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周疾病可能会导致宝宝早产

很多人都患过牙周疾病,深知其带给自己的困扰有多难以言明,而对于孕妇来说,牙周疾病不仅仅是让自己困扰,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胎儿健康,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宝宝早产。

很多人都患过牙周疾病,深知其带给自己的困扰有多难以言明,而对于孕妇来说,牙周疾病不仅仅是让自己困扰,还有可能会影响到胎儿健康,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宝宝早产。

牙周疾病可能会导致宝宝早产

牙周黏膜科的金冬梅医生说,成年人中70%-80%患有牙周疾病,具体包括牙龈炎与牙周炎。孕妇也不例外。

牙龈炎会有牙龈发红、肿胀、疼痛的症状,刷牙时也常会流血,而牙周炎则会侵蚀牙龈下方的齿槽骨与牙周韧带组织,严重时则会使牙齿摇晃、脱落。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牙菌斑是由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食物与细菌所形成,通常人们在进食两三分钟之后,牙齿就会产生牙菌斑,牙菌斑多了之后就会变成牙结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牙垢)。而怀孕的女性可能会进食比较频繁,倘若不注意清洁牙齿,很容易得牙周病,或使之恶化。

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大量细菌可以产生足够多的内毒素,并由此激活淋巴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它们可以进入孕妇的血液循环,甚至进入胎盘,对胎儿危害不亚于产道感染。另外还有资料报道,在怀孕的老鼠身上接种牙周致病菌而造成局部感染时,可以抑制胎鼠的生长,导致低体重。另外有研究表明,患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是牙周健康者的7.9倍之多,而在一些早产妇女的下生殖道及羊水中分离出了高水平的牙周致病菌。

孕前半年最好做个全面检查

智齿生长位置不好最好拔掉

周冬玲医生说,一般情况下,拔牙、拔智齿或做其他治疗,通常需要照射口腔X光,拔牙的时候也必须注射麻药,拔完牙之后还会让病人服用抗生素、止痛药避免感染。这些措施理论上对胎儿影响极小:口腔X光只是局部,穿上保护腹部的铅衣就能阻绝;麻药只是对口腔进行局部麻醉,且剂量很低;抗生素与止痛药也在安全的用药范围内。尽管如此,因为没有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这些到底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因此在遇到孕妇患者时,她和病人一样都不敢尝试。不是在最必要的情形下,医生会尽量避免拔牙等治疗。

这些相关治疗,如果能在孕前完成就好了。现在很多孕妇在怀孕前会去妇产科医院做相关的孕前检查,但到口腔科做孕前检查的却不多。其实,孕妇在准备怀孕前半年最好到专业口腔医院的综合科室,给牙齿做个全面的检查。检查时,医生会根据牙周情况做一些牙齿深度清洁,以预防孕期牙周病的发生。而对生长位置不好的智齿,医生会根据情况做出判断要不要提前拔掉。如果实在来不及,孕前两个月来检查也是可以的,因为口腔X光照射的部位只是局部,一般一两个月后就可以怀孕了。

宝宝换牙期舔牙可能会导致错颌畸形

在学龄前儿童换牙的期间,想要孩子的恒牙美观就要多关注宝宝是否有不良的习惯哦。例如宝宝爱舔牙就是其中之一,在换牙期间舔牙的危害是很大的,要多注意才行。母婴专家指出,宝宝换牙期舔牙可能会导致错颌畸形。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

那么,小编为什么说宝宝换牙期舔牙危害很大呢?宝宝的一些很常见的小习惯,如吐舌头、舔牙等,让人觉得很可爱,家长看到一般也不会太过在意。但是,这类小习惯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长期持续下去很有可能造成宝宝牙齿畸形,带来终身的口腔问题。

儿童在换牙时常会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如果该动作只是在较短时间内存在,不会造成明显的错颌畸形。但如果这种动作长期持续存在,形成舔牙习惯、吐舌习惯等,就会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而这类舌习惯,仅仅是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之一。其他如吮指习惯、咬唇习惯、咬物习惯、口呼吸习惯、偏侧咀嚼习惯等,都有可能给孩子的口腔健康造成危害。

当孩子长期舔上前牙时,会引起上前牙唇向前倾斜,导致前牙深覆盖;舔下前牙时,则引起下前牙前突,导致“地包天”;若同时舔上下前牙,则引起上前牙及下前牙的前突,或导致双颌前突(俗称“哨牙”)。这类牙齿畸形不但影响到孩子的容貌,而且对成长中的宝宝来说,其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

母婴专家温馨提示:宝宝换牙期舔牙可能会导致错颌畸形。所以宝宝在换牙期如果有不好的习惯的话,对宝宝口腔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看来,在换牙发现宝宝有舔牙的习惯一定要及时阻止哦。

孕期牙周病可能导致早产

在怀孕期间,如果孕妈患上牙周病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Lin等和巴西ValedoRioVerde大学的Gazolla等分别进行的两项研究均表明,治疗妊娠妇女的牙周病能预防其早产。

牙周病与早产的关系

美国的研究者对31例患牙周病的妊娠妇女进行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产前和产后对八种口腔细菌的水平和母体对这些细菌的血清抗体IgG水平进行了检测,研究妊娠时间不足37周的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的对照组间上述各指标的关系。

结果发现,有14名妇女在妊娠37周前分娩。在产前,早产组妇女牙周病病原菌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组母体抗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IgG显著低于足月产组(P=0.028)。在调整了基线水平后,早产组产后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forsythia)、中间普雷沃菌(Prevotellaintermedia)及变黑普雷沃菌(Prevotellanigrescens)水平都显著高于足月产组。

巴西的研究者对450名妊娠妇女的年龄、社会经济水平、种族、婚姻状况、既往妊娠次数和既往早产次数都进行了评估,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包括122名健康者(组1)和328例牙周病患者(组2)。所有患牙周病的妊娠妇女均接受治疗,有62例患者中途退出治疗。在分娩后,研究者记录了妊娠周期和婴儿体重。

结果发现,在组1中,有4.1%的妇女在妊娠37周前分娩且婴儿体重低于2500g。在组2中,坚持接受治疗的妇女,早产且产下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7.5%,与组1无显著差异。但组2中退出治疗的妇女,其早产且产下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79%,与组1具有显著差异。另外,教育水平、既往早产史和牙周病都与早产有显著相关性(P<0.001)。

研究者们认为,妊娠期间,母体牙周病病原菌水平高以及母体抗牙周病病菌抗体IgG低反应性,均与早产危险性增加相关。母亲患牙周疾病也易导致其产下低出生体重儿。未来将可能通过母体细菌含量和抗体水平来预测妊娠妇女发生早产的危险。

小编总结:看完以上的文章,希望各位孕妈能提高对牙周病的重视。不要因为病小而不医,万一觉得有牙齿不适就要及时就医,避免早产。

本文Hash:fd33fc6320cac88ebf2b8f166f2a7619a55dd33d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