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脱发

真菌性脱发: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癣,这是婴儿病理性脱发中最常见的一种。真菌会导致婴儿头部呈现圆形斑片状的脱发,而且脱发处露出的皮肤为粉红色或灰色,有脱屑并伴有宝宝剧烈的痒感。亲子育儿小编提示,因为严重情况下会形成斑秃,因此,这种脱发,需要用药治疗。

因缺钙和维生素造成的脱发:如果严重缺少维生素D和缺钙就会造成佝偻病,婴幼儿一旦出现佝偻病病症,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掉头发、哭闹、睡眠不安易惊醒、烦躁等。如果脱发的同时没有伴随系列症状,则只需为宝宝补充钙和维生素。反之,则可能是佝偻病,需立即带宝宝就医治疗。

神经紧张引起的脱发:这种脱发往往呈斑块状大范围脱落,俗称“鬼剃头”,学名为斑秃。通常是由于儿童神经紧张,受到惊吓,害怕,生气或是先天脾肾亏损而引起的,但详细的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斑秃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病理性脱发,可能会反复发作。亲子育儿小编提醒,一旦发生斑秃,需要妈妈及时带儿童就医并进行长期治疗。

免疫、代谢和营养问题引起的脱发:如果妈妈对这方面有怀疑,可带宝宝进行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微量元素、钙磷镁、免疫功能等的检查和诊断。

健康生活,快乐育儿,想获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儿资讯,想知道最温暖的亲子体验,敬请关注。

新生儿生理性脱发

宝宝生理性的脱发其实是源于宝宝体内激素变化而产生的,因激素引起的胎发的自然掉落,又称为胎发的自然更新。最先长出的头发只是暂时的,它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逐渐由黑变黄。通常婴儿的脱发现象开始于宝宝2-3个月左右,此时是少量的掉发,到4-5个月左右逐渐呈现出弥漫性掉落。这时,你会发现在婴儿床上、小躺椅上甚至是澡盆里散落着一簇簇头发,而且落发往往是由前往后开始的,所以乍一看,会觉得婴儿看起来有点秃顶似的,育儿小编告诉各位妈妈们,请不要惊慌,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人为干预,往往在宝宝一岁半左右,掉落头发的部位又会慢慢长出新发。

有时,新生儿头枕部位特别容易因为头发的掉落而呈现较秃的一块儿,被称为“枕秃”。往往是由于婴儿入睡时汗多,长时间保持固定的睡觉姿势,或是躺在床上爱转头四处张望而致使其头枕部位摩擦增大,渐渐造成了局部的脱发。这往往也是正常情况,无需太过担心。亲子育儿小编建议各位妈妈们只需勤换宝宝枕巾,适当为宝宝补充一些钙质即可。

健康生活,快乐育儿,想获得最新、最全面、最有趣的育儿资讯,想知道最温暖的亲子体验,敬请关注。

新生儿黄疸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同事老刘喜得贵子。小家伙长得非常可爱,但今天早上一起来,皮肤怎么黄黄的呢?老刘非常担心,孩子是不是病了?

新生儿皮肤发黄,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都会自行恢复,但是,也有部分黄疸预示着严重的疾病(称病理性黄疸)。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危险的信号呢?

专家解疑

怎样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不同。大约有80%的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一般更早,多在产后24~36小时出现,早产儿72小时内出现。

表现症状不同。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家长会发现孩子皮肤呈现浅黄,先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巩膜多半不黄,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都发黄,巩膜也发黄,排尿也黄黄的。同时还伴有精神不好,嗜睡,发热,吃奶少,呕吐,腹胀,水肿,腹水,肝脾肿大,以及贫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黄疸伴随的症状也不同。

持续时间不同。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显,7~10天后逐渐消退;若是早产儿,大部分都可能有黄疸,持续时间大约2至3周。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要长些,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一定引起注意。

胆红素指标不同。如是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毫摩尔/升;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毫摩尔/升。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足月儿大于205.2毫摩尔/升,早产儿大于256.5毫摩尔/升。

对父母来说,如果孩子在出生后有黄疸现象,就要格外注意,密切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果黄疸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就应该立即到医院,让医生给予诊断。

如何防治病理性黄疸?

凡是以往有过死胎、流产、早产或新生儿出生后很快死亡,或于出生后24~36小时内孩子出现黄疸的孕妇,在孕期都应接受定期检查,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对于其他类型的黄疸症,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父母应经常在自然光下观察孩子有无黄染以及黄疸的部位、程度等。

黄疸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患儿裸睡于温箱中,以蓝光照射来改变血中胆红素的结构,促其变为对神经组织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同时可结合药物治疗,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极重度患儿需采用换血疗法。

专家锦囊

母乳喂养与黄疸

母乳喂养的好处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你知道吗?母乳喂养还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呢!母乳喂养造成的黄疸有两种情况,一种称母乳不足性黄疸,一种称母乳性黄疸综合征,前者是不及时喂养或添加了母乳以外的饮品而造成的,后者是与母乳中某些物质有关。

母乳不足性黄疸:因为母乳喂养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胎便排出,而恰恰在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如果母乳喂养不足,肠蠕动减慢,势必导致胎便排出迟缓。胎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内,就会增加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胎便中的胆红素就会重新吸收入血,使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导致黄疸。

因此,加强母乳喂养,保证乳量充足,在无指征的情况下,尽量少给孩子添加母乳以外的食 ,是减少黄疸的最好办法。

母乳性黄疸综合征:病因不十分明确,母乳中所含某些激素抑制了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的活性,导致血中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中胆红酶增高,导致黄疸。这类黄疸的特点是出现较晚,消退缓慢。停用母乳3~5天,可见黄疸减退。而再重新喂哺后,黄疸会再度出现。

处理此类黄疸应有医生指导,因为,需要先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暂停母乳也是一种办法,但一定要在停哺期间定时将乳汁排出,以保持泌乳,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还可适量地口服葡萄糖水。重者需要医生指导治疗。

注意卫生,喂乳之前应先洗净双手;用温水洗净乳头;应选择母子均舒适的体位;用食指和中指将乳头放到孩子嘴里,然后按住乳房。但须注意的是不要让乳房压住孩子的鼻孔;在孩子自己不愿意吸吮后,将其小心抱起,在孩子背部轻轻拍几下,使其排出吃奶时吞进胃里的空气,以防止孩子溢乳;每次喂乳,两侧乳房都应有一定的吸吮时间,通常先吸一侧,然后调换另一侧;下次哺乳时则先吸吮另一侧,每次都应更换;每次喂乳之后,应及时挤掉乳房内剩余的乳汁;不提倡哺乳前给新生儿加用任何饮品,其中包括糖水或代乳品等。

本文Hash:cbe62924e809388f6578c040ab374a0a8deb0de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