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教子新概念

摘要:延迟满足—教子新概念,在我看来,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人能否静下心来,耐诠寂寞而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自始至终地干好,而不在乎能否获得那种即时的,外在的,物质上的奖励或满足。现代人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

在我看来,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人能否静下心来,耐诠寂寞而踏踏实实地把一件事自始至终地干好,而不在乎能否获得那种即时的,外在的,物质上的奖励或满足。现代人最爱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浮躁病,干什么都急功近利,必须要获得即时的满足,于是东做一件事看看,西做一件事瞧瞧,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完,哪件事也没做好。我有不少同学,常常要我帮忙找个事去做,问他们想做什么事,他们最主要的要求总是“立刻来钱”,而不管这项工作多么简单、机械,报酬多么微乎其微。倘若这时你给他指出某件事做起来意义大,既能培养能力又有较多的报酬,但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并耗费一定的神经细胞,则绝大多数人对此连连摇头表示不感兴趣。所以,你甭看现在许多人好像都在忙,但他们并未忙出个“名堂”,因为这些人好似一个总在沸腾的大锅,里面却什么也没煮。

人没有耐性不仅事业上难以成功,就是平时处理日常生活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据南朝鲜的一份材料显示,该国的中学生现在是既不会忍耐亦不能克制自己。比方说,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是非地盲目行动;不会谦让,没有耐心;念不完一本书,写不完一篇文章,稍微一挨批评就走出去;干什么事情都想让别人帮忙;动辄打人骂人;喜欢看有刺激性的录相和漫画,并且易冲动。

培养人的耐性,必须从儿时抓起,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于“延迟满足”。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裕,结果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极度宠爱。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看的,孩子只要一嚷嚷,父母则“奉命”立即设法满足。天长日久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势”:我的欲求很容易就可获得即时的满足。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往往缺乏努力奋斗的意识,对什么东西都想马上获得而不愿花费半点气力或等待一段时间。所以父母要明白这种宠爱孩子的做法的危险性并尽快予以改正。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比如孩子要一件高档玩具,家长不要说买就买,而是通过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每天完成这些劳动后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储蓄,然后让孩子用这笔钱去买玩具。经过这样的教育,孩子往往能够树立起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避免成为那种好吃懒做,只知向父母伸手的“公子哥”或“大小姐”。

在孩子从事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时,父母要善于运用精神上的奖励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儿童做算术作业,对一组儿童说完成作业后给他们糖吃,而对另一组儿童说完成作业后老师要给予表扬及发奖状,在两组儿童做作业的过程中,实验员故意在旁边的屋里安放了一些电动玩具,并发出诱人的声音。结果前一组的许多孩子经受不住诱惑,放下作业而跑去玩玩具了,而后一组儿童却很少有人放下作业。这证明精神性的奖励比物质性的奖励更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抵御干扰。后一组的儿童说在受到旁边屋子内玩具的诱惑时,他们通过想象完成作业后老师给予表扬和发奖的情景而获得鼓舞,从而能继续把手里的 业完成下去。这说明精神性的鼓励具有时效长及满足方式的间接性等特点,在孩子从事较为复杂的活动中,精神性的奖励能够让孩子明确活动的意义,从而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耐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孩子的耐心。现代生活力求方便快节奏,方便面、速溶奶粉、遥控器……想吃想看,马上就有,不必等待。这当然有方便人们生活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养成了人们缺乏耐心的后果。为此父母要善于利用甚至制造一些让孩子学会等待的机会。比如外出游玩,做登月火箭时可教育孩子遵守秩序,排队等待;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装配和修理一些日常用具,学做一些不太简单的菜,动脑筋玩一些比较复杂的智力游戏等等。

总之,父母善于运用奖励、暗示等各种教育手段,让孩子养成有始有终、坚持不懈地把每件事做好的习惯,这将是送给孩子终生受益的一份厚礼。

家长应该如何教我们孩子“延迟满足”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一般总是倾其所有满足孩子。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对孩子的物质要求等过多满足,已是司空见惯了。

这对于孩子是好还是不好呢?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参加教育咨询,对专家说:“我这个孩子吃的、穿的、玩的,什么都不缺,而且什么都是最好的。但他还总是不快乐,经常抓着自己的头发把头往墙上撞……”正说着,这个男孩儿爬上一个不足一米高的水泥平台,好像是要跳下来。这位母亲立刻冲过去,要孩子下到安全地方,男孩儿脸上的阳光立刻被乌云遮盖了。

什么都不缺的孩子不快乐,可不是个别的,这引起了一些教育家的反思。一位教授从自己的一次体验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我在诱人的西点柜台一下子买了四块奶油裱花蛋糕,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压抑已久的欲望了。前几口的感觉是享受,吃完第一块时,欲望差不多已经没有了,剩下的三块蛋糕就成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看来,我有点儿愚蠢。可见过度满足是会消磨快感的。”

