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频预防为先

排除身体疾病的影响。当确定为神经性频后,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应该对孩子耐心诱导,告诉他身体并没有毛病,不用着急,不要害怕,尿频症状会很快好起来消除患儿的顾虑,鼓励他说出引起紧张不安的事情,关心他提出的问题,给他认真解释,安慰,使他对害怕担心的问题有一正确认识,尽快恢复到以前轻松愉快的心境之中。这样,尿频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纠正。平时对患儿在想小便时,鼓励用力忍一下,延长两次排尿的时间,如有进步时就应给以表扬,逐渐使排尿间隔延长到正常。对孩子的矫正教育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打骂训斥,这样使孩子情绪更紧张。

对于入园、入学儿童,还要取得幼儿园学校老师的配合,多理解、安抚孩子,上课要放松情绪,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游戏或其他活动中。一些药物如阿托品、东莨菪碱、654一2。谷维素等,有助于调节神经使膀胱的逼尿肌松弛,括约肌收缩,增加膀胱蓄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此外,可试用玉米须15克,水煎,加适量糖代茶饮。或用生木瓜切片,泡酒1星期,每次约9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7剂。还可用中药威灵仙15~25克,加水500~1000毫升,煎至25O~500毫升,先熏后洗前阴,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对小儿尿频症有效。

预防神经性尿频,日常生活五注意

神经性尿频症多发于学龄前儿童,患儿年龄一般在2~11岁,是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神经性尿频主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而无尿量的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到每天20-30次,甚至每天40-50次,每小时可达10多次,每次排尿量不多,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贫症状,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患儿尿急,一要小便就不能忍耐片刻,较小患儿经常为此尿湿裤子,可继发尿路感染或阴部湿疹。

小儿神经性尿频多半是父母无意中发现,到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就诊时,常被误诊为泌尿系统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

神经性尿频的病因

1、内因小儿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且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损,这是小儿易患本病的内在原因。

2、外因受惊吓、精神紧张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常常由于家庭成员的死亡,变换环境(如新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突然离开父母,害怕打针和考试等所导致的紧张或焦虑所诱发。

预防神经性尿频 日常生活五注意

1、是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尿频的预防是尿频治疗药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体内酸毒,使达到酸碱平衡,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肾的压力。同时恰玛古还富含类黄酮,能够有效的修复肾的排毒功能。

2,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减少发病的几率。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3,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神经性尿频远离大家。

4,生活要规律。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病毒远离自己。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神经性尿频是怎么回事

妈妈网育儿论坛用户:我家宝贝3岁半,自从秋天给她换了幼儿园后,排尿就变得很频繁。其实宝贝并没有喝很多水,但每天排尿达到20次以上,每次也就尿一点儿。到医院化验尿,结果是正常的。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指出,宝贝的表现有可能是“神经性尿频”。这种病症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5岁为多见,表现为每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尿量增加,尿常规检查正常。每天的排尿次数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但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睡眠后则无尿频。神经性尿频是因小儿的大脑皮质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功能较弱而引起。当宝贝受到惊吓或精神紧张时,就容易使神经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因此本病常因变换环境,如新入幼儿园、上学和住院等所导致的紧张或焦虑情绪而诱发。

建议家长带宝贝去儿童心理门诊看一下医生,确定一下诊断。一旦是本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从改善宝贝的心理入手,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对于宝贝尿频的表现,家长不要斥责宝贝,而要多理解,避免强行不允许宝贝排尿。生活中让宝贝多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游戏,分散其注意力。家长要教会并鼓励宝贝将两次排尿间隙的时间尽可能延长,如果宝贝配合得好,家长要及时鼓励,这会对治疗更有益。

本文Hash:1ce5703acb3ec33b3c99d254955481f1b462ea60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