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是因为想有个安乐小窝

安全感

当宝宝的心里需要关爱时,父母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就好似在我的心里筑起一个安乐小窝,使我心灵充满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长。

行为描述

小宋做了妈妈后,感觉身心特别疲惫,尤其是宝贝妮妮夜里醒了就哭,把完整的睡眠破坏得七零八碎。于是,小宋常常是先让她哭一会儿,等她哭累了就会又睡着。有时,宝贝哭得太厉害,她才起床喂喂、哄哄、抱抱。后来,小宋发现宝贝越来越爱哭,干脆着急地对她说:“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但宝贝的哭声却更大了。

2岁后宝贝虽然不怎么爱哭了,可却很磨人,不愿意自己玩,总要让大人陪着。可大人陪着她时却不好好地玩,不是闹情绪就是不高兴,不知道她到底要怎样。

心理分析

从妮妮所接受的养育方式看,她不稳定、不快乐的性情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才有稳定、快乐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0-1.5岁的宝贝处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当他哭、饿或者身体不舒适时,父母是否及时出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和信任感的基础,有利于他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如果父母有时及时出现,有时不及时出现,宝贝仍然没有得到规律性、稳定的反馈信息,还会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便常常变换各种哭闹不安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却没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需求的方法。长期以往,就形成了闹人、磨人的行为模式,以致后来宝贝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心理不舒服,最终不能建立稳定的心理安全感。

心理疏导策略

1.积极回应宝贝的基本需求

宝贝需要吃饱、喝好、穿暖,需要身体各个部位感觉舒适和健康,还需要大人的陪伴和逗引。不会说话的宝贝用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父母应一贯地、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解读他的需求,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关爱。而不能让宝贝等待较长时间还没有回应,这会使宝贝产生很大的挫折感,破坏他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最后导致行为方式的紊乱。

2.在积极回应的同时不要娇惯宝贝

有的父母担心事事顺着宝贝,以后会养成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的坏习惯。科学的做法是,不要把“积极回应”操作为“立即满足”。当宝贝产生各种需求时,先用声音和肢体动作回应,让他意识到父母已经知道他的呼唤,让他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几秒钟。这个时候,可以抱起宝贝,把奶瓶摇晃给他看或者用其他物品逗引,跟他说简短的话语,如“宝贝饿了,该吃饭了,妈妈喂你”之类的话,然后再让他喝奶喝水。不要小看了这几秒钟的意义,这种方式能培养宝贝短暂几秒钟的忍耐和等待,并不损害身体健康,但对宝贝的心理健康、智力发育以及交往潜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给宝贝安全感并不是要处处严密保护

1岁半后,宝贝的独立性大大发展了,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处处限制,希望自己能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个时候,父母继续给宝贝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这个矛盾关系的操作特点是:陪陪他但不过分干预他。不要以为陪宝贝游戏就一定得为他“做”什么,他需要你的参与你就及时参与,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干点手头上的小活儿,而不是指指点点干涉他自己玩的方式,这会破坏孩子的独立性。渐渐地,宝贝的独立性成长为不需要你守在身旁,只要听见你的声音或者知道你在另一房间做事,就放心了,这是宝贝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水平提升的表现。

4.安全度过分离焦 的考验

宝贝的安全感并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在经历一次次考验中螺旋上升的,其中最大的一次考验就是3岁左右上幼儿园所面临的分离焦虑。即使已经建立了较好安全感的宝贝也会哭闹,因为大半天或者一天见不着自己的看护者,认识发展水平有限的宝贝以为自己被抛弃了,但是只要父母坚持送他上幼儿园,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一两个月以后,宝贝的认识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安全地度过分离焦虑。可见,发展水平高的安全感是父母不在眼前,宝贝也感到安全,当然,达到这一步是有前提基础的,即宝贝1岁之前只要有需求,父母总是及时出现在眼前,看来养育宝贝还是“有耕耘就有收获”,并且是“早耕耘早收获”哟!

