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大后梦想就远了

我接着只好认定,世界就是一个世界,有你有我,有草有木。还有很多很多人,见过的,没见过的,还有根本不可能见着的。绝大部分我是永远不可能认识的,可我还是想他们,想成为他们。想着如果我是他们,又会怎样?无果。我只好认为:大世界,加上很多小世界,构成了这个世界。每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是一个圆。当你与别个接触的时候,两个圆产生了交集,两个世界就沟通了。自以为还是个大发现,兴奋啊,激动。

对比一番,发现如今要想再这么唯心真的好难了。这些都有必要吗,对世界的追问有意义么?

李寿全一首关于理想的歌中唱到,小时候想当总统,大点了想当科学家,成人了只想过好每一天。我当年也思考过很多,想干什么什么,但都没深想:一切都还是空白,还不知道自己是白纸黑纸,怎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画笔描绘。就算是白纸,那又准备描成什么样呢?只觉得一切都有可能,世界很大,眼界很宽。想在任何领域闯一番,想在任何领域都能闯一番出来。

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做什么。即使一两个自以为喜欢的爱好,也坚持不下去。不为什么,就是觉得还有很多条路走,至于怎么走,管呢。

一切都那么突然。如同当初想象地被莫名其妙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一样,我被抛入了大世界。身不由己,真的是身不由己。完全不可能有规划,完全不能自己规划什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怕真的会把自己饿死。我怕死,所以我妥协,我由着别人规划自己。虽然设计师在变,这个自己可以选择,但是本质上还不一样的么!

这个时候,世界就真的是狭促了。只好拼命往前赶路,被别人赶着,自己也前趋着。我发现只好如此,没有他法。如果离开,就只好从头再来,届时还会如此。

于此,就真是失望了,整体的失望,仿佛陷入了牢笼。不过大部分时间是忘却于此的,我只能想到前方还有路要赶。沿途风景太过萧索,么办法,只好权且聊以慰藉。如同上网,看到了就进入,盲无目的地瞎转悠,全然忘了当初打开网页的初衷。

抬头看看,回头看看,静下心来想想。当初的梦想,曾经的那个隐形的世界,那么远,又那么近。我还有可能到达不?

为什么孩子越长大与父母关系就越疏远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孩子活泼可爱,什么话都和自己说;现在可好,整天闷葫芦似的,什么都不想说。你问他十句,他懒得回答一句。你多说几句,他嫌你罗嗦,烦你逃避你;这样的情形,很多家庭都有。

父母天天盼望孩子长大,可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这是父母们想不到的。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其实,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早,知道的事情也多,相对个性也比较强,而父母们总是当孩子什么都不懂,好像永远长不大似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而只是让我好好念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让我做。”

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而父母对这些却不尊重、轻视甚至呵斥,或者管得死死的,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很容易刺伤那些渴望成熟的心。

还有,一些父母不善于学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许多新鲜的事物和语言父母们根本不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孩子在成长,父母却落后了,这就导致两代人之间话说不到一块了。

如何消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呢?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自己也要关注新事物。孩子白天在学校学习,回家后一定要给他们一些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看课外书、玩球、与同学外出逛街等,使他们能参与社会的一些活动,这样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所参与和喜欢的事情,然后有针对性地交谈,把自己当作孩子中的一员,彼此之间就有话好说了。

其次,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而不是习惯用权威者的姿态站在孩子面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他们说得有些幼稚,但没关系,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表达和争论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而父母要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也可以与孩子一起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时,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给以肯定并引以为豪。

再就是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父母应学会倾听,同时也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父母即使对孩子的问题不感兴趣,也要耐着性子听完,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借此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如孩子与你谈论娱乐新闻时,你要有适当的反应;孩子约你一起玩球时,你要欣然前往。

父母们都很忙,但无论怎么忙,也应想办法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共处。共处多了,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找到沟通的捷径,才能对症下药去教育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和你产生真正的交流,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阅读本文的网友也阅读了:

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教育方法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你知道6-14岁儿童心里最恐惧的是什么吗?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面对孩子的反抗言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快乐学

素质教育与考试心理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考试心

教育孩子父母应做到“三多、三不、一少一忌”

