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小大人

有的人期待孩子同成人一样行动,规规矩矩、不打不闹、庄重安稳。有的人按照成人的标准判断孩子,教育孩子象成人那样穿衣、吃饭、行动。也许他们并未意识到,实际上他们以为孩子是成人的缩影,是小大人。

其实孩子就是孩子,并不是小大人。我们如果按照成人的尺度和标准去估计和评价孩子,则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误解,无法正确理解孩子,更谈不上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所有的行为只能通过孩子的心理状态来说明,各年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有各自的标准。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不知道这些标准是什么,不善于用孩子的尺度进行估量和评价,而把孩子视为小大人来要求,那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孩子就是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完全不能理解大人做的事。即使刚刚出生的婴儿,看到大人和蔼可亲,也会感到心情舒畅。如果他看到母亲郁闷、愤怒,或者听到父母大声吵架,尽管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仍然会吃惊、害怕。婴儿对这种不愉快的气氛是很敏感的,这种消极刺激积累多了,就会对婴儿的大脑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到懂得成人语言的年龄,成人的态度和语言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孩子尽管是孩子,但成人仍然应该谨防以为孩子不懂而放纵自己的言行。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要千万当心,慎于言而谨于行。

孩子教得越多越糟孩子不是大人炫耀的资本

导读:幼儿早教大人注意不要拔苗助长,孩子教得越多可能越遭,切忌孩子不是大人炫耀的资本,你在教孩子的同时先问问自己教这些给孩子是孩子需需要的吗,他学习这些知识他快乐吗?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一名全职妈妈说,在孩子智力开发上,她一点不敢耽搁。孩子还有两个多月要读小学了,她干脆自己买来小学教材辅导书和英语磁带,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播放英语磁带,让孩子适应学习氛围。

但另一名爸爸却倾向“散养”方式,他觉得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不过也遭到另一些家长质疑,“孩子虽然有天赋,但是需要一把钥匙,才能打开藏着他天赋的那个宝盒”。

上海市特级校长、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校长张人利提醒家长,并不是任何知识都是适合任何年龄学的。就拿强调抽象和推理能力的数学来说,对低年龄孩子来说难度很大。他见过不少孩子能够熟练背诵两位数加减法,但是,当被问及一些实际生活中和加减法有关的问题时,孩子就傻眼了。事实上,他只是为背而背,并没有真正懂得个中数学规律。

张人利请家长思考,“你现在教了,你今后是否有能力一直教下去?”有时,家长教得过多,反而给老师出难题——一个班上,有的孩子拼音全懂了,认识上千个字,有的孩子只认识几个字,过大的差异着实让人头疼。

专家提醒,在你自豪地告诉亲朋好友,孩子钢琴考出了几级,英语考出了几星,口算少用了几分钟时,问问自己,究竟是孩子真的开心,还是孩子为自己挣了面子,你感到开心?

自理自立才是基础

小学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准则,都和幼儿园不一样。儿子活泼好动,在幼儿园讨老师喜欢,但是,上学了一节课35分钟坐不住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的动作可能有点慢,到了小学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自理能力不强,幼儿园老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学老师是否还会管这些琐事?说起这些恼人的小问题,一些家长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忧虑,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七色花幼儿园园长陆明凤强调,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到,进入小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已经长大了,是我的成功”,要给他一个期待、一个憧憬。

幼小衔接过渡期,不妨给孩子几样“礼物”:

■阅读习惯

孩子能够自我地去看书,良好的做功课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一些小制作、画画练习,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倾听能力和注意力

给他看很多东西,请他把它们记住。学会听懂老师和家长的指令。

■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自己上厕所,自己用餐,自己知道加减衣物。别小看生活上的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才能安心学习。

孩子不是盛装大人不良情绪的容器

  父母在社会中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难免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人都是凡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情绪的干扰。情绪化的弊端就在于随心所欲,放纵而不加节制。有的父母认为家是自己的家,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面对与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都要控制自己,活得太累了。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正因为家是我们最安全的港湾,爱人是我们一生的伴侣,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才应该更好地对待这一切。

  在面对孩子时,这样做的结果是把自己郁积心底的不良情绪在教育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泄出来,孩子成了盛装大人不良情绪的容器。而且,随意发泄会成为一种习惯,使教育也变得随意,这会让孩子觉得莫名其妙。

  一位母亲在信中说了这样一件事:

  孩子好像总长不大一样,任何事你急她不急,原本不该出现的错误在她身上常常出现,所以,每次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当前这种以分数规定终身的时期,长此下去怎么办?记得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后她自我感觉特好(经常这样),待卷子发下后傻眼了,与她想象的分数相去甚远。在随后召开的家长会上,我查看了她的卷子,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复杂的、有难度的题目一分没扣,偏偏在基础部分、计算部分扣掉了许多不该扣的分。由于她的粗心,他们班第一次排名次就排到了40名。回去后我横加指责了她一番之后,还不解恨,当即规定不允许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按我的脾气就是这样。

  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问题,这位母亲以不让孩子参加春游作为惩罚。实际上,这就是父母在随意以自己的情绪好恶,把与学习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一起,使他们的教育在孩子眼里毫无章法、毫无规律所言。既然父母都不遵守“规则”,孩子当然学不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位母亲在信里写道: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时,学习成绩不算太坏,每次考试卷基本上都是满分。可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了二年级老师要我到学校去,说孩子考得一塌糊涂。回家后自己也不够理智,心想太丢人了,爸妈在单位里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比别人强,可是你却考得这么差。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劲,对他拳打脚踢,往死里打,心想这么一打下次考试一定能考好。可是怎么也没想到下一次的考试还是这样,真是气得要死。考不好,回家就是一顿毒打。结果年复一年,只要一考试,拿回的成绩报告单,都有红灯笼。现在更要命,平时都不错,一旦碰上真考试,上了考场,他头脑里就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目也不会了。我很焦急,也很苦恼。

  我也曾经与老师接触过多次,老师给我的回答也是这样的:“不知道你孩子是怎么回事,平时还可以,一考试就不行。”所以说老师都没办法掌握,更何况我们家长了。

  孩子考试为什么越来越紧张,这与母亲对待考试结果的态度和方式有很大关系。考试不好,孩子就要挨打,这样的态度只能给孩子下一次考试加压。

本文Hash:3122443f3ef89ae66d703f68e321cddf83c5ddc7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