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自然分娩出血量1.5倍!剖宫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剖宫产是自然分娩出血量1.5倍!剖宫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说正常分娩要比剖宫产更好更有利于宝宝健康!希望以下内容看后能对将分娩的准妈妈们一些参考!认识误区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剖宫产本来只是多种分娩方式之一,主要对象是没办法正常分娩的孕妇。”牛健民称,采取哪种分娩方式都需要产前评估,一般是当产力、产道和胎儿三方面中有哪方面出现异常时,医生才建议孕妇采取剖宫产。他认为造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方面,现在的准妈妈对分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她们不但想尽量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更在意宝宝的安全性,即使出生过程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也希望能尽量采取可控的手段来降低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剖宫产的可控性更高,因此即使具备了顺产的条件,不少准妈妈还是偏向于选择剖宫产。牛健民指出,其实这是误解,自然分娩在同等条件下的风险要更小些。另一方面,社会上一直流传着阴道分娩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缺氧影响智力等不太准确的说法,不少准妈妈正是受这些说法的影响,以为剖宫产的宝宝才不会缺氧,更聪明。牛健民称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剖宫产平均出血量是正常分娩的1.5倍“其实,剖宫产可带来很多问题。”牛健民称,正常的阴道分娩一般的出血量约300毫升,而剖宫产一般的出血可接近450毫米,接近产后大出血(500毫升以上)的标准,当然影响产后的恢复。“很明显,顺产的妈妈一般6周后身体就基本恢复,但剖宫产的一般要3个月甚至半年。”牛健民提醒说,除此之外,剖宫手术过程中受感染的几率也要比自然分娩高一些。因此,他呼吁产科从业人员应遵守分娩过程中的原则和常规,多提醒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剖宫产孩子易得糖尿病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发现,母亲的分娩选择居然跟儿童糖尿病发病率有关。现在的妈妈越来越喜欢剖宫产、高龄产妇数量也大大增加等,导致儿童患糖尿病数量急剧上升。据研究人员预计,到2020年,5岁以下儿童患Ⅰ型糖尿病的数量将会增加一倍,而且年龄稍大些的孩子患糖尿病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相关阅读:剖宫产后注意事项有哪些?首先建议:能自然产就不剖宫产剖宫产是产妇在自然分娩遇到不能克服的困难,威胁母亲和胎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时采取的补救措施。现代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麻醉技术的现代化、输血技术的完善,剖宫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从而成为一种常规的手术方式,甚至把一些孕妇领进一个误区,即为了避免产痛而选择剖宫产,更有甚者认为剖宫产的宝宝聪明、剖宫产的母亲身材姣好。实际上,所有手术都有手术指征,是否实施手术要由医生来决定,唯独剖宫产可以由孕妇自己决定,其没有手术指征的“手术指征”就是“社会因素”。我们首先要知道剖宫产并不万能,手术要切开腹壁至子宫壁前后共7层,每层都有血管,剖宫产出血要比自然分娩出血多,还会有羊水栓塞、伤口脂肪液化、伤口感染等危险存在,麻醉时也存在麻醉意外的风险。对胎儿来说,在手术中娩出,发生羊水吸入、肺透明膜、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的几率都高于自然产。综上所述,孕妇如果有自然产的条件,就尽量不要选择剖宫产;而如果有剖宫产的手术指征,需要剖宫产,要做好心理准备,勇敢面对。剖宫产后前3天的注意事项剖宫产结束后,产妇悬着的 颗心总算放下了,面对着刚出生的宝宝,母爱油然而生,产妇们攀上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梯――为人母。1、产后当天剖宫产当天产妇回到病房后一定注意好好休息,因为这毕竟是一次大的手术经历。这时会有导尿管的刺激、吸氧管的不适、心电监护的袖带缠绕,后背还有镇痛泵。12/2页下一页

剖宫产分娩后应注意哪些事情

剖宫产分娩后,孕妇应比自然分娩者更小心些,注意卫生和营养,头一两天少活动静养,第三天后要适当活动,因为腹部有伤口,活动会不方便,并易引起伤口疼痛或愈合不好。但是,如果不活动,由于体位的关系,又可能会导致恶露积聚在子宫腔内,而发生子宫恢复不好,并使阴道出血长时间不干净。如果产后阴道出血超过3个星期,我们称为“产后恶露不尽”,属于病症了。恶露不尽是一种产褥病,一方面,容易形成感染;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哺乳,使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另外,有人认为剖宫产后产妇不会有奶,因此,就不积极地进行早期开奶、催奶,致使产妇失去母乳喂养的良机,使婴儿失去最富营养、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初乳,对产妇自身恢复也不利。由于新生儿吸吮母亲乳房时对乳头的刺激可以促进产妇子宫的复原,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所以剖宫产者千万不要因为腹部伤口疼痛,而耽误了对孩子的喂养。分娩的准备与应对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

准妈妈十个理由要剖宫,剖腹产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位准妈妈都将面临如何选择分娩方式的问题,是自己生产?还是做剖宫产手术?准妈妈们你想好了吗?怎样选择适合于准妈妈和宝宝的分娩方式,是大有学问的。

