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宝宝健康的提示灯

摘要:大便,宝宝健康的提示灯,父母忽视导致营养不良如:半年前,某女士做了母亲,她生了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由于母乳不足,宝宝3个月大时改用牛奶喂养。但从此以后,宝宝天天拉稀,大便呈灰白色,含奶酪样凝块,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差。..

父母忽视导致营养不良

如:半年前,某女士做了母亲,她生了个健康可爱的宝宝。由于母乳不足,宝宝3个月大时改用牛奶喂养。但从此以后,宝宝天天拉稀,大便呈灰白色,含奶酪样凝块,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差。

宝宝这些变化,却被初为人母的梁女士忽视了,她认为是小孩子刚开始吃牛奶,不适应引起的,过一段日子就会好的。等到宝宝瘦了一大圈,梁女士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忙到医院检查,发现宝宝原来得了一种叫“脂肪泻”的疾病,是由于对牛奶耐受性差,肠吸收不良造成的。宝宝的病虽是查出来了,但因为就诊过晚,已继发了营养不良症。

孩子正常大便的性状

由于儿童处于发育时期,各阶段的喂养方法和饮食结构不尽相同,而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孩子的大便性状也变化多样。不过,作为家长应了解孩子正常大便的性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胎便:新生儿在出生后2小时左右开始排出胎便,它是由胎儿期的肠道分泌物、胆汁和羊水组成,呈墨绿色稠糊状,并稍有腥臭味,多在2-3天排解完毕。待宝宝吃奶后,大便即转为黄色。

2、婴儿大便:如系母乳喂养,大便多呈金黄色软膏样并稍有酸臭味,有时呈淡绿色或混有少许奶瓣的软便,一般每天2-3次。以牛奶喂养为主的婴儿,大便常为淡黄色,质较硬,每天1-2次或隔日1次,每次量较多。如孩子除吃奶外,还吃米粉、米汤等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较多,味较臭。在最初给孩子添加蔬菜等辅食时,大便中可含有未消化的菜叶等,待孩子的胃肠功能逐渐适应了以后,该现象就会消失。

3、年长儿大便:与成人的大便性状基本相同,多为黄色或黄褐色软便,每天1-2次,或每隔1-2天1次。

如孩子吃了西瓜、西红柿,大便中可见红色瓜瓤样物,或解少许带红色的水样便。如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或服用铁剂、碳剂,大便可呈黑色,在前一种情况下,大便的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在成形的大便表面附有少许黏液。

异常的大便性状

宝宝3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

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

菠菜、韭菜、苋菜等蔬菜含有的大量草酸,在人体内不易吸收,并且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可导致儿童骨骼、牙齿发育不良。

豆类

豆类含有能致甲状腺肿的因子,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更易受损害。此外,豆类较难煮熟透,容易引起过敏和中毒反应。

不易消化的蔬菜

婴儿的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全,所以竹笋和牛蒡等较难消化的蔬菜最好等宝宝大些才喂给他吃,此外,纤维素太多的菜梗也不要喂给宝宝吃。

大便能展示宝宝的健康情况?

  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将会排出粘稠、黑色的物质,称作胎粪。胎粪为胎儿在子宫中的肠内容物,必须在开始正常的消化之前排除体外。以后孩子排便渐渐形成了规律,粪便也变得硬了一些。只要婴儿健康、幸福、增重,就没有必要注意孩子的大便,不必为孩子的大便过份担心。不同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数也不相同,但随着孩子的发育,大便的次数会越来越少。开始时,孩子每天的大便次数为3—4次,过几周后,大便的次数可能会减少到每两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现象。另外,以下现象也属正常情况:稀薄、不均匀的粪便;绿色的粪便;吃过就有大便;有时每天大便次数达6次。

  吃母乳的婴儿的大便

  孩子出生后,会排出颜色为绿-黑色、光滑、粘稠的胎粪。以后婴儿将会排出淡黄色的粪便,为正常哺母乳时的粪便。孩子每人的排便次数并不重要,次数有多有少,多的每天几次,少的每几天一次。婴儿的粪便一般为糊状或是比冰淇淋粘稠一些,没有气味。吃母乳的孩子很少便秘,孩子几乎能吸收所有的东西,废物很少,这也说明为什么孩子有时三天才排出一次粪便。请记住你所吃食物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婴儿,辛辣的食品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

