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孩子四点需特别关注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育”,成为不得不密切关注的话题。

调查显示,我国由祖辈照看和监护孙辈的家庭约占16.7%,大城市比例更高。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将近一半。面对这一无奈的现实,我们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以免时代差异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下面的四个方面,尤其需要父母和祖辈共同关注。

一、喂养

追着孩子喂饭。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这可能是因为老人更加心软、慈善,以至于逾越了“关爱”与“溺爱”的边界。

但事实上,老人由于经验丰富、有耐心,可能更明白哪些食物最适合孩子的成长、哪些东西孩子喜欢吃。因此,家长们最好统一思想认识,共同商讨。对于给孩子选什么食物、怎么去烹饪,可以多征求老人的意见;而看见老人有追着孩子喂饭、吃一口饭奖一颗糖果等宠溺行为时,父母则要及时制止,让老人明白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只会害了他们。

二、管教

过严或过松。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前者以过去的“军事化管理”为标准,喜欢什么事情都要订个标准;而后者则看到孩子撒娇就心软,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

事实上,孩子也需要尊重和理解,更要有适当的自由空间。面对这种问题,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多在家里,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此外两代人要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出现问题有章可循。

三、早教

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智力开发”,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带领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四、安全

眼睛腿脚不灵带来隐患。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最致命的。老人由于上了岁数,可能眼睛不够灵光、腿脚不够灵便,导致了各种安全隐患。对此,一方面,年轻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个有精力确保孩子安全的人,陪同祖辈一起照看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打消老人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把隐患降到最低。比如,给家里安上防撞角、安全锁、安全餐椅等,让老人照顾孩子更方便、更顺手。

单亲孩子需要特别关注


几天前,北京朝阳区某职业高中的一名学生与同学吵架后一时生气,竟跳进齐腰深的护城河里,旁观市民百般劝说,他就是不肯上来,直到民警赶到才下河将他强拉上岸。在另一所中学,最近初二年级的所有老师忽然收到一位女生写的信,信上赫然写着:“我怀孕了。”经过调查,她在撒谎,她这么做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心。事后了解到,这两个行为偏执的孩子都生活在单亲家庭。

随着离婚率的每年递增,单亲家庭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多了,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中学采访时了解到,这所学校初中年级的每个班几乎都有5到8名单亲家庭的孩子,占学生比例接近20%,在老师的眼中,他们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淡漠、不容易被温暖……而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必须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否则很容易伤害他们。

初二年级的男孩小兵父母离异后8年没见过母亲,他随父亲和继母生活。他的班主任罗老师发现他每天早上都迟到而且精神不振,罗老师没有轻易地批评他,而是亲切地和他聊起家常,沉默内向的小兵哭着向老师诉说了4个钟头。由于他和继母相处不愉快,小兵每天只能把委屈写在日记里,每天一边哭一边写,写到很晚,所以早上总迟到,他把几年的压抑对老师诉说了之后说,明天我要好好生活。从此他再没有迟到,老师也成了他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永定路中学的李君校长告诉记者,目前单亲家庭孩子的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课题,针对他们复杂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状况,老师需要运用更多的引导和教育手段。北师大儿童心理研究所的费广洪博士认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 相关资讯:

老人带孩子需注意些啥

典型病例:小华是一个刚满5个月的男婴,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繁忙,大多时间都是由爷爷奶奶看管和照顾。为了小孩的喂养问题,两个年轻人和两个老年人经常发生冲突。因为爷爷奶奶在喂养小华的过程中,总是按照老年人的传统观念,给宝宝吃谷物、喝米汤,有时还不让妈妈给宝宝喂奶,却给宝宝喂配方奶,由于喂养不当,导致小华经常上吐下泻。看到宝宝十分受罪的样子,小华的爸爸妈妈既心疼又无奈。专家介绍,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2个方面,应该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终身遗憾。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误区2:给宝宝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专家观点:小儿喂养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就是母乳喂养,如果母乳条件好、奶水足,就要保证母乳喂养,米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给宝宝喝得太多。因为米汤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100毫升米汤中含有10克左右的糖,如果用米汤代替奶来喂养宝宝,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误区4: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误区5: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误区6:宝宝吃大人的饭没事。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得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误区7: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专家观点: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降低消化功能,从而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误区8: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应该适量。误区9: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 得太严实反倒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误区10:宝宝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专家观点:孩子哭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如果是配方奶喂养,主张“定时喂养”。误区11: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误区12: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或者追着吃饭,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反而会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本文Hash:79f8f4b3faff977bc01d9950bf1d8ea3444d23d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