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循序渐进断奶3步曲(1)

婴幼儿从吃母奶到吃饭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切忌“一刀切”,宝宝的断奶实际上包括断母乳、断奶瓶和断奶嘴三个阶段,要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断奶的目标。

3~4个月,逐渐断母乳,用奶瓶

接受新餐具——奶瓶

让宝宝接受奶瓶需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将宝宝的进食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段,在中间的时段先进行尝试。这时的宝宝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先用奶瓶逗逗他,然后喂他吃几口,使他熟悉奶瓶。接着在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多用奶瓶给他喂食。这样,让宝宝可以在白天的时候接受奶瓶进食的方式,要上班的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了。宝宝也不会因为太大的改变而不安。

当然传统的方式也可以尝试,比如在妈妈的乳头上涂一些芥末或风油精,让宝宝对妈妈的乳头产生不良的条件发射,不过,这个方式可能会伤害宝宝的感情,妈妈的乳头也会被辣到,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法。

换个人给宝宝喂奶

先将母奶挤出保存在奶瓶里,到宝宝的正常进食时间时,由爸爸或是宝宝熟悉的其他人给他喂奶。开始,宝宝会因为不习惯而产生不快乐或恐慌的情绪,请喂奶人用亲切的语言与他交流,小月份的宝宝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是可以以此来取代妈妈的喂养的。

当然,也有一些宝宝会十分依赖妈妈,并且不容易妥协,那么,不要一味地勉强他,让给妈妈来喂吧。不过,要注意姿势的改变,提醒宝宝进食方式的变化。妈妈可以将宝宝放在大腿上,让宝宝的头朝外,用奶瓶给他喂食。在宝宝进食的时候,爸爸或家庭的其他成员可在一旁与宝宝交流,然后,在宝宝情绪愉悦的时候换人,让他渐渐习惯新的进食方式。

小提醒:在这个阶段耐心和决心可是缺一不可的。宝宝会哭闹甚至拒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哟。

6~7个月断掉奶瓶

宝宝出生4个月之后,母奶及配方奶已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就要开始添加辅食。5~6个月开始长牙的宝宝需要吃黏稠一些的东西,像米糊、烂面条之类,可以帮助他建立较强的咀嚼能力。宝宝从喝液体的奶水,到进入半固体的蔬果泥,直到固态的食物的过程,其实也为断奶做准备。此处所提到的断奶,其实指的是断奶瓶,也就是逐渐从奶瓶转换成用杯子、汤匙、筷子来餵食。那么,奶瓶就不能满足他的进食需要了。可是,对于宝宝来说,刚刚习惯了奶瓶,又要与他说再见,真是很不快乐哟,爸爸妈妈要好好为宝宝计划一下:

最理想的方法,水杯或碗=好吃的东西

宝宝约5、6月时,可以自己拿住东西了。我们在给宝宝喝他喜欢的东西时,将它们装在水杯或碗里面,比如甜甜的果汁、蜂蜜水等等,让宝宝看见水杯或碗就能产生快乐的联想,这样,宝宝对水杯的好感会逐渐建立起来,再用水杯喂他吃东西他就不会抗拒了。

让宝宝自己拿

宝宝一直在尝试使用自己的小手,当他想拿起水杯时,请抓住这个机会。在宝宝的塑料水杯里放少量的水,让宝宝可以轻易地拿起来,在他喝完杯中的水之后,可以让他多拿一会儿杯子,这样宝宝会很有成就感,并把用杯子喝水当成一个快乐的游戏,并进一步接受杯子成为进食的工具。

可爱的杯子和碗

让宝宝用的杯子和碗首先应该是轻巧和牢固的,不过图案和颜色也很重要。宝宝喜欢颜色鲜艳的东西,红、黄、橙色等都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果杯壁上有一些小而可爱的图案就更好了,宝宝会喜欢上新的进食工具的。当然,为了方便宝宝拿住,最好选择双耳杯或是 有柄的碗,宝宝的小手虽然有不小的力量,但他的手指灵巧度还不高。

像大人一样地吃

宝宝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都是很强的,所以,让孩子和家人一起进食,有助于孩子接受新的进食方式。在宝宝拿着水杯和家人一起像模像样地进食以后,宝宝会产生兴趣,并逐渐知道,只有用大口杯或碗进食,才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地吃。而且,这对培养今后的进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小提醒:抓住时机,更有成效

在宝宝两岁以前,还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改变,可一旦他进入两周岁,你就会发现,再让他改掉生活上的某种习惯已经十分困难,所以,要想为宝宝断奶,时机一定不容错过。

两岁之前,断掉奶嘴

宝宝吸奶嘴,可能是因为需要从嘴巴的吸吮动作,来获得一些满足感与安全感。尤其当宝宝开始要从完全对父母依赖,进入到要学习自我独立,所造成的分离焦虑,往往会让他们吸吮需求密集,而且速度也会跟着加快。因此,在宝宝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帮自己解除焦虑与压力的方式时,我们其实也无须急着一定要他们戒除这个习惯,不妨是帮宝宝找出其它宣泄紧张的方式,才是根本之道唷!在两岁以前,我们要帮他(她)戒掉奶嘴,以便更好地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格。