  吃牛奶婴儿的粪便

  在孩子消化功能稳定下来以后,吃配方牛奶的孩子排便的次数比较多,粪便质地较吃母乳孩子的粪便硬、发黄、有异味。

  有时你会发现孩子的粪便柔软,像软皮鸡蛋—样,但是正常孩子的粪便应该是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给孩子饮水:即在平常的配方牛奶中多加一些水。在孩子喂奶中间,也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凉开水。在孩子达到几个月后,可以在饮水中加一些干梅汁或滤过的水果汁,预防粪便干燥。

  孩子吃的牛奶中不一定非要加糖,如果加糖,或者牛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孩子的粪便一定会疏松、变绿或呈凝乳状。这时你应该停止在奶中加糖,如果长期不见好转,请与医生联系。

  大便的变化

  只要孩子正常,就不必关心孩子的粪便有无变化。颜色的深浅变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质地略干略稀也并不说明孩子有什么毛病。如果不放心,请向医生、社区护士或者医生咨询,他们一定非常愿意为你服务。粪便偶尔变稀,不能说明孩子有什么异常或是有什么感染,但是如果粪便水样,伴有突然的颜色变化、气味的变化和排便次数增加,一定要与医生联系,特别是在怀疑孩子有病的情况下。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的问题。

  如果宝宝大便呈绿色

  一般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酸性,正常大便略呈绿色,有时会混杂一些白色颗粒。

  奶粉喂养儿若排出绿色稀便,则表示肠的蠕动加速,或肠道有炎症,为腹泻的一种象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排绿色的大便是受了某种惊吓,这是错误的。

  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另外,在换奶粉的初期,必须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这个过程叫作转奶,是必不可少的。

  转奶可以这样转:先在老的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老的、新的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老的1/3、新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注意转奶的那几天不要添加其他新的辅食,宝宝生病(感冒、发烧、起皮疹等)及接种疫苗期间不要转奶。有了这么一个逐步的转奶过程,宝宝一般是比较容易接受新品种的,也不大会闹肚子

  随着孩子的生长,孩子吃了不同的食物,例如某种水果或者蔬菜都会引起粪便的变化。如果孩子吃到某种食物后,大便变稀,就要在几天之内不给孩子吃这种食物,过一段时间后再给孩子加少量的这种食物。

  请注意,甜菜根会使粪便的颜色发生变化,而且粪便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或绿色。

  粪便中出现血丝是不正常的现象,原因可能不严重,例如肛门周围的血管破裂,但还应该去看医生。粪便中出现大量的血液、脓液、粘液,说明可能有肠道感染,需要及时与医生联系。

  宝宝的身体还很娇弱,需要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爸爸妈妈话多点心思是必不可少的了。

(实习编辑:张蔚蔚)

