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秋季腹泻是因为感染轮状病毒而引起的,多发于秋冬季节,6个月至2岁宝宝最易被感染。在感染了轮状病毒后,有时可能会发烧。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激烈呕吐等。

秋天到了,宝宝们又要面临秋季拉肚子的困扰。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疾病,这个季节正是宝宝,尤其是6个月龄至2岁的宝宝拉肚子发生率极高的时期。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宝宝秋季拉肚子的多发季节,以10至11月份为高潮。秋季宝宝患拉肚子主要是由于父母和孩子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得此病。发病者多见于5岁以下,尤其是3岁半以内的宝宝。临床病状以拉肚子为主,伴随发烧,呕吐及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宝宝拉肚子时,大便减少,哭的时候眼泪较少,大便成水质且次数多。

小儿腹泻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宝宝秋季拉肚子的内因是因为宝宝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所以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相对不够成熟,所以,宝宝更容易患肠炎。秋季拉肚子的外因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人工喂养的孩子。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会有细菌感染的可能,病毒就会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拉肚子多发生在8至12月份这4个月当中。

秋季宝宝拉肚子表现为感染病毒后,潜伏期为1至3天。在消化道症状出现前,约20%至30%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突然,多数患儿最初是发热,体温可达38-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有严重水样拉肚子和呕吐。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拉肚子之前,持续2至3天。拉肚子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8天。拉肚子初期1至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便,黏液少,很少腥臭味,化验检查大便脓细胞很少见,多有严重的口渴和明显的烦躁,一般有轻度或中度脱水。宝宝患上秋季拉肚子后多导致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和多种感染。如鹅口疮、中毒性肝炎;营养不良、贫血和维生素缺乏。预后的好坏决定于当时的营养状况和治疗的迟早。一般来说,秋季拉肚子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拉肚子时则由于机体调节功能较差,所以预后相对也较差。

宝宝发生了拉肚子应如何护理呢?

1、护理拉肚子病儿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以随时喂水、米汤、果汁,最好喂服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拉肚子、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现各医院和药店均可提供此药。服用方法是将一小袋口服补液盐溶于500毫升温开水中,在一天内分多次服用。服用量的多少以“丢失多少,补充多少”为原则。

2、对于拉肚子病儿的饮食原则是: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若病儿不是母乳喂养的可用病儿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继续喂养。6个月以上病儿可继续吃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粥、面条、鸡蛋、蔬菜等。但加工要细、碎使之容易消化,避免在拉肚子时变化食物品种或给不易消化食物。

3、护理感染性拉肚子病儿,应做好消毒隔离,食具、水杯、水瓶要经常消毒。衣物要勤洗、勤晒。护理病儿后的双手应反复清洗后,再做其它事情。

4、做好臀部护理: 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肛门及周围,预防发生臀红及泌尿系感染。如已形成臀红,可涂鞣酸软膏或金霉素鱼肝油等。

5、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病儿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多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6、缓解肠痉挛,减轻腹痛:拉肚子的病儿往往因肠痉挛引起腹痛,进行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肠痉挛,达到轻疼痛的目的。要盖好腹部,防止受凉;还可用热水袋热敷;喝些热饮料或用温手揉摸病宝宝腹部。

小编总结:家庭治疗秋季腹泻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在宝宝不呕吐的时候,父母要耐心地频频给他喂口服补液,就像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的病情就不会恶化,这样不但能减少医疗开支,最主要的是减轻了住院输液带给宝宝的痛苦。

小儿发烧如何做好家庭护理?