减少宝宝的无聊时间

宝宝在无聊的时候,会特别依赖奶嘴。那么,就尽量不要让他(她)无聊。增加与宝宝游戏的时间,让他(她)的注意力转移,宝宝对游戏的兴趣足以让他(她)放弃奶嘴。

让小嘴巴动起来

多跟宝宝说话,教他念儿歌,说单字,他(她)的小嘴巴动个不停,自然就减少了含奶嘴的时间了。

拿掉奶嘴再说话

有的时候,宝宝会含着奶嘴跟你说话,这时,你一定要轻轻地帮宝宝拿掉奶嘴,并且告诉他(她),你含着奶嘴我就听不清你说话了,这样宝宝就知道了,不能一直含着奶嘴。

转移注意力

宝宝哭闹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主动将奶嘴放在他(她)的嘴里,希望停止他(她)的叫喊。可是,如果希望帮助宝宝戒掉奶嘴,就不要这么做了。宝宝哭闹的时候,陪他(她)玩个游戏吧,可以转移他(她)的注意力。并让宝宝知道别的东西也可以让他(她)愉悦。

小提醒:尽量别让宝宝养成含着奶嘴入睡的习惯。

如果含着奶嘴入睡以后,奶嘴掉落了,就不要再给他(她)含回去,用你温柔的语言哄哄他(她)吧。

宝宝断奶要“循序渐进”

  天凉时节,正是为宝宝断奶的好时机。但妈妈们会因此面临不少头疼的问题,拒绝母乳外的任何食物……怎么才能让宝宝顺利告别母乳呢?

  给宝宝断奶宜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

  出生不久就要做好准备:3个月前,先学会用奶瓶喝水或喝果汁、菜汁;4~5个月时学会从小匙中吃半流质的辅助食品,譬如奶糕、菜泥等;7~8个月时可逐步添加一些固体食物,如饼干、蛋糕、面包、碎菜、肝泥、肉末等;9个月到1岁时,可以根据宝宝吃各种辅食的情况及身体健康情况,来决定断奶的时间。

  只有采取有计划、按月添加辅助食品,从少到多,逐步减少吃奶次数,增加辅食次数和量的办法,才能使宝宝乐于接受。这样做既符合婴儿的心理,又能使宝宝的胃肠消化功能逐渐适应,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在断奶的过程中,如果宝宝不愿吃其他食物,也不要硬喂。多让宝宝尝试几次,食物种类也可以多一些,要耐心等着宝宝习惯吃其他食物。断奶后,宝宝的饮食应以碎、软、烂为原则,喂以营养丰富、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切忌给宝宝吃辛辣食物。牛奶是宝宝每天的必需食物。

  另外,有些宝宝在不需断奶时毫无理由地突然拒绝母乳,妈妈便以为是宝宝自动断奶,其实并非如此。

  一般,“自动断奶”的宝宝都在1岁以上。四五个月的宝宝如果排斥母乳,则可能是因为此时宝宝的生长速度减缓下来,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减少。通常持续一周左右,食欲又会逐渐好转,奶量恢复正常。

  因此,真正会自动断奶的宝宝应该在1岁以上,这时候宝宝可以吃许多固体食物了,营养充分,而且每天的配方奶量也多大于400毫升,断奶不会影响到宝宝的发育。一定不要轻易作出“断奶”决定。

  吃惯母乳的宝宝,不仅把母乳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对母乳有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它给宝宝带来信任和安全感,所以断奶不是说断就能断掉的,更不可采用仓促及生硬的方法。

  强行把母子隔离,不但不能顺利断奶,还会影响宝宝的生理、心理健康。宝宝自从生下来一直依赖妈妈温暖的怀抱,突然长时间的分离,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还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愿让别人抱,不与大人交流,情绪烦躁,哭闹剧烈,觉也睡不好,甚至还会生病。

  科学断奶有技巧

  1.宝宝晚上会对妈妈非常依恋,需要从吃奶中获得慰藉,对于习惯于晚上必吃母乳的宝宝来说,妈妈避开不与宝宝同睡,改由爸爸哄宝宝睡觉,对断奶会有帮助。

  2.如果准备给宝宝断奶,可以先将白天的奶断掉。再慢慢停止夜间喂奶,“循序渐退”,直至过渡到完全断奶。

  3.如果妈妈不上班,那么可以选择逐渐减少每天喂奶的次数,同时增加每天喝奶粉的次数和量,慢慢断掉宝宝临睡前和夜里的母乳。

  4.断奶选择让人感觉舒适的时节,如春季或秋季。这时,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对宝宝的冲击较小。如果天气太热,宝宝本来就很难受,断奶会让他大哭大闹,还会因肠胃对食物的不适发生呕吐或腹泻;天太冷时则会使宝宝睡眠不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若是宝宝的断奶月龄正逢此时,最好延迟一下。


相关资讯:

给宝宝断奶需要循序渐进

  断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采取隔离妈妈和孩子或者在妈妈的乳头上抹刺激性物品等手段,那样会让孩子有被拒绝、被抛弃的感觉。很多孩子在突然断了母乳之后食欲不好,还会发生营养问题,造成心理和身体的双重伤害。断奶前要做充分准备。在准备给孩子断奶前,要让孩子多接触并适应母乳以外的众多食物。孩子在不断地接触新食物的过程中,对母乳的依恋会逐渐降低。有的孩子会完全倾向于辅食,而自动离开母乳,让断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种结果是最好的。

  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加了辅食后,孩子吃母乳的次数就已经少了,一般是一天3~4次。进入第7个月后,每天喂2~3次就可以了。然后逐渐减少到每天2次、每天1次,到完全不喂母乳,断奶就成功了。

  断母乳的同时要给孩子添加适量的配方奶等奶类食品,每天大约为800毫升,可以一直维持到孩子1岁左右。

  从第8个月开始准备断奶,到第10个月断奶成功,有两个月的缓冲时间,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比较适合。

本文Hash:769009eff2c116bd4944b0136727ea5c721f2568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