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易犯的口腔疾病

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

口腔,是人体消化道的门户。它的健全,不仅体现了宝宝全身健康状况,同时也是宝宝保健优劣、家庭文明、父母关爱的标志。

口腔,具有咀嚼、消化、味觉、感觉、语言的功能,一切粗糙、辛辣的食物都要由口而入。可是,它是由娇嫩的粘膜围成的小屋。这小屋维系着人体营养物质的通途与人类文明交流的琴弦。

口腔,是全开放的,贯通的。随着美味、营养的摄入,一些脏的、不洁的、腐败的东西也随之而入。

口腔,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汇聚场所与孳生地。一旦整体抵抗力降低,就可发生不同的口腔疾病。这些疾病,轻的表现为局部病变,严重的可向全身蔓延,形成全身的疾病,不仅有损健康,甚至可夺去生命。

常见的口腔疾病有:

一、牙病:龋齿(蛀牙)、牙龈炎、牙龈脓肿。

二、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1、细菌性:

(1)溃疡性口炎: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假膜、流涎、口臭。多由链球菌引起。

(2)坏死性龈炎:又称奋森氏口腔炎。口腔溃烂、坏死,严重的可穿骨落齿,颊粘膜大片坏死,出现古称的“走马牙疳”。由梭形杆菌、奋森氏螺旋体引起。

2、病毒性:

疱症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逐渐形成溃疡,周围红肿、疼痛、拒食。

3、真菌性:

鹅口疮,口腔粘膜表面出现大片白屑,状如鹅口,又如白色雪片,故名“雪口”,由白色念球菌引起,多见于婴幼儿,病儿抵抗力下降,或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菌群失调而感染。

引起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口腔不洁。吃零食;临睡前喝牛奶或进食;进食后含在嘴里不咽下,口腔没有干净的时刻,食物残渣腐酸,腐蚀牙齿、口腔粘膜,这些都是形成口腔疾病的因素。

宝宝进食、喝奶后多饮清水,一举两得,既补充了水分,又清洁了口腔。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全方位的,德育、智育、体育。而口腔保健是综合性的,既包括饮食习惯、文明素养,又体现父母的温文尔雅,不能不顾时间、场合、食品种类,嘴巴不停,既不文明,又不雅观。

宝宝的口腔是父母关爱的窗口,管好这个小口,一家人温温馨馨。

认识宝宝口腔疾病发生的原因

宝宝的口腔很柔嫩,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虽然是小病,但护理不好会引起宝宝不爱吃东西,这样就影响身体的发育了。宝宝的口腔疾病有哪些?应该怎么做好护理工作呢?

复发性口腔溃疡

这不是感染了什么病原体,而是与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且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宝宝患病的几率比较高。另外,偏食、消化不良、发烧、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因素都会诱发溃疡反复发作。

应对方法一般1~2周可以自行愈合,溃疡局部可使用冰硼散、锡类散等缓解疼痛,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生活调理也很重要,做到膳食均衡、清淡饮食、保持良好作息习惯、放松心情、注意口腔卫生等,这也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的有效方法。

创伤性溃疡

由于吃饭时不小心被牙齿咬伤形成的居多,也可因为某些尖利的物体刺伤口腔黏膜所致,如被鱼刺扎伤,通常是单个的溃疡。

局部用药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相同,愈合的速度较快。妈妈要注意控制宝宝吃饭的速度,不要狼吞虎咽,以防再被咬伤;吃鱼时要将鱼刺择干净再喂给宝宝;不要让宝宝含着棒棒糖、筷子等玩耍,防止口腔黏膜被刺伤。

马牙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属于新生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马牙会在1个月内自行脱落。妈妈一定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否则会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

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小宝宝,尤其是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宝宝也容易发生。从妈妈带菌的产道、消毒不彻底的奶瓶或奶嘴、被污染的日常用品(如衣服、尿布、玩具等)都可能让宝宝感染白色念珠菌。出牙阶段的宝宝因为牙龈不适会经常吃手、咬东西,这也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制霉菌素是治疗鹅口疮的良药,将1片制霉菌素片溶于10毫升白开水中,或将药片研成粉末与适量鱼肝油调匀,涂擦宝宝的鹅口疮,每4小时涂1次,两三天后就可痊愈。除了治疗,还要做好宝宝的个人卫生,各种用具要保持清洁,特别是奶瓶、奶嘴要清洗和煮沸消毒。喂奶前妈妈要洗净双手、清洁乳头。

地图舌

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消化不良、营养缺乏(如缺锌、缺铁)、体质差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情绪波动有关,而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父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帮助查找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找不到病因,就不必做特殊治疗,但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合理搭配饮食、不挑食偏食。

推荐

儿童换牙时要做好口腔护理

宝宝患口角炎米汤清洗有效

宝宝容易受哪些口腔疾病的困扰?

  鹅口疮

  发病原因: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

  妈妈巧辨别: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常见于宝宝上下唇内侧,颊黏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会波及到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通常痊愈时间: 3~4天。

  护理要点:对于宝宝嘴里的小白点,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会出现局部潮红,甚至是溢血,容易导致口腔感染。建议用2%碳酸氢钠溶液为宝宝清洗口腔,每日2~3次。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u加水12m涂患处,一天3次。家长不可自行为宝宝服用抗菌素。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的严重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疱疹性口炎

  发病原因:疱疹性口炎是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以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最易得此病。

  妈妈巧辨别:患病宝宝口腔黏膜上会陆续出现水疱,有些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还有黄白色模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宝宝会疼痛流涎、烦躁哭闹、拒绝进食。本病终年都可发生,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有传染性,但易复发,如果宝宝反复发作则可能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护理要点: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此外,妈妈还可以注意为宝宝适量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通常痊愈时间:2周左右。

  手足口病

  发病原因: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手足口病是比较特殊的传染病,它不仅是一种病毒致病,而有多种不同的病毒可导致临床相似的症状,曾经在我国大面积流行的EV71病毒就是其中的一种。

  妈妈巧辨别: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随后宝宝手心、脚趾背面、臀部皮肤,以及指、趾间的皱褶处出现。手足口病的水疱表现比较单一,只是小红点样的丘疹,大约1~3mm大小。部分宝宝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护理要点:手足口病的病毒大多是通过肠道,呼吸道和接触皮疹液传染,因此在流行期妈妈要注意为宝宝勤洗手,必要时带口罩。由于手足口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应将宝宝隔离护理治疗,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不能吃热食,不要吃酸性果汁和固体食物,也可服维生素,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供给足量的奶和水。此外,喝冷开水,用冷开水漱口,可以帮助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周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吃棒冰或冰淇淋,可促使溃疡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一般不需服抗病毒的药,但如果宝宝病情较严重,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通常痊愈时间: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只要悉心护理,一般一周就能痊愈。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fc8157999b92e589a77d7c78fc9d40f429b298ca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