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妈妈不可忽视自然产后的小伤口

在抗生素尚未问世,而消毒及缝合技术也不发达的时代,生产后发生会阴伤口感染的机率颇高,而这也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自然生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机率降低许多,但仍然不能完全避免。

不可忽视自然产后的小伤口

根据统计显示:自然生产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机率为0.3~0.5%。生产后发生会阴伤口感染,对产妇而言是一个不愉快的经验,身心倍受煎熬,也往往不知所措。所以本文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就其发生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保健之道分别加以探讨。

发生原因

阴道的环境在正常情况下,有许多种细菌在其中生长,并维持平衡。而自然生产时阴道及会阴部位不可避免会有或大或小的裂伤,造成阴道的细菌常污染到会阴伤口,所以理论上会阴伤口感染的机率应该很高。但是临床经验却发现自然生产后,会阴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却很低。分析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会阴的血液供应很好,使得伤口愈合较快,而且血液中的抗体也可以杀死细菌,因此不常发生感染。

自然生产后发生会阴伤口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四度裂伤,即会阴伤口较大,裂到肛门及直肠黏膜。因为肛门及直肠黏膜含有许多感染力较强的细菌,而四度裂伤时,这些细菌污染到会阴伤口,因此较易在此繁殖而形成会阴伤口感染。

四度裂伤一般发生在会阴伤口直切的机率较高,所以若产妇阴道与肛门距离较短或胎儿较大,可考虑会阴伤口斜切以避免四度裂伤。止血不完全或凝血功能不良所造成的会阴血肿,是其次常见会阴伤口感染的原因,因为细菌容易在血肿处生长繁殖。其它可能导致会阴伤口感染的原因,包括对缝线过敏、抽烟及人类乳突状病毒感染等。

会阴裂伤知多少?

会阴裂伤共分四度:

一度为阴道上皮裂伤。

二度为会阴结缔组织裂伤。

三度为肛门括约肌裂伤。

四度为直肠或肛门黏膜裂伤。

其中以四度裂伤,最易造成会阴伤口感染。

症状

会阴伤口感染的症状通常在生产后三到七天出现,起初伤口边缘会有红肿的现象而且疼痛加剧,接着缝线发生断裂使伤口裂开,而流出血水或脓状分泌物,有些病患会出现发烧现象。若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尽快就医,通常有经验的妇产科医师一眼就可看出是否有伤口感染;最好加做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来对症下药。

不可忽视自然产后的小伤口

治疗

在治疗方面,若会阴伤口感染较表浅而且面积小,一般不需重新缝合,只需要多泡温水,再按时服用抗生素即可,大约七到十天即可痊愈。泡温水的方式为先准备一干净的塑料盆,其中装入适量的温水,另外可加入少许的优碘(约5~10CC),一天至少泡四次,一次十五分钟,如此可将伤口内分泌物引流出来,并促进血液循环,当伤口变得较为干净时,优碘的量可予以减少或不用。

若会阴伤口感染较深或面积大,则需要尽快将缝线拆除,将伤口完全打开,如此可将其中的脓液及坏死组织快速而完全地引流出来,然后每天泡温水四次,并且使用静脉点滴抗生素。

伤口再缝合的时机,以前的观念认为须等到三到四个月后,主要因为以前的医师认为必须等到三到四个月后,伤口才会完全干净而且血液供应恢复正常;但是病患在此等待的时间,生活品质很差,而且心理上的不确定感也不好受,因此有医师尝试在伤口打开四到八天后,若伤口干净即予以缝合,发现伤口愈合状况相当良好。

预防保健

自 生产后,当您愉快地迎接新生命到来并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时,也别忘了多照顾自己,一定要养成勤泡温水的习惯,一天最好泡四次,一次十五分钟,如此可帮助缝线的吸收(现在的医生一般都是使用可吸收而不用拆线的缝线),也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得伤口尽快愈合而避免感染。

要注意的是泡温水时最好不要加入市售的清洁液因为它会使得伤口过分干燥而有脱皮现象,伤口反而会更加疼痛,一般在伤口没有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清水即可。

此外,最好养成每天检视伤口的习惯,一直到产后两周为止,可以自已用镜子检视或请先生帮忙观察。如果伤口有红肿、裂开、流血水、流浓、或有发烧现象,最好尽快就医。另外,生产后会阴伤口疼痛是正常的现象,依个人体质而有程度上的差异,一般在产后一到二周内疼痛会逐渐减轻,但是若伤口疼痛有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则要就医检查有无伤口感染情况。

民间习俗在坐月子时忌讳出门,但是如果出现伤口感染现象而未尽速就医时,则有可能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或细菌全身蔓延而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千万不容疏忽。

结论

虽然自然生产后会阴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很低,但是若不幸发生感染而未快速就医,则可能有严重的后果。一般会阴伤口感染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几乎都可治愈,所以提醒产妇们在生产后要多注意伤口的情况,方能平安而愉快地坐完月子,恢复身体的健康。

专家提醒新妈妈 宝宝的免疫力不可忽视

  从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至3岁以内是儿童抗病毒能力最低的时期。所以,作为父母要针对孩子生长时期的不同特点,适时参加计划免疫,合理安排小儿的饮食……促进小儿免疫系统成熟,减少小儿患病机会,使小儿健康成长。