宝宝小便便里的健康大哲学

留心宝宝的排尿情况,可以就此来判断宝宝的健康——“嘘嘘”,细心的妈妈不仅会适当地训练宝宝,使宝宝形成好的排尿习惯,而且会留心宝宝的排尿情况来判断宝宝健康与否。尿液是宝宝新陈代谢的产物,正常宝宝的尿液颜色无色或稍黄,外观基本清亮透明,放置片刻后底层会稍有沉淀。但是,你知道吗?妈妈还可以注意通过宝宝尿液颜色的变化、宝宝尿液的量和次数来判断宝宝的身体健康呢!乳白色尿宝宝排在尿盆中的尿液呈乳白色,似淘米水样。在寒冷季节出现这种情况,这实际上是尿中盐类结晶析出的缘故,不必担心;另外当宝宝进食含磷酸盐和碳酸盐较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等绿色蔬菜或香蕉、橘子等水果时,尿液中的盐类也会增多,使尿变混,呈乳白色,此种乳白色尿通常情况下对宝宝的健康无害。但是,乳白色尿也可能是病兆,比如尿路感染时出现的脓尿。如何判断是否是脓尿?脓尿宝宝通常有尿痛或尿急等表现,但也有的宝宝表现不太明显。把盛有乳白色尿液的痰盂放在炉子上慢慢加热煮沸,或在尿液中倒入等量的开水。如果是盐类沉淀的尿液就会立即变清;如是脓尿仍呈白色浑浊状,则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防治新主张盐类结晶性乳白色尿:应鼓励宝宝多喝水,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C,一般几天后乳白色尿就会消失。脓尿:首先应寻找病因,若是尿路感染引起的脓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泌尿道浓度高且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血尿血尿一般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用肉眼能见到尿液呈血样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则仅在显微镜下见到红细胞。血尿是宝宝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肾小球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如肾小球肾炎;另一类是非肾小球性血尿,血尿来源于肾小管或尿道。另外,某些全身疾病也可致血尿,如各种出血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其他如发热等也可以致暂时性血尿。防治新主张若出现血尿则应尽早去医院做检查,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肾小球肾炎,应限制盐和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荷;对于出血性疾病,应限制宝宝的活动,以免摔着、碰着引起内脏和脑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另根据医嘱对宝宝精心照料,以防意外。母子健康爱心提示患肾病的孩子抵抗力较差,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样又会影响和加重肾脏的病变。有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因此要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尤其要注意预防感冒、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母子健康爱心提示让宝宝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水浴和日光浴的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蛋白尿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为蛋白尿,蛋白尿在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但蛋白尿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宝宝蛋白尿常见于以下情况:暂时性蛋白尿(又称功能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又称体位性蛋白尿)、无症状性持续性蛋白尿(又称持续性良性蛋白尿)、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防治新主张在医院进行正常的治疗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饮食调理。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宝宝,应严格限制水、盐和蛋白质的摄入;而对于大量蛋白尿的肾病综合征宝宝,则不宜限制蛋白质饮食。母子健康爱心提示让宝宝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进行空气浴、水浴和日光浴的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 。尿少但次数多由于宝宝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环境、暗示性语言等影响,其控制力、抗压力及表达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轻微刺激,包括残尿对包皮和阴部的刺激、不舒适的衣裤的摩擦、潺潺的水声、口哨声等都会令宝宝产生尿意。宝宝正常情况下昼夜排尿8~15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而尿总量并不增加,每次的尿量还很少,那么妈妈可要注意宝宝其他的反应。尿少但次数多,通常是以下几种疾病的预警:1.神经性尿频,是指宝宝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神经不健全,可发生白天点滴性多尿,可达20~30次,但是夜间排尿正常,有反复发作趋势,尿化验检查正常。2.炎症刺激可使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因此,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同时往往会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状,如果宝宝不会诉说,常会排尿时哭叫。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等,也会出现尿频。防治新主张如果宝宝尿频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那么妈妈应该从训练宝宝养成良好的“嘘嘘”习惯做起,尽早使宝宝对“嘘嘘”形成条件反射;如果宝宝的尿频由感染引起,那么必须进行彻底的治疗,并且应遵守医嘱。母子健康爱心提示很小的宝宝由于平时一直使用一次性尿布,因而尿道口的黏膜一直与潮湿的一次性尿布接触,由于受浸渍而容易引起炎症,因此妈妈要注意宝宝局部的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另外妈妈要监督稍大的宝宝不要养成玩弄外生殖器的不良习惯。尿量多宝宝的正常尿量随年龄而异。除泌尿系本身外尚与其他影响因素有关,诸如液体摄入量、不显性失水(体温、活动量、呼吸状态、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精神因素及药物影响等,故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而言,新生儿每天尿量为400ml,婴幼儿为400~600ml,学龄前为600~800ml,学龄期为800~1400ml。如果宝宝的尿量明显增多,且超过以上标准,则为多尿。在生理情况下,宝宝喝的水多,当然“嘘嘘”也多。宝宝在正常情况下每千克体重需水量:0~1岁为120~160毫升,1~2岁为120~150毫升,2~3岁为110~140毫升。妈妈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给宝宝喝水,要注意上面标准中包括饭菜中的水分。如果天气热或活动量大,饮水量还可以适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宝宝多尿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等,起病较急,宝宝会出现烦渴、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等症状,同时疲乏乏力、萎靡不振,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等表现。防治新主张生理性的多尿,妈妈应该以控制宝宝的饮水量为主要措施;如果宝宝的多尿是由糖尿病等引起,妈妈应该尽早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宝宝的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可损害眼睛、并发白内障,还会导致肾脏的损害。母子健康爱心提示患糖尿病的宝宝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较常见也有泌尿道急慢性感染,必须及早积极治疗,因为其治疗效果较正常宝宝要差,如果其泌尿道急慢性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又可使糖尿病的病情加重。

本文Hash:931a0c4ed24f1182b1cd7967dbf1a8691bc98f41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