般不需要治疗,随着婴儿成长,溢奶逐渐减少,约在6月至8月时可完全消失。

病理性呕吐与生理性溢奶则不一样,它是新生儿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新生儿呕吐的疾病众多,有一些是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性,需要及时做手术治疗。因此,要正确区别新生儿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呕吐。

一般来说,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的病理性呕吐情况较严重,次数频繁,呕吐量大,常呈喷射状,呕吐物中除进食的奶汁外,还会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如果婴儿出生后唾液较多,初次进食,吞1、2口奶后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多为食管闭锁所致;出生后不排胎便或量少,1-2天后会出现肠梗阻症状:频繁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或呕吐物为粪样液,腹胀明显,腹壁发亮,有扩张静脉,经直肠指检或灌肠后排出大量大便,多为先天性巨结肠;出生后无症状,吃奶及大小便均正常,2-3周后出现呕吐,逐渐加重,直至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或不久即呕吐、常呈喷射状,则多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先天性畸形一般需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

小儿内科性疾病所致的呕吐常常发病症状明显,呕吐一般不甚严重或间歇性发作,如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脑水肿和颅内出血除呕吐症状外,常有呻吟、发绀、抽搐等症状;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败血症和脑膜炎常有反应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动、黄疸等症状;肺炎常有发热、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发绀等症状。

总之,婴儿出现了吐奶症状,如果呕吐严重或除了呕吐症状外还有上述的其它症状,则要考虑并非正常的生理性溢奶,而是病理性呕吐,要及时去看医生,以免耽误治疗或错过手术机会。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喂奶

母乳喂养是世上最神圣的事,然而当你首次尝试给新生儿喂奶时,也许新手妈妈会感到手足无措,其实无需紧张,按照小编总结的方法,让你轻松哺乳,而且还可以保证宝宝的健康哦,那么就来看一下科学的新生儿喂奶姿势吧!

新生儿喂奶姿势

1、新生儿喂奶应该选择最舒适的姿势,把宝宝抱在胸前或是让宝宝睡在自己身边。宝宝的整个身体都应该面向妈妈,而不只是头部。如果需要你也可以用枕头支撑自己的胳膊、背部或是支撑宝宝。喂奶的时候随时调整自己和宝宝的姿势。你越放松,喂奶的过程就越顺利。

2、不要理会周围的干扰,专心致志地感受紧贴着你胸部的宝宝的嫩嫩的脸蛋儿。如果宝宝没有立刻吮吸,妈妈可以用手指或乳头轻碰宝宝的脸吸引他产生吸奶的反应。

3、帮助宝宝用正确的姿势吮吸。宝宝应该含住包括乳晕在内的整个乳头。一些宝宝可能得学上一阵才能做到这一点,但这个步骤很关键,因为如果宝宝吮吸的方法不对乳头很快就会感到疼痛。帮助宝宝把乳头衔在嘴中央,衔住的乳晕越多越好。如果有必要的话,把乳房压低一些,为宝宝提供足够的呼吸空间。

4、喂奶要定时这样才能使婴儿的消化系统有规律地工作。如果孩子一哭就喂奶,既不定时也不定量,孩子就会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使消化吸收受影响,甚至可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新生儿喂奶最佳间隔每3小时喂一次奶,如上午6时、9时、12时,下午3时、6时、9时,夜间12时和后半夜3时再各喂一次。

5、妈妈只需把手指伸到宝宝的嘴巴和自己的乳头之间就能阻止宝宝吮吸,从而方便地让宝宝换到另一个乳头。除非你觉得乳头疼痛,否则就可以任由宝宝慢慢地吮吸。

6、待它吃完,切记不可快速扶起,扶着他稍稍直起身子,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直到他打嗝为止。给宝宝戴一块干净的围嘴,以防他打嗝的时候溢奶。宝宝有时候打嗝是听不见声音的,关键是要帮他把吞咽母乳时一起吸进去的空气释放出来。

科学的新生儿喂奶姿势你了解了吗?按照以上方法,让你顺利通过做妈咪的第一关!

本文Hash:47a214f485781313e412712be53e645b3463ed7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