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头痛的非处方中成药治疗

  一般人度会出现经期肚子痛的现象,可是还有一些人,他们还会出现头疼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治疗呢,来看看吧。

  经期头痛在中医中属“经行头痛”的范畴,其病因可由气血虚弱、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气滞血淤等引起,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非处方中成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气血虚弱者症见头痛绵绵,时作时止,经量少而色淡,伴有气短乏力、神疲体倦等。可选用益气聪明丸,此药由党参、黄芪、甘草、蔓荆子、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成,有补益中气、升阳止痛的功效。每次服6克,每日3次。其他功效相近的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也可参考选用。

  阴虚火旺者症见经期或经后头部空痛,痛及眼眶、眉棱,经期延后,量少色淡,伴有头晕眼花,心悸耳鸣,失眠多梦等。可选用当归养血丸,此药由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黄芪、白术、茯苓、杜仲、丹皮等组成,有补血养营、调经止痛的功效。每次服9克(水蜜丸)或每次1丸(大蜜丸),每日3次。其他功效相近的阿胶补血膏、复方阿胶浆也可参考选用。

  肝阳上亢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头痛,以两太阳穴胀痛为主,月经常先期而至,量多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此药由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等组成,有清肝除热、泻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6克(水蜜丸)或每次1丸(大蜜丸),每日2次。其他功效相近的夏枯草膏、脑立清也可参考选用。

  气滞血淤者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胀痛,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伴有耳鸣眼花,心悸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此药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等组成,有滋阴养液、降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1丸,每日3次。其他功效相近的左归丸、大补阴丸也可。参考选用。

  头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啊,所以及时治疗很有必要,以上这些中成药效果不错,而且不伤身体,可以试试哦。

孕前偏头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

孕前偏头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大约有1/4的女性在人生的某个时候会经历偏头痛,而男性发生偏头痛的几率则要低3倍左右。

孕前偏头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

幸运的是,准妈妈往往会发现她们的偏头痛在孕期有所改善,不过等宝宝出生后,偏头痛常常又会回到孕前的状态。

并非所有的头痛(即使非常严重)都是真正的偏头痛。如果你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史,注意在怀孕前咨询一下医生,以防你的头痛是由其他问题引起的。

如果你正在服用偏头痛或抗呕吐药物,一定要咨询医生,因为你可能需要在怀孕前调整一下治疗方案。如果你用的是注射药,就得停药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药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你还应该在怀孕前停止服用预防性药物。通常来说,对乙酰氨基酚是你应该作为首选的止痛药,如果不管用,你可以用布洛芬,不过孕30周之后就不能再服了。

你最好尽量避免任何刺激,比如压力、睡眠习惯改变或者会引起偏头痛的食物。经常吃复合碳水化合物,例如面条、土豆、面包(而不是含糖食物)等,来避免低血糖可能也会有所帮助。

其他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包括:

•常洗温水澡

•在疼痛处敷冰袋并按压

•尽量保持站立,不要躺着

•避免锻炼

•避免刺激眼睛和耳朵

小编总结:孕前妈妈可能会因为压力和睡眠习惯而患有偏头痛的,最好就是避免用药,因为会影响到胎儿的身体发育,如果你用了注射药的,应该马上停药哦。

小儿哮喘的中医成药及验方治疗

  哮喘发作期用药

  艾油丸

  能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有抗过敏、止咳、祛痰作用,对心脏无兴奋作用。用法1粒,一日3次,小儿减半。副作用有口干、恶心、头昏,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椒目制剂

  具有祛痰平喘作用。椒目油丸每粒0.2克,儿童每次3粒,一日3次。个别患者服药后有头昏、恶心、口干,但反应轻,不影响继续用药。

  金叶青兰

  有较好的支气管解痉作用,且可镇咳、祛痰。用法:2毫升肌注,一日1次。副作用有口干,注射部位有痒痛感,宜作深部肌肉注射。

  七叶莲

  有平喘作用,用药10~15分钟起效,维持3~6小时。用法:2毫升(每毫升含生药1克)肌注,一日2次。

  哮喘缓解期治疗

  黄芪

  黄芪注射液1毫升分别注射双侧足三里穴,隔日一次,每疗程5次。10天后再行一疗程,一般2~3疗程。

  紫河车蛤蚧丸

  将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制成蜜丸,每次服5克,6岁以下小儿减半,一日2次。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真的那么可怕? 下一篇

  冬虫夏草

  将冬虫夏草研粉,每次服1克,一日2次。

  喘可治

  主要由巴戟天及仙灵脾组成。用法2毫升肌注,隔日一次,第二、三月改为每周2次,三月为一疗程。有阴虚内热者慎用。

  针灸及其他疗法

  针灸

  可改善肺功能并即刻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调节和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体针

  主穴取肺俞、定喘(双侧)。实喘加尺泽、合谷(双侧);虚喘加膏盲、足三里(双侧)。发作期每日1次,喘平时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头针

  取额旁一线,定位于额中线外两旁,直对目内眦,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止喘作用,用于哮喘发作期。

  耳 针

  取肾上腺、气管、平喘、皮质下、交感穴,每次选2穴,用强刺激,留针20分钟,一日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压贴穴,3日后换对侧耳穴,7次为一疗程。

  梅花针

  因适用于小儿,又称小儿针。发作时取胸、腰部及前肋间为主,用梅花针弹刺、叩打,一日2次,采用重刺激手法。缓解期肺脾虚者取胸腰及上腹部;有肾虚者取脊柱两侧,前后肋间,用中等刺激手法,每7次为一疗程,以后改隔日1次。

  艾 灸

  常选用大椎、肺俞、肾俞、膻中。每穴每次灸2~5壮,每周1次,3~5周为一疗程。用于支气管缓解期。

  敷贴疗法

  敷贴是我国医学传统方法之一,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常用方法有炙白芥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2克,研成细末,姜汁调成膏状,此为每人一年用量。将1/3药量分铺在6块直径为5厘米的纱布上,贴于背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然后用橡皮膏固定,于初伏、二伏、三伏天各一次,贴4~6小时,连续3年。

  激光穴位照射

  应用氦-氖激光照射天突、定喘及肺俞。固定照2~3个穴位或分组照射,每穴照6~8分钟,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对病程长者休息一周后再照一疗程。

  穴位注射

  又名水针疗法。可提高细胞免疫,改善肺微循环。常用当归注射液、喘可治、复方丹参、黄芪注射液等。注射足三里、天府、定喘等穴,每穴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超声气雾

  炙麻黄4.5克,蝉脱3克,僵蚕10克,炙苏子10克,黄芩10克,射干3克,鱼 草20克,煎汁30毫升,澄清,放于超声雾化器中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7次一疗程,用于哮喘发作期。

第一页上一页12最后一页 上一篇,真的那么可怕? 下一篇

本文Hash:b1578c050824199c92749d274f4819eb25acb7b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