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怀孕四大危害提前知道

如今由于晚婚晚育的倡导,很多女性生育的时候已经在“高龄产妇”的行列了,医学上高龄产妇是年龄在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而且高龄产妇不仅难怀孕,而且孕期并发症也多见,所以属于高龄的准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了!

一般来讲,高龄产妇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表现是: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的体重低于同孕周龄的正常儿,不明原因的死胎也增多,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因此,如果你已经是高龄产妇,就应特别注意产前监测和检查。

还易患先兆子痫等疾病。因高龄生育,关节韧带组织弹性差,子宫易出现宫缩无力导致难产,易发生产后感梁及产后贫血,易造成身体衰弱。若原有夹杂其他疾病,可导致胎盘功能过早退化,对胎儿更为不利,这些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为女子到了中年,其坐骨、耻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结合部基本已经骨化,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盆腔。因此,当胎儿产出时容易导致生产困难,致使产妇本人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同时也极容易致胎儿滞留宫内引起胎儿窘迫症。这种窘迫症对胎儿的威胁性,轻者影响胎儿心脑缺血缺氧,甚至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重者窒息致命。分娩时易出现新生儿损伤;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畸形儿发生率增加。

由于高龄产妇的宫颈一般比较坚韧,开宫口慢,自然生产困难,所以剖腹产在高龄产妇中更加普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腹产手术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麻醉方法已从以前单一的全身麻醉发展到现在的联合麻醉,使病人减少了痛苦,而且手术时间也由以前的1-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几十分钟。因此,进行剖腹产的高龄产妇不需要太多顾虑。

二十岁出头的孕妇大约有15%的人会遭遇流产;对于4岁的孕妇来说,就有25%的人会遇到这种情况;而45岁以后,将有一半的孕妇有流产的危险。

的确,越晚卵子受污染程度会越高,母亲的高龄会增加婴儿先天性缺陷和无法存活的可能性。但幸运的是,胎儿期诊断的技术正在提高。现在医生们已经可以在怀孕前8个月及时发现许多引起先天性缺陷的遗传异常。有些情况下,可以在出生前或分娩后进行及时治疗。

最后小编提醒:高龄初产妇及其家人,孕期切不可麻痹大意。要生下个健康的小宝宝,必须要更加精心地呵护自己和胎儿,做到防患于未然。就目前来讲,如果你想要晚些成家,或者晚些要小孩的话,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健康,最好定期去看妇产科医生,这样即使推迟怀孕时间,也不必担心。

你知道高龄怀孕有多危险吗?

现在的女性怀孕生孩子是越来越迟了,很多到了三十多岁还没“动静”。有的是因为担心丢掉现在的好工作而无奈为之,有的则想再过几年轻松的二人世界。可是,“高龄”对妈妈和宝宝的诸多危险“暗礁”正等在后面的岁月里,不容忽视。本期豆豆妈(亲子资深妈妈)带你深入了解!

适龄与高龄

何为高龄孕妇呢?专家认为,超过35岁才第一次怀孕的孕妇就是“高龄孕妇”。

豆豆妈:孕妇只要超过了35岁就要进行常规的产前诊断,以高危妊娠对待,高龄生育在事实上对母亲本人和孩子都有危险,因此不提倡高龄生育。

目前女性中有一种说法,如今营养比以前好多了,女性更年期也比以前推后了4年,那么是不是“高龄”的界定也该再向后推迟4年呢?专家说,卵细胞的老化是不可抑的,所以目前还没有把“高龄”也推后的说法。

既然有高龄就有适龄,对于女性来说,最佳的生育时间女方是23-29岁。在这段时间,女性的心理、生理都已经十分成熟,最适合孕育宝宝。

高龄,会给妈妈带来危险

“高龄”会给妈妈带来诸多危险。专家认为“高龄”更容易流产。对于适龄产妇,流产率是12%,而高龄产妇则达到了31%。

同时,妇婴医院三年的临床表明,高龄产妇的难产率明显高于其他产妇,需要进行剖宫产、钳产等助产的比率比非高龄产妇高20%以上。由于产妇年龄偏大,其软产道弹性力量下降,产后子宫收缩能力不行,很容易导致产后大出血。

高龄生育在分娩后也会有不良后果。由于产妇体力不够,产后恢复体能也不及非高龄产妇,生殖道和生殖器官功能下降,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

高龄,对宝宝不妙

产妇年龄过高也危及到婴儿的健康。高副院长和梁教授告诉记者,从遗传角度讲,高龄产妇所产的孩子中畸形发病率比较高,外界的噪音、废气、微波辐射等都会影响受精卵的分裂。产妇年龄越高,所受到外界的干扰程度越大。受精卵在分裂中就可能会产生不同情况的病变。

拿先天性痴呆的“唐氏综合征”来说,25-34岁的产妇中诞下这种“傻孩子”的比率是1/800,35-39岁时比例就达到1/250,40-44岁时升为1/100,如果是45岁以上的高龄,这种可能就变成1/40-50。

此外,由于母亲身体素质不再是高峰期,高龄产下的宝宝的缺钙问题也比适龄产妇要高。

父亲年龄大胎儿也容易流产?

