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的孩子也会贫血吗

如今,大人们照料孩子的饮食快到了“食不厌精”的地步。可是,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很多孩子仍被医生诊断出“营养不良性贫血”。这是什么缘故呢?

营养不良性贫血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一般以6个月至3岁的孩子缺铁性贫血比较多见。贫血的孩子面色苍白,容易疲劳,生长发育的速度缓慢,而且抗病能力差。有的家长很不解:孩子每天吃了这么些好东西,为什么还会缺铁呢?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膳食中铁摄取不足。在城市的家庭喂养中,婴幼儿一般以乳类及面食为主,这些食物含铁量比较低,长此下去,孩子就容易贫血。另外,幼儿长期食欲不好、偏食、挑食,也是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

2.生长发育过快。婴幼儿身体发育较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较迫切,对铁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尤其是已经超重的孩子,如果不适当地予以补充,就很容易发生贫血。

3.吸收不良。有的小孩子脾胃吸收功能差,大便次数多或者患有慢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或者食物搭配不合理,这些都会降低铁的吸收量。菠菜中含铁量很高,有人认为多吃菠菜可以防治贫血,但菠菜中另含有一种叫草酸的物质,它一旦与铁结合便生成一种沉淀物,使铁不能被人体所利用,因而也就失去了治疗贫血的作用。

4.消化道隐性失血。所谓的"牛奶贫血症",就是因为每天进食大量的鲜牛奶,使得过敏的孩子引起肠道慢性出血造成的。另外,钩虫病、溃疡病等都可引起小儿贫血。

贫血的表现

长期贫血患儿体格发育差,身材矮小,不爱玩,易疲倦;因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弹性较差,指甲发育不好,质脆、有横纹,毛发干燥、颜色发黄、无光泽。另外,以下表现也说明孩子贫血:

1.皮肤和粘膜苍白:这是贫血患儿最突出的表现,以面部、口唇、耳廓、手掌和甲床等处较为明显,眼结膜及口粘膜更显苍白。

2.循环与呼吸系统表现:贫血时组织缺氧,心跳加速,肺脏呼吸运动加快,如果贫血继续恶化,代偿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心脏扩大,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表现:精神不振、嗜睡、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智力减退。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5.造血器官表现: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如何防止和纠正缺铁性贫血

防止孩子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要将膳食搭配得科学合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4~6月以后的宝宝,必须有规律地添加辅食,摄取一些含铁的食物,如蛋黄、肉末、肝泥、菜末等。动物肝或动物血含铁最高。

应让1岁左右的孩子习惯婴儿固体食物。此时,如果仍然以奶类食品为主食,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供应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培养好吃饭习惯,孩子缺乏食欲。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孩子发生贫血。

2岁以上的孩子,要克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妈妈烹饪时也要注意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并不难,治疗效果也很好。只要按医生嘱咐合理服用铁剂、祛除引起缺铁的病因,此病很容易痊愈。不过,妈妈还是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及定期健康检查。

不能单靠牛奶补铁

每500克牛奶中含铁1.0毫克。一个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8毫克的铁,如果单纯用牛奶提供,则每天得吃4000克牛奶。这样大量的进食牛奶,挤掉其它饮食的摄入,自然要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常吃巧克力也会导致贫血

常吃巧克力、奶油点心等 类高热量食品,会使孩子缺乏饥饿感,减少进食量而无法得到其它必需营养素。这类食品所含蛋白质和铁也很少。所以,常吃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会导致贫血。

小贴士

木耳肉片是一道含铁丰富的菜肴,每周给孩子吃上1-2次,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用铁锅做饭、炒菜,也能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盐。

文/米贝

你会呵护孩子的童心吗?

童心是娇嫩的、易碎的,稍不留神,就会从过分的要求中逃走,从粗暴的呵斥中消失。孩子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孩子心太难懂,为此,本报组织四个典型的童心案例,请来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孩子心灵的亲密朋友”李一卉,让我们跟着她的点评,走进孩子的童心吧。

CASE1

凳子都穿了鞋子

幼儿园放假了,阳阳和爸爸到叔叔家玩,他发现,叔叔书房里的凳子脚都套着套子,就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叔叔家的凳子都穿了鞋子!”爸爸纠正说:“你胡说什么呀,这明明是椅套嘛。”阳阳不解地走开了。

