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常被忽视的10个诱因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中耳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曾经有妈妈问医生,中耳藏在耳朵里头,病菌是怎么跑进去的呢?医生的答案很简单:人的鼻咽与耳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小孩子的咽鼓管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而且正好与中耳相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感染,就容易由咽鼓管上行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所以,鼻咽部的保护对预防中耳炎是很有意义的。“但家长们经常会忽视这方面的生活细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林晓洁表示,临床中有10个因素可能引起中耳炎,家长应该提高警惕。

小儿中耳炎常被忽视的10个诱因

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易从咽鼓管而进入中耳,发生感染可相互影响。

对策: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去除病因,不要让它进一步发展。

2、躺着喂奶。这种喝奶的姿势容易把奶呛到鼻咽部,从而引起感染。

对策:让孩子斜靠在妈妈的怀里吃奶。

3、使用安抚奶嘴。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安静,经常塞一个奶嘴给孩子含。长时间这么吸吮,容易产生细菌、病毒感染。

对策:不要为了图方便就使用安抚奶嘴,父母的陪伴和拥抱会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4、孩子哭闹。鼻涕眼泪倒流或食道反流,也可能呛到鼻咽部引起感染。

对策:用音乐疗法安抚孩子是个不错的主意,尤其是悠扬的古琴曲、古筝曲能帮助舒缓情绪。

5、掐鼻梁。因为嫌小孩的鼻梁不够高,家长有事没事就用力掐几下。太过用力可能导致鼻咽内膜充血水肿,产生炎症。

对策:孩子的鼻梁不是掐出来的,别再做傻事了。

6、擤鼻涕。鼻塞的时候,把鼻涕擤出来是很舒服的事,可有的家长同时捏着孩子两边的鼻翼,鼻腔的内压过大,也容易引起鼻咽内膜充血水肿感染。

对策:擤鼻涕时,鼻孔应该是堵一边、通一边,两边交替。

7、游泳或洗澡。游泳和洗澡时可能会耳朵进水,也可能通过鼻咽喝进或吸进不干净的水,然后发生感染。

对策:建议给小婴儿捏着耳朵洗澡,孩子游泳最好戴上耳塞。

8、掏耳朵。有的家长看孩子耳屎多,以为影响听力,就帮小孩掏。这样很容易把耳朵掏坏,引起感染。

对策:耵聍(即耳屎)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平时不要乱掏。即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也应到医院请医生帮忙。

9、空气不流通。搭乘火车、飞机、地铁等比较密闭的交通工具,或在门窗紧闭的幼儿园、商场等地方,很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对策:别在孩子的活动范围吸烟,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

小编总结:要保持孩子处于空气新鲜的环境里,保持鼻腔通畅,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积极治疗耳鼻喉疾病,擦鼻涕的时候不能用力同时挤压两侧鼻孔,应该单侧擤鼻涕,游泳或洗澡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多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预防感冒。儿童游泳的时候要带耳塞,这样水就进不了耳朵,诱发小儿中耳炎,若孩子耳朵疼痛时,家长可以用一块清洁的毛巾热敷耳部,或用热敷垫,皆可缓解耳朵痛。

小儿中耳炎易被忽视的10个诱因

中耳炎是儿科的常见病,曾经有妈妈问医生,中耳藏在耳朵里头,病菌是怎么跑进去的呢?医生的答案很简单:人的鼻咽与耳部是通过咽鼓管相连的,小孩子的咽鼓管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而且正好与中耳相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感染,就容易由咽鼓管上行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所以,鼻咽部的保护对预防中耳炎是很有意义的。“但家长们经常会忽视这方面的生活细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儿科主任林晓洁表示,临床中有10个因素可能引起中耳炎,家长应该提高警惕。

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后,细菌易从咽鼓管而进入中耳,发生感染可相互影响。

对策: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去除病因,不要让它进一步发展。

2、躺着喂奶。这种喝奶的姿势容易把奶呛到鼻咽部,从而引起感染。

对策:让孩子斜靠在妈妈的怀里吃奶。

3、使用安抚奶嘴。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安静,经常塞一个奶嘴给孩子含。长时间这么吸吮,容易产生细菌、病毒感染。