众所周知,母亲年龄较大易发生流产,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父亲年龄大,胎儿也容易发生流产。欧洲研究人员最近发现,25岁妇女怀孕时如配偶年龄超过35岁,其流产危险是配偶年龄小于35岁者的两倍。

研究人员对1985年至2000年间曾经怀孕的1151名妇女进行了调查,总妊娠数近2500次,流产率为12%。配偶年龄大者的流产率高于年轻者,但母亲年龄在35岁者似乎不受影响。这可能是母亲年龄到35岁本身即可增加胎儿流产危险,与父亲的影响相互重叠所致。

研究人员指出,不能继续妊娠的原因之一便是胎儿携带的遗传基因异常,遗传异常可来自父母任一方。年龄偏大男性的精子发生遗传异常的概率远高于年轻男子,这也是父亲年龄大胎儿易自然流产的原因。随年龄增长男性精子发生遗传异常的频率和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增加,这些异常如传递给胎儿将导致自然流产。

豆豆妈建议:

如果可能,最好还是在30岁以前生孩子。几乎所有的医学专家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危龄产子的弊病显而易见。首先是妊娠期间就容易遭遇更高的风险。女 性的原始生殖细胞在胎儿期就已经形成,如果怀孕时间过晚,卵子受环境和污染的几率就大,并且卵巢功能也开始减退;由于容易发生卵子染色体老化,最终导致畸胎的发生率增高,这是危龄妈妈要面对的最大险关。

年轻孕妇中七八百人中才有一个畸形儿,而危龄妈妈中200多个人中就会产生一个畸形儿,40岁以后生孩子畸形比率更高,60多人就有可能产生一个。而资料表明,40岁以上女性所生的孩子更容易患白血病,而头胎孩子的免疫系统更差,发生几率也更高。其他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唇裂等,发病率也比年轻妈妈明显增加。

对于高龄妈妈而言,即使是顺利过了怀孕阶段,生产仍然是一道鬼门关。危龄妈妈骨盆的关节变硬,不易扩张,子宫的收缩力也较差,更容易发生难产。专家说,危龄妈妈大都采用剖腹产手术,手术比例远远超过年轻妈妈,相应的产后恢复就要慢一些。35岁才生产的贝贝妈妈本来一直希望能够自然分娩,但产前人有些浮肿,孩子也特别大,不得已采取了剖腹产手术。除了归咎于自己平时锻炼太少外,贝贝妈妈也疑心和自己年龄太大有关系。

另外,危龄生育还能导致癌变几率增加。新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35岁以上初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生率比30岁以前首次生育者大大增加,而且首次生育年龄越大,乳腺癌的发生率就越高。

高龄产妇面临会面临这些风险——

高龄生养,简直就是一场赌博,你投了巨大的注,但不晓得结果会如何。何况孩子生下来只是刚刚开始。教育孩子的体力投入对危龄妈妈们提出了挑战。危龄妈妈们的父母已经年迈,能够在照顾孩子方面做帮手的为数不多。

1、易致难产流产:随着年龄增长,子宫收缩和阴道伸张力降低,易发生难产和产后出血,剖腹产几率、产妇死亡率也均高于年轻产妇;自然流产率与年轻孕妇相比也增加3倍。

2、易出现并发症:高龄初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约为年轻初产妇的5倍,因而较易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此外,孕妇年龄越大,发生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多。

3、易致胎儿畸形:怀孕时间越晚,卵子受环境污染的几率就越多,并且卵巢功能也开始减退,容易导致胎儿畸形。

假如高龄的你才怀孕——

目前我国高龄初产妇大约占2。45%,而且有上升趋势。高龄孕妇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来自家庭及外界的压力,容易使她们精神紧张;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也容易导致受孕困难。

2、胎儿出现问题的机会也较年轻孕妇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胎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高龄妇女的合并症(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增多,会对母儿产生一定影响。而且,高龄孕妇在整个孕期更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复杂的高危状况。

4、高龄产妇的产程可能比年轻产妇长,剖宫产率也比年轻产妇高。

这些问题可能会使高龄孕妇紧张和焦虑,但是只要每个家庭、每位医生都来关爱这些高龄妊娠的女性,做好产前保健工作,一定会使这样的家庭获得健康的孩子。

你知道怀孕的四个必要前提吗?

