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信号宝宝疾病的征兆

五个信号宝宝疾病的征兆

孩子是否有活力,是否像往常一样吃得香睡得着,这些都是判断身体状况、是否需要上医院看病的标准,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判断。

信息一:动若脱兔变呆若木鸡

绝大多数小孩都是活泼好动的,即使安静的小孩,只要身体健康一定是精神饱满、活力十足的。如果你家孩子一反常态,精神状况变差,以前生龙活虎活蹦乱跳,现在神情呆滞动几下都不耐烦。以前能吃能睡,现在食欲明显下降睡眠烦躁不安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信号,值得重视。

有时孩子即使有点小不适,但如果跟往常一样,精神状态良好,说明身体机能状态还好,无需太过担心。

信号二:“变脸”了

脸色也直接反应身体指标,如果你家孩子平日脸蛋红扑扑地像红苹果,现在脸色灰灰青青的,一定不是好征兆。

信号三:哭得响亮才健康

新生儿还不会说话,哭是他们唯一的表达方式,无论饿了、拉了、不舒服了、睡醒了都用哭声告诉父母。细心的家长也能从哭声中分辨出不同状况。有些孩子耍赖皮,虽然哭得面红耳赤、肝肠寸断,但一定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而生病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可能会无缘无故激烈恸哭,可能一反常态哭得有气无力,还可能由“爱哭鬼”变得异常安静……其他哭声哪怕再“伤心欲绝”让闻者动容,只要孩子脸色跟往常一样就代表没有严重疾病。

信号四:大小便改变

腹泻是小儿常见问题,有时,父母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注意饮食清淡,不用吃药孩子就能好转,但有些征兆代表疾病性质不同,值得重视要请医师处理。如果孩子呕吐、腹泻次数很多,或虽然次数不多,但是有水样或者血样的便便,或伴有明显少尿,则需看医师。

信号五:孩子的反应力

孩子反应快不快也是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孩子不似平常醒目机灵,懵懵懂懂甚至神志不清,或者语言变得不连贯,反应明显变慢是疾病的征兆。

孩子出现上述任意一个信号,都是肌体疾病状态的表现,甚至代表重大病症,别耽搁,建议立刻上医院儿科检查。上面这些征兆对医师也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如果一时不能确定疾病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甚至留院观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些小病小痛,如果没有上述异常信号说明情况不会太严重,家长无需过度担心,或急于看病。

冬季气候变冷了,更加不能缩在家里,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增加户外活动,这能帮孩子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才是预防疾病的好方法。

疾病:宝宝生病前的13个小征兆

  宝宝生病很难早期发现,因为他们不会象大孩子一样诉说自己的症状不适,对在幼儿园的宝宝,老师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注意宝宝平时的外观和行为,如果宝宝突然有异常的情况,多表示孩子生病了,下面是宝宝生病时的常见先兆:

  1. 烦躁不安,用什么方式引逗都效果不大.

  2. 特别疲惫,精神不好.

  3. 面色潮红,或苍白,发绀

  4. 头痛,呕吐,或耳痛

  5. 皮肤出现暗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丘疹

  6. 出冷汗,寒战

  7. 前额发冷或发热

  8. 胃口差,不愿吃东西,或伴有呕吐

  9. 肚子痛

  10. 大便次数或形状改变

  11. 小便量减少或增加

  12. 抽风,颈部僵硬

  13. 疼痛又不愿别人触摸痛、处

  一旦出现上述情形,我们首先给宝宝测体温,一定要用体表测量,并联系家长,因小儿病情变化快,发现异常,无论病情轻重,均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注意:宝宝生病前的五个信号

婴儿抵抗力差,各系统器官尚在发育当中,其功能并不成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而小宝宝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有何不适,患病后症状又不够典型,往往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在日常生活时,妈妈们要留心观察各种举动,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身体信号一:哭闹不安

伴发表现可能发生的健康相关问题

持续地哭闹不安、并且精神较差。如果宝宝持续地哭闹不安,而且精神状态萎靡不振,食欲不佳,妈妈首先要确定宝宝是否发烧了,测量后如果体温过高,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

哭闹不安,触及某一部位后哭闹加重。如果宝宝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皮肤方面有的问题。这时妈妈要细心查看身体各部位有没有异常,如臀部、颈下、腋下皮肤皱褶处是否发生皮肤糜烂,耳朵、脐带处是否流脓等。在排除以上可能后,妈妈应带宝宝去医院诊断一下是否患有其他外科疾病。

突然哭闹、哭声高而尖、眼神呆滞。突然间大哭大闹,且哭声高而尖,并无间歇,还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这时很可能是宝宝的脑部出现病变。妈妈应立即带宝宝去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

持续哭闹、哭声微弱、呼吸急促。宝宝的哭声微弱,并有咳喘,在安静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50次),气促,体温升高或也不升高反而身体发凉,这种情况通常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应马上去医院救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患此症的小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口吐白沫的症状。

阵发性剧烈哭闹、哭声响亮,后逐渐微弱变轻、屈膝缩腹,反复发作、面色发白、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出血。这是宝宝发生肠套叠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一旦延误,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病。妈妈要格外注意。