当然,教授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他们这一代人年幼的时候,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没有丰富到超出需要的状态,教授说:“我小时候总是存在有一种期待满足的愿望。早年的经历使我认识到:有期望的过程是快乐的,有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过于缺失固然悲哀,然而,过度满足也会使人丢失了期望,磨灭了追求,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问题的关键是父母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心魔”。“心魔”之一是:盲目攀比,别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就得有,不能让人家比下去;“心魔”之二是:补偿心理,自己以前缺失的,一定要在孩子身上补偿,自己以前没能满足的,一定要让孩子满足;“心魔”之三是:有求必应,再难也不能回绝孩子的要求,不然就觉得对不住孩子。

然而,美好的愿望却结出了不美好的果子。过度满足的弊病,已经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显现了。瞧,小小年纪就感觉空虚、无聊;欲望泛滥,不能节制;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

但这并不是说不要满足孩子,只是不要“过度”,而且要讲究满足的教育技巧,让满足产生积极的作用。家长采取“延迟满足”的做法,一般不有求必应,而是吊一吊孩子的胃口。

当小民提出要买乐器时,妈妈心里是同意的,但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对小民说:“这种乐器可是很贵的,你确定自己喜欢吗?能坚持练习吗?再说,需要很多钱,我们需要计划一下。”接下来,妈妈就带小民多次去有这种乐器的朋友家里,让小民看别人演奏,自己再试一试,小民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妈妈又和小民一起计划开支,鼓励小民为此节约零花钱……当然,最后还是满足了小民的需求。

有意义的延迟满足,会让孩子觉得来之不易,使满足的快感倍增,自然就更珍惜了。可见,教育意义就在于满足的过程。“渴望”是一种活力和能够使人体验幸福的征候!当你和你的孩子感到“倒胃口”的时候,请你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教会孩子如何延迟满足-《法国妈妈育儿经》

在法国,下午茶是唯一正式的零食时间。一般是下午4点半开始,也就是在孩子们放学之后。它通常都是为了给孩子加餐,并且和其他的进餐时间一样固定。

在法国,下午茶是唯一正式的零食时间。一般是下午4点半开始,也就是在孩子们放学之后。它通常都是为了给孩子加餐,并且和其他的进餐时间一样固定。

法国下午茶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我在餐厅遇到的法国孩子,吃得那么香了。他们确实饿了,因为他们没有整天吃零食。(成年人一般会喝点咖啡,但很少人会吃零食。我的一个来法国看我的朋友抱怨,他基本上找不到任何成年人吃的零食。)

马丁内,就是那个住在郊区的法国妈妈,说她从来没有刻意教孩子要耐心。而她家庭的日常生活安排就是一个生动的课堂,教会孩子如何延迟满足,其他法国中产家庭也多是如此。

马丁内说她常常给波莱特买糖果(大多数面包店都可以买到这些糖果),但波莱特只能在下午茶的时候吃,即使这意味着孩子要等待数个小时。波莱特已经习惯如此了。马丁内有时需要提醒一下这个规矩,但波莱特不会反抗。

但即使是下午茶,也不是完全没有规矩。“很棒的事情当然是有蛋糕吃,”克洛蒂尔德·迪苏利耶,一位法国美食作家回忆说“但事实上,我母亲会说‘够了够了’。这是要教育孩子学会节制。”目前30多岁的克洛蒂尔德,说当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和妈妈一起做蛋糕。

法国家庭不仅仅在吃的食物内容和进餐时间上培养孩子耐心,还从怎样吃以及和谁一起吃两个方面入手。从非常年幼开始,法国孩子就习惯西餐顺序,至少会有开胃菜、主菜和甜品。他们也习惯和父母一起进餐,这更需要他们的耐心。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法国90%的15岁孩子,每周都会数次和父母共同进餐。在美国和英国,这比率则只有67%。

而进餐绝不是草草了事。在一项对法国雷恩市和美国俄亥俄州的女性进行的调查中,法国女性每天花费在吃饭上的时间,要比美国女性长两倍多。她们当然也把这种进餐速度传给了她们的孩子。

在马丁内家,当纸杯蛋糕新鲜出炉的时候,正巧就是下午茶时间。波莱特高兴地吃掉了两个,但马丁内连尝都没尝。她似乎已经说服了自己,将纸杯蛋糕归为儿童食品,自己不能吃。(不幸的是,我猜她一定认为我也这么想,所以压根儿就没有递给我一个。)

这是法国父母教孩子等待的另一种方法。他们自己树立等待的榜样。一个在妈妈不吃纸杯蛋糕的环境长大的小女孩,成为女人后当然也不会吃纸杯蛋糕。(我的妈妈有许多非常棒的品质,但她一直都会吃纸杯蛋糕。)

令我吃惊的是,马丁内并不期望女儿有绝对的耐心。她知道波莱特有时也会抢东西和犯错误。但马丁内对这些错误不会有我预料的过激反应,她明白烘焙和等待是增强孩子技能的训练。

换句话说,马丁内甚至在教授耐心的同时,就很耐心。

当波莱特试着打断我们的对话,马丁内说:“请等两分钟,我的小宝贝。我正在说话。”态度既礼貌又坚定。我惊讶于马丁内的语气是多么的温和,又是多么的肯定波莱特会听从她。

马丁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导孩子耐心。当波莱特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在她哭泣时,马丁内都会先等5分钟才会抱起她。(当然,波莱特在两个半月的时候就搞定她的夜晚了。)

本文Hash:54178a274794791a7dfec780368a2a0ce4dbb399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