  小儿出生后的第1个月称为新生儿期。1个月至1岁称为婴儿期。1岁至3岁称为幼儿期。不同时期,小儿的抗病能力是不一样的。新生儿期,小儿的抗病能力是比较强的。这是因为新生儿从母体中获得了比较多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可以抵抗常见细菌和病毒的侵袭。然而,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对一些化脓性细菌和引起破伤风的细菌缺乏免疫力,因此新生儿有可能因皮肤破损或脐带损伤而发生化脓性感染或发生破伤风。

  进入婴儿期以后,小儿的抵抗力与新生儿期相差不大。其身体中仍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抵御多种病毒和部分细菌的感染。6个月以内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感冒,也较少发生其它感染性疾病。

  小儿6个月以后,其体内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减少,并开始产生自己的免疫球蛋白。6个月至2岁的小儿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比较低,因此抗病毒能力比较差。正常情况下,2岁以内的小儿每年要患5~6次感冒,而且还容易并发肺炎。如果小儿未注射过疫苗,还容易患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传染病。2岁~5岁的小儿,其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但每年仍要患3~5次感冒。5岁以后,小儿体内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明显增强,抗病毒力越来越强,大约到8~9岁,儿童的抗病能力基本上和成年人是一样的。

  从免疫能力形成来看,6个月至3岁以内是儿童抗病毒能力最低的时期。这一年龄组儿童容易患感冒、扁桃体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肠炎、脑炎、肝炎等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

  其中,小儿感冒是婴幼儿阶段最大的最常见的敌人。小儿感冒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和咽部的炎症,但如果未得到控制,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发展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尤其是现在很多甲流的爆发,宝宝的抵抗力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防患于未然,提高宝宝自身的抵抗力成为根本解决之道。

  所以,作为父母要针对孩子生长时期的不同特点,适时参加计划免疫,合理安排小儿的饮食,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D,这样能够促进小儿免疫系统成熟,减少小儿患病机会,使小儿健康成长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想使宝宝不生病 免疫力从何而来 十一坊新西兰鳕鱼肝油软胶囊 http://www.120top.cn/goods-470.html source=9939-mh可促进钙磷吸收,骨骼和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免疫力,维持正常视力。

  (编辑:苗皓)

专家提醒:妈妈不可忽视宝宝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为幼儿树立榜样,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交往最多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环境里,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有怎麽能够去爱别人呢?这样,幼儿在交往中就很可能会产生障碍,可见拥有爱心是交往的第一步。所以,教师一定要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到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温暖的环境中。教师之间教师,教师和保育员之间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和睦相处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也是其他幼儿的榜样,我们可以让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和交往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活动,以强带弱,促进幼儿整体交往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其实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与别人争辩说理,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学回坚持不懈和忍让宽容,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

  二、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量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可以请中班,大班的幼儿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跟他们交朋友。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的使幼儿消除孤独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了交往。这样,还使大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交往带来得欢乐。丰富多采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内设置许多活动区,并且把它们设置成半开放型,材料丰富,拿取方便。各种有趣的操作内容吸引着幼儿。像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手绢等各种表演用具,色彩角的色彩游戏,手工角的手工材料,新颖独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愿望与别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结构游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的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交往中必须要敢讲话,爱讲话,消除羞涩,单小的心理个性,霸道的心理个性……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孩子在父母身边时,往往一切问题均由父母代为解决,不需要他们出面,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打交道。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他们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此时,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幼儿的交往中如何友好协商,即掌握交往的技能,我们应引导幼儿学会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有空来我家玩”;协商语言:“我能玩一玩吗?”抱歉语言:“对不起”。除了教幼儿交往的语言还应教给他们交往的态度、表情、动作。在游戏时,教师要根据游戏的特点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如:在建筑游戏中,我们要求幼儿合作搭建,借此练习幼儿互相团结、谦让的技能;在表演游戏里,我们要求幼儿自己制作,自己排练,借此练习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自我分工的技能。在这些游戏中幼儿往往是从别扭到顺手,从生疏到适应,他们充分感受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乐趣和满足。此外,我们可用“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当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幼儿扫除活动中出现的障碍,使幼儿掌握活动的规范。我曾看见过两组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组由老师带着,一组由小朋友自己组织,刚开始,孩子们玩的挺好,可不一会,没有老师的一组就吵起来了,几个小朋友都抢着当老鹰。此时,应积极的引导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启发幼儿懂得在游戏中互相协作,游戏才能玩好。

  四、培养幽默乐观的品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幽默感在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擅长幽默的孩子,幼儿时期就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成功,因为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比一个呆板枯燥的孩子更受人喜欢。幽默感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办法,比别人更轻松地应付来自生活中的苦恼和压力;幽默感可以使孩子在尴尬的处境中不失面子;可以帮助他们对付愤怒的情绪,委缩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减轻压力,增强凝聚力,解决困难和矛盾,应付特定的恐惧、忧虑等。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幽默的动作,来引导、启发、影响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多给幼儿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看一些幽默的漫画,有意识的挖掘孩子本身的天性,并把生活趣味化。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为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多麽重要。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编辑:苗皓)

本文Hash:72c6433e6d9f8cf865ce7bce2a9463b4ba5a18ed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