对策:不要为了图方便就使用安抚奶嘴,父母的陪伴和拥抱会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4、孩子哭闹。鼻涕眼泪倒流或食道反流,也可能呛到鼻咽部引起感染。

对策:用音乐疗法安抚孩子是个不错的主意,尤其是悠扬的古琴曲、古筝曲能帮助舒缓情绪。

5、掐鼻梁。因为嫌小孩的鼻梁不够高,家长有事没事就用力掐几下。太过用力可能导致鼻咽内膜充血水肿,产生炎症。

对策:孩子的鼻梁不是掐出来的,别再做傻事了。

6、擤鼻涕。鼻塞的时候,把鼻涕擤出来是很舒服的事,可有的家长同时捏着孩子两边的鼻翼,鼻腔的内压过大,也容易引起鼻咽内膜充血水肿感染。

对策:擤鼻涕时,鼻孔应该是堵一边、通一边,两边交替。

7、游泳或洗澡。游泳和洗澡时可能会耳朵进水,也可能通过鼻咽喝进或吸进不干净的水,然后发生感染。

对策:建议给小婴儿捏着耳朵洗澡,孩子游泳最好戴上耳塞。

8、掏耳朵。有的家长看孩子耳屎多,以为影响听力,就帮小孩掏。这样很容易把耳朵掏坏,引起感染。

对策:耵聍(即耳屎)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平时不要乱掏。即使孩子感到不舒服,也应到医院请医生帮忙。

9、空气不流通。搭乘火车、飞机、地铁等比较密闭的交通工具,或在门窗紧闭的幼儿园、商场等地方,很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对策:别在孩子的活动范围吸烟,创造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

小儿急性中耳炎的防治

“五一”期间,我接诊了一个4岁男性患儿:五天前开始发热,伴有流涕、咳嗽,家长在家里自己给小儿服了一些感冒药,现在仍发热不退,且突然哭闹着喊叫耳朵痛。我让家长赶紧带孩子到五官科检查耳朵,五官科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实,类似病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

为什么小儿感冒后易患中耳炎呢?这主要与小儿耳朵的解剖特点有关。与成人相比,小儿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炎症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小儿急性中耳炎有哪些表现呢?

1.全身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畏寒及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耳痛中耳炎时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剧。较大儿童会诉耳痛,婴幼儿由于不能诉述耳痛,可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因为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重,所以小儿不肯吃奶。

3.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鼓膜一旦穿孔,耳痛可顿减,体温也随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患儿也随之变安静了。

4.传导性耳聋家长可发现听力有所下降,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

小儿一旦患了急性中耳炎,必须积极治疗,包括全身用药及局部用药两方面。全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药至脓液停止、鼓膜充血消失后1周,彻底杀灭细菌,以防“死灰复燃”。局部用药包括:鼓膜穿孔前,可用2%石碳酸甘油滴耳,以达消炎止痛目的。鼓膜穿孔后可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脓液,再用0.25%氯霉素或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感染完全控制、炎症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小儿急性中耳炎关键在于预防。下面给家长介绍一些预防事项:

喂奶姿势和方法要正确。婴幼儿要抱起来喂哺,人工喂养儿喂哺时不要太多、太急。喂哺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

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切勿同时捏住双测鼻孔擤鼻涕,要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要注意防止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引起感染而波及中耳;家长不要随便挖耳屎,有一些家长喜欢用牙签或火柴梗给小儿掏耳屎,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不恰当地挖耳屎易将鼓膜戳破,使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地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小儿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时,病原菌易侵犯中耳引起中耳炎;儿童出牙期常有低热、抵抗力下降,易发生中耳感染。这些情况都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本文Hash:22e575998b2373fa059c5588e55d6cf66c8ac9bb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