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许多系统和脏器。小儿多发于女性学龄儿童,临床常伴见发热等症,现将本病发热特点及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临床若见学龄女性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不规则发热,体温呈低热或高热,经抗菌素治疗无效,且伴见下列症状时,当高度警惕此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蝶形或盘状的红斑,关节痛伴多脏器损害,脱发,口腔溃疡,血管炎等。此时应进一步做有关化验检查,若血沉明显增快,抗DNA及ENA抗体阳性,抗核体阳性且滴定度高,狼疮细胞阳性,补体C3降低等,则可诊断本病。

本病发热与幼年型类风湿病发热均可伴见皮疹、关节痛等证,临床应注意鉴别。通常幼年型类风湿病不侵犯肾脏,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最易累及肾脏且往往出现较严重的损害。此外幼年型类风湿病检查补体C3不降低,抗DNA抗体则呈阴性。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发热,除身热较高,需对症降温处理外,目前西药主要采用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环磷酰胺等药治疗本病,随整个病情的好转,身热亦会渐趋缓解。因该病属慢性疾患,治疗可能需要维持数年,临床应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感受外邪,日晒火毒,用药不当等致病,其发热或缘于热毒炽盛,或因于阴虚火旺,临证应予明查。因热毒炽盛所致发热,通常体温较高,同时伴见烦渴,皮疹色鲜红等症,临床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由伊蚊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过流行,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除发热的突出症状外,患儿在病程中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的患儿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有的患儿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重型登革热甚至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对登革热的治疗首先应该设法降低体温。在高热时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方法。由于退热药物对有些患儿可能诱发溶血,所以应该谨慎使用。对于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热大量出汗或腹泻而导致脱水的患儿,应该及时补充液体。有出血倾向者要给予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药物。

回归热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回归热是一种特殊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体虱及软蜱传染。由体虱传染者,发病多在冬春季,即流行性回归热。由蜱传染者,发病多在春夏季,为地方性回归热。

回归热的临床特征是阵发性高热,短期热退后呈无热间歇,数日后又反复发热,发作期与间歇期交替反复出现,因此称之为回归热。本病起病急骤,初起即表现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41℃,多呈稽留热,亦可表现为弛张热或间歇热,常伴有寒战。

高热的同时尚有头痛、四肢肌肉及关节疼痛,皮肤干热,四肢及躯干可见出血性皮疹。有的患儿可见黄疸、肝脾肿大、结膜充血等。高热持续6-7天左右,体温骤然下降,大量汗出,随即转入间歇期。

在间歇期阶段,其它症状也随之减退或消失。大约经过6-9天间歇后,再度高热,其它症状又随之出现。再次发热时症状渐轻,发热时间渐短,而间歇期延长。

如此复发1-2次,有的可复发多次,逐渐好转,恢复正常。回归热在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并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补充足量液体和电解质。在体温骤降之时,应注意防止虚脱的发生。

本文Hash:31683e0f2c4123301529ed40c6c4c029e7facd2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