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肺炎球菌性疾病

进入秋季,儿童医院和各医院儿科因肺炎球菌感染的小病人又开始增多。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组长、儿科专家杨永弘教授提醒家长,注意预防5岁以下小儿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

杨永弘教授说,肺炎球菌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尤其是低龄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疾病。家长对这类病认知度较低。肺炎球菌是肺炎的重要原因,约有50%的小儿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一般肺炎球菌并不引起发病。杨教授提醒,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下降时,肺炎球菌就会趁虚而入,从呼吸道或血液侵袭器官,引起各种感染。轻微的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等,严重的会引起肺炎、脑膜炎甚至威胁生命。中华预防医学会因此最近启动了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危害性。

肺炎球菌主要通过打喷嚏或咳嗽时,从口部或鼻子发出的飞沫,或直接接触受飞沫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所以儿童或人多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等,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早期症状类似伤风感冒,如发烧、咳嗽,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气促症状,这是比较危险的。

让孩子远离先天性心脏病

  据统计,新生儿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七左右,我省是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而且多分不在农村和贫困家庭,这不但给患儿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这些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呢?

  什么是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在心脏发育阶段,受某些因素影响,使心脏某一部分发育停顿或异常所致的一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是小儿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据调查,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活婴总数的7‰―8‰,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主动脉缩窄、三房心、右室双出口、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一异位引流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心血管疾病。如果父母早期发现,及时医治,就能有效提高先心病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先心病的引发原因有哪些?

  先心病的发病与胎儿发育环境、遗传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感染因素,特别是母亲在妊娠2―8周时感染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时,其胎儿发生心血管畸形的几率较高。

  2、理化因素,如氨甲喋呤、马利兰、环磷酰胺等,或者接触大剂量的放射性物质等时,均有可能使胎儿发生心血管畸形。

  3、疾病影响,如糖尿病、高钙血症等,也可使胎儿发生心脏畸形。

  4、遗传因素,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有先心病病史者其子女的患病几率明显高于父母正常者。

  5、其他因素、单卵双胎发病机会较多。有些先心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心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先心病的发生有关。

  虽然引起先心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加强孕期保健,特别是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心病具有积极意义。

  小儿先心病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患有严重先心病的小儿在婴儿期(1岁以内)就可表现出症状,如果到了3岁症状不明显,说明先心病病情轻微。当出现下列症状时,父母就要考虑是否患有先心病:

  一、患儿往往精神不佳婴儿啼哭较少、哭声低弱,似乎很乖。稍大以后也常有种种疲惫不堪的样子,并能用语言表示精神不佳。

  二、不善笑先心病宝宝不易逗笑或反复逗弄才淡淡一笑,笑声低怯,断断续续,发笑稍长时便会呼吸增快,口唇发绀。

  三、发育迟缓先心病的儿童常发育迟缓,表现为前囱关闭迟、萌牙迟、语言迟、行走迟、反应迟钝而且常有营养不良。

  四、不爱动先心病患儿常不爱动,不论在家或在学校,常爱独自静坐、静站,而缺少儿童先天好动的本能,很少参与各种运动比赛或打闹活动。必须参加的体育项目或劳动,他(她)也显露出一种力不从心、百般无奈的状态。

  五、口唇青紫先心病的患儿只要活动(严重者在休息时)也会发生口唇青紫,这种青紫现象与心脏功能强弱及运动强度呈正比。心功能差,劳动强度越大,青紫越严重,甚至可发生面部、鼻尖、耳部、十指青紫。

  六、消化功能差常表现为食欲差、食量少,对任何食物缺乏狼吞虎咽状态,进食常慢吃细嚼、细吞细咽,即便如此,还常常发生恶心、呕吐、 泻、消化不良。

  七、免疫力低下患儿常因免疫力低下,加上肺血量增多,易并发急性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常因咳嗽、咳痰、咳血、发热、呼吸困难而求医。

  八、心脏听诊有杂音,当你侧耳在患儿心前区听诊时,会发现患儿心律不齐,第一心音或第二心音后出现附加像“咚呼答”或“呼答”声,且心音不清晰,这种声音医生叫心杂音,杂音广泛,声音宏亮,常提示先心病严重。

  确诊先心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见典型先心病,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即可作出诊断,并能估计其血液动力学改变,病变程度及范围,以定治疗方案。对合并其他畸形、复杂先心病,可结合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等检查,了解其异常病变程度,类型及范围,综合分析,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怎样治疗小儿先心病?