  “夺命退烧药”尼美舒利事件仍在风口浪尖上翻腾,不少家长因而出现了“退烧药恐惧症”:“孩子发高烧,有家长说宁愿直接吊针也拒绝使用效果较好的退烧药。”广州市内多家医院的儿科医生直呼此举“太盲目”。

  对家长来说,宝宝发烧是最头疼的事情:去医院吧,怕医生说没啥事,回家多喝水就好,那不白跑一趟?在家护理吧,又怕把握不准,出现更严重的问题。究竟家长们应该把握什么处理原则?本期《健康周刊》邀请了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陈德晖为读者提供科学的指点。

  精神差活动少或是发烧信号

  据陈德晖主任介绍,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6~37.4℃,儿童体温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气温高、穿衣多、喝水少、水分丢失(流汗、腹泻)等导致体温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37.5℃。若体温超过37.5℃,可定义为发热。一般来说,儿童的体温为37.5~38℃属低烧,38.1~39℃是中度发热,39.1~40.4℃属于高烧,40.5℃以上则是超高热。感染(如病毒、细菌等)常是引起发烧的常见原因。小儿发烧原因可大可小,轻者只是轻微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自限过程,通过大量喝水3~5天可能就好了,严重者则可能引发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

  “发烧是一个信号,它是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而发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应激能力,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家长不必过分紧张。”陈德晖介绍说,小儿发烧常伴有体温升高、额头烫、精神差、活动减少等表现,这时家长应切记掌握好密切测温、按需降温等技巧,并及时带宝宝到医院。

  陈德晖主任表示,要注意小儿发烧时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喘气、腹泻、呕吐、甚至一些异常,如心前区疼痛、尿痛、腰痛等,就需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婴幼儿因为发烧伴随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有躁动、厌食、吐奶、腹泻、哭闹不安等,家长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38℃以下别急着用退热药

  陈主任建议,家长发现小儿发烧如果没有特殊症状,不必惊慌,可在家里及时采取一些处理以缓解症状。据介绍,约30分钟~1小时为儿童测量一次体温,体温在38℃以下低烧范围的,多喝水和密切注意观察;如果体温超过38.5℃以上,可用退热贴或口服退烧药进行降温,并做好去医院诊治的准备;当体温超过39℃则应该到医院诊治,距离医院较远的应该服退烧药后再出发;超高热者,必须服用退热药同时去医院诊治;使用退热药无效或发热超过3天者应到医院诊治。

  据陈主任介绍,小儿发烧时,有些脸色红红的,手脚暖,说明四肢循环还好;但如果有脸色发青、手脚冰冷的,说明感染的毒素在身体里作用比较强烈,有循环不好的表现,就需要去医院进行就诊,而不应该等到高热才就诊。

  另一方面,有4%~12%的小儿在高热时(常在39℃以上)会发生抽搐,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小儿,则需要提前进行物理降温(喝水、温水擦浴等),在38℃经物理降温无效时就可以服用退烧药,也可以提早到医院就诊。

  就诊前后家庭护理很重要

  儿童发烧在38.5℃以下、无特殊症状,家长做什么方法可以缓解症状?据陈主任介绍,最好选择是物理降温,首要是多喝水,包括白开水、鲜榨果汁、粥水等,能助发汗防虚脱,并能调节体温;注意房间的舒适透气,如果在夏天,最好能保持26℃比较适宜,但通风时注意不要让风直接吹着宝宝。

  此外,还要根据小儿的情况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四肢保暖,这时可给宝宝盖些被子,穿适度的衣服,不适宜用温水澡或擦酒精;如果宝宝四肢温热,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也可以用温水(37℃)毛巾擦身体、洗温水澡等;若全身出汗,则需要用干毛巾擦汗。”即使在医院候诊或在家里,家长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上述的方法让孩子舒服一些。

  发烧时,胃肠消化力会有所减退,应为宝宝准备一些可口的、富有营养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新鲜水果、蔬菜、烂粥、面条等。

  医生提醒

  宝宝吃退烧药有讲究

  陈德晖主任告诉信息时报记者,儿童用药在用量上有严格限定,儿童既往的用药情况、体重和年龄都是用药的依据,有些退烧药物对不同体重儿童的服用剂量有具体规定。家长为宝宝服药时,一定要看清儿童每公斤体重对应的剂量,有些退热药甚至规定了1天最多使用的次数。

  另一方面,不同的退烧药最好不要随意地互相并用,因为加在一起有可能会使毒副作用叠加。“面对孩子发烧,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其间要不要吃退烧药、要不要输液、要不要吃消炎药,应视其病情而定,有些病毒高热发烧可能会持续几天,有自限的过程;在服药、治疗上要求猛、快,吃一二次没有退烧就换药、多种感冒药与退热药组合服用等不可取,对于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陈主任还提醒,对刚成为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在婴幼儿第一次出现发烧时,应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小儿的身体情况指导降温措施和退烧药的使用