 

 第一步:保护好你的种子

  女性原始的生殖细胞在胎儿期就形成了,年龄越大,卵子受到的环境和污染的影响就越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也在逐渐退化,很容易导致卵子的染色体发生异常,这是女性正常的新陈代谢,没办法回避。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由染色体异常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或智力低下的比率随着准妈妈的年龄增长而成倍地增加。

  除了年龄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同样影响着卵子的质量。

 

 1.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卵子的老化。

  不抽烟、不喝酒。妇科专家指出,香烟中的毒素不仅会危害卵子,而且还会造成卵巢老化。研究结果显示,就卵巢功能而言,一位35岁女性烟民与不吸烟的42岁女性相差无几,是吸烟导致了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长期酗酒也同样会导致卵巢的老化。为了保护好的种子,记得远离烟酒。

  不熬夜、有规律地作息。经常熬夜、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直接影响的就是内分泌环境的平衡。而激素的分泌失调会使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影响卵子的发育成熟及排卵。内分泌环境一旦被打破要想重新调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与其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如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

  经常站起来走走。对于很多人来说,经常锻炼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没时间、没心情……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支持者身体的懒惰。尤其是经常坐在办公室里、甚至电脑前的女性。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对骨盆内的血液循环是最为不利的。如果不能经常锻炼,那就抓紧一切机会站起来走走吧!

  

2. 避免多次流产的伤害。

  子宫就如同孕育生命的土壤,而无论是药物流产还是手术流产,都无异于人为地破坏这块土地。如果反复进行,有可能会造成土壤贫瘠,无法受孕。而且,手术流产还有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等导致不孕症的问题出现。所以,如果不想马上受孕,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保护好自己的生育能力。

  

3. 避孕药及各项避孕措施的注意事项。

  如果是采用屏蔽工具避孕,如避孕套或阴道隔膜,马上停止使用就可以立刻进入准备怀孕。但如果是服用避孕药或使用宫内节育器,应提前一段时间停止使用,给身体留出充足的时间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后,再受孕。

  一般来说,停服避孕药后第二个月经周期就可以准备怀孕了。而取出宫内节育器最好等上一两个月,到第三或者是第四个正常的月经周期再考虑受孕。

 

 第二步:提前做好营养准备

  1.补充叶酸。

  如果你计划在要投入准备怀孕的工作中,那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补充相关的营养素,例如叶酸。叶酸应该从孕前3个月就开始补充,每天应该补充400微克。

 

 2.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一些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可能会对孕期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应该在准备怀孕的过程中调整过来,如孕期容易出现缺铁和缺钙,所以如果平时你有饮用咖啡的习惯,那就慢慢戒掉吧。

 

 3. 少吃辣的、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水。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最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之一就是便秘。而便秘和活动量少及饮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从准备怀孕开始就要注意预防。

  

第三步:留住苗条的身材是为了过个健康的孕期

  过了30岁,很多女性都容易发胖,这时有意识地保持正常的体重不仅有益于健康,对于做个健康的准妈妈也是非常重要的。

 

 1. 超重可以增加很多孕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大龄本身就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发生几率提高的原因,如果同时体重超标,就更会使患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为了健康的孕期要注意控制和保持正常体重。

  

2. 保持正常体重保证顺利分娩。

  大龄准妈妈产道弹性降低,很容易发生产程延迟、手术助产等问题。

  如果体重超重,更会导致以上问题的发生几率的提高,增加分娩的风险以及产后恢复的难度。

 

 3.不要过度减肥,减肥后不要马上怀孕。

  成年女性每次在月经来潮时都会消耗一定量的脂肪。只有维持体内一定的脂肪量才能保证正常的月经周期,使女性具备生育的能力。如果采用少吃或不吃的方式减肥,长此以往,会导致女性体内的脂肪过度减少,造成排卵停止,导致不孕。另外,脂肪含量还会影响女性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如果减肥过度,体内缺乏足够的脂肪,会使雌激素失去应有的活力,使女性失去受孕的能力。

  孕前,如果真的是因为体重超标而减肥,也最好不要马上怀孕。因为从中医的角度讲,减肥打乱了身体原有的循环模式,最好能留出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让身体适应新的模式,并建立良好的循环,再怀孕也不迟。

  

第四步:消灭心理压力

  很多大龄未准妈妈都会心存顾虑,一方面是担心自己能否健康地度过孕期,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孩子,大龄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1. 你不是少数分子。

  很多人认为,35岁以后怀孕,发生并发症,如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会增高。而且,从体力上来讲,大龄准妈妈会差一些,因此在分娩的过程中,发生难产的情况也会多一些。不过,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健康的大龄准妈妈,除了在染色体基因变异方面发生的可能性会高一些外,其他各方面的状况都和其他年龄段的准妈妈没有太大的差异。

  而且,大龄准妈妈顺利进行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也在不断增加。

 

 2. 孕前检查可以让把危险扼制在萌芽。

  一些疾病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很难被发现,例如糖尿病。孕前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乙肝两对半、血压等等,保证在良好的状态下怀孕,心理压力自然会减少。

  

3. 计划受孕,提前测量体温。

  掌握自己的体温规律,可以准确地判断排卵的时间,也就可以有计划有准备地受孕,避免在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对胎儿不利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因为自己误服了药物或者喝了酒,而担心胎儿发育不好了。相应的,也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责任编辑:李珊珊)

本文Hash:098b4735b36d6e1c0198723f7a858a8e882a0d18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