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须知医治疗婴儿手足搐搦症

本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或称低钙性惊厥症。见:

①突然惊厥,每天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惊厥可全身对称,也可以限于一侧,或局部有抽搐,喉头痉挛,呼吸困难,青紫,严重可引起窒息至死,惊止后,精神如常。

②较大病儿可见手足搐溺,手腕弯曲,手指伸直,拇指贴近掌心如“鸡爪样”,下肢则见足趾强直,而脚底略弯如“芭蕾舞样足。”

本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6个月内婴儿可有颅骨软化症。

西医认为:本病因维生素D缺乏而致血清钙降低,碱性磷酸酶增加,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手足搐溺或全身抽搐。

西医治疗。

(1)急救措施:惊厥时急按压人中,合谷、涌泉;用苯巴比妥纳5~8mg/kg/次,或安定0.1~0.3mg/kg/次,肌注;10%水合氯醛4~10ml保留灌肠;如果喉头痉挛,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

(2)钙疗法: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于10%葡萄糖20ml中,每日1~2次,抽搐停止后,改为口服10%氯化钙5~10ml(先用糖水稀释5~10倍,以免刺激胃粘膜),每日3次,3~5天后,可改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

(3)维生素D疗法:剂量用法见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4)佝偻病使用维生素D治疗前几天,或同时给予钙剂治疗。

妈妈须了解:婴儿湿疹的症状与治疗

  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属于变态反应性(或称为过敏性)疾病,至于确切的病因有时很难找到。通常把婴儿湿疹称为奶癣,如果用治疗癣的药物来治疗婴儿湿疹,病情会加重。婴儿湿疹最早见于2-3个月折婴儿,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躯干'肢也有。初期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丘疹、疱疹,很痒,疱疹破损,渗出液流出,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常对称性分布。湿疹有时为干燥型,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带脱屑。也可为脂溢型,在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以后结成痂皮,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

  婴儿湿疹有哪些症状?

  婴儿湿疹为发生在2岁之内婴幼儿的湿疹,是婴儿常见、多发病。它可能是婴儿湿疹,也可能是异位性皮炎的婴儿期。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告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然而此时诊断较难。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 、额、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两型, 渗出型及干燥型。

  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的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慢性时亦可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婴儿湿疹治疗

  父母在照顾婴儿湿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寻找过敏原,但往往有困难。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

  3、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4、面积不大的湿疹可涂肤轻松软膏,不宜涂得太厚;有较多湿疹患者,需去皮肤科诊治。对脂溢型湿疹千万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经常涂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渐软化,然后用梳子轻轻地梳理掉。

  5、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更多精彩推荐:

  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

  新妈必学 新生儿哭的含义

  告诉你宝宝眼屎多的秘密


如何通过中医治疗婴儿手足搐搦症

本病又称维生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或称低钙性惊厥症。见突然惊厥,每天数次至数十次,每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惊厥可全身对称,也可以限于一侧,或局部有抽搐,喉头痉挛,呼吸困难,青紫,严重可引起窒息至死,惊止后,精神如常。较大病儿可见手足搐溺,手腕弯曲,手指伸直,拇指贴近掌心如“鸡爪样”,下肢则见足趾强直,而脚底略弯如“芭蕾舞样足。”

本病多发生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6个月内婴儿可有颅骨软化症。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失调,以致脾虚、肝旺引起惊风。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总的体虚,属气虚、血虚,肝脾两虚之证,所以治疗重在补气,补血,健脾,平肝,壮骨,药物多用当归,黄芪、熟地、淮山、龙骨、牡蛎等。

1、气血两虚。主证:面色苍自,烦躁,多汗,不发热,突然发作惊厥,神志不清,屡发屡停,舌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治法:益气养血,平肝镇惊。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

当归5克,黄芪6克,党参8克,炒苍术5克,白术8克,珍珠母5克,生龙齿10克,生牡蛎10克,石决明10克,钩藤8克。

方解:当归补血、养血;黄芪,党参益气;苍木,白术健脾燥湿;珍珠母、龙齿、牡蛎补钙壮骨;石决明、钩藤平肝镇惊。

加减:睡眠欠佳加远志4克、枣仁4克;烦躁加独脚金12克、孩儿草12克。

2、肝脾两虚。主证:面色苍白,疲倦,食欲不振,易惊夜啼,手足抽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而青。

治法:补脾养肝镇惊。

方药:党参8克,白术8克,云苓10克,炙甘草3克,陈皮2克,熟地9克,淮山药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白芍8克,钩藤5克。

方解:党参、白术、云夸、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醒脾运脾;熟地黄补血;淮山药健脾养胃阴;龙骨、牡蛎镇惊;白芍平肝养肝,共用可达补脾养肝镇惊的功效。

加减法:体虚、气弱,多汗加北蔑10克、大枣4枚;夜惊加钩藤6克、蝉衣5克,夜睡不安加远志4克,枣仁5克,五味子4克,骨软无力加杜仲8克,川断10克。

本文Hash:5e836e8e06bd2156bd1c144591ba40ca8fd16f7f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