家长一定要知道少男少女最易犯的七种不健康心理

培养宝宝健康心理9个“No”你知道几个

为什么说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梦想

专家表示:不能把孩子的成材问题都压在聪明和蠢笨的砝码上,每个孩子在先天因素方面可能会有一点点的差别,但是相差不大。人的成功主要靠后天培养。

在成功学的领域里一直有个说法:孩子没有聪明和笨的分别,只有有梦想和没有梦想的区别。因此,孩子将来是否能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他怀揣梦想,并不断地刺激他实现和加固心目中的梦想。

激发孩子的梦想要循序渐进

1、想法让孩子见识他梦想成为的那个人:比如,孩子想成为体育明星,那就让他多见识体育明星;想成为国家领导,就让他多见识各国的国家领导。见不到真人也没关系,可以让他多看关于此人的书、故事或影片,让他充分了解,展开想像,直到对那个人产生尊崇,把他当偶像。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许多人会以偶像为榜样目标规划自己的一生。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你问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总是无从回答,那就是因为父母忽视了偶像的力量。

2、培育孩子必备的成功素质:比如,经常带孩子去看名山大川和宽广的海洋,因为当仰视大山,他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当俯视大山,他又会感到大自然的广阔;当他置身于海洋,会看到大海的波澜壮阔与变化莫测,这样见识过名山大川和大海的孩子一般不会孤傲、自负、狭隘与浅薄。当孩子站得很高时,就会有广阔的视野、无限的空间和开阔的思维。

同时,多带孩子去参加各种体育运动,让他充满活力。只有充满活力的孩子,才是活泼的,才能很好地跟别人相处,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明确和强化孩子的梦想

有了这些实现梦想的成功必备素质之后,就得让孩子强化对自己梦想的理性认识,如让他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说说为什么他想成为梦想中的那种人,这样会使他的想法更明确化、深刻化;也让孩子理性地思考他奋斗的方向,从而更明确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想实现某种梦想的理由往往是很单纯的,父母要不断地丰富他想成为某种人的理由,这样会加强他内心的动力,让他自己说服自己,用自己的梦想激发自己。

可以让孩子把他的梦想以及要实现此梦想的理由贴在墙壁上,让他每天看,持续地看,不断地刺激。其实人与人的差别,是受到刺激的差别,接受了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态。

营造家庭梦想训练营父母可以这么做

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梦想可能是比较遥远、笼统的概念,只有把梦想细节化、具体化,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付诸行动。而细节化、具体化的梦想就是目标。

鼓励孩子立刻采取行动

梦想重要,而行动更重要。一张最精确的地图,也不可能将旅行者直接运送到目的地。因此,采取行动是一切知识获取、成长进步的关键步骤。

灌输一定能梦想成真的信念

世上每一本宗教典籍都是在诉说信仰和信心带给人类的力量和影响。只要孩子相信梦想会成真,就会充满动力,充满自信。自信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树立自信其实就是一个人战胜自己心理障碍的过程。有了自信,他就会主动参与一切活动,主动跟人交往,在机遇面前比其他人善于争取。信念犹如汽油,可推动人迈向卓越之境。同时,父母也必须与孩子保持一致的观点和理念,要相信孩子一定能梦想成真。

增强孩子的想像力

一个人有无丰富的想像力,是能否获得创造性成果的重要因素。想像力是智力水平高低的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丰富的想像力有时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 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担心孩子遭受打击,陷入困境,害怕他有挫折感。但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经历过挫折,而且正是他们当初的坦然面对,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经历困难挫折之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而曾经的那些苦难经历反倒成为人生一笔难得的财富。它磨练了人的韧性,焕发人的潜能。因此,当孩子失败时,父母应教导他如何接受失败。因为任何参与竞争的人都必须学会面对失败,学会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并继续前进。从失败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没有失败,就等于从未尝试。

教孩子学会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积极回应。凡事应该积极主动。当你积极主动时,是你让事情发生;而当你消极被动时,是事情在你身上发生。对待梦想永远要饱含积极主动的热情。

本文Hash:2ce1f203687bf7660482b91618ed9303ae0e5d1c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