专家点评: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眼里,任何事物都能激发他无穷的想像力。椅套和鞋子是完全不相干的东西,阳阳却把它们想像在了一起,这种奇怪的想像正是孩子眼中的世界。爸爸纠正阳阳的想像性表述,是因为爸爸没有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而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阳阳提出以上有趣的问题时,爸爸可以鼓励并引导他弄清楚,叔叔家的凳子为什么穿“鞋子”?这样,既促进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又教给了孩子生活常识。

CASE2

惠惠的声音太小了

惠惠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有一次,老师请她到台上给大家讲故事,她一开口下面的同学就示意声音太小,结果她的声音不但没变大反而更小了。老师俯下身子轻轻地在她的耳边说:“老师和你一起来讲。”很意外,惠惠的声音大起来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她的声音越来越大,老师的声音渐渐地小下去。

专家点评: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棒!用积极的行为帮助孩子学会把关注力放在自己的内在,而不是外界。人有时候会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这样。为了让这种情绪能够得到缓解,需要家长或老师陪伴着孩子来一起面对这种情绪。这样,孩子的不安全感和不良的情绪就能有效缓解。

CASE3

妈妈是个坏妈妈

晚餐时,为了鼓励桐桐吃得快又好,妈妈表示要带他晚餐后去散步。后来,妈妈忙着收拾屋子,便忘了这一承诺。当晚上睡觉时,桐桐的情绪有了异样的波动,不愿意睡觉。桐桐平时可是个乖孩子,今天怎么了?妈妈很纳闷。桐桐还说:“妈妈是一个坏妈妈。”这让妈妈很生气,于是打了桐桐的小PP。

专家点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当孩子的情绪有异样波动时,家长先不要生气,而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平静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桐桐为什么觉得妈妈是坏妈妈呢?妈妈想当好妈妈,能告诉妈妈桐桐为什么这么想吗?”与孩子交往时,家长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轻易给孩子承诺。如果承诺了,就一定要履行承诺。如果没有履行承诺,家长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更认同自己的父母,有了好的行为模板,学会做错事情要向他人道歉,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接纳和包容他人。

CASE4

老师不让我脱鞋

班上组织舞蹈活动时,翔翔还在外面玩。这时孩子们进舞蹈室时都把小鞋摆在室外。翔翔玩够了进来的时候,老师把他领到队里,让他参与活动。可翔翔却一个劲地往外走,老师只好把门关上,没让他出去。翔翔回家却跟妈妈说:“上舞蹈课时,别的小朋友都脱掉了鞋子,老师不让我脱。”

专家点评:老师忽略了翔翔要求自己跟别人平等的心理要求。老师以为翔翔还想出去玩,而翔翔是想出去像其他 朋友一样把鞋子放到室外。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懂得这个阶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他们更多地是直接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翔翔一个劲地往外走,其实是想用行动来表示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把鞋子摆在教室外面。

专家建议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

每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学龄前的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陪伴者,一定要了解这个时期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顺应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

1.首先一定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与他(她)共同面对所遇到的人和事。在陪伴中,细心观察孩子。

2.放低身份,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所看,想他所想,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人类和自然的好奇心,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将主观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3.尊重孩子,以身示范,做出表率,让孩子有好的认同模板,并给孩子适度自由成长的空间。

4.在陪伴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想像力等能力。并且学会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如:自编故事、做游戏等)让孩子适应家庭条规和社会规范。

记者手记

童心≠成人心

呵护童心的前提是了解童心。童心与成人心是不一样的。在童心的世界里没有规则,没有框框套套,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想像在一起。我们家长习惯于用成人心来看待孩子的言行,这必然会导致读不懂孩子的心。因为读不懂而加以纠正或打击童心,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也许你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扼杀了一位天才的成长。

童心是需要鼓励的,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像案例二中一句“老师和你一起来讲”,也许可以令孩子终生难忘。童心也渴望平等,不是成人的世界才讲平等,孩子的世界也需要平等。

你会呵护孩子的童心吗?