我哭是因为想有个安乐小窝

  安全感

  当我的心里需要关爱时,父母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就好似在我的心里筑起一个安乐小窝,使我心灵充满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长。

  行为描述

  小宋做了妈妈后,感觉身心特别疲惫,尤其是宝贝妮妮夜里醒了就哭,把完整的睡眠破坏得七零八碎。于是,小宋常常是先让她哭一会儿,等她哭累了就会又睡着。有时,宝贝哭得太厉害,她才起床喂喂、哄哄、抱抱。后来,小宋发现宝贝越来越爱哭,干脆着急地对她说:“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但宝贝的哭声却更大了。

  2岁后宝贝虽然不怎么爱哭了,可却很磨人,不愿意自己玩,总要让大人陪着。可大人陪着她时却不好好地玩,不是闹情绪就是不高兴,不知道她到底要怎样。

  心理分析

  从妮妮所接受的养育方式看,她不稳定、不快乐的性情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有了安全感才有稳定、快乐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0-1.5岁的宝贝处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当他哭、饿或者身体不舒适时,父母是否及时出现是他对这个世界建立安全和信任感的基础,有利于他形成积极的心理特征。如果父母有时及时出现,有时不及时出现,宝贝仍然没有得到规律性、稳定的反馈信息,还会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便常常变换各种哭闹不安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却没有学会正确表达自己需求的方法。长期以往,就形成了闹人、磨人的行为模式,以致后来宝贝不是身体不舒服,而是心理不舒服,最终不能建立稳定的心理安全感。

  心理疏导策略

  1. 积极回应宝贝的基本需求

  宝贝需要吃饱、喝好、穿暖,需要身体各个部位感觉舒适和健康,还需要大人的陪伴和逗引。不会说话的宝贝用哭来传达自己的需求,父母应一贯地、及时地出现在他的面前,解读他的需求,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关爱。而不能让宝贝等待较长时间还没有回应,这会使宝贝产生很大的挫折感,破坏他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最后导致行为方式的紊乱。

  2. 在积极回应的同时不要娇惯宝贝

  有的父母担心事事顺着宝贝,以后会养成想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的坏习惯。科学的做法是,不要把“积极回应”操作为“立即满足”。当宝贝产生各种需求时,先用声音和肢体动作回应,让他意识到父母已经知道他的呼唤,让他在有希望的等待中忍耐几秒钟。这个时候,可以抱起宝贝,把奶瓶摇晃给他看或者用其他物品逗引,跟他说简短的话语,如“宝贝饿了,该吃饭了,妈妈喂你”之类的话,然后再让他喝奶喝水。不要小看了这几秒钟的意义,这种方式能培养宝贝短暂几秒钟的忍耐和等待,并不损害身体健康,但对宝贝的心理健康、智力发育以及交往潜能,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给宝贝安全感并不是要处处严密保护

  1岁半后,宝贝的独立性大大发展了,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处处限制,希望自己能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个时候,父母继续给宝贝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这个矛盾关系的操作特点是。不要以为陪宝贝游戏就一定得为他“做”什么,他需要你的参与你就及时参与,不需要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干点手头上的小活儿,而不是指指点点干涉他自己玩的方式,这会破坏孩子的独立性。渐渐地,宝贝的独立性成长为不需要你守在身旁,只要听见你的声音或者知道你在另一房间做事,就放心了,这是宝贝的安全感得到进一 发展和水平提升的表现。

  4.安全度过分离焦虑的考验

  宝贝的安全感并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在经历一次次考验中螺旋上升的,其中最大的一次考验就是3岁左右上幼儿园所面临的分离焦虑。即使已经建立了较好安全感的宝贝也会哭闹,因为大半天或者一天见不着自己的看护者,认识发展水平有限的宝贝以为自己被抛弃了,但是只要父母坚持送他上幼儿园,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般一两个月以后,宝贝的认识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安全地度过分离焦虑。可见,发展水平高的安全感是父母不在眼前,宝贝也感到安全,当然,达到这一步是有前提基础的,即宝贝1岁之前只要有需求,父母总是及时出现在眼前,看来养育宝贝还是“有耕耘就有收获”,并且是“早耕耘早收获”哟!

