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手足口病怎么治疗手足口病预防小知识

导读:现如今是小孩手足口病高发的时期,家中有小儿的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多加留心注意了,如果发现有病症及早就医,最好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才是最保险的。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孩子感染病毒后,会发热到38度左右。部分孩子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专家说,大多数孩子在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绿豆大小的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除手足口外,臀部及肛门附近有时也有。有的孩子症状不太典型,甚至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在孩子生病初期,家长不会意识到孩子是手足口病。最初的两天,病毒的传染性比较强,还属于活动期,所以出现一个小的潜伏期之后,有不少孩子就开始陆续发病了。

医生介绍,手足口病的初期表现与感冒类似,都有发烧的表现。但是孩子发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的位置分布在四个部位——手、足、口、臀,且皮疹有“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痛,和“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即为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并同时伴有出皮疹的表现,需及时到正规的医院确诊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从目前的治疗来看,抗病毒药物以治疗为主,可以用西药或者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专家提醒,抗病毒的药物也是起到治疗作用的,不能作为校园预防性用药。反复感染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多与娃娃的抵抗力下降有关系。专家提醒:对于温度的升高,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比例在逐渐增加,提高宝宝抵抗力仍然是关键,平时多关注宝宝的状态,如果孩子出现突发的发烧、精神萎靡,或腹痛吐泻,应该及时就医,排除疾病,规范化治疗。

怎么区分水痘与手足口病?

1、两者疹子形态不一样,水痘的特点叫做“三代同堂”,即表现为有水泡,丘疹且结痂。

2、两者分布的位置不一样,水痘比较集中分布在躯干中心,而手足口病则多分布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出皮疹的时间不一样,水痘的皮疹出现时间比较早,一般在孩子发烧以后第二天就会出现疹子,而手足口出现皮疹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一般是发烧的三到五天以后出现皮疹。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注意卫生是关键

专家谈到,手足口病高峰期是在每年的4-6月份,孩子患病的年龄主要是5岁以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人群间的手足口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二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的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散播在空气中传播;三是日常接触传播,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等传播;四是水源传播;五是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等造成传播。手足口病说到底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要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注意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90%以上对症治疗即可治愈

医生介绍,手足口病常见的防治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很多家长喜欢夸大化,因为重症手足口病有生命危险,所以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就容易恐慌。其实手足口病并不可怕,90%以上的轻症手足口病可以治愈,只要采用对症治疗,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及微生素,多注意休息,注意病患隔离,一般来讲5-7天就可治愈。二是滥用药物,手足口病由于会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所以有些家长会先采用自行购买药物处理。其实 这是不可取的,家长若是滥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

提醒家长们,对于已经得了手足口病的患儿首先应该到医院确诊,让医生鉴别手足口病是轻症还是重症的,再进行对症处理。患儿饮食上应该注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最好选择流质食物,多补充维生素。护理方面注意给患儿及时退烧,还要多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肢体阵发性抖动,或者烦躁不安等情况,就要警惕病情恶化,需及时到医院救治。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幼儿园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手足口病症状有哪些?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幼儿园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小知识及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通过多种的肠道中的病毒所引起的夏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目标。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手足口病的患者症状比较轻微,以发热发烧和手、足以及口腔等一些部位的皮疹或者疱疹为主要表现的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疱疹中的液体、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一些其他的受过污染过的手、手绢、毛巾、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牙杯、玩具还有医疗器具等事物都可能成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导致疾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为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预防措施包括

  1、不但饭前便会要吸收,而且外出后也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给儿童洗手,千万不要让儿童食用生冷额事物或者喝生水,而且要经常洗手,保持手部的干净卫生。同时还要避免接触已经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在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7、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及时送诊、报告、住院或居家隔离;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痊愈后方可返校。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中医治疗

  可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痛甚、牙龈红肿者,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瘙痒者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 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以及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等有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大家对于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应该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吧。手足口病大多数出现于夏季并且是以儿童主要主体的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儿童手足口病防治知识11问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2、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哪些人?

  手足口病患者、隐形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都可传染该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4、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5、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6、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7、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8、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遵照医嘱留家治疗时,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贪睡等异常行为,一旦有上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向医生求诊。

  9、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10、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11、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链接

  手足口病重在防疫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传染性很强,可通过唾液、疱疹液、毛巾、水杯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广大民众需做好卫生消毒等防疫工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熊德鑫教授重点介绍了两种防疫措施:

  第一,讲卫生,晒太阳,多通风。环境卫生差及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容易诱发手足口病,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食生食等;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如果每天能进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第二,服用益生剂类药物(如整肠生等)等可有效防疫手足口病。整肠生等益生剂可促进原藉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是人肠道内重要的微生物种群之一,它直接参与身体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和抗感染过程。整肠生等益生剂可有效抑制EV71病毒的活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可以使用整肠生等益生剂进行防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静介绍,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多数患儿甚至可以自动痊愈。因此民众不必恐慌。但未来几个月将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必须把防疫工作做好。

小孩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我们家小孩子手上和脚上都起了小水泡,嘴巴里面溃烂了,医生说是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黄文渊回复:已经明确是手足口病,需要针对性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常见于夏天及初秋时分。此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要想预防这一疾病,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习惯。家庭预防手足口病重在勤洗手、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有不适,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由于肠道病毒种类较多,若小孩曾患过手足口病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再次感染另一种肠道病毒,再次发病。

本文Hash:f922823771cb45dca130bd645dc477f17f45cfe4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