童心是娇嫩的、易碎的,稍不留神,就会从过分的要求中逃走,从粗暴的呵斥中消失。孩子们的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是需要成人精心呵护的。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叹孩子心太难懂,为此,本报组织四个典型的童心案例,请来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孩子心灵的亲密朋友”李一卉,让我们跟着她的点评,走进孩子的童心吧。

CASE1

凳子都穿了鞋子

幼儿园放假了,阳阳和爸爸到叔叔家玩,他发现,叔叔书房里的凳子脚都套着套子,就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叔叔家的凳子都穿了鞋子!”爸爸纠正说:“你胡说什么呀,这明明是椅套嘛。”阳阳不解地走开了。

专家点评: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眼里,任何事物都能激发他无穷的想像力。椅套和鞋子是完全不相干的东西,阳阳却把它们想像在了一起,这种奇怪的想像正是孩子眼中的世界。爸爸纠正阳阳的想像性表述,是因为爸爸没有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而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阳阳提出以上有趣的问题时,爸爸可以鼓励并引导他弄清楚,叔叔家的凳子为什么穿“鞋子”?这样,既促进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又教给了孩子生活常识。

CASE2

惠惠的声音太小了

惠惠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有一次,老师请她到台上给大家讲故事,她一开口下面的同学就示意声音太小,结果她的声音不但没变大反而更小了。老师俯下身子轻轻地在她的耳边说:“老师和你一起来讲。”很意外,惠惠的声音大起来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她的声音越来越大,老师的声音渐渐地小下去。

专家点评: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棒!用积极的行为帮助孩子学会把关注力放在自己的内在,而不是外界。人有时候会缺乏安全感,进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这样。为了让这种情绪能够得到缓解,需要家长或老师陪伴着孩子来一起面对这种情绪。这样,孩子的不安全感和不良的情绪就能有效缓解。

CASE3

妈妈是个坏妈妈

晚餐时,为了鼓励桐桐吃得快又好,妈妈表示要带他晚餐后去散步。后来,妈妈忙着收拾屋子,便忘了这一承诺。当晚上睡觉时,桐桐的情绪有了异样的波动,不愿意睡觉。桐桐平时可是个乖孩子,今天怎么了?妈妈很纳闷。桐桐还说:“妈妈是一个坏妈妈。”这让妈妈很生气,于是打了桐桐的小PP。

专家点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当孩子的情绪有异样波动时,家长先不要生气,而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平静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桐桐为什么觉得妈妈是坏妈妈呢?妈妈想当好妈妈,能告诉妈妈桐桐为什么这么想吗?”与孩子交往时,家长不要为了让孩子听话而轻易给孩子承诺。如果承诺了,就一定要履行承诺。如果没有履行承诺,家长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更认同自己的父母,有了好的行为模板,学会做错事情要向他人道歉,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接纳和包容他人。

CASE4

老师不让我脱鞋

班上组织舞蹈活动时,翔翔还在外面玩。这时孩子们进舞蹈室时都把小鞋摆在室外。翔翔玩够了进来的时候,老师把他领到队里,让他参与活动。可翔翔却一个劲地往外走,老师只好把门关上,没让他出去。翔翔回家却跟妈妈说:“上舞蹈课时,别的小朋友都脱掉了鞋子,老师不让我脱。”

专家点评:老师忽略了翔翔要求自己跟别人平等的心理要求。老师以为翔翔还想出去玩,而翔翔是想出去像其他 朋友一样把鞋子放到室外。作为家长和老师,首先要懂得这个阶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他们更多地是直接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翔翔一个劲地往外走,其实是想用行动来表示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把鞋子摆在教室外面。

专家建议

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

每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学龄前的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阶段的重要陪伴者,一定要了解这个时期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并顺应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

1.首先一定要拿出专门的时间来陪伴孩子,与他(她)共同面对所遇到的人和事。在陪伴中,细心观察孩子。

2.放低身份,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所看,想他所想,用心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探索世界、了解人类和自然的好奇心,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将主观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3.尊重孩子,以身示范,做出表率,让孩子有好的认同模板,并给孩子适度自由成长的空间。

4.在陪伴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想像力等能力。并且学会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方式(如:自编故事、做游戏等)让孩子适应家庭条规和社会规范。

记者手记

童心≠成人心

呵护童心的前提是了解童心。童心与成人心是不一样的。在童心的世界里没有规则,没有框框套套,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想像在一起。我们家长习惯于用成人心来看待孩子的言行,这必然会导致读不懂孩子的心。因为读不懂而加以纠正或打击童心,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也许你一句不经意的批评,扼杀了一位天才的成长。

童心是需要鼓励的,哪怕是一句简短的话,像案例二中一句“老师和你一起来讲”,也许可以令孩子终生难忘。童心也渴望平等,不是成人的世界才讲平等,孩子的世界也需要平等。

本文Hash:61596dc8336474b795727443227c221f83b25401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