不管你曾经选择了何种方式分娩,也不管你是否确定了分娩方式,作为准妈妈首先要关爱自己,更好地呵护宝宝,坚信医生的职责与使命是:治病救人。相信自己能适应分娩的生理规律,做一位新时代健康、快乐的好妈妈。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全国平均剖宫产率已近50%,个别医院的剖宫产率达到了80%。最新统计表明,2004年北京市的剖宫产率已达到47.92%,远远高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标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准妈妈强烈选择剖宫产呢?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翟桂荣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既有准妈妈的原因,也有医生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因素。

剖宫产率缘何“高烧不退”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全国平均剖宫产率已近50%,个别医院的剖宫产率达到了80%。最新统计表明,2004年北京市的剖宫产率已达到47.92%,远远高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标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准妈妈强烈选择剖宫产呢?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权威专家翟桂荣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既有准妈妈的原因,也有医生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因素。

准妈妈十个理由要剖宫

1、“剖宫产的宝宝更加聪明”“剖宫产后体形好”等多年前的舆论误导,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人们对剖宫产就更趋之若鹜。

2、很多准妈妈认为阴道分娩也要经过“侧切”这一刀,痛苦不会比剖宫产小。

3、自然分娩,孩子经过产道时会把会阴撑得很松弛,不易恢复,影响膀胱的功能和将来二人世界的和谐。

4、剖宫产只是个小手术,不用担心什么。手术单上那么多可怕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很小。

5、年轻准妈妈不愿忍受长时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家属也不愿意焦急地等待,干脆拒绝阴道试产。再加上顾虑阴道试产失败还要行剖宫产术,与其受“二茬罪”还不如直接手术完事。

6、认为“花点钱就能解决一切”的思想也促使剖宫产率越来越高。

7、高龄初产者增多,因担心难产,要求做剖宫产者也随之增多。

8、患妇科炎症而导致不孕、求助于“辅助生殖”的年轻准妈妈日益增多,因“珍贵儿”而行剖宫产者也随之增加。

9、准妈妈及家属对剖宫产的弊端不了解,盲目要求剖宫产。认为现在剖宫产技术高,横切口较美观,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大。

10、准妈妈及家属对分娩时间有特殊要求,比如选择吉利数字。

提醒:剖腹产的缺点

剖腹手术对母体的精神上和肉体上都是个创伤。很多人觉得剖腹产不必经过产道扩张,会很轻松,希望选择这种方式生产。其实剖腹产已经是一种手术,有相应的危险性,最好谨慎选择。

手术麻醉意外虽极少发生,但有可能发生。

手术时可能发生大出血及副损伤,术后可能发生泌尿、心血管、呼吸等系统合并症。

术后有可能发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晚期产后流血,腹壁窦道形成,切口长期不愈合,肠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术后子宫及全身的恢复都比自然分娩慢。

再次妊娠和分娩时、有可能从原子宫切口处裂开,而发生子宫破裂,如果原切口愈合不良,分娩时亦需再次剖腹,故造成远期不良影响。

剖腹产新生儿,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剖腹产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妊娠晚期要 止腹部受挤压。为预防发生瘢痕处裂开,必须注意保护,不能受到挤压。妊娠晚期在日常生活中,乘车、走路等要避开人群的拥挤,家务劳动要适当,睡眠应仰卧或侧卧,性生活应有节制,避免腹部受到撞压。

2、发生腹痛及早就医。瘢痕子宫到妊娠晚期有的会出现自发性破裂,腹痛是主要表现。由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随妊娠月份的增加,宫内压力增大,虽无任何诱因,子宫也可从其瘢痕处胀发而破裂。子宫破裂时可出现轻重不等的腹痛,有时腹痛虽轻但子宫已破裂,必须提高警惕。

3、宜提前住院待产。瘢痕性子宫越接近产期,破裂的危险越大。为预防发生子宫破裂或胎儿死亡,应提前两周住院待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再次分娩应以剖腹产为宜。第一次剖腹产术后再孕的产妇,第二次分娩有80%做剖腹产,这比阴道分娩安全。再次剖腹产的手术时机要选择适当。过早,胎儿不易存活;过迟,易造成子宫破裂或死胎。只要胎儿发育成熟,便可进行手术,不必非等到临产才做手术。

5、注意胎动情况。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发出不规律的活动,胎动的快慢是胎儿在宫内安危的早期表现之一。一般于妊娠期每小时要有3~5次或一天 (12小时)至少要有10次以上的胎动。剖腹产术后,带有伤痕的子宫如果有轻微的破裂及胎盘的异常,均将导致胎儿死亡。这时胎心音消失。胎儿死亡前的 24~48小时,先有胎动减慢或消失。因此注意胎动变化可提前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6、再次剖腹产时,应行输卵管结扎。剖腹产手术分娩,一人仅能做两次。为保证母亲的健康,在第二次剖腹产手术的同时,要做输卵管结扎,以达绝育目的。

本文Hash:826e2498108bcde40e36dad854fae28e57cf4f1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