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高发季宝宝小药箱早准备

宝宝并不是一生病马上就要去医院挂急症的,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先在家观察、自行用药,情况得不到控制或好转得很慢再去医院也不迟。

感冒发烧高发季宝宝小药箱早准备

感冒

症状关键字:鼻塞、流涕、咳嗽

感冒可能是宝宝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了,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两种。感冒其实并没有特效药,最好的治疗就是多喝水和休息。如果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微咳或咽部不适,只需多喝水、补充维C、注意休息,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就要用药了。

艾畅是专门针对无发热症状的婴幼儿感冒而配制的,无严重胃肠刺激、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副作用。备有专用滴管能准确控制药量。

感冒伴发烧

症状关键字: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体温升高超过0。5℃就称为发烧。宝宝感冒后最常见的继发症状就是发烧。大部分宝宝,在热度不是很高的时候,精神状态都非常良好,让爸妈不易查觉。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同时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多喝水和采用一些物理退热的方法。一般认为,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给宝宝吃退热药了。

泰诺是儿童感冒药市场中唯一的混悬液,有效遮盖了药物的苦味。同时采用了中国儿童最喜爱的香橙口味,孩子更喜欢。能减轻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发高烧

症状关键字:体温39以上,继续上升中

宝宝的体温超过39℃,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后遗症,所以发高烧时一定要用退热药及镇静药。宝宝发烧忌滥用退热药。退热药多有副作用,有的甚至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出血、溶血等严重反应,多用无益。宝宝发高烧爸妈总是焦急万分,希望退热越快越好,其实退热过快、过猛,可致小儿体液大量丢失,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所以退热应温和,不宜操之过急。

美林安全可靠,不含阿司匹林和酒精。备有专用滴管,能准确控制药量。水果口味,性质稳定,可加入牛奶、果汁等服用。双层儿童安全瓶盖,确保儿童安全。

需要立刻带宝宝挂急症的状况列表

1、意识障碍对外界的刺激变得木然,无论怎么刺激都没有反应。

2、持续发烧当3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烧或是超过3个月的宝宝发烧超过3日以上,或任何时候发烧超过39.5℃。

3、活动力差精神状况不佳,活动比平时少。

4、异常哭闹哭闹到无法安抚的程度。

5、剧烈呕吐吃下的食物几乎全部吐出,呕吐物带有血丝或血。

6、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正常值(婴幼儿正常呼吸应为每分钟30~40下)。

7、脱水超过8个小时未小便,并伴有口唇干燥或眼眶凹陷。

8、肤色异常皮肤颜色变灰白或紫色,皮肤发现出血点或紫斑。

9、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正常值(婴幼儿正常呼吸应为每分钟30~40下)。

10、抽筋经常发生抽筋

小编总结:在宝宝有感冒症状却无发热的情况下,不宜使用带有退热作用的感冒药物。针对感冒的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用些药物,控制疾病的发展。当宝宝感冒发烧出现如下症状时,爸妈应引起重视,立刻带宝宝去医院挂急症。

宝宝感冒发烧,妈妈的小药箱

  6个月以后的宝宝很容易生病,最最容易患的疾病就是感冒和发烧了。宝宝一生病就会显得很焦燥、很难哄,搞得爸妈急得没了方向。其实,宝宝并不是一生病马上就要去医院挂急症的,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先在家观察、自行用药,情况得不到控制或好转得很慢再去医院也不迟。

  宝宝感冒发烧要准备哪些药

  感冒了……

  症状关键字:鼻塞、流涕、咳嗽

  感冒可能是宝宝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了,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两种。感冒其实并没有特效药,最好的治疗就是多喝水和休息。如果只有鼻部症状,如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微咳或咽部不适,只需多喝水、补充维C、注意休息,可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感染涉及鼻咽及咽部,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炎、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和增生,有时淋巴结可稍肿大,发热可持续2~3就要用药了。针对感冒的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用些药物,控制疾病的发展。

  [专家TIPS]

  在宝宝有感冒症状却无发热的情况下,不宜使用带有退热作用的感冒药物。艾畅是专门针对无发热症状的婴幼儿感冒而配制的,无严重胃肠刺激、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副作用。备有专用滴管能准确控制药量。

  MOM TIPS(用药心得)

  轻度感冒,我一般会给宝宝吃中成药,比如抗病毒口服液或是三九小儿感冒颗粒。如果鼻涕流得很厉害的话,我还是会选择西药,因为见效快。——四月辰妈

  感冒伴发烧

  症状关键字:发热、头痛、咳嗽咽痛

  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体温升高超过0.5℃就称为发烧。宝宝感冒后最常见的继发症状就是发烧。大部分宝宝,在热度不是很高的时候,精神状态都非常良好,让爸妈不易查觉。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同时保持家居空气流通、多喝水和采用一些物理退热的方法。一般认为,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给宝宝吃退热药了。

  [专家TIPS]

  泰诺是儿童感冒药市场中唯一的混悬液,有效遮盖了药物的苦味。同时采用了中国儿童最喜爱的香橙口味,孩子更喜欢。能减轻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喷嚏、流涕、 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MOM TIPS(用药心得)

  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宝宝发烧时要特别注意了,因为他们发高热时会发生惊厥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爸妈有一方小时候发生过高热惊厥,那么这个“特质”极有可能会遗传给宝宝。这类宝宝发烧时常常体温上升得很快,他们应该在体温达到38度时就要吃退热药了,因为等待药物起效大约需要半小时。——聪聪小和尚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宝宝感冒发烧安全用药小常识

导读:宝宝感冒发烧安全用药小常识,感冒发烧是每个小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们总不能事无大小都往医院跑,浪费精力不说还容易造成宝宝交叉感染二次伤害。所以说父母们懂得一些对付感冒的用药小常识就非常有必要了。其次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时候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

1.安全经典的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缓解发烧给宝宝带来的不适,以便宝宝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其二是预防宝宝可能因为高烧引起的高热惊厥。提示一点:有过一两次高热惊厥通常不会对宝宝大脑发育造成影响,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但反复高热惊厥对宝宝大脑多少会造成一些损伤。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2.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每次最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4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千克,则每次能给的最大剂量是150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千克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常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毫克或650毫克,每4~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单次最大剂量1000毫克,一天最大剂量4000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都可以使用,不会伤害胎儿,也不会影响到哺乳中的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液体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实际上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经过肝脏,也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因为药物直接就从肠道黏膜进入血液了。但是,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千克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千克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毫克。

3.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次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6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成人常规用量为每次200~40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一天最多4次,一天最大剂量2400毫克。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4宝宝高烧,千万不要使用酒精擦拭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只能交替使用布洛芬,因为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

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另外,吃药退烧时要多喝水,加 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像洗温水澡或温湿毛巾擦拭全身,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本文Hash:833673206e5e5478e17bc3dacc64a71408bdef08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