(编辑:张蔚蔚)

如何做好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

医学上通常把发生在秋季,先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水泻称为秋季腹泻。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最常见,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故称之为“秋季腹泻”。

如何做好小儿-]-01的护理

传染源来自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急性期患儿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后第3~4天排病毒量最多。该病传染性强,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传播或流行,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6月龄至3岁的小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但以6~11月龄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被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往往起病急,呕吐、腹泻、发热、脱水是其主要症状。患儿最初表现为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早期呕吐先于腹泻,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呕吐持续2~3天,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乳白色样,偶有黏液,无脓血,多无特殊腥臭味。绝大多数病例有发热,由于患儿频繁腹泻与呕吐,进食又少,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出现精神委靡、嗜睡、神志不清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进而危及生命。病情较轻者,经积极治疗,腹泻在一周左右可治愈。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正常情况下为自限性疾病,且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为轻症。

小儿秋季腹泻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口服止泻汤、微生态制剂、中医推拿等,但腹泻患儿在家庭中的治疗及护理也非常重要。对发生了轻———中度脱水的患儿需液体补充治疗,可使用高效又价廉的口服补液盐进行口服补液疗法,起到防治脱水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第一种是米汤加盐溶液替代。具体配方:米汤500毫升(1斤装酒瓶一瓶)+细盐1.75克(啤酒瓶盖的一半),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第二种是糖盐水替代。具体配方:白开水500毫升+白糖10克(2小勺)+细盐1.75克,随时口服。配制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推荐的比例制作,如果糖过多,腹泻可能加重;盐太多,对小孩有害。如果盐太少,效果会比较差。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太少,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

重视腹泻患儿的饮食调理。禁食会导致营养补充不足,患儿会因饥饿哭闹不止,易发生低血糖,体重明显减轻,对身体的恢复不利。如继续喂食,体力恢复快,抗病能力较强,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因此,医生会提倡从稀到浓、少食多餐的方法。母乳喂养患儿可自由吃奶及喂水,适当增加喂奶次数;人工喂养患儿可先喂稀释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2~3天,还可把奶煮沸,去掉上面的奶皮,降低脂肪含量,成为脱脂奶,以后逐渐增至全奶;吃配方奶粉腹泻的孩子,可购买专门在腹泻期间食用的配方奶粉。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选用米汤、稀饭、面条、牛奶、藕粉、菜汁、果汁、鸡蛋汤等流质饮食,易于消化吸收。待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开始恢复正常进食时要注意先从流质至半流质,再到软饭的逐渐过渡。

宝宝腹泻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神志、精神状态、面容、四肢温度、脉搏等变化,注意有无脱水现象及脱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次数、量及性状,并认真做好记录。保留一些新鲜大便及时送医院化验,最好隔一两天化验一次,这样会更准确,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家长要注意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等人多的地方去,保持 内空气新鲜、空气流通,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做好隔离消毒,患儿用过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图书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这样可以阻止传染。家长护理患儿前后都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每次便后都要为患儿清洗臀部,防止发生尿布皮炎,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被粪便尿液浸渍而出现“红屁股”。

小儿腹泻并发热者,护理时要脱去孩子身上过多的衣服,口服退热药,同时给予冰袋冷敷等降温措施,这样有利于体温降至正常。如果患儿体温持续升高、精神委靡、腹泻频繁、面色苍白时,就必须立即送医院治疗。

随着夏季暑热的离去,秋季气候渐渐转凉,寒冷会加强肠蠕动,加重患儿腹泻,家长要多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工作,及时添加衣被。为了防止轮状病毒对人类的侵袭,国内外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有效的疫苗,秋季腹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小编总结:秋季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只要适当调整饮食,采用食物疗法,大部分孩子在一周内就可以痊愈。

本文Hash:ba3a2c976b07e27ca335da82367095d50c1bf44d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