  新生儿筛查是发现先心病的最佳途径。用听诊器听诊,就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先心病。如有可疑表现,应该做超声心动图,这是确诊先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以前对于先心病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经皮穿刺导管介入治疗技术。

  一是手术治疗、症状明显者,不适宜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力争尽早手术治疗。虽手术成功率很高,但手术需要开胸,不仅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且遗留终身疤痕,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二是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术中仅需切开皮肤2mm至3mm,经穿刺动脉及静脉,插入直径2mm至3mm的导管,经导管操作完成治疗,术后6至12小时可起床活动,3至5天可出院。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不留疤痕以及“美容”效果等特点。目前主要适用于部分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三是内科治疗,安全地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具体措施包括、预防各种并发症等。

  何时治疗先心病是最佳时机?

  先天性心脏病绝大部分都可治疗,而且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可达到正常人的心功能水平,但适当的治疗时机很重要,以前讲1~8岁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合适手术年龄段。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大量仿生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一些病种的重新认识和临床经验,有一些病种必须在一岁以内进行治疗,甚至需要在出生后马上治疗。而临床观察发现,一些先心病在早期治疗后效果往往好于传统手术时机的效果。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患儿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其它器官损害,尤其是肺动脉血管的损害,如肺动脉高压,严重的可能丧失治疗机会。年龄过大,特别是6岁以上患者,因长期心脏负荷过重,较易造成器官不可逆的损害,此时治疗危险性相应增大,术后多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如果您的孩子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请尽早行心脏彩超检查,如果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早看有经验的心脏外科专科医生,医生会告诉您最合适的手术时间。

  怎样预防先心病?

  虽然先心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十分必要。孕妇应做好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早期的保健,如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及一些有害物质,长期接触放射线或接受放射线治疗者要在脱离放射线半年后再妊娠。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服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癌药、四环素、磺胺和激素类有可能致畸的药物等。不用含激素的化妆品。积极治疗原发病, 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营养缺乏。妊娠早期注意预防感冒很重要。防止胎儿周围局部的机械性压迫。为预防先心病,就应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


相关资讯:

请让孩子远离糖这种慢性病毒

  经常有人分析为何现在癌症越来越高发,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与很多年前相比,环境污染、放射线、工作压力都在威胁健康,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因素——糖。

  爱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这一点从新生儿身上就可以得到印证。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对甜味的接受要比对苦、酸和咸味快。只不过,以前没有这么多的糖可吃,更没有那么多含大量糖分的零食和饮料。人们的味觉被娇惯地越来越刁,连本来有点儿酸涩的水果都被改良得越来越甜,以迎合人们的口味。更最怕的是,甜蜜就像毒品,会让人上瘾,然后慢慢毒害人的躯体。

  这一点科学家早就得出了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发现,嗜糖比嗜烟更可怕,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吃糖会腐蚀牙齿,会影响视力,会造成胃溃疡,会导致尿路结石,会让人骨质疏松。更严重的是,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癌症。

  一边是医学家们在废寝忘食地研究各种药物,帮助人们对抗疾病、延续生命,另一边却是“奸商们”在夜以继日地调制各种甜蜜的“慢性毒药”,让人们痴迷难以自拔。

  为了蒙蔽那些甜食爱好者,食品商们还用人工甜味剂来替代糖,比如著名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比如著名的无糖口香糖和无糖可乐,以迎合那些减肥或者被医生叮嘱不能吃糖的人群。

  不过,这些化学甜味剂比糖更可怕,它们会导致癌症,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而且更难从身体中代谢出去。

  值得庆幸的是,戒掉糖瘾并不会比戒掉毒品、戒烟更困难。

本文Hash:913710e6b71af697fd0218ceeb7c04d175544b8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