小宝宝哭闹总是有原因的

[案例]

荷荷妈:宝宝黏人要会哄

我家小荷5个月的时候就变得特别爱哭,没啥就哼哼唧唧的,如果她哼唧的时候,没有人理她,她很快就哇啦哇啦地哭起来了。后来我发现,她快要哭的时候只要摸摸她,或者亲亲她,就能止住哭。如果止不住的,那多半就是饿了或者拉了。

点点姐姐:4-6个月是宝宝最会黏人的时期,此时宝宝的好奇心增强,希望妈妈能够更多地陪伴在自己身边。这时候父母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可以开始训练他的注意力,比如买一些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摆放在床边让他随时玩耍。不但可以培养宝宝将来的音乐素养、增加他视觉的刺激,也可以稍微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至于太黏人。

逗逗妈:无理取闹最纠结

最纠结的就是儿子哭的时候,不为什么事情,就哭得稀里哗啦的,怎么哄都没有用。哄也是哭,不哄也是哭,有时候不哄他,过一会儿他又不哭了。后来我就干脆不理他,但看他那可怜样,觉得又有些于心不忍。

点点姐姐:在排除了宝宝生理、心理需求外,宝宝还是哭闹不休的话,多半是和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系。气质因素多半在宝宝1岁后才比较容易被观察发现,在了解宝宝的情况后,用适合他的方式来照顾,帮助宝宝适性发展,才是正确的态度与观念。

米娜妈:见人就哭好无奈

米娜小的时候不是太爱哭的,现在7个多月了,反倒是爱哭了。在家还好,带到院子里溜达的时候,院子里的大妈夸米娜长得好看,她莫名其妙地就哭了。和别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她也是哼哼地准备开哭了。

点点姐姐:7-8个月的宝宝,开始熟悉周围的人了,谁是照顾他的人,谁是陌生人,宝宝心里很清楚,开始认人了。有的宝宝在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会表现出敌对的态度,会用哭泣来表达他的情绪。所以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应答他的请求,发挥最大的耐心,适时搂抱以分散宝宝注意力,这是处理的重要原则。爸妈们一定要有耐心、爱心,用你的关心爱护来陪伴小宝宝度过这段时期。

[提醒]五类哭声辨别宝贝需求

饿了

哭声:想象宝宝要吸奶的口型,但是却没有奶可吸,而发出呼唤的哭声,哭声比较有规律。

对策:这是由于刚出生的宝宝都有强烈的吸吮反射,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进他的口中,宝宝就会吸起来。因此当他哭泣中合并有吸吮的动作时,发出“我想喝奶”的哭声,听到这样规律的哭声时,是在提醒妈妈:该喂奶了。

想睡了

哭声:想象你想睡觉时,要打哈欠的动作,并保持这个口型而发出的哭声,就是小婴儿表达睡意而发出的哭声,而且每个音都拉得很长,因为新生儿也会有哈欠反射。

对策:宝宝越累时,其实越不容易入睡。因此,当宝宝发出拖长音的哭声,合并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动作时,妈妈就应该赶紧安抚并协助宝宝入睡,免得宝宝躁动就不容易睡着了。

不舒服

哭声:当宝宝发出强弱不一的气音,特别一开始的发语音强,而由虚弱音结尾,且哭声不规律时,可能是他正在以哭声表达:我现在很不舒服哦。

对策:这里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宝宝生病了,姿势不舒服、尿布湿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需求,帮他调整一下姿势,或者更换尿布。

想要打嗝

哭声:连续发出短音,代表着宝宝想要打嗝的讯息。

对策:妈妈可以将宝宝靠在胸前,撑住宝宝的头来为他拍背。

肚子胀气了

哭声:当宝宝发出类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里有空气)的 声音时,又伴随着身体弯起来,把脚弯向胸部曲着的姿势,代表着他的肚子有胀气。

对策:试着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大腿上,轻轻抚摸他的背部来舒缓他腹部的不适感,或者轻轻在宝宝的胃部(肚脐上方、肋骨下方处)作环状按摩。

本文Hash:447ff489d32a3fbaa657b8e008ca4d8aacf7bbf2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