间接性地、身体某部分稍一碰触就会哭叫或轻微活运动就会引发响亮哭声、患肢软而无力。由于意外伤害造成宝宝关节脱臼或骨折,妈妈在送宝宝去往医院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受伤部分活动的次数,并尽可能给与相应部位的固定,避免二次伤害,适当安抚宝宝的情绪。

温馨提示

通常,宝宝会用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舒服,妈妈可通过不同的哭声来帮助判断宝宝的需求或是否生病了。婴幼儿哭闹可分为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当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啼哭时,妈妈应该先从生理性角度出发,看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了、困了等等,逐一排除后,再考虑病理性因素,必要时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身体信号二:精神萎靡

伴发表现可能发生的健康相关问题

两眼直视、目光呆滞。如果宝宝突然两眼直愣愣地,目光呆滞,表现异常,就可能是惊厥的先兆,妈妈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嗜睡、囟门突出、颈项强直。宝宝总是睡不醒,囟门部位突出,头颈变硬,这就可能是脑部疾病的先兆。

少动或不动、不哭闹。如果宝宝的精神状况非常差、少动或者较长时间不动,抓他的手也没有反应、比较安静、不哭不闹。那宝宝可能患有非常严重的疾病,需立即送往医院确诊。

温馨提示

健康的宝宝一般很有精神头、爱笑、情绪较为活跃、双眼灵活、有神,身体受到“刺激”后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宝宝生病了,则会表现得反应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身体信号三:食欲不佳

伴发表现可能发生的健康相关问题

伴有打嗝、呕吐或不断放屁,或便次增多。如果宝宝不断打嗝或放屁,且散发浓烈的酸臭味,多半是因为积食导致的消化不良。

不吃饭、吃饭 以后哭泣、爱流口水。如果宝宝不肯吃饭(奶),或者吃饭(奶)后不断哭泣,并伴有流口水。妈妈可仔细观察宝宝的嘴巴里面,是否有破损或口腔感染。

精神萎靡、不哭不闹。呼吸道感染、全身性感染症都会引起宝宝的食欲下降,通常还会伴有咳嗽、呕吐、精神不振等其它症状。

不吃饭、并伴有哭闹。宝宝一旦不肯吃奶,还大声地哭闹、喜欢张着嘴巴呼吸,很可能是由于鼻腔里面被分泌物污物堵住,无法顺畅呼吸。妈妈可先检查一下宝宝的鼻子,并将里面的脏东西清理出来。

宝宝得了红臀(俗称红屁股),会因为局部过于难受从而影响食欲,此时妈妈要及时更换纸尿裤,勤洗小屁屁,小心呵护宝宝的娇嫩皮肤。

吃奶次数减少,甚至不想吃奶,并且精神萎靡。宝宝发烧也会导致食欲下降,吃奶次数减少,而且精神不佳。妈妈应在测量体温过后,予以适当护理。

小贴士

宝宝在患病时,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不想吃饭、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或吃奶时表现出吸吮无力或闭嘴摇头。这就是在告诉妈妈“我生病了”。此时,妈妈就要注意了。对于哺乳期宝宝,通常会在15~30分钟内吃饱,饱后有满足感,不哭闹,情绪极佳。

身体信号四:大便异常

伴发表现可能发生的健康相关问题

大便气味异常。如果宝宝的大便气味酸臭,半多是因为吃得量太多导致消化不良。对于吃奶粉的宝宝,要适当控制奶量。

大便有血。宝宝大便出血。妈妈首先要观察其颜色:如果呈鲜红色,可先检查一下宝宝是否存在肛裂或息肉;如果颜色较深或有粘液、量较少,或有粘液、脓血,就该考虑宝宝是否患有肠炎或者痢疾,需立即去往医院诊治。

大便呈灰白色。宝宝的大便呈灰白色,那就说明宝宝的胆道可能阻塞,造成胆汁无法流入肠道使大便不能改变颜色,要马上送往医院救治。

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有粘液质、次数和数量有所增加。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如果腹泻时还伴有精神萎靡、发烧等症状,就说明宝宝体内患还有感染,应该立即就医。

小贴士

宝宝的大便也是反应身体健康的重要信号之一。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会通过宝宝的排泄物显现出来。所以每天观察宝宝的便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吃母乳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有酸气、无臭味。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软条状。

身体信号五:面色较差

伴发表现可能发生的健康相关问题

面色苍白并有口唇、甲床苍白。贫血宝宝常见面色苍白并有口唇、甲床苍白。妈妈应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解构。

面色发红,而且伴有哭闹或精神不佳。当宝宝发烧时,面色会发红,并伴有哭闹或精神不佳等症状。妈妈最好先采用物理方法帮助宝宝降温。

面色发青,特别是鼻梁两侧较为明显。宝宝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容易引发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肚子疼或肚子不舒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确诊。

面色青紫。通常面色青紫是由于缺氧所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妈妈们,要时刻留意宝宝面色。

小贴士

对于新生儿来说,若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有可能是因为母子血型不合。若黄疸又重新出现后,颜色较前见深且日渐加重,并持续2~3周,则为异常,应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

本文Hash:506e6d14431c8c26c5ee5b7e194303be6fb01fc8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